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長高,要補鈣。
老人防骨質疏鬆,要補鈣。
這已經是很多人的常識,所以,市面上會流行很多補鈣的產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補鈣的危害。
我們之前寫過文章,專門說了補鈣劑的危害,有美國心臟病專家呼籲,補鈣是隱形殺手。
也介紹了對於成年人,冠狀動脈鈣化(CAC)檢測的重要性,對於心臟病風險,我們一直在關注膽固醇。
實際上,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就是CAC,這個非常重要,因為:
大量研究發現,鈣補充劑會使血清鈣急劇增加,提高血液粘稠和鈣沉積,導致動脈硬化。
其實,我們現代飲食中的鈣很多,幾乎無處不在,很多人,想缺鈣都難,最主要的問題,是身體無法吸收鈣。
比如說,維生素D3不足,太陽曬太少,特別是在冬天,這是老年人骨質疏鬆的高發期。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你缺鎂了。
你不是缺鈣,而是缺鎂
鎂很重要,但是鮮為人知。
人體吸收和利用鈣需要鎂,吸收其他重要營養素也需要鎂。
如果我們攝入過多的鈣,而又沒有足夠的鎂,過量的鈣將無法得到正確利用,還可能會變成毒,從而導致身體疼痛,阻塞你的血管。
2013年,美國華盛頓兒科學術協會(Pediatric Academic Societies)年度會議上,研究者指出,雖然鈣質是人體重要營養素,但是鎂才是影響小孩骨質密度、重量的關鍵礦物質。
而且,研究者還發現,鈣與總骨礦物質含量或密度沒有顯著相關性。
是不是很驚訝?我們真的不需要補充鈣嗎?
今天,先帶新朋友來複習一下補鈣過多的風險。
為什麼補鈣多,有問題
很多人補的鈣,身體吸收補了。
鈣補劑或很多食物中新增的鈣,通常是以碳酸鈣的形式存在,如果沒有檸檬酸等螯合劑,很難被吸收進入骨骼,或透過尿液排洩出體外(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
過多的鈣,會積聚在身體的其他部位(例如我們的血管中),目前,很多研究發現鈣補充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奧克蘭大學的科學家研究補鈣對心臟病(心肌梗塞)的影響、中風和死亡風險的關係。
他們分析了1,472個55歲以上的婦女,研究結果發現:補鈣,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約翰·霍普金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超過2,700名男女,進行了10年的醫學測試分析。
得出結論:服用鈣補充劑,可能會增加冠狀動脈斑塊積聚和心臟損害的風險。
研究人員還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中會積聚鈣基斑塊,這會阻礙血液流動,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老人補鈣,比孩子補鈣風險更大
人體鈣質的缺失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含義。
對於青少年和孕婦,由於成骨和嬰兒的需要,鈣很重要,如果缺鈣,適當增加鈣質是有益的。
老年人的缺鈣,可能是由於骨鈣的流失導致,屬於功能性缺鈣,是假性缺鈣,而應該以促進自然鈣吸收為主。
如果攝入過多的鈣,吸收不好,多餘的血鈣進入血管、細胞等地方,還可能加重細胞和組織的老化,導致動脈硬化。
多餘的鈣質,還會在骨骼沉積,導致關節病變,骨刺或骨質增生。
《隱形殺手-補鈣劑》一書中,Thomas Levy引用了高達766篇科學文獻,對骨質疏鬆的治療和相關問題逐一剖析,得出了這樣一個顛覆性的結論:
骨質疏鬆不是缺鈣引起的,骨質缺鈣只是表象,並不是病因。
而嚴格來說,它實際上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氧化應激升高嚴重消耗體內抗氧化劑,再加上其他營養素缺乏(包括維生素C、 D3、 K2及鎂、必需脂肪酸等),荷爾蒙失調。
但是,對於絕經後的婦女來說,由於體內的雌性激素大幅度下降,導致了人體對鈣的吸收效果下降,骨的密度變小。
因此,鈣對絕經後婦女的骨骼健康,可能有一些積極的影響。
鎂為什麼比補鈣更重要
人體內的鎂60%左右在骨骼中,26%在肌肉中,其餘的則在肝、心、胰等軟組織和體液中。
