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利景軒逸
-
2 # 小小的酸奶
我們之所以稱三國之中曹魏為正統,最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曹魏的繼承於東漢。我們不管其過程是否那麼骯髒、多麼黑暗,我們從結果上看,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最後將自己的帝位透過禪讓的方式讓與曹丕,曹丕得以繼承大統,建立魏國。因此,曹魏的帝位具有合法性。
第二,曹魏地處中原。這個是個重要的原因。曹魏佔據大漢十三州的九州,其中包括了中原之地。而蜀漢政權僅僅佔據益州,孫吳僅僅佔據江東、交州和荊州。在當時,中國的文化、政治、經濟的重心都是在北方,南方一直以來是被認為蠻夷之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南方少數民族眾多。
第三,曹魏佔據漢朝的兩個都城。長安與洛陽雖然經歷過戰亂,不復漢朝盛世時期的繁榮,但是它們一直具有獨特的政治地位。蜀漢後期數次北伐,除了想要佔據涼州這塊擁有強兵壯馬的地區,還想要佔據漢朝舊都長安。
第三,曹魏手中有著玉璽。古代這個玉璽,雖然明知道這僅僅只是個漂亮點的石頭,但是自從秦始皇以來,這塊石頭就成為了皇帝的象徵。“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以體現皇權的神授君權,更是作為一種皇權合法正統性的標誌。
別看《三國演義》中,將曹魏貶的大奸大惡,事實上,曹魏在歷史上的評價是很高的。
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本來就是尊劉抑曹,把曹操當成了反面人物來寫。因此造成了歷史誤會,把劉備及其建立的蜀國當成扶持漢室的英雄,而把曹操稱為奪取東漢政權的賊人、曹操的魏國是搶奪東漢政權的結果。而在主觀上歷史學界的看法卻是恰恰相反的,他們向來認為只有魏國才算是真正的王朝。這不僅是因為曹操的魏國在三國之中地域最廣、人口最多、盤踞中原、實力最強,而從國家的政治體制的的角度考量下也是三個國家中最完善的。 首先什麼是的“正統”的問題。 王朝的更替實際上都是按照勝者為王敗為寇的叢林法則,能奪取天下自然就合法,而且稱之為“順天承命”,但在沒有造成這個既成事實的情況下,一般就得另有“正統”的依據。曹操挾持天子以令諸侯是事實,但是他依舊承襲漢朝的制度,而相比於曹操的魏國之下,蜀漢劉備以及孫權的稱帝則更多的是自封而已。劉備這個打草鞋出身的傢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自編家譜把自己塑造成劉皇叔,自以為自己為光復漢興而戰,在被曹操追殺時攜帶百姓逃亡,主觀上看像是愛民的統治者,其實只是為了掩護自己敗退,曹操雖然多疑,但對待普通百姓並不會趕盡殺絕,而劉備應用於這一點使自己成功逃走,而所謂的劉皇叔當自己壯大的時候鳩佔鵲巢的奪取劉璋的世襲封地益州,自己在漢中封王更無“合法性”可言,東漢還沒有滅亡,皇帝還沒有死,他自立蜀漢稱帝這種行為才算是“謀權篡位”的行徑。在當今看來,劉備與孫權只能算是割據一方的軍閥而已,雖然孫權的吳王算是受封的,而結合當時江東的情況,純粹屬於孫權當時是東吳士族豪強土皇帝,也毫無“合法性”可言。 而從政治上來講,曹操的魏國則更加的完善與整體。曹魏繼承漢朝的體制,沿襲了東漢皇朝的一套禮儀典章制度,在國家的政治體制上就比較完善與齊全,224年,重用孔子的後人,重新修築孔廟,大力發展儒學,設立太學,設定五經為課,設立春秋谷糧博士,在短期內弘揚了封建文化和制度。相比之下,蜀漢的帝王朝政制度看似齊全,本質上還是軍事管制體系下的縮影。相比於曹魏,劉氏集團更像是簡單的模仿下變相的軍事集團而已。皇帝只是名譽上的統帥,而丞相也擔當軍事指揮的任務,這樣的情況也體現了他的窮兵黷武與虛張聲勢。 而孫權的吳氏集團的政治體制缺陷更為明顯,孫權的宗家士族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與軍事上的有很大的聯絡。而孫權晚年政治昏庸,對文武官吏大加戒心,大舉任命監視文武官吏的職位,搞得的人心惶惶,由此產生多起冤假錯案,而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更是給了孫吳勢力致命的打擊,使孫吳政治先入極大地混亂。因為長子孫登的死亡,孫權先是立三子為太子,又封四子為魯王,這就為二人爭奪皇位埋下了伏筆,加上孫權偏愛四子,進而引發了“二宮之爭”名臣陸遜也因捲入其中加上陸家為當時江東一大氏族,孫權對於陸遜的地位和權力有所顧忌,害怕自己的孩子駕馭不了陸遜,不斷地打壓責備於陸遜,而受罰,最後鬱鬱而終。而陸遜的死也標誌著東吳政體上已經更加混亂,宗室矛盾更加突出,孫吳政權也進一步走向了衰敗。 眾所周知,司馬炎的西晉大部分是繼承了魏國的衣缽,而當時的魏國不僅繼承了東漢的政治體制,還對於其體制中的弊端進行改進和完善,努力吸取東漢以來的弊端,抑制大地主豪強的勢力,避免漢獻帝時的各路軍閥割據的局面使中央難以控制地方,掃除宦官和遠方親戚的專政,避免宦官當道的發生,打破門閥世襲的規矩,使中下底層的人才可以得以發揮其能力。並且魏國還大力整頓與加強法制建設和管理,使曹操的魏國所在的北方和中原地區治安更加穩定,也是正統王朝最突出的表現。 曹操在當時更是推行“明揚仄陋,唯才是舉”的原則,廣收大量的人才,例如五子良將的張遼,就是不介意他降將的身份併為以重用,張遼也在合肥之戰大敗孫權證明了自己,而袁紹的手下陳琳,罵變了曹操祖宗十八代,但曹操還是重用他。曹操雖然出身於封建地主階級,但他反對當時的重視出身的制度,對於窮苦出身的人,只要有才,也唯以重用。 在法治建設上,魏國也對於漢朝法律進行了部分改革,制定了《新律》、《州郡令》篇等,新的魏法在於漢朝法律的基礎上刪繁從簡,便於實行。這也成為了中國封建刑律由繁到簡的一個重大創新。對於後世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很重要的寶貴經驗,在中國刑律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地位。種種方面證明了曹魏王朝才是當時正統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