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控

    大概是2020開年不利,好片扎堆在12月上映,《送你一朵小紅花》更是預售階段就已破億。這部電影的導演韓延,被大眾熟知的作品有《動物世界》《滾蛋吧,腫瘤君》。

    2015年的《滾蛋吧,腫瘤君》,讓人在電影院泣不成聲,之前的《動物世界》叫好不叫座,這一次,《送你一朵小紅花》是他力證自己的作品。並且韓延在之前的採訪中就說過,如果沒有超出原有對世界的認知,他不會拍新的關於抗癌的電影。

    韓延電影作品中的風格相似點大概是他對被生活逼到絕境的人物很感興趣,他在電影中所描繪的患癌病人身上,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他們幾近被逼到絕境,將他們置於充滿掙扎的情景中。用鏡頭去觀察人們在面臨死亡時,所做的微小的努力和無盡的痛感。

    因為隨時可能會死,他們看起來常常處於消失的邊緣,因而動作模式也顯露出一種驚人的能量。矛盾的是,觀眾在主角身上所感受到的意志和行動的堅強,來自他們不被命運恩待的絕望。

    無論是之前的熊頓,還是這部電影裡的韋一航、馬小遠。

    他們都生活在一種不可思議的困境中,明知自己壽命有限,仍然堅持一種信念、一種本能的樂觀,似乎他們參與了無休止的戰鬥,而他們戰或不戰都必須樂在其中。因為他們本能地認為,這就是重獲救贖的方式。

    “重複”是理解所有電影的基礎,電影中任何事物的重複出現,都值得反覆思考。留意細節的觀眾可能會發現一個小彩蛋,“我腦子有病”這句臺詞在《動物世界》和這部電影裡都出現了,一方面算是導演的小私心,另一方面也是被逼到絕境的人的吶喊。

    導演把主鏡頭放在了韋一航身上,這個人,很喪。坦白說,韋一航的所有表現,更接近於平常人。人類面對死亡要經歷的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悲傷、接納五個階段,即使是一往無前的熊頓,也會蹲在醫院的一角,孤獨地承受著身體的痛苦。

    而樂觀開朗的馬小遠在癌症復發後,也十分崩潰。不想去“預演”正常,本就是真正接納自己的表現。沒有人無堅不摧,就像韋一航歷經種種之後,終於看清自己的處境。

    它很像少年版的《遺願清單》,癌症越來越年輕化,使得很多年輕人,沒有活到成年的經驗,卻提前遭受生活的重創。有時候,覺得疾病是件極其諷刺的事,我們努力工作,掙脫了溫飽線之後,卻要在命運的安排下在死亡線上掙扎。

    導演採用一貫的處理方式,想象死亡隨時可能到來,藉助一部分帶病出發後,“公路片”的拍法,給觀影增添視角上的另一種可能性。

    在另一個世界,生活著沒有疾病的韋一航和馬小遠,他們擁有這個年紀的朝氣蓬勃、Sunny健康,只是平行世界越美好,現實就有多心酸。

    相對於《遺願清單》里人到中年,忽然檢查出罹患癌症的科爾和卡特,韋一航和馬小遠更讓人心疼,兩位老人有妻兒,可以親吻世上最美的女孩。他們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延續,而韋一航和馬小遠卻因為不知道何時離開人世,不敢將真心輕易交出。

    如同大雨裡醉酒的韋一航說的那樣,他害怕與人交心後,離開時的悲痛。大家在勸病人時,常常把希望言盡,但對於每天生活的主旋律是上醫院,吃藥,擔心預後的病人來說,無法時刻懷揣希望。

    它很像溫情版的《我的藥神》,沒有那麼嚴肅的人性拷問,沒有把窮病講得肝腸寸斷,更多的是病友的守望互助,是一個個同病的人靠近,互相憐惜。

    當電影裡的吳曉昧喊著“我能戰勝它”時,想起了熊頓站在山頂衝著天空大喊“滾蛋吧,腫瘤君!”韓延導演的電影,世界觀一脈相承,從一開始就奠定了整個電影的創作基調,悲劇底色,看哭觀眾。

    只不過,上一部,熊頓得知自己得了淋巴癌,還有心情花痴主治醫師。她是一個“抗癌先鋒”,心態Sunny,會畫漫畫,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病痛化成了俏皮、有趣的作品,溫暖了自己和讀者。

    生活中也見過這樣的女戰士,得知自己患癌之後,做了份思維導圖,邏輯清晰地安排好自己的後事,然後,盡興的活。很像電影裡的馬小遠,樂天開朗,路子廣。

    《送你一朵小紅花》開始的十幾分鍾後,導演設計了兩個鏡頭。之前,周圍的環境昏暗而壓抑,青島獨有的氣候,雨下得尤其大,喝醉後的韋一航心理壓力隨著大雨到達了一個臨界點,情緒自然的過渡,像瓢潑大雨一樣宣洩出來。

    另一個鏡頭是揹著包的韋一航站在湖泊邊,遠景的湖面波瀾不驚,近景的人物表情從容不迫。此刻,韋一航經歷了很多事情,站在湖泊邊上時,他開始接納了所發生的一切。有的時候,只有接納了,才有改變的可能。

