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超吵吵

    首先從安大胖子是個胡人,從小在突厥領地長大。整個唐朝對少數民族是非常寬容的政策,才能讓少數民族的安大胖子參軍並一路高升至節度使,而且巔峰的時候為三鎮節度使,手握雄兵數十萬,權利極大。當時安胖子和朝廷的許多人臣關係密切,對朝廷的實力、結構、分佈什麼的十分清楚,知道這時朝廷實際上就是個花架子,並沒有多少實力。這些可以是安胖子造反的硬體資源。

    軟體資源一是是唐玄宗對安祿山極其寵愛。安大胖子這個人嘛,按現在的話來說非常乖巧會來事,能力極強且野心極大。就拿一個事件來說,安祿山有一次為唐玄宗和楊貴妃跳舞,一個300多斤的大胖子跳舞大家腦補下啥樣。。唐玄宗說你的肚子裡這麼大,到底裝的是什麼呢?安祿山說我裝的都是對陛下的忠誠之心,是一顆赤子之心。這個回答非常討人喜歡,非常機智。可以說成功的憑藉口舌之利俘獲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歡心。而且呢,他一直稱呼楊貴妃為自己的母親,雖然比楊貴妃年齡要大,非常恬不知恥,但是楊貴妃也非常以此為榮,對他是毫無戒心

    二是李林甫死後朝中無人能壓制安胖子。安祿山曾對親近之人說:“我安祿山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當今天子我也不怕,只是害怕李相公。”對李林甫的忌憚之心可見一斑。這話也道出了當時的局勢:天子忙於享樂,朝政則盡為李林甫把持。

    三是和楊國忠的矛盾。在楊國忠入相前,本與安祿山關係十分密切。 安祿山入朝時,楊國忠與楊貴妃姊妹皆出外遠迎,視如貴賓。當時他任御史中丞,正承恩用事,他見安祿山身體肥大,行動不便,每逢上下朝登殿階時,都要親自攙扶他。這是楊國忠有意討好安祿山,希望他能作為自己強大的外援。但是,安祿山懼怕陰狠毒辣、老謀深算的李林甫,對才能平庸的宰相楊國忠卻“視之蔑如也”。這不能不使他十分惱火,故屢奏安祿山謀反,欲將他置於死地。不少人認為,安祿山後來的謀反,是與繼李林甫為相的楊國忠不能像李林甫一樣,對他既拉、又打,恩威並用,只知道一味靠強力相逼關係很大。

    還有民間野史說是安祿山非常想得到楊貴妃,所以才起兵反叛。

    安祿山對大唐的覆滅可以說做出了重大而傑出的貢獻。

  • 2 # 歷史阿Q

    安史之亂是中國影響最大、破壞力最大的叛亂,影響力及其之大。但位高權重的安祿山為何要舉起叛亂的大旗?

    在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發難,20萬鐵騎席捲二都,給唐朝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損失。而這場叛亂也標誌著,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已經過去。後世的王朝,再不復盛唐之勇。

    對於安祿山為何造反,學者們對此眾說紛紜。從實力對比來說,安祿山雖然兵強馬壯,但人數上仍不及唐朝。以河北三鎮之力,雖然一時能勝,但長期以往,對抗不了唐朝中央以及河東、西北節度使的聯合。很顯然,安祿山的叛亂是一種賭命行為,賭得就是唐朝一方會出現失誤。

    那麼安祿山為何會在雙方實力對比懸殊情況下,悍然造反呢?這就要從安祿山與太子的關係來說起了。

    從能力上來說,唐玄宗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的英主。但作為父親,卻是一個不念親情、殘忍噬子的禽獸。原本,唐玄宗的太子是李瑛。但到了公元733年,武惠妃以宮中有盜賊為名設下詭計,將李瑛、李瑤、李琚等三位親王引入宮中。三王入宮後,武惠妃藉口三人披甲入宮,誣告他們謀反。

    對於如此明顯的汙衊,唐玄宗竟不分青紅皂白,一日之內將三位親王全部判處了死刑。而這個事件,便是震驚天下的“一日殺三王”事件。

    李瑛被殺後,壽王李亨繼承了太子之位。有了兄長的前車之鑑,李亨自然處處小心、事事恭謹。然而即便如此,李亨仍免不了被唐玄宗威脅,屢次遭到敲打,好幾次都差點被廢。宰相李林甫很快便摸透了唐玄宗的想法,於是他在皇帝多次饞毀太子,欲廢之而後快。