鎂對骨骼很重要,它可以促進鈣吸收,並激活維生素D,發揮更大的作用,鎂對身體有更大的作用。
→鎂與骨骼健康
休斯頓貝勒醫學院教授發現:兒童總骨礦物質含量和骨密度,與攝入的鎂顯著相關,而與鈣的攝入和吸收沒有顯著相關。
史蒂文·艾布拉姆斯教授說:“想要孩子擁有健康的骨骼,營養攝入十分必要,其中一個重要的營養元素就是鎂。
對於,那些鈣攝入不足的孩子來說,鈣當然很重要,但是,對於攝入足夠的孩子來說,鎂更重要。
如果沒有鎂,高鈣攝入會增加動脈鈣化、心血管疾病以及腎結石的風險。
特別是正在服用鈣補劑的人,都應該補充鎂,確保鈣得到充分的吸收代謝。
→鎂與糖尿病
鎂在葡萄糖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鎂的水平也會影響患糖尿病的風險。
幾項研究表明,鎂的攝入量越高,患糖尿病的風險就越低。
每天每增加100mg的鎂攝入量,在一定程度上,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會降低15%。
鎂水平太低,與胰島素分泌受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有關。
→鎂與心臟健康
鎂是維持肌肉健康(包括心肌)和訊號傳輸所必需的礦物質,攝入足夠的鎂可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的風險。
在弗雷明翰心臟研究中,攝入鎂最多的人,冠狀動脈鈣化的機率降低58%,腹部動脈鈣化的機率降低34%。
心臟病發作後不久接受鎂治療的患者死亡率較低。
鎂有時被用作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療的一部分,用來降低心律失常的風險。
NIH的研究發現,血液中鎂的含量越高,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就越低。他們還指出,較高的鎂含量可能降低卒中風險。
→鎂與偏頭痛
偏頭痛還和缺鎂有關,因為,鎂對平衡體內神經遞質有著重要作用,它可以增加GABA(一種可以讓人放鬆的神經遞質)。
→鎂與運動表現
研究發現:補充鎂可以顯著減少肌肉的疼痛和壓痛,當然,在運動的過程中,比休息時需要更多的鎂(10-20%)。
鎂能促進能量產生,讓你有運動慾望,感覺精力充沛,並且有減少乳酸堆積,和預防運動後腿部抽筋的作用。
很多人總是感覺很累,一想到運動就痛苦,沒有精力,很有可能是因為缺鎂。
如果你不想運動,提不起精神,補充鎂試試。
→鎂能減輕焦慮
缺鎂還可能提高焦慮的風險,這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活動有關。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由三個腺體組成,控制著人們對壓力的反應。
研究發現:低鎂飲食可能會改變腸道中存在的細菌型別,這可能會影響焦慮行為。
→鎂與經期綜合症
大姨媽來之前,很多女生會經歷包括疲勞、煩躁、憂鬱、易怒、水腫、眩暈、渴望甜食等狀況,這一系列症狀被稱為經前綜合徵。
有很多研究表明,在大姨媽來臨之前,確保足夠的鎂攝入,特別是結合維生素B6,會有助於緩解經前綜合徵(PMS)的症狀。
鎂很重要,缺鎂和很多疾病相關。
所以,必要時,也可以選擇鎂補充劑。
同時,如果攝入補劑,建議鈣鎂攝入比例要保持在1:1,要特別指出的是:尤其對於兒童和老年人來說,鎂比鈣更重要。
家長害怕孩子長不高,老年人害怕骨質酥鬆,很多人開始就瘋狂補鈣,實際上,鈣吸收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補鈣過多,會有很多風險,很少有人提及這背後的風險。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提高鈣吸收率,
1、不要少油,一定要吃夠脂肪。
脂肪對於油溶性維生素D、K很重要,這些維生素對於鈣吸收很重要,所以,老人家和孩子一定要吃夠脂肪,不要低脂飲食。
孩子每天吃幾塊五花肉,有利於長高
2、一定要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3,每天曬半個小時。
3、補充鎂,這是提高鈣吸收最重要的礦物質。
4、維生素K2:幫助鈣和鎂等其他礦物質被骨骼吸收。
5、磷也可以促進鈣吸收,還有助於平衡維生素D。
所以,不要只想著補鈣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鈣太多了,促進鈣吸收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想長高,要補鈣。
