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沂藍書院趙月光
-
2 # 靜說歷史
魏國的勢力曾在一段時期內是非常強盛的,尤其是在魏文侯執政期間,曾經派出重兵去攻打秦國的河西地區,並且一舉拿下了秦國的重要戰略位置,嚴重的威脅了秦國的安危,被人捅了一刀的秦國當然不會就此罷休,經過幾年時間的調整,秦國在公元401年發起了反擊,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上演了,相繼在武城等地爆發了慘烈的大戰。
戰爭緊張激烈地進行著,公元前389年,秦國又一次集結五十多萬計程車兵在秦國的咽喉之地陰晉與魏國軍隊決一死戰,雖然秦軍在人數上數倍於魏國的軍隊,並且又是在“主場”作戰,佔據他一切有力的因素,然而魏國的軍隊還是士氣高漲,領頭人就是當時魏國傑出的軍事將領吳起。
吳起想出了一系列的鼓勵士兵英勇作戰的策略,並且很快就在軍中推廣起來,具體措施是在戰爭中取得了卓越戰功的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軍功大的人可以優先的選擇使用金子製作的餐具,各種各樣的食物可以優先選擇,還能坐在前排用餐。
立下次一級軍功的人可以使用銀質餐具,可以坐在中間的位置用餐,而沒有功勞的人則沒有這種待遇,只能使用普通的餐具,並且坐在用餐席位的最後一排。
不僅如此,還會犒勞那些功勞很大計程車兵家屬,給予他們豐厚的物資,對於在戰場上獻出生命計程車兵,國家每年都會派人前去慰問其家屬,保證家屬的生活得到保障,並且還表達出了國家會一直記住那些上戰場奮勇殺敵的勇士們。
在聽到秦軍大舉來攻的訊息之後, 很多的魏國士兵甚至不待命令就穿上鎧甲準備戰鬥,吳起清明親自率領五萬名從未立下軍功計程車兵們前往迎戰,並且還加派了戰車百輛,奇兵數千人前來策應,就這樣,吳起帶領著士氣高漲,渴望建功立業的魏國軍士們紛紛趕赴前線。
在戰鬥打響的前一天,吳起在戰前動員大會上,又一次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向三軍命令道,想要建功立業,一定要拼死去抵抗,任何人不得後退,並且立下了軍令“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就這樣,魏國軍隊不顧人數上的巨大差距奮起反擊。
這一次戰鬥,魏國士兵們個個視死如歸,奮勇殺敵,每個人都發揮出了自己的潛力,經過慘烈的交戰之後,魏國軍隊擊潰了強悍的秦軍,士氣高漲,抵禦住了五十萬秦軍的強悍攻擊,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這次戰鬥,雖然在人數上魏國與秦國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是吳起透過巧妙的鼓勵方法,讓整個的魏國士兵們士氣高漲,在戰鬥力方面得到了極大的增強,以少量的精兵就拿下了戰爭的勝利,守住了河西的戰略要地,成為了中國古代一次典型的戰役。
吳起對於軍隊採取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犒賞,更多的是精神方面極大的鼓舞了士兵,士兵們一個個都是為了榮譽而戰,自然在出戰的時候就會拼盡全力,吳起傑出的軍事天分也是魏國能夠取勝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
3 # 看點兒歷史
戰術戰略細細上將領比不過吳起,戰鬥力上秦兵雜兵比不上魏武卒特種兵。
兵在精,不在多。在當時而言,幾十萬的兵力肯定不會一下子就能夠正面投入戰場上去的。如果分批次的話,吳起勝算很大。
魏國有強大的國力來支撐軍隊的戰鬥力,而那時的秦國除了老秦人精神之外再無其他能拿的出手的東西。打仗幾乎就是靠命填。
後來的劉邦項羽彭城之戰也說明了,幾萬對幾十萬並取得勝利是有可能的。
項羽三萬將士,打的劉邦四十萬軍隊屁滾尿流,差點還丟了老命?
