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林小風哥

    這個問題非常好,我來回答。

    首先,簡要的說一下能源問題的特殊地位。我們大家都知道能源非常重要,能源問題也越來越嚴峻,能源也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可以說離開能源,我們都活不了。那麼什麼是能源?簡單的說就是可以比較集中又容易轉化成為能量的物質就是能源。生活在城市裡面的朋友們(越來越多的鄉村也普及了)一日三餐都需要用天然氣燒水做飯,天然氣就是一種比較容易又集中的可以轉化為能量的物質,天然氣就是能源,也屬於常規能源(也包括煤、石油),對應的就是新能源(太陽能、地熱、風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能等等)。

    我們使用和認識能源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從鑽木取火到工業革命時期使用煤炭燃燒產生能量的蒸汽機,到現在的使用汽油柴油的內燃機。不斷的發現、認識、使用新能源,就是社會的進步。目前的社會發展非常快,中國的汽車保有量越來越高,對應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等化石能源的消耗就是越來越快,各國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下圖是我拍攝的石油行業鑽井隊夜間工人奮戰的照片。

    目前,中國的能源消耗結構是煤炭佔70%、石油佔20%、天然氣佔3%(目前中國天然氣需求量處於迅速加大的狀態),綠色能源水電佔6%,新能源比重非常小。目前,國家政策大力發展新能源,建立發展新能源技術和新能源產業體系,如目前非常火爆的話題,新能源電動汽車(賈躍亭在美國開展電動汽車法拉第F911、國內的比亞迪電動汽車以及華為騰訊開發的威馬電動汽車),以新能源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和技術完善,代表了新能源發展的趨勢是蓬勃向上的。

  • 2 # bjmfc

    北方電池車冬天續航打折厲害,這個技術不知道能否解決;氫電池各方面表現非常不錯,希望儘快有成本和技術的突破,能批次推廣

  • 3 # 喜雀在枝頭

    如果以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序的話,應該是電瓶車、燃油車、氫能源車,如果要說新能源汽車,只有氫能源車才算是新能源汽車。

  • 4 # 瀋陽萬通汽車學校

    國家提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行業的新貴,漸漸地在市場上嶄露頭角,中國已經連續三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按照大的方向看,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是非常不錯的~

  • 5 # 老司機侃侃車兒

    為了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鼓勵國內廠商彎道超車,政府出臺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2009年北上廣深等13個發達城市試點推出了定額的新能源汽車補貼,2010年試點擴張至20個城市,轉眼間新能源補貼政策已經實行10年,10年來中國的電動汽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據乘聯會資料顯示2018年1-10月份,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長90.6%至72.6萬輛,大幅超越2017年全年的56萬輛。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獲得了實惠的同時,也讓政府承擔了鉅額的資金壓力。

    早前,一則“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40%,同時將取消地補”的訊息在媒體間瘋傳。顯然,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節節攀升,政府已經難以繼續承擔高額的新能源補貼,補貼退坡已經勢在必行。但是,10年的補貼政策,新能源汽車這顆當初的嫩芽還是沒能長成參天大樹,讓人們不禁疑慮,補貼退坡後,剛剛有所起步的銷量是否也會隨著補貼一起退坡呢?

    新能源補貼政策雖然大大減輕了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研發和生產成本,但是廠商們也是有苦難言。在眾多的新能源車企中,比亞迪和北汽應該是補貼政策受益最多的兩個汽車。今年10月,北汽新能源月銷量高達27958臺。而1-10月的總銷量達到109636臺,同比增長76.06%。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北汽新能源的銷量遙遙領先於其他車企。然而北汽新能源卻承擔著外界難以想象的運營壓力,一年墊付的補貼金額高達百億。這是因為國家補貼政策的發放週期漫長,據第一電動統計,僅2016年和2017年兩年的國補補貼款金額已達498.3億元,但是2015年銷售出去的車輛還有很多未獲得補貼資金,也就是說部分車企墊付補貼資金已經長達三年。根據第一電動統計的資料,2016年專家組核定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數輛為28.96萬輛,但據中汽協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0.7萬輛。也就是說,截至今日,新能源汽車還有近一半沒有拿到2016年的補貼。

    補貼週期漫長的背後是巨大的資金壓力。過去10年中,世界各國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總額約為160億美元,而中國就佔去了一半之多,但這僅僅是中央財政的補貼,根據配套的1:1的地方財政補貼額度,2015年和2016年合計補貼金額超過了1000億元人民幣。這其中還有部分騙補的企業濫竽充數,2016年,新能源騙補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不少企業抓住政策的漏洞,不顧市場需求,瘋狂生產以6米客車為主的新能源車型,72家車企“狂騙”92億元。目前國家已經提高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門檻,一方面儘可能杜絕騙補貼的行為,一方面也是減輕財政壓力。

    對於一項新興事物,給予一定的關懷和補貼是合理的,但是在長達十年的補貼揹負巨大財政壓力下,是否還要繼續,這是政策制定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溫室培育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打擊,普惠性的新能源政策應該向“扶優扶強”的方向偏移,比亞迪等技術出色的廠商理應獲得一定數額的補貼,長遠來看,只有引入市場競爭,倒逼逼企業提高自身技術,突破電動汽車行業的瓶頸,才能讓中國的汽車行業真正實現彎道超車。

