回覆列表
  • 1 # 南門太守

    首先說,“五虎上將”這個提法是非官方的,蜀漢朝廷沒有搞過這們的冊封或任命,史書裡也沒有提到過這樣的稱呼,它來自於文學作品和民間。

    當然這也是有些來歷的,《三國志》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個人合為一傳,其中前四位是劉備稱漢中王后任命的“四方將軍”,而趙雲雖為翊軍將軍,地位遠低於“四方將軍”,但資歷較老、功勳較大,也足與他們四人並列。

    劉備稱漢中王后,魏延的軍職是鎮北將軍,即所謂“四鎮將軍”,雖低於“四方將軍”,卻遠高於趙雲的翊軍將軍,因為翊軍將軍只是個雜號將軍。打個比方,魏延是北部戰區副司令並代理司令,而趙雲只是個軍長。

    那麼問題可以換個角度:軍職更高的魏延為什麼沒有被《三國志》與關、張、馬、黃同列為一傳呢?如果這裡放的是他,可能後來民間傳說“五虎上將”就有他而不是趙雲了。

    有人說趙雲比魏延資歷老,有人說趙雲救過劉禪兩次,有人說趙雲不僅軍事才能突出而且人品一流,但這些都不是選趙雲不選魏延的根本理由。

    根本理由是魏延的結局不好,諸葛亮死後他與楊儀鬧矛盾,是非曲直是另外一說,但魏延在這場鬥爭中失敗了,他不僅被殺、夷三族,而且蜀漢大臣們都站在楊儀一邊,這就讓魏延一案在蜀漢成了定論。

    魏延被殺後就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後來並沒有給他平反昭雪的記載,也沒有關於他後人的記載,可能真的是三族之內都殺得乾乾淨淨了。

    放在曹魏,像魏延這樣的“叛臣逆子”基本上都進不了正史,就像許攸、楊修、丁儀那樣,本事不小但也頂多在別人傳記裡提一下,《三國志》裡的《蜀書》專門給魏延寫了傳記,不過把他與劉封、彭羕、李嚴等人放在一起,這幾位都是“被處理過”的。

    總之,不是因為魏延沒有成為蜀漢“五虎上將”所以《三國志》沒把他跟關羽、張飛等人合為一傳,而是因為他沒能與關羽、張飛等人合為一傳所以他沒有成為後世人們心中的“五虎上將”,而他最後的結局註定了他根本不可能與關羽、張飛等人寫在一個傳記裡,這是問題的核心。

  • 2 # 榮導有戲

    首先我認為五虎上將只是個虛銜,真實的魏延是手握實權的封疆大吏,不一定需要這樣的虛銜,我先和大家介紹下五虎上將各個成員入選的原因,再講講魏延為何沒能入選五虎上將。五虎上將是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關羽、張飛是劉備的兄弟,兩人是陪著劉備創業的股東,先給予至高無上的榮譽稱號是可以理解的,馬超和黃忠是名門望族,西涼人只認馬超,黃忠家族在長沙根深蒂固,兩人功夫也不比關羽、張飛差,劉備想要保證西涼和長沙的地盤穩定,離不開這兩人,所以從戰略層面上的考慮,這兩人也入選。

    趙子龍呢,雖然只是草根,功夫好,沒有背景,但趙子龍的位置非常的特殊,他是劉備的貼身保鏢,管的是劉備和劉備家人的安全,這樣的一個特殊崗位,造成了趙子龍犧牲掉了可以統帥大軍、管轄城池的機會,他必須甘於寂寞,天天跟在劉備身邊,保護國家領導人的安全,也因此犧牲掉了應該具有的光環,劉備就必須給予趙子龍五虎上將的榮譽補償,這樣才能從情感上捆綁趙子龍,他可是劉備身邊最重要的人呀。

    所以這樣五虎上將的名額就滿了,魏延最多隻能排在老六的位置。其實如果沒有黃忠,魏延應該是五虎將之一,因為魏延的功夫不比黃忠差,而且魏延能在長沙造反,一呼百應,殺太守救黃忠,可以看出魏延也是長沙的地頭蛇,在當地軍民中是有聲望的。所以魏延完全可以取代黃忠,但黃忠是前輩,黃忠家族在長沙的時期比魏延長,所以劉備優先把名額給了黃忠。

    魏延雖然沒有五虎上將的榮譽,但其實他是個封疆大吏,他比張飛要厲害的多。

    劉備是最懂魏延的,所劉備一生重用魏延。劉備取得荊州後,把荊州留給了關羽,取得漢中時,卻沒把漢中留給張飛,而是把這個非常重要的地盤給了魏延,為何呢?