-
4 # 知識大胖
秦國出的是兵線小兵,魏國可以個個奧運冠軍
根據相關史料的記載,魏氏武卒是重灌步兵,其要求是:能夠身著全副甲冑,執12石之弩,揹負箭矢50個,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在半日內跑完百里者,可入選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租稅。可以說魏武卒是中國最早的國家職業軍人,軍事素養高,戰鬥力強。
-
5 # 我是趙帥鍋
想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還是要先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吳起所處的時代,正是春秋末期,也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在吳起建立魏武卒之前,各國的爵位都是世襲的,換句話說,軍長的兒子長大後是軍長,團長的兒子繼續接班當團長,班長的兒子還是班長。
而這群官二代根本不用靠打仗來升官發財,對他們來說,打仗就相當於一次歷練,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政治資本。而對於廣大大多老百姓來說,打仗既不能發財,也當不了官,甚至連養家餬口都成問題。
換句話說,對於大多數老百姓而言,不管你在戰場上有多麼勇猛善戰,也不管你在戰場上殺死多少敵人,結果都是一樣,打完仗繼續該幹嘛幹嘛,沒有爵位給你,也沒有獎金給你;但如果你在戰場上不小心把自己弄傷弄殘,卻沒有任何賠償和照顧,還會被奴隸主無情拋棄。
也正因如此,整個春秋時代,各國之間的戰爭表面上是氣勢恢宏,車千乘、甲十萬,但一場仗打完,結果往往是俘獲車馬百匹、盔甲若干副,很少看到有斬首多少人,也沒有很殘酷的殺傷力。畢竟軍官們是為刷經驗值而來,老百姓是被逼過來助威壯聲勢,大家自然點到為止。
但吳起建立的魏武卒,卻打破了這一規則,他的這五萬魏武卒全部都由最底層百姓組成,吳起不僅解除他們與奴隸主的人身依附關係,還在軍隊中設立了一系列官職,士兵可以透過上陣殺敵積累軍功來獲取相應的官職和爵位,成為國家正式編制公務員。
換句話說,吳起組建了春秋時代第一支職業軍人,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打仗。而這支職業軍人在吳起的訓練下,又變成了一支職業軍人中的特種部隊。 反觀秦國軍隊,雖然號稱有五十萬,但其實就是一群官二代領著一群農民和奴隸,他們的軍官是來刷經驗值的,廣大士兵則是被逼迫來助威的,而吳起計程車兵則是為了改變自身命運而來。
換句話說,秦軍將士們的腦袋那是魏軍將士升官發財改變一生命運的硬通貨,而魏軍將士的腦袋對秦軍廣大士兵則沒有任何用處,秦軍又是一支臨時湊起來的烏合之眾,而魏軍則是精心組建的職業軍人加特種部隊,這樣兩支部隊交鋒,勝負可想而知。
當然,吳起能用5萬人擊敗秦軍50萬人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秦軍雖然有50萬,但不可能把這50萬人全部統一拉倒一個空曠的地方站成一排,這50萬士兵必然是按照類似軍、師、旅等形式的編制駐紮不同的地方相互照應,這樣吳起憑藉職業軍人強大的機動性和協調性,還有吳起本身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自然可以對秦軍一一擊破。
否則,要是大家都圍在一起群毆,即便魏武卒很牛逼,但恐怕也架不住人多,畢竟一挑十,即便是打贏,恐怕也要累個半死而元氣大傷。
-
6 # 使用者94738516596
其實非常好理解。現在如果是十個普通人打一個特種兵,都只能使用刀的話,勝算有多大呢?而且只要幾千人的戰爭規模的話,就不是說單靠個人的能力來取勝了,更主要的還是領軍者的軍事才能。
吳起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全面的人,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改革家,政治家。他是孫武之後戰國曆史上的第一人,同時善於用兵和有高深的軍事理論的人。但是秦國呢?這個時候的秦國有哪個將領可以拿得出手呢?怎麼和吳起打?