老人防骨質疏鬆,要補鈣。
這已經是很多人的常識,所以,市面上會流行很多補鈣的產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補鈣的危害。
我們之前寫過文章,專門說了補鈣劑的危害,有美國心臟病專家呼籲,補鈣是隱形殺手。
也介紹了對於成年人,冠狀動脈鈣化(CAC)檢測的重要性,對於心臟病風險,我們一直在關注膽固醇。
實際上,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就是CAC,這個非常重要,因為:
大量研究發現,鈣補充劑會使血清鈣急劇增加,提高血液粘稠和鈣沉積,導致動脈硬化。
其實,我們現代飲食中的鈣很多,幾乎無處不在,很多人,想缺鈣都難,最主要的問題,是身體無法吸收鈣。
比如說,維生素D3不足,太陽曬太少,特別是在冬天,這是老年人骨質疏鬆的高發期。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你缺鎂了。
你不是缺鈣,而是缺鎂
鎂很重要,但是鮮為人知。
人體吸收和利用鈣需要鎂,吸收其他重要營養素也需要鎂。
如果我們攝入過多的鈣,而又沒有足夠的鎂,過量的鈣將無法得到正確利用,還可能會變成毒,從而導致身體疼痛,阻塞你的血管。
2013年,美國華盛頓兒科學術協會(Pediatric Academic Societies)年度會議上,研究者指出,雖然鈣質是人體重要營養素,但是鎂才是影響小孩骨質密度、重量的關鍵礦物質。
而且,研究者還發現,鈣與總骨礦物質含量或密度沒有顯著相關性。
是不是很驚訝?我們真的不需要補充鈣嗎?
今天,先帶新朋友來複習一下補鈣過多的風險。
為什麼補鈣多,有問題
很多人補的鈣,身體吸收補了。
鈣補劑或很多食物中新增的鈣,通常是以碳酸鈣的形式存在,如果沒有檸檬酸等螯合劑,很難被吸收進入骨骼,或透過尿液排洩出體外(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
過多的鈣,會積聚在身體的其他部位(例如我們的血管中),目前,很多研究發現鈣補充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奧克蘭大學的科學家研究補鈣對心臟病(心肌梗塞)的影響、中風和死亡風險的關係。
他們分析了1,472個55歲以上的婦女,研究結果發現:補鈣,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約翰·霍普金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超過2,700名男女,進行了10年的醫學測試分析。
得出結論:服用鈣補充劑,可能會增加冠狀動脈斑塊積聚和心臟損害的風險。
研究人員還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中會積聚鈣基斑塊,這會阻礙血液流動,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老人補鈣,比孩子補鈣風險更大
人體鈣質的缺失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含義。
對於青少年和孕婦,由於成骨和嬰兒的需要,鈣很重要,如果缺鈣,適當增加鈣質是有益的。
老年人的缺鈣,可能是由於骨鈣的流失導致,屬於功能性缺鈣,是假性缺鈣,而應該以促進自然鈣吸收為主。
如果攝入過多的鈣,吸收不好,多餘的血鈣進入血管、細胞等地方,還可能加重細胞和組織的老化,導致動脈硬化。
多餘的鈣質,還會在骨骼沉積,導致關節病變,骨刺或骨質增生。
《隱形殺手-補鈣劑》一書中,Thomas Levy引用了高達766篇科學文獻,對骨質疏鬆的治療和相關問題逐一剖析,得出了這樣一個顛覆性的結論:
骨質疏鬆不是缺鈣引起的,骨質缺鈣只是表象,並不是病因。
而嚴格來說,它實際上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氧化應激升高嚴重消耗體內抗氧化劑,再加上其他營養素缺乏(包括維生素C、 D3、 K2及鎂、必需脂肪酸等),荷爾蒙失調。
但是,對於絕經後的婦女來說,由於體內的雌性激素大幅度下降,導致了人體對鈣的吸收效果下降,骨的密度變小。
因此,鈣對絕經後婦女的骨骼健康,可能有一些積極的影響。
鎂為什麼比補鈣更重要
人體內的鎂60%左右在骨骼中,26%在肌肉中,其餘的則在肝、心、胰等軟組織和體液中。
鎂對骨骼很重要,它可以促進鈣吸收,並激活維生素D,發揮更大的作用,鎂對身體有更大的作用。
