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終南山無崖子
-
2 # 遙望燕園
如果你叫我給出答案,這個答案是毫無疑問的,那肯定是不能的啊!韓信肯定不能消滅匈奴啊!
韓信是人,不是神,也不是掌握現代科技的將軍,他不能給冒頓單于和冒頓的臣民人手一部智慧手機,然後對他們進行定位,之後用現代的科技武器去對他們進行定點清除。
冒頓單于領導下的匈奴人,與中原人很不同。
他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很是惡劣,基本上只能靠遊獵為生,他們並有固定的居處,也不會對某一處土地有著深沉的感情,他們並不擔心腳下的牧草地被你所侵奪,反正馬牛羊啃過之後,他們也要遷徙的。
因為他們的生存環境很是惡劣,所以他們遇上災年的時候,必然會到農耕聚集地去侵擾去搶去掠奪——不搶的話,他們根本就沒有口糧啊,要臉還是要命,這從來都不是個問題,當然要命了。
因為他們的生存環境很是惡劣,所以他們深深地懂得,人口和性命,是最重要的。他們的婚姻習俗中有一條是繼婚,就是說,如果父親去世了,兒子可以娶後母為妻,如果兄長死了,弟弟可以娶寡嫂,如果弟弟死了,哥哥也可以娶弟媳,為什麼?還不是為了繁衍嗎?
因為他們懂得生命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根本不會在沒把握獲勝的情況下跟你玩命,打游擊搞侵擾,打不過就遁逃,從來都不是什麼羞辱的事。
面對這樣的一群人,縱使你韓信被稱為兵仙,又能如何?人家打得過你就打,打不過你,騎上匈奴的戰馬,逃之夭夭了,匈奴的馬,爬山穿林,都很厲害的。而你漢初的騎兵,基本是繼承先秦的,擅長的還是兵團作戰,是正規作戰,你根本就沒法置匈奴於死地。
咱們不如退一步,來研究研究,如果當初去跟匈奴作戰的主帥,不是劉邦,而是淮陰侯韓信,是否還會發生白登之圍這樣的事?
基本可以肯定,不會的。
首先,從匈奴單于的視角來說,韓信不過是西漢的一個侯,傾全國之力去圍困韓信,十分地不值得。
其次,從韓信自身的角度來說,韓信從來都是一個慎重分析情報的將軍,從來都是他給別人下套,沒有別人給他下套的事。
假定去徵匈奴的人是韓信而非劉邦,假定到時候擺在韓信和劉邦面前的情報是一致的,韓信也不會像劉邦那樣託大,冒冒失失地親率親軍孤軍深入。
你看韓信打魏豹、打夏說、打陳餘、打龍且、打項羽,他什麼時候不是全盤操控所有的軍隊?什麼時候不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所統帥的所有軍隊的動線?
反觀劉邦,雖是御駕親征,但更像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將軍,竟然率一隊騎兵,殺得痛快,便孤軍深入,這種從來都是小將軍才幹的事,韓信是根本不會做的。
難怪韓信說劉邦最多將兵十萬,此言不虛,劉邦在戰場上,就是沒有韓信身上那種全盤指揮的穩當勁!