秦國和魏國之間的戰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河西之地。這個地方春秋時期晉國和秦國之間就一直在掙,前前後後打了一百多年。
魏國在戰國初期迅速的強大起來,佔領了整個河西之地,設定了西河郡,吳起是郡守。秦國當然一直都是想奪回河西之地的。在陰晉之戰之前,魏國和秦國就打了幾次,但是這個時候的秦國豈是魏國的對手,公元前393年與魏國戰於汪(今陝西澄城境內),三年後秦國又與魏國戰於武城(今陝西華縣東),企圖奪回河西要地。但是都是無功而返。
於是在公元前389年,秦國調集了50萬軍隊,企圖一舉拿下河西之地。秦軍五十萬包圍了陰晉城,魏武侯派吳起率領五萬魏武卒去解陰晉之圍。
當時魏武卒的作戰動力就是取得軍功,然後獲得爵位,土地。當時秦軍來襲的時候,吳起一說,據說就有數萬人不穿鎧甲直接要求上戰場,可見當時魏軍的強悍。然後吳起用了五萬以前沒有立過功勞的人為步兵。後來魏武侯又加派了戰車500輛,騎兵3000人。吳起的策略就是用軍功,利益來鼓舞士兵,所以魏軍基本上就是猛虎下山。當時的秦軍根本不是魏軍的對手,以一當十也是很輕鬆的。魏軍大勝。
魏武卒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支特種部隊,以5萬戰勝了十倍於自己的敵人,也是製造了戰爭歷史上的神話。但是歷史上對於這一場戰爭的記載是非常少的。可以說很多正史上面就是一句話帶過。所以導致了現在很多人對於這場戰爭都是不知道的。加上歷史的久遠,而且吳起這個人雖然有才能,但是可以說是一個小人,吳起殺妻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是聽過的,所以對於後世以儒學,三綱五常來統治的封建社會怎麼會去宣傳吳起的形象呢?當然在現在來說也不可能去很多的宣傳這樣的形象的。所以導致現在的人瞭解吳起的人,知道這場戰爭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
7 # 逐月君
首先歷史資料有很大的水分,後人為了突出前人,通常都會吹些水在裡面,要知道50w軍隊不要說那個時代,放在今天能養的起50w軍隊的國家也並不多,何況是農耕時代,所以這裡肯定有很大的水分
回覆列表
公元前389年,秦國五十萬大軍進攻魏國西河郡的陰晉(今陝西華陰)。魏國西河郡太守吳起,以五萬沒有戰功的魏武卒,還有魏侯追加的500輛戰車,3000騎兵,大敗秦軍。
《吳子·勵士第六》記載:
今臣以五萬之眾而為一死賊,率以討之,固難敵矣。於是武侯從之。兼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眾。此勵士之功也。先戰一日吳起令三軍曰:“諸吏士當從受敵車騎與徒。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故戰之日,其令不煩,而威震天下。
吳起戰勝秦軍的主要原因是:1,魏武卒《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魏武卒的選拔標準很高,必須能披掛三重甲,能拉十二石的弩,執長戟利劍,負50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半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里。
達到標準的魏武卒成為職業戰士,平時嚴格訓練,不需要耕種農田。魏國給予相應的奴僕耕種田地,賞賜好田好宅,免除田稅徭役。那時的秦國普通士兵還是普通農民,打仗時徵兵才上戰場。
魏武卒可以對秦國農民以一當十。
2,佔據西河郡的有利地勢公元前409年至前408年,魏文侯以吳起為大將,奪取了黃河以西的秦國大片領土,成立西河郡,包括臨晉(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南)、洛陰(今陝西省大荔縣西南)、郃陽(今陝西省合陽縣東南)等五城,一直到鄭(今陝西省華縣)。秦國退守陝西洛水,沿河防禦,築重泉城(今陝西蒲城縣東南)防禦吳起。
秦國數百年未有如此之失敗,秦軍士氣大喪。
3,激勵魏軍人心吳起讓魏武侯根據軍功進行獎賞,沒有軍功的進行激勵。宴請群臣,上功坐前排,好吃好喝伺候,次功坐中排,伺候得差一級,沒功勞的坐後排,都用的普通器皿。還要賞賜有功者的親屬,念念賞賜撫卹有烈士的家庭。三年之後,魏軍士氣大振。
君舉有功而進饗之,無功而勵之。於是武侯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減,無功坐後行,餚席無重器。饗畢而出,又頒賜有功者父母妻子於廟門外,亦以功為差。有死事之家,歲使使者勞賜其父母,著不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