→鎂與骨骼健康
休斯頓貝勒醫學院教授發現:兒童總骨礦物質含量和骨密度,與攝入的鎂顯著相關,而與鈣的攝入和吸收沒有顯著相關。
史蒂文·艾布拉姆斯教授說:“想要孩子擁有健康的骨骼,營養攝入十分必要,其中一個重要的營養元素就是鎂。
對於,那些鈣攝入不足的孩子來說,鈣當然很重要,但是,對於攝入足夠的孩子來說,鎂更重要。
如果沒有鎂,高鈣攝入會增加動脈鈣化、心血管疾病以及腎結石的風險。
特別是正在服用鈣補劑的人,都應該補充鎂,確保鈣得到充分的吸收代謝。
→鎂與糖尿病
鎂在葡萄糖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鎂的水平也會影響患糖尿病的風險。
幾項研究表明,鎂的攝入量越高,患糖尿病的風險就越低。
每天每增加100mg的鎂攝入量,在一定程度上,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會降低15%。
鎂水平太低,與胰島素分泌受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有關。
→鎂與心臟健康
鎂是維持肌肉健康(包括心肌)和訊號傳輸所必需的礦物質,攝入足夠的鎂可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的風險。
在弗雷明翰心臟研究中,攝入鎂最多的人,冠狀動脈鈣化的機率降低58%,腹部動脈鈣化的機率降低34%。
心臟病發作後不久接受鎂治療的患者死亡率較低。
鎂有時被用作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療的一部分,用來降低心律失常的風險。
NIH的研究發現,血液中鎂的含量越高,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就越低。他們還指出,較高的鎂含量可能降低卒中風險。
→鎂與偏頭痛
偏頭痛還和缺鎂有關,因為,鎂對平衡體內神經遞質有著重要作用,它可以增加GABA(一種可以讓人放鬆的神經遞質)。
→鎂與運動表現
研究發現:補充鎂可以顯著減少肌肉的疼痛和壓痛,當然,在運動的過程中,比休息時需要更多的鎂(10-20%)。
鎂能促進能量產生,讓你有運動慾望,感覺精力充沛,並且有減少乳酸堆積,和預防運動後腿部抽筋的作用。
很多人總是感覺很累,一想到運動就痛苦,沒有精力,很有可能是因為缺鎂。
如果你不想運動,提不起精神,補充鎂試試。
→鎂能減輕焦慮
缺鎂還可能提高焦慮的風險,這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活動有關。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由三個腺體組成,控制著人們對壓力的反應。
研究發現:低鎂飲食可能會改變腸道中存在的細菌型別,這可能會影響焦慮行為。
→鎂與經期綜合症
大姨媽來之前,很多女生會經歷包括疲勞、煩躁、憂鬱、易怒、水腫、眩暈、渴望甜食等狀況,這一系列症狀被稱為經前綜合徵。
有很多研究表明,在大姨媽來臨之前,確保足夠的鎂攝入,特別是結合維生素B6,會有助於緩解經前綜合徵(PMS)的症狀。
鎂很重要,缺鎂和很多疾病相關。
所以,必要時,也可以選擇鎂補充劑。
同時,如果攝入補劑,建議鈣鎂攝入比例要保持在1:1,要特別指出的是:尤其對於兒童和老年人來說,鎂比鈣更重要。
家長害怕孩子長不高,老年人害怕骨質酥鬆,很多人開始就瘋狂補鈣,實際上,鈣吸收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補鈣過多,會有很多風險,很少有人提及這背後的風險。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提高鈣吸收率,
1、不要少油,一定要吃夠脂肪。
脂肪對於油溶性維生素D、K很重要,這些維生素對於鈣吸收很重要,所以,老人家和孩子一定要吃夠脂肪,不要低脂飲食。
孩子每天吃幾塊五花肉,有利於長高
2、一定要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3,每天曬半個小時。
3、補充鎂,這是提高鈣吸收最重要的礦物質。
4、維生素K2:幫助鈣和鎂等其他礦物質被骨骼吸收。
5、磷也可以促進鈣吸收,還有助於平衡維生素D。
所以,不要只想著補鈣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鈣太多了,促進鈣吸收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