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柯談事
-
2 # 鄧海春
沈萬三這幾百年來,可是走了神運了,他的事蹟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民間甚至將他奉為財神。就連《明史》中的《孝慈高皇后傳》、《佞幸列傳》都提到沈萬三的事蹟。《金瓶梅詞話》中也有提到沈萬三。沈的故鄉崑山周莊成了旅遊勝地。
民間的傳說更是神乎其神,有人說沈家有聚寶盆;有人說他會鍊金術;有人說他有恩於龍王,龍王報恩,萬三致富;有人說他是簸箕星下凡,他老婆是掃帚星投胎,掃帚把財富都掃進了簸箕……
民間俗語也有與沈萬三有關的,由於傳說朱元璋藉故將沈萬三發配到雲南,客死途中,他於意外得來的橫財並沒有使自己善終,因而後人將“橫財”稱為“沈萬三的家當”。
可是,傳說不是歷史,史書也有可能錯訛。著名的明史研究學者顧誠先生透過多年的研究和考證,得出結論:沈萬三確有其人,但他是元朝人,在明朝建立時已經去世了。
顧誠先生的《沈萬三及其家族事蹟考》一文,最初發表在《歷史研究》1999年第1期,後又出版了《明朝沒有沈萬三——顧誠文史札記》一書,其中將《沈》文列為第一篇。顧先生的研究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可,推薦一讀。
詳細的考證過程請讀顧先生的原文,下面把原文的研究結果作一簡略歸納:
沈萬三,本名沈富,自仲榮。沈富子孫的墓誌銘顯示,洪武元年(1368),沈富的兒子沈榮已經62歲,孫子沈森39歲。洪武十五年(1382)平定雲南,如果此時沈富還活著,已經100歲上下。沈榮去世於洪武九年(1376),而其墓誌銘說其父沈富已先於其去世很久。根據沈富後代墓誌銘及相關文集推測,沈富的生卒年代大致是生於1286年(至元二十八)左右,卒於1348(至正八)至1356年(至正十六),大約活了六七十歲。
洪武十二年(1379)《蘇州府志》沒有提及沈富事蹟。大學士朱國禎撰寫《皇明史概》下筆慎重,以沈氏家族墓誌銘為基本依據,對俗傳沈萬三事蹟持疑似之間。洪武年間,沈氏已分為四家,但人們提到江南首富沈家時還是習慣於用沈萬三來概括。沈氏的覆滅,是緣於胡惟庸和藍玉案件。
明代野史筆記中已經有很多關於沈富的記載,有的是把民間傳說記載下來,有的是不瞭解真相。編修《明史》的時候,未加以核實,僅依據某種記載敷衍成文。《明史》又經過清朝皇帝的欽定,便成了權威的“正史”。乾隆年間吳江縣誌以沈富死於元代為主說,另引《明史》等異說。道光年間的《昆明縣誌》即引《明史》之說,以為權威。
-
3 # 剛日讀史
如果朱元璋還能和沈萬三見面,那真是見了鬼了!
據明弘治元年莫旦所撰的《吳江縣誌》記載:“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密從海道運米至燕京。”張士誠攻佔蘇州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明朝是1368年才建立,相差了整整12年。
(腦補借錢場景)
但問題來了,《明史》卷113《高皇后傳》中卻清清楚楚地記載有:
“吳興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之一,又請犒軍。帝怒曰:‘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後諫曰:‘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乃釋秀,戍雲南。”說的是沈萬三幫朱元璋修築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又請求出資犒勞軍隊。
朱元璋發怒說:“匹夫敢犒勞天子的軍隊,絕對是亂民,該殺。” 馬皇后進諫說:“我聽說法律是用來誅殺不法之徒,而不是用來誅殺不祥之人的。老百姓富可敵國,那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蒼天必然會降災禍給他,陛下又何必再殺他?”