所以說,如果打匈奴的人是韓信而非劉邦,冒頓未必會採取圍困劉邦的戰法圍困韓信,即便冒頓戰術不變,韓信也不會進圈套,所以根本不會發生白登之圍。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史記·匈奴列傳》
-
3 # 書中有毒
不論是韓信還是劉邦,對任何一個處於軍事對抗時期的國家或軍隊,瞭解戰爭情報至關重要,如果善於料敵,知己知彼,象背水一戰那樣,韓信就可以以少勝多。韓信之所以能打勝仗,並非他是能掐會算的神仙,也並非他計程車卒們都是鋼打鐵鑄的,而是他非常重視對敵方的情報蒐集工作,既“知己”又“知彼”,以己之“優”對付敵人之“劣”,往往使敵人陷入劣勢;反之,剛復自用,盲目自大,象劉邦一樣被圍白登山七天七夜,要不是用賄賂這種下三爛的手段,恐怕早就被兇奴人活捉了。可能大漢的歷史要改寫了。我敢斷言,如果讓韓信領兵去征討匈奴,肯定會成功。因為從劉邦的慘敗中可以反證。
丟人現眼狼狽不堪的劉邦,是如何因沒做好情報工作誤判敵情而兵敗白登山的呢?大漢建國不久,由於北方匈奴勢力增長虎視眈眈,經常騷撓邊境,嚴重威脅大漢國安全,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劉邦心血來潮御駕親征親率大軍北伐匈奴。當時韓信還活地很滋潤,其實完全可以派韓信出征,可劉邦生性多疑害怕韓信再次執掌兵權尾大不掉。為了摸清匈奴的戰略意圖、作戰部署和軍事實力等情報,劉邦謀劃了很久,讓間諜人員以使者身份(30多人的慰問團)為掩護,共十次深入匈奴駐紮地區——上谷秘密進行諜報工作。但匈奴冒頓單于也是個厲害角色,他識破了這些使者的間諜身份,便將計就計,故意把精銳的部隊和肥壯的牛馬隱藏起來。前後九批間諜均回報高祖“匈奴不堪一擊”。劉邦最後派出大謀士婁敬(和親政策的始作俑者)前往偵察匈奴,以作最後的判斷。婁敬確實很敬業,透過艱苦細緻地偵察,認為這是匈奴“故意示弱於我”,結論是“不可伐”。但劉邦卻鬼迷心竅拒不相信劉敬所言,甚至將婁敬囚禁起來,等打了勝仗回來再算帳。於是親率30萬大軍開始討伐韓王信與匈奴。
一開始匈奴示弱,劉邦率大軍追至平城,漢軍已成強弩之末。這時,冒頓單于率40萬精騎突然殺出,將劉邦大軍圍於白登山上,一連七日,苦戰不決,無處突圍。且糧草不濟。在這千鈞一髮之計,護軍中尉陳平用離間之際,用金很珠寶等賄賂單于閼氏(王后),才解了白登之圍。如果換作是韓信統兵討伐,能贏到啥程度不好估計,但肯定不會這麼狼狽,因為韓信用兵的精華是搜取分析出真實的情報,去偽存真,揚長避短,為己所用。到漢武帝時,吸取教訓,非常重視對西域各地的情報蒐集工作,才能運用相應的戰略戰術加以應付,這樣,衛青和霍去病才終於能夠戰勝匈奴。
-
4 # 史學達人
劉邦若是派韓信去打匈奴,勝算的把握也不會太大。不能說韓信絕對沒有機會,畢竟他也是一個不世處的將軍。但是,說實話希望真的是很渺茫的。
為什麼這麼說,韓信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將軍嗎?
首先大家要清楚一點,韓信打仗,一般帶領的都是步兵。而匈奴是驍勇善戰的騎兵。
用步兵來打騎兵,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個年代若是擁有騎兵,就像今天擁有現代化裝置一般。若是大家瞭解過彭城之戰的話,肯定知道,劉邦的六十萬大軍,在彭城被項羽的三萬騎兵打了一個大敗,就這劉邦都是差一點,就喪命在彭城了。
你看騎兵如此大的殺傷力,豈能是步兵所能應付的。
況且匈奴的騎兵不止是三萬,而是四十萬呀。
劉邦被匈奴圍在白登山上的時候,人家匈奴就動用了三十多萬騎兵。那個陣勢,劉邦打了這麼多年的仗,也是第一次見呀。
也就是說匈奴無論是人員,還是馬匹都有十四萬,這就是匈奴當時的實力。
當然劉邦時期的匈奴,也是匈奴史上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這時候匈奴的單于正是智慧與勇氣並存的冒頓單于。
肯定會有人有疑問說,漢朝也有馬匹呀,為什麼韓信不能組織一支騎兵和匈奴打仗呢?
但是,大家也不要忘記,漢朝建立之前,中原一支在發生戰爭呀。
先是項羽和劉邦的滅秦之戰,然後緊接著就是劉邦和項羽之間的楚漢爭霸。這七年的戰亂,光人死的就不計其數了,就更不用說戰馬陣亡的數量了。
你還別說,司馬遷還真描述過,劉邦當皇帝的時候,關於漢朝的戰馬情況。
他是這樣寫的,劉邦這個九五之尊的皇帝,出門想找六匹毛髮一樣的馬來拉車,都辦不到。
可見,堂堂的大漢帝國,戰馬缺乏到什麼程度。
最最重要的是,韓信若是打匈奴的話,就必須要有騎兵。
因為打匈奴就要深入到匈奴腹地,帶夠糧食,速戰速決。
沒有騎兵的話,怎麼速戰速決,用步兵的話,恐怕還沒有找到人家,就已經餓暈在了沙漠之中了,又或者是被人家痛打一頓,也捉不住人家,只能是自取其辱。
還有就是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韓信這一生打仗,極其的會用水。
也可以這麼說,只要有水可用,他就能打勝仗。
你看他的成名之戰,背水之戰,就是靠讓士兵背水列陣,鼓舞了士兵計程車氣,才打了勝仗的。
還有打敗章邯,也是靠的水淹廢丘城,章邯見城破,然後自殺而亡的。
韓信在齊地打敗龍且,還是靠的濰水河裡的水,把龍且的大軍給衝散,然後取得的勝利.......