    但作為太子,李亨自然會參與國家大政,與一些邊將和朝臣結好。其中,李亨與唐玄宗假子——王忠嗣從小一起讀書,關係非常要好。同時,王忠嗣是當時唐朝戰無不勝的軍神,官至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可以說,整個唐朝西北乃至河東軍區,都是太子的支持者。

    正所謂“太子唯兵強馬壯者得之”。太子有西北軍區的支援,自然讓唐玄宗和李林甫如坐針氈。於是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河北軍區,將本是一介雜胡的安祿山扶植為統領三個軍鎮,擁有20萬大軍的強力節度使。

    就這樣,唐玄宗、安祿山與李林甫便組成了難以動搖的三巨頭同盟。對於安祿山,唐玄宗可謂是寵信到極點,不但一再加封官位,甚至還將他封為東平郡王,開啟了異姓節度使封王的先河。

    除了官爵之外,唐玄宗也從各種細節入手,顯示自己對安祿山的寵愛。《資治通鑑》載,

    “上嘗宴勤政樓,百官列坐樓下,獨為祿山於御座東間設金雞障,置榻使坐其前,仍命捲簾以示榮寵”。

    為了“報償”唐玄宗的寵愛,安祿山也使盡各種解數,證明自己對皇帝的忠誠。為此,他甚至不惜認比自己小16歲的楊貴妃為母。安祿山與楊貴妃之間親密無間,甚至出現了很多醜陋的謠言,但唐玄宗卻絲毫不以為意。

    有了安祿山這支槍桿子的支援,唐玄宗便可放心大膽地敲打太子以及他背後的西北軍頭們。公元749年,王忠嗣獲罪,最終憂慮而死。太子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安祿山也除去了一個最大的對手。畢竟有王忠嗣在,安祿山根本無法叛變。

    除此之外,安祿山還逢場作戲,配合唐玄宗侮辱太子。《舊唐書·安祿山傳》記載:

    安祿山在朝時,玄宗命見太子,“祿山不拜。左右趣之拜,祿山拱立曰:‘臣胡人,不習朝儀,不知太子者何官?’上曰:‘此儲君也!朕千秋萬歲後,代朕君汝者也。’祿山曰:‘臣愚,曏者惟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更有儲君。’不得已,然後拜。上以為信然,益愛之”

    簡單翻譯來就是,唐玄宗命安祿山向太子下拜,安卻故意裝傻說自己是胡人,不知道太子是啥官,不能下跪。此後他更是拍著胸脯宣稱:“我心裡只有陛下之人,儲君太子是什麼鬼?”

    不拜太子,不僅可以顯示自己只聽命於皇帝一人的忠貞,還顯示了自己與太子毫無瓜葛。雖然得罪了太子,但是卻能討好皇帝,這筆買賣暫時還是划算的。

    安祿山之所以如此有恃無恐,是因為他與唐玄宗、李林甫建立了聯盟,他似乎滿以為李林甫一定能扳倒太子,另立新的儲君,以此來保持自己的富貴和性命。然而李林甫去世後,政敵楊國忠繼承了相位,而太子的地位卻始終屹立不倒。

    唐玄宗已經年過70,朝廷內有太子和政敵,朝廷外有敵對的西北藩鎮,安祿山已經騎虎難下。安祿山能保持對這些勢力的優勢,完全是由於玄宗對他的寵信,一旦玄宗去世,等待安祿山的必然是被攻訐消滅的命運。

    隨著玄宗年齡的增大,其他勢力對他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安祿山對此心知肚明,因此才會“自以曩時不拜太子,見上春秋高,頗內懼”。這也是安祿山發動叛亂的一個外部原因。因此有學者說,安祿山造反是唐玄宗一手造成的。在他看來,安祿山不過是自己的一枚可以丟棄的棋子。別說是安祿山了,換做是你,或許也要造反