    談談老父親也是老戲骨高亞麟在電影中的表現,老父親這一形象背後是父母的責任。印象很深的一處是扇了兒子一巴掌時,掩淚抽噎,這一動作真的抓得非常到位,那一聲抽噎道盡了作為成年人的無力和作為父親的意難平。

    身為一家之主的韋江,要處理一切事務,在艱難之際,撐起這個家。而作為一個父親,他僅有的微小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子身體健康。沒人敢絕對的說自己家裡沒有病人,那聲掙扎在無奈中的嘆氣,轉過身拿開眼鏡抹淚的動作,每一處都是病人家屬的苦楚。

    而作為母親的陶慧,為了省錢,用盡了自己能想到的一切辦法。整個生活都圍繞兒子韋一航,以至於當韋一航問出,沒有他,該怎麼活時?陶慧愣住了,她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大概這朵小花,也是送給父母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記得易烊千璽在中戲開學典禮上曾說,“我們眼睛裡除了平視或仰視,更可以經常俯視,俯視疾病和病痛,俯視角落和夾縫,我們眼中看到的除了繁華盛景,還應該有世間冷暖”。

    小航、小遠這兩家人代表著普通人,普通的家庭,看完電影,被他們的故事感動著。無論電影外的觀眾是否喜歡他們,都無法抹滅他們在電影世界裡的真誠與生動。

    電影的序幕拉開,講述這個故事時,很像在告訴你,你看,這就是大多數人的生活,這就是那些如我一般的芸芸眾生之歡樂與悲傷。

    而這部電影,擴大了愛和珍惜,關心從家庭的半徑,延伸到陌生人的半徑,生命終將消逝,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其實是最高的一種尊重。

    送你一朵小紅花,希望你身體健康。

  • 2 # 斯塔克影視

    元旦陪女朋友看了這部電影~一開始並沒有瞭解這部電影直接去看的。

    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感觸吧,我來說說我的!

    從小吧我就是個體弱多病的人,上高一的時候一場大病,需要休養只能在家裡輟學!期間很長一段時間我爸沒有出去打工,一家人聚在一起。我爸媽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就很開心!幾乎感覺不到什麼悲傷的情緒,所以長達一年的時間裡,我也沒有因為疾病變得很喪。不過那種拖累家裡的感覺始終埋在我心裡!所以看到最後確實沒崩住。

    電影中刻畫了很多患者與陪伴患者的相處方式。

    中間有一段就是男主看到父親在週末期間偷偷去跑出租車,男主等到父親晚上回去,默默的煮碗麵,說自己不想吃給到父親。很多時候父親和兒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很微妙,不說自己的難處,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卻不說一句話。

    電影中男主母親對於男主的日常飲食,癌症護理,陪伴溝通做的無微不至。單獨的盒子把吃藥的分好,書架上放滿了與男主疾病相關的書,冰箱上總是更新著抗癌的蔬菜排名。都說久病成醫,陪伴者倒成了醫生!母親一度拮据生活,卻後來看到抱著嬰兒的乞討者,崩不住自己的情緒罵了起來,卻也同時給了100元。

    嶽嶽作為一個旁觀者也是陪伴患者的過來人,很多時候能穿插起更深刻的思考。

    還記得的幾段臺詞:

    在你一次還沒來過病友會的時候,你父母不知道來了多少回!

    再樂觀的人,也有繃不住的時候。

    你得病了難,周圍的人更難。

    人不管有病沒病,有膽沒膽,活的是個精氣神兒。

    男女主兩個身在泥潭的人,其實心理是同樣脆弱的,表現出的方式卻截然不同。一個是喪的不行的混小子,一個是樂觀的女漢子。男主女主相遇相識的劇情還是挺有趣的。表面牴觸,背地裡看別人直播,表面說裝酷,微信回的比誰都快!可能是自閉患者的常有特徵!到後來男主有復發跡象的時候,和女主說治好病了才聯絡!(那時候女主第一次難過,也為後續女主複查就不太樂觀,旅途中暈倒埋下了伏筆,銜接很好)女主總喜歡幫助男主做一些事情!見這個博主見那個博主,做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男主卻總是罵罵咧咧~如果女主情商低點,男主可就歇菜了!

    電影后半段我一度以為劇情如果走向女主陪男主成長,後來一起完成夢想似乎挺好的!

    不過劇情突然變了,女主隱瞞著病情幫助男主走出陰影,完成他自己的夢想。

    可能在男主的後半生,這種人生態度將會刻在他的靈魂上。活好往後的每一秒每一分鐘!