  • 6 # 老根小韭菜

    狗屁,不就是電動車嗎?所謂新能源,應該是區別於我們以前常用的動力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從燒汽油,柴油驅動的改成蓄電池電能驅動的就叫新能源?請問那些電能從哪裡來的,還不是發電廠燒煤,燒重油,或者核能發電帶來的,哪裡新了?源頭的動力源都是一樣的。都是騙國家補貼的。

  • 7 # sdsdsdwq

    這不應該是問題,而只能是方向,並且這個方向已經是全球共識。各國都有內燃機汽車退出市場時間表,這個就說明了問題。

  • 8 # 中研網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總體規模分析

    一、企業數量結構分析

    目前,國內已經有200餘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累計獲得生產許可的車型達到4000多個,但是實際投產車型卻僅為總數的25%左右。

    2018年9月3日,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釋出了關於對擬上報《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第1批)》企業清單進行公示的通知,擬將停止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12個月及以上的企業名單(按合格證上傳數量統計)上報工信部,其中不乏華晨汽車、長安標緻雪鐵龍、長安鈴木、凱翼汽車等耳熟能詳的車企。

    二、人員規模狀況分析

    全國的汽車企業直接從業人數超過300萬,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車的從業人數約10-20萬人。

    三、行業資產規模分析

    圖表:2018年上半年主要新能源汽車企業資產情況對比

    四、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根據“關於2017-2022年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財政支援政策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以及“十三五規劃”,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超4000億人民幣,而與之相關的動力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2000億,充電基礎設施規模1300億元。市場規模迅速擴充套件,受益最大的將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部件高階鋰電池。

    圖表:2015-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規模

    1、中國市場規模領跑全球,但保有量佔比不足1%

    近年來,各國不斷在新能源汽車研發領域發力,競爭日趨激烈。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市場排名中,中國連續三年居世界首位,2017年產銷量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增速分別為53.8%和53.3%,佔全球市場的59%,領先優勢明顯。與傳統燃油車相比,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體量仍較小。

    2、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持續攀升,客車增長乏力

    在補貼、免徵車購稅、雙積分政策以及地方補貼陸續落地等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持續增長態勢,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特徵明顯,乘用車、客車市場增速呈現差異化。根據中汽協資料,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58萬輛,同比增長72%,高於整體市場53%的增速,市場份額由2016年的67%提至75%,進一步向傳統汽車市場分佈靠攏。而新能源客車受補貼退坡、市場需求單一(大部分是城市公交需求,一線城市公交替換逐步完成,二、三線城市增長乏力)及高鐵和航運衝擊下客車市場萎縮等多重因素影響,2017年出現近1.9%的降幅,僅銷售12.7萬輛,未來隨著交通需求變化及成本因素影響,增長乏力態勢或將持續。

    3、乘用車車型種類明顯增多,且向更高續航、SUV發展

    在節能減排壓力以及各地支援政策的促進下,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快投放新能源汽車產品。隨著國內傳統車企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積累,市場車型種類大幅增加,車型更加實用化。2018年釋出的第5、第6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共涵蓋約65家乘用車企業的400款產品,其中純電動車型340款,續駛里程超過250km的車型佔近75%。2018年初,市場開始出現續駛里程更長、智慧化和網聯化程度更高的產品,產品呈現大型化、品質化發展趨勢。A級及以上車型和SUV集中呈現,甚至包括MPV、B級車,如比亞迪宋MAX、蔚來ES8、威馬EX5/6。

    4、純電動貨車市場保持高增速,市場潛力巨大

    現階段新能源專用車市場以純電動運輸類貨車為主,2017年純電動運輸貨車銷量佔比近9成,合計銷量超8萬輛,同比增速超過200%,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同時,集約化、資訊化和智慧化發展的物流企業對貨運“降本增效”的訴求不斷升級,推動物流市場運輸車需求不斷增長,尤其是在排放要求日趨變嚴的趨勢下,高排放老舊柴油貨車替換純電動貨車需求將激增,未來市場發展將持續呈現倍數增長。一方面,政策的限制將倒逼物流和運力平臺推動物流電動化發展。另一方面,以純電動物流車為載體聯合打造智慧物流體系也將賦予電動物流車巨大推力。在市場、政策等多重有利因素驅動下,部分物流巨頭相繼提出了物流電動化的計劃,未來純電動貨車市場將進入高速增長期,市場滲透率有望大幅提高。

    5、私人消費佔比持續擴大,市場逐步下沉

    2016年之前新能源乘用車私人消費市場的發展主要依靠限購城市的帶動,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品種類逐步豐富,產品技術不斷迭代升級,產品日益符合消費者需求。新能源汽車私人領域消費佔比大幅擴大,2017年推廣應用41萬輛,佔總量的近57%,較2016年提升近25個百分點。公共領域推廣應用31萬輛,佔比43%,以城市公交、出租租賃、企事業單位用車為主。僅從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看,私人消費佔比提至78%。但受新能源汽車牌照數量限制,限購城市所能帶來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是有限的,2017年8個限購城市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近30萬輛,佔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42%,市場容量基本飽和。同時隨著公眾對新能源汽車接受度的提升,二、三線城市及非限購城市的消費潛力也開始顯現,尤其在私人消費領域,濰坊、鄭州、長沙、青島等非限購城市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均超1萬輛,居全國城市排名前10位,合計近5萬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苗後除草用打藥機上什麼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