  • 3 # 寶哥說vlog

    安祿山掀起安史之亂,起初以清君側為名,攻下洛陽以後,稱大燕皇帝。

    而起兵之前,安祿山是河北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作為大唐王朝的重要軍區司令長官,其野心也在唐玄宗的縱容下日益膨脹。

    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雖然少不了安祿山與楊國忠的私人恩怨,但其實質可以說是唐玄宗到天寶之後荒廢朝政,未掌握軍事體制變革主導權,致使地方尤其是邊區將領勢力坐大,擁兵自重,最終尾大不掉,掀起叛亂。

  • 4 # Crazy灬歷史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安祿山恃寵而驕,二、楊國忠與安祿山不和。

    無法比肩的恩寵

    天寶十載(751),安祿山進宮朝拜唐玄宗,請求擔任河東節度,唐玄宗就授給了他。他有十一個兒子:大兒子安慶宗,任太僕卿;小兒子安慶緒,任鴻臚卿。安慶宗又娶皇太子的女兒為妻。安祿山起兵反叛之前,不僅身兼三鎮節度使,有親王的封爵,還兼領河北、河東地方行政長官,同時兼群牧使、閒廄使,能夠控制邊地牧場和馬匹,職權滲透到隴右地區。妻子為命婦、兒子得恩賞,京城之內賜豪宅,平日美饌珍饈,更是無以復加。安祿山所得封賞、爵位、官職、恩寵、身份,在當時的國家體制下,是任何一個胡人都無法與之比肩的。

    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

    安祿山恃寵而驕,在朝中對老謀深算的李林甫還算懼怕,而對楊國忠則根本瞧不起,兩個人積怨愈深。楊國忠接替宰相後,看到不能制服安祿山,便經常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祿山。可玄宗認為這是將相不和,不予理睬。楊國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奏請讓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以便排斥和牽制安祿山。天寶十三載(754)春,玄宗按照楊國忠的意見召安祿山入朝,試其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由於事先得到楊貴妃的通風報信,故將計就計,裝模作樣地向玄宗哭訴自己的一片“赤心”,贏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讓安祿山當宰相(加同平章事),並令太常卿張垍草擬詔敕。楊國忠知此立即勸阻道:“安祿山雖有軍功,但他目不識丁,怎能當宰相。如果發下制書,恐怕四夷皆輕視朝廷。”玄宗只好作罷,任安祿山為左僕射。至此,安祿山與楊國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銳激烈,以至於後來一觸即發。加之楊國忠任宰相後,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民怨沸騰,終於使安祿山發動了以討伐楊國忠為名,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

    以討伐楊國忠為藉口起兵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安祿山趁唐朝廷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約十八萬士兵,號稱二十萬,在薊城南郊誓師,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以清君側”為藉口於范陽起兵。

    總的來說,還是朝廷內部爭權的矛盾激化,如果唐玄宗能很好的處理這些矛盾,也許就不會有“安史之亂”了。

  • 5 # 158808147

    安史之亂爆發於天寶10年,開元10年唐玄宗還正在勵精圖治,國勢正蒸蒸日上,大唐正處於開元盛世。開元這個年號,唐玄宗用了30年。天寶時期,唐玄宗開始懈怠,追求享受,導致朝政日益腐敗,對外戰爭也日漸吃力,這讓擔任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看到了機會。如果是在開元十年,節度使還沒有那麼大的權力,也不會出現一人兼任三鎮節度使的情況,更不會出現那麼大的叛亂,動搖大唐的根基。

  • 6 # 靜哥講連環畫

    安史之亂髮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併嚴重;邊防節度使權力過大,成為強大的地方勢力;中央統治集團日益腐朽,而且唐明皇沒有及時的除掉安祿山,反而讓他羽翼豐滿,犯了皇帝的大忌,地方兵權永遠不能大於中央兵權,否則就會出現安祿山那種野心家。 統治者的錯誤 安祿山的野心 地方兵權實力過大 唐朝內部的腐敗 和軍閥經濟 都是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

    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當時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天寶十五年佔領長安、洛陽,進入安史之亂的最高峰。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亂”係指他們起兵反對唐王朝的一次叛亂。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55~762年)結束,前後達七年之久。這次歷史事件,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所促成的,對唐朝後期的影響尤其巨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的宇宙是三維空間嗎?我們的宇宙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