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鞅論財經

    這個說法是沒有問題的,可有偷樑換柱的嫌疑,也就是兩個東西完全不是在表達同一個意思。

    其實,96.5萬就是等於210萬,想知道為什麼嗎?

    先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按照年利息5%記取,50萬房貸30年等額本息的年費本息為3.25萬,合計30年共支付給銀行97.5萬元。

    同樣,拿出50萬元放在銀行進行理財,也是年利息5%,並且30年內假定收益年5%不變,並且無空檔期。每年到期拿到本金和利息一分不少轉入銀行。這樣30年後本金和收益是現在的4.32倍,也就是216萬元。

    第一反應是:還不如做理財產品,理財的收益感覺比按揭高出了一倍多。這只不過是一種營銷說法而已,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

    錢的出入時間點不同

    理財資金的投入點在第0年,而收益是在第30年末。也就是你50萬錢放進去後要到30年後取出才有216萬元。

    但按揭不一樣,他是從第1年開始,每年12次支付合計3.25萬元。第2年也不變,直到第30年。錢是有時間價值的,每一年的錢的價值是不一樣的。比如第一年的3.25萬元,拿到第30年就值了13.37萬。

    結論就是:當年對年利息5%認可,那麼50萬按揭等額本金付款30年,共計97.5萬元,完全等於50萬理財30年後收取216萬元。

    也就是:97.5萬=216萬,或者說問答人的96.5萬等於210萬。

    看這個問題不能只站在按揭貸款人或理財人的位置,而是要站在銀行的角色去思考。銀行為什麼要把50萬帶給你做房屋按揭,而不直接去投資理財。

    其實最聰明,對於銀行來說,年收益都是5%。而個人投資買房不僅要房產做抵押,還有個人的債務還是無限責任。而投資理財是公司行為,可能還沒有抵押,更不用說是有限責任。

    要是銀行也一定會要96.5萬的按揭,保險!也不去投那210萬理財,風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模壓門?有什麼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