    作為觀影者,未親身經歷的人!這種樂觀向上的態度深深打動了我!不過如果真的遇到坎了還得另說~哈哈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3 # 憑欄畫扇吟風誦月

    看了《送你一朵小紅花》,內心一直在想,可怕的不是癌症,而是想做的的事情做不了了,想珍惜的人馬上就要消失了,當你認為自己很可悲的時候,也許還有人跟你一樣很可悲,好好珍惜當下吧,這世上每一個積極的生命,都是一朵鮮豔的紅花,願你我不負韶華,珍惜繁星下的牽手,雨中的相擁,夕陽下的奔跑。

  • 4 # 泛心康

    《送你一朵小紅花》講述的是抗癌家庭的故事。

    不過,導演並不想講癌症本身有多疼、多難治,而是想去探討一個更為普遍的話題——如果疾病降臨到一個家庭,他們會選擇如何面對和度過。

    所以在這部電影中,不僅只有愛和溫暖,也藏著不少令人扎心的真相。

    影片中,易烊千璽飾演的韋一航是一個18歲的腦癌患者。

    電影一開始,就是他在接受開顱手術的鏡頭。

    儘管手術非常成功,但韋一航仍需要每天大把大把地服藥,定時去醫院複查,還隨時面臨著病情復發的風險,未來如何、能活多久,都是未知數。

    隨之而來的,還有後續的鉅額醫療費用。

    韋一航的媽媽因為要照顧兒子,被迫放棄了升職的機會。

    昂貴的醫療費用,讓韋媽媽變得“精於算計”,她會為了少交5塊錢的停車費,和管理員軟磨硬泡;平時去菜場買菜,也總要把爛菜葉子掰得乾乾淨淨,再放到秤上算錢。

    韋一航的爸爸,本來是單位裡的一個普通職員,但為了給孩子湊醫療費,週末也偷偷出去開網約車賺錢,一天下來連飯都吃不上一口,廁所也顧不上去,經常要忙到凌晨才能回家。

    一直被胃病困擾的他,捨不得花錢去醫院做檢查,痛得受不了了,就吃點止痛藥頂著;一件很多年前買的背心,他穿到破洞都不捨得換新的。

    可是日常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這些小錢,在鉅額的醫療費面前,實在微不足道。

    其實這些年來,為了給韋一航治病,家裡早就負債累累,已經到了不得不賣房治病的地步。

    所以,當韋爸爸在母親的生日宴上,聽到親戚們願意籌錢給兒子治病,奶奶要為孫子賣掉房子,搬到養老院去住的時候,忍不住掉了眼淚......

    這個場景,讓我想到了電影中的一句經典臺詞:“得病的人難,病人身邊的人更難!”

    深以為然。

    生病,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整個家庭的事。

    有時候,要擊垮一個家庭,一場大病就夠了。

    但生活還得繼續,作為普通人,我們都沒有退路,唯有像劇中的韋家人一樣,抱團取暖,守望相助。

  • 5 # 易俗

    送你一朵小紅花是易烊千璽第二部的男主電影,也是嗯他第二次挑戰的一個角色。當然在這個劇中女主也是一位00後。不知道在劇情當中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但是對於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來看,還是非常有看點,非常勁爆的那個少年的,你不僅演出了少年時期的叛逆和怒火。

  • 6 # 悟空小影片

    根據目前掌握的資訊,「送你一朵小紅花」依然會是一部抗癌溫情向的作品,描繪兩個抗癌家庭的生活軌跡。

    從演員來看,男主角易烊千璽算是去年話題度現象級的演員,憑藉上一部作品「少年的你」提名了金像獎影帝。

    女一是出演過老謀子「一秒鐘」的新任的謀女郎劉浩存,主演是人稱“從來沒有演過爛片”的著名國家一級演員朱媛媛,而高亞麟則是大家都熟悉的,家有兒女中的爸爸“夏東海”。

    就連特別出演夏雨,都是金馬&金雞雙料影帝,甚至多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過最佳男主角,而承包笑點的小嶽嶽就更不用介紹了。

    如此程度的強強聯手,加上以擅於調教演員著稱的韓延導演的加持,無疑是一部值得期待的作品。

    有趣的是,這次的陣容裡,從男主角易烊千璽,到主演朱媛媛,再到特出夏雨,甚至是導演韓延,全都是中央戲劇學院畢業的。

    可以說是一個徹徹底底的 “中戲班子” 。

    一直以來,影迷群體當中都流傳著一句話:

    “中戲,教出來的是演員。”

    誠然,中戲出身的藝術工作者們,相比於熱度,更看重的是自身的演技和作品的質量。

    而我認為,這也正是主演易烊千璽接下這份劇本的原因。

    易烊千璽是想做一個好演員的。

    昨天早晨,看到一張他在拍戲地點附近的路透,照片角度和光線有一些奇怪,但是還是可以看出來,他莫名瘦了挺多,連眼眶都有些凹下去了。

    當時電影專案還沒官宣,看到有些人感嘆,小小年紀工作太累了,瘦成這樣看著蠻心疼的。

    然而昨晚官宣了以後,我想我們也許知道易烊千璽為什麼瘦了。

    他是在為了角色減重。

    演員為詮釋病態角色而減重的事,並不是沒有先例,但是畢竟減肥不易,而刻意瘦成生病的樣子就更難了。

    易烊千璽原本就挺瘦,胳膊腿兒都偏細,而且他有時生病,身體素質並不算太好,這樣為了角色再減,肯定容易傷害到自己的健康。

    然而,罹患癌症伴隨的長期的身形消瘦和精神不振是無法避免的,想要詮釋出角色最真實狀態,就必然面臨著減重。

    在這樣一個年輕演員常常因為角色形象不夠唯美而去詬病劇組的年代,為角色減重,是真正熱愛演戲的演員才會具備的素養。

    這不禁讓我想到一些有名的演員為了塑造角色的經歷。

    2013年參與角逐學院獎的電影「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中,著名演員馬修麥康納飾演一位艾滋病晚期的員工,他為這個角色減重了40斤。