    因為論功夫,魏延未必會輸給張飛,而論軍事才華,魏延在張飛之上,這從後來魏延對北伐提出的“子午奇謀”中可以看出,魏延有過於常人的軍事才華。兩個軍隊打戰,不是兩個武將單挑比武的事,而受到統帥綜合能力的影響,劉備把漢中這麼重要的地盤,留給了魏延,是因為劉備知道魏延的才華。魏延鎮守漢中十餘年,穩穩當當,一直到諸葛亮親自駐兵漢中,才轉任它職,但在諸葛亮北伐時期,魏延依然是軍中第一大將,可見能力之強。

    所以魏延雖然沒有五虎上將的榮譽,但其實他是手握實權的封疆大吏。

  • 3 # 歷史戰爭

    首先在正史裡蜀國並沒有五虎上將一說,五虎上將是小說《三國演義》裡的說法。然而在小說裡魏延首先一出場就被諸葛亮看作是有反骨的人所以諸葛亮處處限制魏延,因此即使魏延能力再強都無法坐上五虎上將的位置的。

  • 4 # 簡單的平凡境界

    不請自來。

    為什麼魏延沒能評上五虎上將?很簡單,看陳壽為什麼只將關張馬黃趙五人合傳。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四位將軍絕大多數人都認可,畢竟前後左右四將軍擺在那,而趙雲卻有很多人覺得平庸,也許是現代人比較有主見,也不像那樣古人敬重先賢,會透過現象去挖掘所謂本質。有一部分人為魏延鳴不平,一部分覺得史書記載趙雲平平無奇,有些人看不慣趙雲粉絲拿著演義神吹還貶低別人,還有些為了彰顯自己有個性,就是要與眾不同譁眾取寵。

    說來也是,縱觀趙雲一生,從開始的主騎,牙門將軍,翊軍將軍,後來的徵南將軍,中護軍,鎮東將軍,直到最後的鎮軍將軍,這些職位誰都比不了,一看就是雜號將軍,又沒什麼突出的戰績,憑什麼壓著鎮守一方的魏延。

    魏延從牙門將軍一下跳到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再到後來大破費瑤和郭淮,怎麼看也比趙雲強太多。

    先來看看兩人都擔任過的牙門將軍,不同於牙門將,這是劉備始創,於長坂坡之戰後授予趙雲。入川之戰的魏延因頗有戰功,亦獲封此職(趙雲升翊軍將軍)。牙門將軍的任職者與主公關係親近,需要常伴主公左右,參贊軍謀,並代為主公統領親兵,外軍征伐時,牙門將軍留守中央,主公親自征伐時,牙門將軍負責統領親兵作戰。因此,牙門將軍的任職者不僅要具備過人的勇武,還要有出色的軍事謀略,非文武雙全的人不能擔任。很顯然趙雲、魏延,都具備這一特點,文武兼備。

    說到這裡大家肯定覺得那魏延肯定更受重用。這裡就有必要說說翊軍將軍了,從字形來看,“翊”通“翼”,形聲。字從羽,從立,立亦聲。“立”指“豎立”。“羽”指“雙翼”。“立”與“羽”聯合起來表示“鳥之雙翼豎立起來”。本義:鳥兒準備起飛的樣子。字面是輔佐的意思。這也是劉備首創(劉備建立雜號將軍跟玩似的)。其實都是有他的特殊含義的,從五品的牙門將軍升五品的翊軍將軍,再怎麼劉備也不會幹這樣的事,當時趙雲還是為劉備拿下了江陽犍為二郡,換誰做主公也幹不出來吧?所以這翊軍將軍劉備是賦予了特殊含義的,輔佐軍隊如虎添翼的將軍。從履歷可以看出趙雲是執掌禁軍,輔佐劉備軍隊建設,選拔考核武將,節制諸將,應該算是劉備的中央軍區司令。在之前趙雲還是領兵征戰的將領,而從升任翊軍將軍後,趙雲就較少領兵征戰了,一是作為劉備心腹,二是職能更重要了,三是權力太大。所以是兩者都重用了。

    而三國志作者陳壽曾作為姜維主簿(魏、晉以下統兵開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常參機要,總領府事)。所以陳壽知道的蜀國機要不少,他對趙雲的評價可信度自然比我們更高。

    不說誰優誰劣,各有所長,只是相較之下趙雲更全面一些,勇武是肯定的,謀略由於史料缺失,不能窺視全貌,但一年不到獨自領軍下兩郡的將領肯定不差,尤其是攻略江陽,大家可以考證分析一番,江陽三面環水,只一條陸路可走,易守難攻,主將是剛烈著稱的程畿。德行方面,中護軍的要求是為此職者必須秉公無私,才能舉薦良材,反之則有接收賄絡之譏。當陽救主,曹純率領百人將組成的虎豹騎五千人,趙雲卻能回頭去救少主,義貫金石,一身是膽!!資歷就不必說了,一路陪劉備走來的老人了。這是三國志讓我看到的趙雲,沒采用雲別傳,也不要說我雲吹,我沒吹誰,就事論事而已。

    趙雲在升任翊軍將軍之前,為蜀國攻城略地,之後專事軍隊建設,聲望、德行、資歷、功績、地位不輸關張馬黃,故將五人合作一傳。而魏延在後期什麼也不輸五虎了?為什麼沒合傳呢?

