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俯仰人間千古
-
2 # 歷史楊sir
嚴格來說,周朝並非一直虛弱,西周初期對西部犬戎和東北肅慎及其他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也是保持優勢的,然而周逐漸衰弱,我認為主要是制度原因,周地方上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給姬姓子弟、功臣和先代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這些人也成為君主,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享有獨立的財政、軍事、任免官吏等權力,是事實上大大小小的王國。分封之初,因為天子與諸侯關係近親,天子對諸侯的影響力比較大,國家也相對穩定,然而,歷時漫長之後,天子與諸侯血緣、親近關係疏遠,再加上諸侯實力增強,勢必出現挑戰天子權威的可能性,如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對外征戰,成就霸業。總之,分封制下的周朝沒有形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天子沒有真正掌握統領天下權力,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土地,名義上歸國王所有,實際上被大大小小的奴隸主貴族掌握,貴族之間為了爭權奪利,肆意發動戰爭,無休止的戰爭造成內耗嚴重,勢必造成國家越來越虛弱。
-
3 # 街談巷議
其實西周就和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普通的王朝一樣,有盛有衰,真正武力強盛的時候也就開始幾代,之後就慢慢走下坡路。
因為西周實行的是分封制,到了春秋時期,就已經無力控制局面,可以說名存而實亡,一直到各個諸侯國拼殺了幾百年,逐鹿中原,終於秦國有了再次統一的跡象,才把此時僅存有一點象徵意義的東周滅亡。
因此,西周從建立者武王往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這些王在位的時期,西周基本處於盛期。
四海賓服,雖然偶有戰亂,也大多是很快就被平息的內亂。
在對外作戰中多數時候也是勝利的。比如成公時期東伐淮夷,滅除奄,都是戰績。
實際上西周的前面兩代君王,也就是武王和成王主要的注意力都在防範殷商遺民這上面。
殷商其實是一個文明高度發達,武力也極其強盛的國家,西周雖然滅亡了殷商,但殷商的陰影卻一直縈繞不去,西周不得不分封諸侯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
到了最後,不得不幾次強迫殷商遺民遷徙。
有理由相信,擁有大量甲骨遺存的殷商之所以在日後的史書中僅僅是略加記載,連文物帶遺蹟都被掩蓋,應該是有西周刻意隱藏和毀壞的原因。
成王終於把殷商這個隱患擺平,其後幾代的周王就開始安享太平。
西周康王時期,在與鬼方、淮夷、荊楚這些蠻夷之間也經常有衝突,銘文中有與鬼方作戰時斬首四千多人的記載,以那個時候的社會發展水平來說,如此大的戰爭規模是相當勞民傷財的一件事。
戰爭過多就會消耗國力,最後不可避免的就是國家衰弱的到來,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對諸侯國的控制力沒有以往那麼強。
(春秋與戰國兩個時期秦國領土擴張圖)
西周初期的強盛也體現在了分封的諸侯數量上。西周本身就是一個封建國家,從史書記載,周初的時候陸陸續續分封了七十一個諸侯國,周王室讓這些諸侯國從近到遠拱衛周王室。
所以,西周的強大也應該可以把諸侯國的數目以及領土的擴張囊括在內。
因為這個時候西周對於諸侯國的控制力還比較強。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秦國的發跡過程來看,起初,秦國的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封了一小塊偏僻的封地,幾代人在這塊封地上不斷的與周圍的戎狄搶地盤,最後秦莊公終於打敗了西戎,才被周宣王封為了西槌大夫。