    電影全程他的整個角色形象透著一種病態的頹廢,就連他隨著呼吸起伏翕動的肋骨,都給每位觀眾都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這個角色,為他拿下了那一年奧斯卡和金球獎的雙料影帝。

    能為了角色這樣折騰自己的身體,讓人看到易烊千璽雖然年齡不大,但真的蠻敬業的。

    同時這也讓我們再次意識到,角色形象是否完美,從來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他接下角色,就會為角色負責。

    很多人吐槽現在的偶像演員太過注重形象

    最煩的就是各種電視劇電影開厚厚的濾鏡,彷彿沒了濾鏡小鮮肉們就不會演戲了。濾鏡一開,磨皮特別不真實,沒有現實生活的煙火氣,像個洋娃娃,配合木偶一樣的演技,演出了一場場木偶戲。

    持這樣看法的觀眾比比皆是,因為這是現在的普遍現象了。

    我們不好用非專業的說辭去評判別人,畢竟他們承受的壓力,也是作為外行的我們無法想象的。

    不過,易烊千璽不一樣。

    他首部作品出演的小混混就完全突破了形象,電影「少年的你」中,主角小北在社會底層掙扎求生,經常打架鬥毆導致臉上幾乎沒有一處乾淨的地方。

    打戲時易烊千璽全身滿臉塗著厚厚的油彩和血汙,結尾的懟臉鏡頭特寫,更是完全拋棄了傳統意義上的“形象”。

    如今第二部作品,他又要出演與病魔做鬥爭的普通人,為了角色減重。

    他真的在以實力派演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抗癌的故事,通常伴隨著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的陰鬱性格刻畫,而從目前掌握的訊息來看,劇情也確實會朝這個方向發展。

    那麼,這將會是易烊千璽第二次沉浸式表演的嘗試了。

    體驗派的沉浸式表演,最考驗的是演員的共情能力。

    之前我提過,共情能力算是演員最難得的天賦之一,沒有它的人學不來,而擁有它的人則會隨著時間和閱歷的沉澱越來越強。

    易烊千璽的共情能力是天生的。

    之前他的角色「小北」的詮釋方式,就是典型的體驗派,進入角色都需要一段的時間來,而齣戲更是需要強行將整個人從另一身份中抽離出來。

    角色的遭遇、角色的性格、角色曾有過的內心活動,在戲份殺青以後,都要通通從自己身上剝下來。

    體驗派表演在觀眾看來非常入戲精彩,可是對於演員來說,如果敢上悲情的角色,其心理痛苦程度不亞於剝下來一層皮,看看有多少歐美體驗派演員因為入戲過深而接受心理治療就知道了。

    易烊千璽自己也提過,拍完以後好久,他 “一想到小北這個角色,還是特別難過” 。

    易烊千璽的第一部體驗派作品是在17歲,第二部是19歲,年齡還小,他需要強大的心裡調節能力,才能做好對角色性格和自身入戲深淺程度的把控。

    他無疑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

    我認為,在中戲的兩年,他學習到的方法派表演的技巧,也許能夠分擔一些體驗派帶來的傷身之處。

    很期待他最終的成果。

    與此同時,他嚮往平凡小人物角色的這種執念,同時也讓我看到了他對「普通人」群體的關注。

    之前,在「如何看待易烊千璽送過外賣」的回答裡我就說過,他其實是個平凡的人。

    他曾經在訪談中提到,職工家庭出身的他,小時候對未來的幻想,就是拿著三四千塊的工資,過最普通的生活。

    他也說過如果不做藝人,會去天橋下面擺攤賣烤冷麵。

    17歲時被問到最想演的角色,他回答「身障殘疾」

    如今,第二部作品,他依舊沒有選擇趁水和泥的出演片酬和話題度較高的商業片,而是選擇了被疾病纏身的平凡老百姓的角色。

    這是既處女作之後的又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他心繫平凡人的又一得力論證。

    就像他自己在中戲開學典禮上說過的:

    “我們眼睛裡除了平視或仰視,更應該經常俯視。俯視疾苦和病痛,俯視角落和夾縫。

    我們眼中看到的,除了繁花盛景,還應該有世間冷暖。

    我們應該擁有的,除了海納百川的眼界胸懷,還有悲天憫人的創作靈魂。”

    前兩天,看到有個問題是「為什麼易烊千璽這幾年沒出演新作品?」

    想想確實是這樣,他大爆的幾部作品,長安十二時辰和少年的你,全都是2018年他高中時拍的。

    如今他在中戲已經學習兩年了,卻一直沒有進組拍戲。

    問題下面有答主從學校的角度分析,中戲對學生出勤率的管理較為嚴格,易烊千璽也許是因為沒有機會外出進組拍戲。

    可我反而從這件事裡,看到了他性格方面的一些東西。

    如今粉絲經濟,流量為王,每個人都想趁著自己話題度正勁的時候多接幾部商業片,撈到錢的同時也能保持熱度。

    畢竟現在偶像一茬一茬的出廠,想紅真的太難了,這樣趁熱打鐵的做法其實無可厚非。

    然而這樣一來,片酬是賺到了沒錯,粉絲的韭菜割到了,話題度也保持了,可作品的質量沒有保證,演員的輸出沒有維穩,這樣短期膨脹式的發展,從長遠的角度來講,是毫無益處的。