朱元璋就把他流放到雲南去了。
(太祖、皇后劇照)
這就是《吳江縣誌》與《高皇后傳》的記錄相互衝突的地方了,一個是死去多年,一個是被流放雲南。
這兩個記錄,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
沈萬三也叫沈富,其中有一個兒子叫做沈旺,我們可以拿有關沈旺家庭的史料來說明。
據清道光年間在周莊鎮東穎村出土了明初崑山人盧充撰《故沈伯熙墓誌銘》,序文雲:
“公諱莊,字伯熙,姓沈氏,蘇人也。其先世以躬稼起家,曾大父由南潯徒 (徙)長洲,見其地沃衍宜耕,因居焉。大父富(即沈萬三)嗣業弗替,嘗身帥其子弟力穡事,又能推恩以周急難,鄉人以長者呼之。父旺(沈旺)丰姿龐厚,有二子,長曰至,季即伯熙也。”這裡交代了沈富(萬三)、沈旺、沈莊(伯熙)分別為父、子、孫的三代直系血親關係,並且沈富並沒有“沈秀”這個別名。
(沈富、即萬三)
其二,確定沈氏家族並沒有被髮配雲南。
據《明史》可知,馬皇后死於洪武十五(1382)年,而明軍傅友德、藍玉、沐英等率軍進兵雲南是在洪武十四(1381)年,第二年才徹底平定雲南。
那麼說明,就算是有“沈秀家族”被充軍雲南的事情,必須是發生平定雲南之時或者之後,因為當時雲南還是元朝的地盤,事情也還要發生馬皇后逝世之前,即洪武十四到十五年,這樣裡面的各個人物才能對得上號。
據墓誌序文中敘述沈莊(伯熙)生前的情況:
“坐若翁於堂上,俾家人具酒饌,伯熙與其兄(沈至)獻壽稱觴,怡怡懌懌,一門之內父子昆季藹如也。”意思就是說,直到洪武十九年,沈莊(伯熙)病死,時年40歲。
他的家族仍然為其立碑作銘,並敘述其生前一家其樂融融。
如果沈莊的祖父沈富(萬三)在洪武年間還活著被充軍,或者是沈氏家族有被充軍,那麼文章的語氣就決不會這樣寫。
其三,明代多類史料連沈家人物輩份都搞錯了。
明朝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在沈萬三事蹟上記錄有失誤。
(王世貞)
比如他記載永樂年間錦衣衛指揮僉事紀綱的不法劣跡時說:
“吳人故大豪沈萬三子文度。萬三生嘗伏法,高皇帝籍沒其家”。這段情節採入了《佞·紀綱傳》 光緒《周莊鎮志》也沿襲其說,還在開頭加上“沈旺,字文度,萬三之子”,越搞越亂。
而莫旦在《弘治吳江志》中就明確記載其祖輩莫轅姻家“沈文度者”,實“萬三之曾孫也”。
這下子,連輩份也對不上號了。
其四,根本沒有被流放雲南。
據明弘治元年莫旦所撰《吳江縣誌》,他的高祖禮部侍郎莫禮曾歸鄉拜訪沈家,記錄當時沈家的一頓家宴:
洪武二十三年,先侍郎(莫禮)賜告歸省,乃過訪焉。其家屏去金銀器皿,以刻絲(緙絲)作鋪筵,設紫定器十二卓(桌),每卓設羊脂玉二枚,長尺餘,闊寸許,中有溝道,所以置筯,否則筯汙刻絲作故也。行酒用白瑪瑙盤,其斑紋乃紫葡萄一枚,五猿採之,謂之五猿爭果,以為至寶。事實上,洪武二十三年,沈氏家族仍在老家過著無比奢華的日子。
(豪華宴席)
據當時的社會環境,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重新大搞“胡黨案”,三月,朱梓和王妃於氏嚇得自焚而死;四月,李善長下獄,不久同一批功臣被處死,全家籍沒。
莫禮正是在這樣一種高壓的政治環境下,膽戰心驚地請假回鄉作短期逗留。
他寫下《歸吳江省親》詩:
“不才竊祿意拳拳,暫得承恩下日邊。報國慚無經濟策,思親正是別離年。 千金難買身長健,五福無如壽最先。一笑歸來茅屋底,喜看人月共團圓。”可以看出莫禮用詞謹慎,只是隱約地表達了不遭刑戮便是福的心情,和他一道回家的侄兒莫轅賦詩《洪武庚辰四月望日自京還山》就有一聯說:“世路風波今暫息,驚心猶覺骨毛寒。”