所以如果從西周的疆域來看,它是在不斷的緩慢的依靠著邊境諸侯國的向外擴張而擴張的。
綜合來說,在西周王室能夠控制諸侯的時候,其國力是相當強大的,但是隨著國力的衰弱,這個衰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與此相對的,則是諸侯國國力的上升,和西周逐漸失去對諸侯國的控制。
-
4 # 勇往值錢
周武王組織討伐商紂聯軍,牧野一戰消滅了紂王的軍事力量,從此商朝滅亡,西周建立。西周建立後實行的是諸侯分封制,把開國功臣和親族諸王分到全國各地,成為諸侯國,各諸侯國有自己的軍隊和官僚隊伍,聽命於周天子和朝廷的調遣,如果有外族和那個諸侯國造反,周天子就下召諸侯國勤王。西周初期有商朝舊臣造反,費好大氣力給平滅了,周武王建國沒多久就去世了,周武王的兒子成王繼承王位,周成王繼位時還是個孩子,是武王的弟弟周公輔政,成王之後是周康王執政,在成康兩朝時期,社會較為安定,史稱成康之治。然而成康王晚年好戰,國家出現衰弱,後又有懿王、夷王、厲王執政,這三個周天子,不是暴君就是昏君,尤其是周厲王不體恤民情,實行了一些暴政,激起了華人暴動,此後在西周的歷史上出現了十幾年的共和局面。後來周宣王執政,周宣王執政時期,還算有些作為,改革除弊,使周王朝出現了少有的中興局面。周宣王之後,是周幽王,周幽王是西周王朝最後一個天子,周幽王是個昏庸無道的君王,他為了討得愛妃褒姒的歡心,不惜以烽火戲諸侯,失去諸侯國的信任為代價,使得外族犬戎入侵,無人救援,導致西周王朝滅亡。西周滅亡後,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東遷洛陽,重建周王朝,史稱東周,東周時代,各諸侯國之間都發展壯大,軍事實力經濟實力都強大了。有了實力的諸侯國就各自為政了,不想在聽周天子這個天下共主的調遣了,實際上週朝廷已是名存實亡了,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歷史時期。這時的周王朝簡直就是個擺設,有時還要由幾個諸侯大國來擺佈。最後被秦國所滅。周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三個奴隸制國家,到了戰國就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了。周王朝雖然傳國很長,但很虛弱,大多時間都被實力大的諸侯國架空了,缺乏駕馭和領導天下的能力。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周王朝盛行宗法制,有宗周、成周之稱。何謂宗周呢?
武王自灃居鎬,諸侯宗之,是為宗周。宗周是周朝龍興之地,周朝先人祖墳所在地,也是他們從零開始擴張的核心根據地,是他們最堅定的後方,也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祖籍”或“老家”,主要地區是以鎬京城為主的輻射關中地區的平原地帶。
(宗周與成周)
成周說的是什麼呢?
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後,為了控制商朝龐大的遺族,在朝歌附近分封了三個周朝宗室號稱“三監”壓制商朝遺族。
武王死後,三監聯合紂王之子作亂,被周公平定。為了更好地控制東方,周公在如今的三川河谷之地,大約在洛陽東部地區營建了洛邑,選編了成周八師鎮守威懾商朝遺族。
此後,以洛邑為中心的三川河谷就成了保衛宗周的屏障,是為“成周”。何謂成周?周道始成而王所都也。
周王朝初時,為了管理偌大的帝國,周天子分封了71個諸侯國,大多數都是同姓的,少部分是有功勞的異姓。這些諸侯上任地方,多的帶著數千人,少的就只有幾百人。他們驅趕當地的土著野人,築城以守,成為周王朝的屏藩。野人人多勢眾,他們之所以不敢反抗,不是因為這些周人強悍善戰,而是這些周人的背後有周天子掌握的十四師的強大軍事力量。他們稍有反抗,迎來的就是周人中央軍的血腥報復。
(周王朝的軍事力量)
周王朝滅了商王朝,等同於少數民族滅亡大帝國。周人自己也說是小邦周,把商王朝稱作大邑商。周王朝選擇分封制,多封眾建,鎮壓本地土著。為此周王朝幾乎全民皆兵,在宗周有六師拱衛,在成周有八師。每師該有2500人,周天子軍隊人數達到了35000人。周天子作為天下宗主,理論上能夠調動天下諸侯的軍隊,這些軍隊也是周王朝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