    無論身處哪個圈子,影視也好,音樂也罷,作品的質量,永遠是你行走江湖的底氣。

    易烊千璽深諳此道。

    他對自己的認知和定位無比清晰,以少年唱跳偶像的身份出道的他,最終卻走上了演戲的道路,他明白 “往後走,就要靠實力說話了。”

    在處女作就獲得如此多的鮮花和掌聲的情況下,他還能不驕不躁,沉下心在小眾題材電影裡打磨演技,這一點,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易烊千璽終將會是這一代人中,走得更遠的那一個。

    他現在仍在中戲接受表演教學,僅有的幾部作品全都是高中沒有接受過任何訓練時拍的。

    2019年,隨著年中長安十二時辰的鋪墊,透過年底少年的你衝金,易烊千璽把自己徹底推了出去,完全逾越了所處的流量圈層,成為了很多資深影迷口中新一代中國演員的希望,也讓專業影人刮目相看。

    他的演技打破了人們刻板印象,也為自己拿下了金像影帝新人雙提,開啟了“千璽時代”,也為自己轉型實力派打下堅實礎。

    而這也導致他的起點一下子比別人高了很多。

    這一點,有益處,也有弊端。

    優質作品輸出,帶來的璀璨星光、爆炸性的話題度,以及對他商務領域代言的加持,都是積極正向的。

    但同時,也把他推到了更廣大的群體面前接受檢閱。

    接下來他走的每一步,都會比其他人揹負著更專業,更苛刻的審視,任何一個細節都會被放大。

    當你的水平相對較高時,這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接下來,他必定會以更高的水準和更毒辣的眼光挑選劇本,以更精湛更完美的表演詮釋角色。

    細心沉澱積累,用力打磨演技,我認為易烊千璽做得到。

    未來可期,我們拭目以待吧。

  • 7 # 影視口碑榜

    易烊千璽的新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宣佈定檔,將於12月31日的元旦期間同觀眾朋友們見面。該片由導演韓延執導,剛剛才從今年的6月份開始拍攝,如今就已經宣佈上映日期,不可不謂之是飛速。

    比起很多還在綜藝裡面沉迷得無法自拔的藝人來說,易烊千璽的作品幾乎是沒有斷檔過,在無數粉絲吶喊著自己的愛豆不爭氣不好好拍戲的時候,易烊千璽又甩出了自己的一部作品。適逢團隊成立七週年之際,年紀最小的易烊千璽又邁出了全新的一步。

    那為什麼要說這是全新的一步呢?

    首先來看全體的主創陣容,光從名單上來看,感覺好像這些人的名字讓觀眾聽起來並不是那麼所謂的如雷貫耳,實力派老戲骨一大堆。之前,韓延導演過電影《動物世界》、《滾蛋吧!腫瘤君》,說不上是多麼天賦異稟的優秀導演,但也能說是一名很有潛力的青年才俊。

    還有同劇組的演員,高亞麟、夏雨這兩位知名度比較高的演員,算得上是相當的低產且低調。中國第一個斬獲威尼斯影帝的夏雨,這些年來幾乎在娛樂圈裡半隱身,日常就是滑雪、書法,鮮少見到他的活動、綜藝。不過,但凡夏雨出手,觀眾們就知道他絕不失手。就比如說在《尋龍訣》裡面的大金牙,黃渤和陳坤兩個影帝夠優秀了吧,可是在夏雨這種終年在話劇裡面摸爬滾打的神仙級別演員面前,稍稍還差那麼一著。

    而高亞麟在網路上最知名的角色無非是小雪、小雨和劉星她爸,但鮮少有人知道的是,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正是因為他看準了這個劇本,求自己的太太,傾家蕩產投資的這部戲,才有了這部劇的誕生,並且創造下收視奇蹟。合作這兩位輕易不出手的演員,還愁劇本有沒有保障嗎?

    易烊千璽的第二新,就是新在題材。電影聚焦在抗癌家庭上,兩條故事線並行,講述一個簡單溫馨的現實故事,直面普通人都會遭遇的人生難題。這樣的故事可能並沒有多複雜,但越是這樣簡單的小故事,內地影人好像常常忘記還有這樣的題材,而且就算拍出來,那種假大空的基調,往往難以拍出觀眾想要的感覺來。同時,這樣一部閤家歡的電影挑在了元旦檔期,剛剛好適合男女老少全家人一起觀看。

    最後,易烊千璽的這個新,讓他徹底卸下了“流量小生”的擔子。一說起流量,觀眾打心裡瞧不起,流量們自己也知道,甚至他們自己也著急,所以想方設法的就是挑戰和顛覆自己。一說起挑戰和顛覆,他們過來過去的幾招就是“我們不站c位,出演反派”,老實說,截至目前為止,好像成功的還沒幾個。

