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您的健康教育生活顧問
-
2 # 媽咪老師
這個問題值得每一位家長思考。
有的家長即使為人父母了,依然眼中只有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有的家長則完全相反,有了孩子,似乎就擁有一切,完全迷失了自己。
這兩種方式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傷害。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兒(女)、孫子(女)、父(母)、夫(妻),姑(舅)等等,另外還有各種職業身份。
我們最應該扮演好的,就是父(母)這個角色。當年生下女兒,坦白說我完全沒有成為母親的喜悅,只有成為母親的壓力。
為了扮演好母親這個角色,我不斷反省自己,約束自己,雖然仍有許多不足,這個身份也算扮演的不錯。
怎麼平衡孩子教育、生活與工作?這裡聊聊我當年的做法。
當年我把自己的時間分為幾部分:一個人的、兩個人的、三個人的、許多人的。一個人的就是我的自我空間,包括我的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
我極少把工作帶回家,偶爾加班絕不允許女兒打擾;
我在做自己事情的時候,女兒也不能干擾我。比如我每天中午必須午休,女兒在這段時間就必須自己在客廳或自己的房間,必須保持安靜。
有時我工作太累,或者情緒太差,我也會請求女兒給我十分鐘時間,讓我獨處一會放鬆一下,調整好情緒之後我再出來面對她。
我感覺自己情緒快繃不住的時候,我會送女兒回外婆家待幾天,待我調整好狀態,再接女兒回來。
兩個人的就是夫妻共處時間。
我可能是屬於超級理性的女人吧,雖然我一直不太看好自己婚姻,但是我一直竭力維護夫妻關係。在女兒成長的每個階段,我都會保留夫妻共處、無人打擾的時間。
比如有時週末我們一家三口出門,將女兒放在新華書店讀書,我們倆一起逛街、溜達,然後接女兒一起回家。
兩人旅行基本沒有過,有了女兒之後,我總感覺旅行不帶她就等於浪費。
三個人的就是一家三口了。
這個時間更是必須保證的。我們基本每個週末都會安排三人一起玩耍、做事、“開會”。
比如女兒當老師給我們上課,老公因為不專心老被批評;
比如週末一起到戶外隨意走走看看,進行一項活動;
週末在家三人一起坐下來,互提希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比如傍晚一起逛街、逛超市,假期一起旅行。
許多人的,就是我們夫妻雙方的原生家庭了。
祖輩都在鎮上的時候,我們是隔週去看望他們一次;
爺爺奶奶回縣城以後是每週六過去陪他們一個晚上,第二天返回我們小家;
外公外婆路途遠些,去的少一點,但是待的久一點。
結束語:孩子是家庭的未來,重視孩子是必須的,但是也不能丟下自己任何一個社會角色,更不能迷失自己,忽略家人。一個積極向上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庭,沒有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孩子的教育就成為了無根之木。願每對父母都能平衡好自己與孩子、與家庭的關係。 -
3 # 鍾彝
看到這個話題,我第一感覺現在很多家庭不一定是媽媽管孩子,爸爸管的也有,比如像我,我就每天從女兒放學接開始管道女兒睡覺為止,充實而忙碌的一天呢。爸爸媽媽們加油。
事業和家庭對於我們都很重要,想要魚與熊掌兼得的秘籍就在於:把重要的事情永遠放在第一位。
麥肯錫的13個高效工作法則最核心的一點是:重要的事情,永遠擺在第一位。雖然這一法則是針對職場說的,但同樣適用於家庭管理。這意味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分輕重緩急,做要事不做急事,工作生活才會駕輕就熟,有條不紊。重要的事情永遠放在第一位,需要我們在工作和家庭中都要把握幾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承認現實,不可能面面俱到。當家長的都想把自己練成八爪魚。想有學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英語,擅長算術,能一眼揪出作業的錯誤,能正確回答十萬個為什麼;想有才藝,不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至少會設計手抄報,會攝影摺紙縫紉泥塑,搞定五花八門的手工作業;還想有過硬的心理素質,面對孩子偷懶馬虎拖延任性不能情緒崩潰,面對老師的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哭訴“我也沒法啊”......我們想十項全能,做個超級好家長,但是不得不承認,生活中面面俱到,本色出演好生活和工作中的多個角色,咱們還真做不到!既然不是千手觀音,沒有三頭六臂,那麼就本本分分儘自己努力,把“重要的事情,永遠擺在第一位”,然後依次做好我們能做的每一件事。
第二個原則,整理出有因果關係的重要事情。有一個著名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把我們要做的事情分為四大類: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也不重要。為提高做事情的效率,我們可以把每天、每週,甚至是每個月要做的事情列成清單,再根據這個四象限,把要做的事情進行分類處理。我們說重要的事情優先做,那麼什麼是重要的事情呢?就是分析一件事情有沒有因果關係,如果這件事情沒有及時做,可能會導致極為不良的後果,可以說就是重要且很緊急的事情。比如,早上8點前送孩子去參加考試就是重要且很緊急的事情,否則他會遲到、會考不了試,會影響升學.....
第三個原則,把孩子的事情放在優先順序。這並不代表著以孩子為中心,凡事都圍繞著孩子轉。這一原則是要告訴職場家長,在兼顧家庭和事業的過程中,要把重心傾向教育孩子上。李嘉誠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華富貴都成過眼煙雲,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我們晚景慘淡,但是一個成功孝順的孩子足可以讓你生活無憂。所以,工作再忙,也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優先順序!