周天子當時不管是佔地面積、人口數量、經濟實力都具有碾壓全國的實力,即使諸侯全部聯合起來,周天子也有足夠的實力彈壓。而諸侯們剛剛到地方上就國,面對城外人多勢眾的“野人”,他們也需要藉助宗周的勢力狐假虎威。為了震懾這些“野人”,當然也為了震懾那些驕縱不法的諸侯,周天子熱衷於巡遊天下,用以展示威風。周天子旌旗所至,諸侯不管大小,都要牽馬執鞭,用來展示與宗周的密切關係。
當時諸侯的力量很弱小,周天子猶如一個大家長一樣,呵護著他們,當然也不能寵溺,諸侯也需要進貢方物,並且不時到宗周朝見天子。如果執禮不恭,周天子可有生殺予奪大權。甚至如果有哪家出現了小宗不敬大宗的事,周天子也要維護“家法”,命令天下諸侯討伐,甚至自己親自下手整治。由於周天子財富多,幫助周天子做事,少一點的能得到一些財物,如果周天子一高興,賜幾個城池也是有的。所以,周王朝初年,諸侯鹹樂為之效命。
(周昭王南征)
周天子畢竟承擔著天下之重,他們的軍國主義體制要求他們必須常年保持著充足的武力。他們反抗外敵,得到的不是財富,也不是土地,而是越來越多的打仗的犧牲和國家財富的消耗。想來也是,周邊的民族都是未開化的遊牧民族,周天子派出去大軍能搶到的不過是幾件毛皮,值不了幾個錢。
諸侯國各處遇警,紛紛上奏天子,請求援兵。周天子即使明知道是虧本生意,也要徵發大軍作戰。諸侯國得了安全,周天子的虧空誰來彌補?
雖然,諸侯國每年都會進貢一些方物,可是華人向來都是厚往薄來的秉性,親戚串門來了,即使帶了禮物來還要送回去,甚至還要加倍的返回去。楚國進貢的方物,竟然就是一些濾酒的茅草。這些東西,怎麼頂的上當時的硬通貨——糧食、金屬、鹽呢?
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周王室越來越貧弱了起來。周昭王征討楚蠻,喪失六師軍隊,加劇了這一程序。後來的周穆王時期雖然重新組建軍隊,並且加大了征伐力度,雖然驅逐了蠻族,抓了五個蠻王,將周王朝的影響力擴大到邊緣地帶,然而常年的征伐不僅耗空了國庫,還因為天子常年不在國都導致朝政廢馳。周穆王後期,戎人再次猖獗起來。
到周厲王時,戎人的活動範圍已經到達了洛陽周圍,而周王室陷入了財政危機,沒有能力組織軍隊驅逐這些戎人。為此,周厲王就開始了鹽鐵國營,用以增加國庫收入,卻因為侵犯了貴族階級的利益,發生了華人暴動,周厲王被驅逐至彘地,並且死在了那裡。
(中央集權的創始人的下場)
周宣王時,雖然有過中興,但是與成康之時已經無法可比了。周王朝雖然恢復了對外征伐,在軍功上終於能比周厲王時有所進步,也再次獲得了諸侯的信服。不是軍國主義的周天子不被諸侯信服,這是周天子明知道打仗會虧空還要不停地打下去的原因。
到了周幽王時,周王室的財政已經入不敷出了,城池也多年未曾修繕。犬戎的勢力已經逼近了宗周,而周王室卻沒能力驅趕他們。雖然國有長老,也曾勵精圖治,但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周幽王時,宗周地區接連發生大規模地震,宮殿和城牆都坍塌了。在古時候,人們相信天人感應,這樣的災禍使得人們認為有亡國之相,因此儘管周幽王努力組織大家災後重建,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周人選擇了離開宗周。
(周幽王最後被外族殺死)
國家多難,應立長君,因此周幽王準備讓庶長子伯服繼承王位,結果他的王后申後寫信回孃家告狀。這才有了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的事。周王帶領為數不多的軍隊,缺少城池依託,沒法與人多勢眾的犬戎對陣,被追殺於驪山附近,隨同他一起遇難的還有他的長子伯服、鄭桓公等國老。
西周至此亡國,平王東遷洛陽,開始了春秋與戰國的歷史。
回覆列表
西周並不虛弱。西周帶領諸侯國經常打擊獫狁東夷北狄作戰。東北的肅慎人都向他們進貢。還修建了通向全國的周道。這些不光在史書裡記載了,還在詩經中也有反應。只是西周末,王國分裂,遷到洛邑的東周獲得諸侯國的承認和支援。不過這麼一折騰,王國就一蹶不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