    可是易烊千璽這次融入群戲當中,沒有所謂的c位,沒有所謂的反派。易烊千璽一定是相信自己哪怕是一個簡單的角色,只要他可以塑造得飽滿,他一樣也會出彩奪人。

    從這部電影中,就能明顯的看出來易烊千璽對自己的事業規劃,堪稱是最佳清晰的思路。他知道,從偶像出身的他,在方方面面都要強,所以必須要補齊自己的短板。不能光演青春片,或是隨便就一頭撞向現在的老戲骨們。要跳出舒適圈,挑戰各式各樣的角色,就算拿到的角色並沒有那麼複雜,也要不斷拓寬自己的戲路,嘗試各式各樣的題材。

    走一步路,看三下,這樣的易烊千璽怎麼能不成功呢?等到電影上映的時候,不知道又要賺多少粉絲的眼淚。

  • 8 # 記錄美好生活66

    看完這部電影感觸良多,要迅速梳理情緒寫下理性客觀的影評還是有些難度的,所以來遲了。

    我計劃從三個方面來談談這部電影,儘量做到沒有疏漏:

    影片結構層次、演員表演、細節刻畫。

    「涉及多處劇透,請謹慎閱讀。」

    在下就是個隨心所欲寫影評的,說我收了錢的請給我打錢。

    先講講在我看來的影片結構。

    這部電影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

    從影片開頭韋一航家瑣碎的日常細節,到片中角色的人生百態,真實二字貫穿始終。

    韓延描繪生活化場景的功力很好,每個角色之間建立起的有機聯絡讓人覺得舒適自在。

    我認為影片有兩個重要節點,以此為界,劃分了男主開啟心扉的幾個階段:

    愛情線上男主與女主和解(雨夜醉酒剖白戲);

    親情線上男主與父親和解(假髮店樓下落淚戲)。

    先說說和女主的愛情線。

    影片前半部分叛逆內向的男主和小太陽一般的女主你來我往打打鬧鬧,小年輕談戀愛輕鬆愉快又養眼。

    愉快到讓你快要忘記本片的題材了——抗癌。

    即使是影片最輕快的部分,疾病的陰影依然橫亙在觀眾和主角的心裡。

    這個定時炸彈般的不可預測因素,讓前半部分歡樂的劇情,都朦朧的罩著一層悲哀的面紗。

    第一次讓我覺得鼻子有些酸的地方,是男女主角跳廣場舞,體驗老年生活的情結。

    “那一刻,我體會到當一個正常人的快樂。

    和他們一樣老去,不再是件遙不可及的事。”

    男主角內心深處是如此希望當一個拋卻病痛的正常人,卻不斷被病痛提醒自己與他人的特殊之處。

    而這也成為了男主酒後向女主傾吐自己的那個雨夜主要話題。

    “我怕我剛把我的真心掏出來,我就死了。”

    女主的出現,讓他忘了自己不一樣,像正常的十八九歲少年一樣打開了自己,允許馬小遠走進了他的小世界。

    和解了以後……他們就開始狂立Flag。

    “做手術看到那片湖,我想跟馬小遠去一次。”

    “和你站在湖邊的那個人,是我嗎”

    ……

    “這也許是我們離未來最近的時刻。”

    直到結尾,男主終於深深的意識到了亂立Flag的代價。(霧

    女主這個角色,說實話,影片開頭看到她的性格,我就知道,得,肯定得死。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編劇們從來不會讓筆下最Sunny的那個角色活著。

    但是馬小遠的出現,讓男主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轉變。

    影片初始,韋一航叛逆幼稚,絲毫不理解家裡人怕失去他才盡全力給他看病的良苦用心。

    因為他“總認為自己會是先死的那一個”。

    他從不擔心失去。

    直到馬小遠出現在了自己的生命裡,韋一航第一次明白了患者周圍人的感受——害怕失去。

    即使他自己本身就是病人。

    他這才完全理解了父母和親戚用盡一切治療自己的心。

    而這樣的頓悟,也推動了片子第二個節點的到來——親情線上,韋一航與父母和解。

    親情線作為愛情線的輔助,零星的點綴在影片的各個部分,算是劇情進展的潤滑,也是這部影片我認為相當出彩的地方。

    朱媛媛飾演的母親,對著車窗外前來討錢的乞丐無端發火崩潰,激動的質問“你孩子生病了嗎?有手有腳的你為什麼不去賺錢養她?”

    儘管如此,最後還是掏出了100塊錢送給同為女性的乞丐母親。

    這一幕太真實了。

    一段幾分鐘的戲,就讓韋一航母親,這個被生活重擔壓得喘不過氣,卻又滿心善良的女性角色立起來了。

    父親的角色也同樣,因為韋一航脫口而出的“不如去死”動手打了兒子,卻又在得知他去吳曉昧店裡過夜時,第一時間拎著一大袋藥急匆匆的去找他,慌忙又窘迫的囑託兒子每一種藥的用法用量。

    兩人在假髮店門廳裡泣不成聲。

    至此,韋一航與父親(父母)和解。

    在這樣的細緻刻畫之下,韋母的道出了全片主旨:

    「人活著都會經歷失去,面對這種害怕最有利的反擊,就是要認真活好每一秒鐘。我跟你爸如此,你和小遠也如此」

    這句臺詞,將親情愛情兩條線合併起來,完成了昇華和點題。

    到這裡,故事發展邏輯形成了一個圓滿的閉環,把想表達的東西都表達清楚了。

    再來說說演員們的演技。

    首先,易烊千璽。

    去年他的上一部電影上映之前,我對他的印象只是“左手右手慢動作”的小孩,所以當時去電影院看了他的表演後,毫不誇張的說,被他驚到了。

    這也是我關注這一部“送你一朵小紅花”的契機之一。

    (另外一個契機是韓延導演,待會兒說)

    事實證明,四字弟弟的表演也確實不負期待。

    雨中的醉酒剖白戲自然流暢,說臺詞時在“突出酒醉的含混不清”與“保證觀眾能聽清楚”之間達到了巧妙的平衡,手指無意識的小動作也恰到好處。

    這部分情緒的張力是逐漸攀升上去的,在最後一句“我就死了”達到了頂峰,而易烊千璽的面部表情也隨著積累的越來越悲傷的情緒逐漸一點一點垮下去,直到最後,低下頭抿著嘴,委屈又無力的哭了出來。剛才酒勁兒的勇氣好像都溜走了,他又重新做回了又怕又慫的韋一航。

    劇情張力和他表演的情緒疊加,在這裡交匯登頂。

    易烊千璽表演的層次感一向豐富,包括這次在病房聽馬小遠發牢騷的落淚戲,每一種情緒從堆積到釋放,你都能看到來頭。

    不過,與很多隻注意到他這段高光時刻的博主不同的是,我認為生活化的戲才是最考驗演員演技的。

    說說他的肢體語言

    貫穿整部電影,易烊千璽的姿態一直是有點含胸駝背的。

    坐在老馬家的沙發上,醫院裡靠在牆上,坐在自己家裡,都是這樣,甚至在雨夜去找女主時,女主開門的那一瞬間,他還小小的瑟縮了一下。

    這樣的姿態,除了患者中氣不足所以有些撐不住身體的“垮”這個原因之外,我認為更大程度上也展現了角色的性格——慫唧唧的。

    有些懦弱,有些逃避,對現實無能為力。

    就像他說的,走路靠邊兒,公交車也縮在最後一排——韋一航在得病之後把自己封閉了起來,於是連整個身體姿態也都變成了有些自我保護式的蜷縮。

    這應該是劇本里沒有的設計,演員自己加的,展現的非常好。

    他對臺詞的感知能力也非常強。

    我一直認為,表演並不只是把臺詞說出來的過程,而是對別人臺詞給出自己反應的過程。

    韋母在車裡斥責討錢的乞丐,被孩子的病情折磨的脆弱不堪一擊。在車裡看著母親無端的情緒激動,韋一航既無措又無奈,還連帶著一點彆扭的倔強,含著淚移開了視線,不想繼續面對這樣的情形。

    這裡易烊千璽只一個眼神,情緒就完全帶出來了。

    在門外偷聽父母和親朋好友的聚餐,所有人都在為自己的病情擔憂,安慰自己的父母,韋一航再次垂下頭,嘴角一撇眼看就要哭出來。他對自己給所有人造成的麻煩,感到無措,痛苦,又多餘。

    於是他走進去,給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是歉意也是感謝。

    再來說說其他角色。

    馬小遠的性格設定十分討喜又可愛,劉浩存的表演比之前一秒鐘裡給人的感覺要強一些(可能也有題材和演員適配度的原因),雖然演技尚顯青澀,但是有種少女感的青春靈動,和她們身上的青澀感相得益彰,使她演技上的青澀都變成了一種能給角色加成的優點。

    再者,讓我數度落淚的韋一航父母——朱媛媛和高亞麟的表演。

    韋母在一番崩潰後仍然給了女乞丐100元錢,給錢的時候她並沒有望向對方,而是反手向後遞出去的,眼睛全程倔強的直視著前方,彷彿不忍心看這一幕。這裡朱媛媛對角色的刻畫非常細緻。

    高亞麟的幾次落淚也是觀眾淚點的激發:打了兒子之後假髮店相聚的聲淚俱下、家庭聚會上同輩們爭相買房給自己孩子看病時他的感恩和無能為力……太多了。

    兩位老牌演員的表演,是親情線的點睛之筆。

    另外,許多其他配角都貢獻了不錯的演技。

    從吳曉昧(岳雲鵬飾)提到與同性愛人的往事時 又哭又笑的微表情變化,到路邊的父親撫摸著女兒生前的假髮,在收到“女兒”點的外賣時邊吃邊痛哭,所有人的心都跟著角色的命運都揪了起來。

    這部電影對眾生相的刻畫是一絕。

    總體來看,每一位演員的演技都是線上甚至爆發的。

    那麼,這部電影還能更好嗎?當然能。

    親情愛情兩線並行,互相穿插點綴的敘事方式,讓影片前半部分顯得有些瑣碎冗長,太過注重“生活化”的描繪,反而讓主旨埋沒在了重多細節的堆砌裡,在前半部分顯得不那麼突出。