可是,一旦韓信到了沙漠,情況就不一樣了。要知道沙漠裡是最缺水的呀。
那裡是匈奴人的地盤,不是韓信的主戰場。所以說即使韓信帶兵打匈奴也是很難取勝的。
劉邦最終選擇和匈奴“和親”的方式,來處理漢匈之間的關係的。
這時候的韓信還沒有死,劉邦為什麼不派韓信去打匈奴呢?
很大的原因就是,這個仗他壓根就沒法打。
匈奴是追水草而居的,沒有戰馬想去把匈奴給打敗,無異於痴人說夢。這就是當時漢朝面臨的窘迫情況。
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就敢去打匈奴,那時候的漢朝距離漢初,已經過了一百多年了。戰馬要多少就有多少。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漢武帝打匈奴能勝的原因。
-
5 # 戰漢古玉
劉邦如果讓韓信領兵打匈奴,可能會有區域性的勝利,但是不可能消滅匈奴。理由如下:
一是國與國對決,綜合國力是關鍵。西漢立國之初國力比較虛弱,因為西漢建立在秦末亂世的基礎上,而秦國建立在春秋戰國五百多年戰亂的基礎上,並且享國時間才二十來年,民生還沒有來得及恢復。據史料記載,漢高祖出巡找不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馬來拉車,漢朝的將相出行有的只能坐牛車。同一時期,匈奴的國力如何尚無相關資料,但作為遊牧民族,戰馬、騎士顯然不是漢朝能比的。這種情況下,派漢軍深入大漠草原作戰,進行滅國之戰,取勝的可能性很小,並且有可能反把自己打垮。
二是軍隊打勝仗,戰鬥力是關鍵。從戰鬥意志看,漢朝統一秦朝國土之後,從老百姓到士兵人心思定,急需休養生息,這個時候發動對匈奴的滅國之戰,難以得到老百姓和廣大士兵的支援,勢必影響軍隊戰鬥意志。從軍隊編成看,漢軍雖然有騎兵,但騎兵數量相對較少。由於馬匹缺乏,軍需物資保障難以支撐騎兵快速機動作戰。即使以戰養戰,到了那廣袤的大漠裡面,也只有騎兵才可能做到,步兵根本追不上匈奴人更搶不到物資。從戰法看,匈奴人的戰法與漢人完全不同,匈奴全部是騎兵,馬匹充足,打仗也不以攻城略地為目的,飄忽不定,靈活機動,而漢軍之前一直是在跟自己的人打仗,對匈奴的戰法沒有研究,更談不上針對性的訓練,難有勝算。
回覆列表
先回答:“滅不了!
原因如下:1、韓信屬於熟讀兵書,善於打攻城略地這種仗,打快仗,兩軍對壘他在行。
而匈奴屬於一聲口哨就聚集,平時散落在草原上,你帶二十萬大軍都不知道找誰去打。這種民族需要深入長期對抗,不適合韓信。
2、中原民族對付匈奴一種是霍去病模式,輕裝前行,你快我比你更快,小部隊打完就跑,不收拾。
還有一種就是守株待兔,李牧那種,我等啊等,等你來了一把掐死。李牧等了二十年,才等來機會,韓信根本等不急,他要迅速成功,人家想早點回家衣錦還鄉裝逼。匈奴市場不適合他。
3、如果讓韓信打匈奴會出現什麼後果?
韓信善於以戰養戰,這一點非常厲害也更可怕,一時兩時肯定打不贏,北方的幾個郡一旦開始以戰養戰,每個郡不出30年,韓信老了,相當於培養了幾百個諸侯王。
後世這種邊軍藩王割據甚至造反的有很多,唐朝安祿山甚至打到了長安,這都是教訓。
邊軍的培養需要輪值制度,物資也要由中央統一供給,戰士就是戰士,不搞生產。這樣才能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