而此時的沈家遠離朝堂,所以他們並不知道,“胡黨一案”之後的“藍玉案”直接讓他們的家族焚滅。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朱元璋唯恐孫子太年輕,便橫下一條心,重開殺戒,把一切可能危及朱家王朝的潛在勢力通通剷除。
正是在這一政治背景下,以大將軍涼國公藍玉為首的“謀反案”應運而生。
朱元璋撒開大網,“胡黨”之後仍有相當實力的“軍功集團”和“江浙富戶”便成了他的打擊目標。
沈氏家族首先被捲入“藍黨案”,就是因為“王行”這個人。
王行,是個書生,在沈家、藍家先後兩次任西席先生。
朱標沒死之前,天下人都知道藍玉是朱元璋留給朱標最重要的輔佐重臣,當時沈家就依靠王行的關係搭上了藍家。
等到藍玉被皇帝清算的時候,王行就成了“謀反案”的第一個突破口,“錦衣衛”抓住“王行”同藍家與沈家都有密切關係大做文章,牽連到的藍家、王家、沈家、莫家等等有關係的家族也同樣逃不過干係。
《明興雜記》就記載:“高皇誅藍玉,凡有隻字往來皆得罪。”,只要有一點關係都被羅入誅殺的行列。
(受藍玉案牽連)
《弘治 吳江縣誌》提到捲入藍黨的沈氏家族人員有“沈旺、沈德全、沈昌年、沈文規、沈文矩、沈文衡、沈文學、沈文載、瀋海凡八人,皆萬三子孫”。
朱元璋親自篡寫的《逆臣錄》中提及“沈德全、瀋海、沈昌年、沈德嘉、沈文進、沈伯圭”。
而《弘治 吳江縣誌》的作者莫旦,其祖輩莫轅深知朱元璋心黑手狠,預先“冒認同姓隸洱海衛者一人為族”,莫旦才得以“變姓名亡命”。
所以,乾隆十二年的《吳江縣誌》卷五六《舊事》在引申“明太祖和沈萬三的關係”時稱,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
而王世貞《國朝叢紀》雲“萬三嘗伏法,高皇帝籍沒其家”、《明史》亦云“洪武時沈秀助築都城、請犒軍”。
其事互異,未知孰是?
很明顯,地方誌作者知道沈萬三早就死於元末。
後來,乾隆朝在引申、欽定這段記錄的時候不得不加上了這麼一段按語。
個人認為《明史 高皇后傳》的記錄不實或者是採用野史充作正史,多為皇后揚賢名;而莫、沈兩家在當時是姻親關係,所以莫旦的《吳江縣誌》記錄要準確得多。
(藍玉案被摻假)
這個流傳下來的“借錢不還”“發放雲南”等等的說法都來自野史。
當時撰寫《明史》的人,可能因為沒有論證,或者是因為不敢實寫明太祖的所作所為,就直接採用野史來充作正史了!
滿清編的明史,失實太多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回覆列表
看過電視劇聚寶盆的朋友們都知道,沈萬三是個經商天才,透過海外貿易積累財富,憑藉自己的努力,資產萬貫、田產遍佈天下,成為江南的第一富豪。明朝建立後,沈萬三又為朱元璋出了不少力,但是最後朱元璋竟然要殺沈萬三,幸得馬皇后求情,才被免死,最後發配至雲南充軍。為什麼朱元璋對沈萬三動了殺心呢?
我們知道沈萬三曾經幫朱元璋修了南京三分之一的城牆,有此功勞,朱元璋還封了沈萬三的兩個兒子大官做。可是沈萬三居然要出百萬黃金要替皇帝犒賞三軍,這一下就惹惱朱元璋了。認為沈萬三有意要代替自己,有謀反之心。我們知道皇帝最怕的就是有人觸動皇權這根底線的,沈萬三雖然是好意,對朱元璋獻殷勤,可是這樣做,就有些過了,皇上豈能放過他。
其次,沈萬三此時已經是富甲天下一方的巨豪,民間很多老百姓對他都是羨慕不已,沈萬三先是修了南京城,如果在犒賞完軍隊的話,可能百姓都知道有沈萬三的存在,不把朱元璋當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