第四個原則,簡化生活,節約時間。作為家長的我們,想要更好地兼顧事業和家庭,必然要贏在時間上,就要犧牲一些生活的環節,簡化生活,節約時間。
首先,就要選擇放棄某一類事情。這對於想要面面俱到的家長來說,好像是很難的。但是為了擠出時間做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取捨是必須的。我們可以根據時間管理四象限,放棄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比如看電視、玩手機、逛街、做指甲等等。再者,那些不一定要自己親力親為去做的事情,可以放手授權給別人做。比如做家務,媽媽們不必要大包大攬承包所有的事情,可以家庭成員進行分工,這樣既能擠出媽媽們大量的時間,又能增強家庭成員的責任感,對孩子更是一個鍛鍊生活自理能力的好時機。
其次,美麗也可以簡而化之。愛美,是每一個女人的天性。不得不承認,每天穿衣打扮耗去了女人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大多數女性都會這樣做:盯著自己的衣櫃,卻完全不知道自己要穿什麼。選衣服-否定-再選衣服……如此迴圈往復,等最終決定要穿什麼的時候,時間好像已經過了一個世紀。簡而化之,又不失女性該有的美麗,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衣服以黑白灰為主,高質量少數量,用紗巾來點綴氣質,出門化妝控制在十分鐘以內。
此外,不能砍掉的事情就縮短時間。有些事情看似不緊急不重要,但卻是繁雜的生活中不能忽略、不能砍掉的部分,那麼,處理這一類事情就需要縮短時間以求有足夠時間去處理其他的事情。比如購買生活日用品,我們可以一段時間列一次清單,把近期需要的東西集中時間一次性購買。另外,隨著網路時代網購的興起,我們可以透過網購送貨上門的形式代替親自跑超市、商場。
簡化生活,節約時間,難免會因為錯過一些生活中的樂趣和風景而帶給我們些許遺憾,但是能夠因為贏得時間而贏得了事業和家庭,贏得了孩子的教育,對於職場家長而言,一切都是值得的
-
4 # 琳八月
說實話,很難平衡,只有取捨!
如果是一個比較費心的孩子,在孩子身上就需要多花時間,尤其是學齡期低年級,費心的多,幫助他養成好習慣,等上道了就好些了。
如果是省心的孩子,那工作和生活相對精力,時間寬裕一些,就看怎麼取捨了,很難什麼都有,什麼都做得好!
-
5 # 育鄰人
活在當下最能有效的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協調、配合關係。現在的社會分工,中年人孩子真比較難能把工作和教育引導孩子成長處理的很完美。所以,生活中需要每個人做好當下這個角色,在家就做好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角色;在工作中就幹好工作。
-
6 # 虞海棠
我覺得家長一定要記住:教育培養孩子是你一生最大,最重要的事業!但道理都懂,這個問題又因人而異,對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孩子的教育,態度不一樣,處理的結果也不一樣!
說到工作,大人們只能用心去做,我們需要養家餬口,必須認真且全力以赴的把工作做好!無需贅述!
最關鍵的還是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不同家長會採取不同的態度!
1以工作為中心的家長,關注孩子教育少!這很常見他們事業心強,或者說想改善提高生活多掙些錢,往往在工作上用了更多的時間,家庭和孩子就顧及少了,顯然他們沒有平衡好之間的關係!
2工作不算太忙,但是隻顧著自己玩的家長,關注和顧及孩子也少!這些家長正常回家,對孩子似乎也有高要求,但是沒有行動支援,只顧著自己的事,應酬,打牌,喝酒,跳舞,追劇甚至是自己也沉迷遊戲,不太管孩子的學習生活的事,讓愛人去管孩子,這部分家長也沒有平衡好!
3有自己想法的家長,對工作和孩子教育採取隨遇而安的態度!
這部分家長工作很努力,對工作生活和孩子教育有自己的想法,比如他們有一部分覺得幹嘛讓孩子那麼辛苦,週末和假期為啥要辛苦補課學習,不如去郊遊旅行…還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多辛苦點多掙點,以後孩子就可以舒服點了,至於學習嘛他能學啥樣就啥樣吧,不強迫他們學習了,這些家長不在少數,不能說他們的想法全錯了,但是與主流人群重視教育的觀點和現實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
4.重視孩子和教育而放棄自己工作生活!
這部分家長尤其是媽媽,為了能全身心照顧和教育孩子,他們甚至放棄了工作做了全職媽媽,除了一日三餐,她們全程陪同孩子學習,週末假期也是全在家和培訓班間來回,非常辛苦,我不能說他們的態度和執著錯了,我只能佩服她們的堅韌和付出!
工作,家庭生活,孩子教育都極其重要,想做到平衡很難,但捨得付出又的確能做到做好!
-
7 # 周山砍
湊湊合合,慢慢來唄。
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顧此必然會失彼。
對於一個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工作的中年人來說,時間緊張那是自不必說。
如何把這些時間更好的分配好,這是一個擺在大多數中年人面前的問題。
生活是一個隨機事件,我們誰也無法預測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
因為有太多的變化,所有的計劃都顯得無暇兼顧。
所以,在孩子,生活,工作之間,我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去兵來將擋去,水來土掩。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分清主次,做到遇事不慌,讓自己能夠用一種比較淡定的心態來處理。
另外一點,還要關注長遠計劃,看看自己以後想活成什麼樣子,然後讓自己向著這個大方向奔去。
其他的事兒,就隨緣吧。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不需要什麼平衡。
因為,生活包括了我們每一個人一天或者一生的所有事物,比如吃喝拉撒睡、工作、運動交友等,讓孩子學會生活、快樂生活、有價值和意義的生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