    再說說魏延,善於養兵,勇猛過人,只是性格矜持高傲,當時大家都對他敬而遠之。人際關係處理不好,高傲自大,劉備若在情況還兩說,可劉備不在了還不知收斂,這就是魏延不能審時度勢了。諸葛亮死後又沒處理妥當,被殺不說且留下罵名。在陳壽採集史料時必然詆譭更多,雖有大功績,大將之才,也入不了陳壽之眼。

    這裡再說下三國志關於魏延被殺前的一段描述,魏延的兵士知道魏延理短,便不聽他的指揮,部隊全都散去。這就是中護軍職能體現,將士不是主將私兵,主將所轄各級將領都是由中護軍選拔上來的,若是為國而戰聽主將的,如果不是那主將便是光桿司令。

    五虎之下最喜歡魏延,雖然缺點明顯,可是豪氣干雲,有勇有謀,忠心耿耿,哪怕絕路上都沒反蜀,性格還有點像關羽,或許這也是劉備破格提拔的關鍵,再培養一個關羽出來。當初看到魏延的死也是讓人痛惜不已,本就人才凋零,還自毀長城。而被扣上了一個“反”字,就再沒有翻身的機會了,所以魏延就無法跟五虎相提並論了。

    魏延如果沒有反的汙點,今天我們看到的一定是六虎將了吧!而不是把誰換了的問題!!

  • 5 # 笑看歷史長河

    魏延既善於養兵,又勇猛過人,加上性格矜持高傲,當時大家都對他敬而遠之。

    加上關羽連黃忠都瞧不上,更何況是魏延了。蜀漢名將太多,因此魏延是排不上“五虎上將”之中的。

    史書上並沒有五虎上將之說。

  • 6 # 一貳一橙

    魏延為什麼沒位列五虎上將,原因很簡單,因為五虎上將是劉備時期的人,而魏延雖然在劉備時被安排了牙門將軍、漢中太守,但他真正受重用是在諸葛亮執政時期。

    陳壽排“五虎將”,是按照一個時期最出色的五人來排,而魏延沒擠進前五虎將,卻能在後五虎將中居首,就是這個原因。

    魏延在劉備時期初露頭角,達到人生巔峰是要到諸葛亮時期

    相比起前五虎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人,魏延論戰功、論親信、論威望都比不過這五人,也就不能擠進五虎將的名列啦!劉備在世時,魏延的官職最高也是做到了鎮北將軍,而當時劉備自立漢中王后,封關張馬黃四人為前右左後四方將軍。

    早在拿下益州後,劉備已給了趙雲一個劉備自創的“翊軍將軍”官職,這雖然是雜號將軍,但劉備自創了三大官職,分別授予三人: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劉封為副軍將軍、趙雲為翊軍將軍。諸葛亮總督軍務,劉封在上庸可管轄徵北將軍申耽等人,趙雲在漢中之戰可授予兵權於當時為討虜將軍的黃忠。所以“翊軍將軍”趙雲的地位,在四方(前後左右)和四徵(東南西北)之間,比魏延的鎮北將軍官職還要大兩級(或者說一級半),所以陳壽自然不會把魏延封入前五虎上將的行列了,因為魏延當時還不夠資本。那為什麼劉備不授予魏延四方將軍呢?

    原因很簡單:魏延資本不夠是一方面,而且劉備必須給自己的兒子留點人才,讓劉禪或者諸葛亮他們去提升魏延的官職。這一點就和老皇帝故意罷免賢臣干將,然後交給新皇帝去赦免他們,樹立自己的威信和恩德的做法是一樣的。

    不過雖然魏延沒能擠進前五虎將,但他卻是後五虎將的頂尖人物:魏延、吳懿、王平、馬忠、廖化。魏延死後,王平居首。

  • 7 # 使用者1313712681644

    魏延的武藝與戰功在五虎將之上。木秀於林,風必折之。守漢中魏國百萬大軍不能前進寸步,足犯其謀略之深,身輕百戰,全身而退,足見其善戰。諸葛亮最妒忌魏延,不給加功,反而定計害國家大將,蜀國滅亡,全在亮一人之責……

  • 8 # abr3168094595

    魏延主要受叛亂被陳壽打入貳臣,雖然參加遲,但戰績比趙雲大,在陽溪之戰殲敵一萬多,在北伐時在蜀軍地位僅次於諸葛亮,如果沒叛亂之事,五虎將屬魏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CDMA和TD-CDMA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