    中間的部分節奏感很強,情緒和劇情一起推動著觀眾更加深入電影本身,我非常喜歡。

    然而到了後半程,女主角離世的交代又有些匆忙,彷彿上一個鏡頭才是病房夜談,下一個鏡頭女主就已經離世了。

    而且,本來女主角死亡的部分,可以帶給男主角極大的發揮空間,但是劇本里卻沒有突出這一點,而是倉促交代完畢,草草了事的進行到了死後的部分。

    這些小問題都出在敘事節奏上。

    以我個人的拙見,前半部分的節奏可以更快一些,鏡頭和剪輯更高效一些,而後半部分可以適當渲染,展開來詳細描繪。

    (我認為有一個鏡頭非常高效:

    男女主在城市裡假裝遨遊世界的部分,最後的“沙漠”裡,鏡頭逐漸拉遠——原來所謂“撒哈拉沙漠”就是城市裡的建築工地,讓觀眾一下從想象裡被拉回了現實,和後面包子店裡男主角舊病復發無縫銜接。

    這個運鏡的效率應該普及到全片。)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細節的描繪,才讓暖而不膩的人情味兒像涓涓細流一樣氤氳著全片。

    開頭就講到,“日常”是最動人的。

    男主父母在菜市場剝爛菜葉、在停車場賴停車費、桌子腿壞了捨不得修就一直墊紙、父親週末裝作開會實則出去開專車給兒子攢錢……影片中這樣的人物刻畫很多。

    導演用種種生活化的真實描繪,將這一家人在孩子患病後窘迫又努力保持積極的心態,有血有肉的塑造出來了,每一個細節都生動完備。

    總體來講,瑕完全不掩瑜。

    而韓延導演的進步也是明顯的。

    他是一位鏡頭有溫度的導演。

    從《第一次》到《腫瘤君》,韓延鏡頭下,曾經多少有些服務於愛情線的“病痛”主題,這次終於由次要地位升級成了主要地位。

    小紅花裡的癌症,不再是愛情產生髮展的劇情助推器,而是成了整個影片的大主題基調,一切感情皆由其衍生而來,被其籠罩,為其所困。

    這是現階段中國這類題材電影裡非常欠缺的一點——帶“病”的電影多,真正講“病”的電影少。

    小紅花算是這方面一個非常優秀的範例。

    最後,我很喜歡結尾平行時空的描繪:

    一切都未曾發生,每個人都安居樂業,男女主身著白衣在那片湖上嬉戲,一個沒有病痛和悲傷的理想世界。

    這部分讓我看到了一點喬懷特導演的《贖罪》結尾,海邊那段戲的影子。

    在女主等角色已經死亡之後,導演將完全不可能實現的理想世界鏡頭放在結尾,虐心效果堪比核彈,影廳裡一片抽泣。

    平行時空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

    其中的現實意義,和對人生思考的啟迪很強:

    當失去不可避免,那麼活在當下,認真活好每一秒鐘,就是你唯一需要在意的事。

    “送你一朵小紅花,獎勵你能感受,每個命運的掙扎。”

    寫下這篇影評時,正值跨年時分。

    我想,小紅花的上映,給2020年的中中國產電影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為即將到來的2021打下了有血有肉的基礎。

    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

    2021.1.5 更新

    很想回復一下有一種觀點,有人說:

    “小紅花沒有表現出抗癌過程中患者的痛苦,這部電影不夠真實。”

    關於這一點,想來談談我自己的經歷。

    我的親人在2008年患腸癌,經過多次化療,與病魔頑強抗爭,並且佐以良好的心理和積極治療的態度,後來才得以治癒,健康的生活了下去。

    關於抗癌家庭甚至患者的痛處,我深有體會。

    可如果這樣的痛苦被搬到了大熒幕上,我會願意看嗎?

    並不。

    那段日子每天心驚膽戰的生活,看著親人經歷病痛自己卻無能為力,治療的方式同時也令患者痛苦著。我在醫院跑前跑後,等結果取檢查單,從醫生的每一個細微的眼神來閱讀親人病情的變化,連醫生嘆口氣都會想很多。

    我不忍心,也不想再回憶起那段日子了。

    我實在無意再經歷一次這樣的痛苦了,作為觀眾來旁觀我都做不到。

    在大熒幕上以真實的視角來描繪癌症病人的痛苦,可能會令我壓根不想觀看這部電影。

    導演在上映前的採訪裡也說,這部電影並不旨在體現癌症的病痛,而是意圖展現絕症家庭如何面對失去,生命的意義,活在當下,等等,發人深省。

    現實主義電影本身就更突出描繪的,就是某件事外化出來的“現象”,是能讓所有觀眾產生共鳴的元素,一種抽象的“精神”。

    抗癌的過程帶給一個家庭的變化是複雜的,波及的成員也太多,影響是多方面的。

    並不是只有展現出“患者身體上的病痛”才是「真實」,導演並不想過度消費抗癌家庭的痛苦。

    親人關係紐帶的變化,家庭氛圍的變化,經濟狀況的變化,患者與周圍人相處時心理的變化,等等。

    這些變化都是真實的,由抗癌過程衍生而來。

    這部電影很明顯旨在體現這些元素。

    如果用大量的鏡頭來描繪痛苦,這部電影將會背離他“積極面對生命”的主旨了,也不會是韓延導演一貫輕快的風格了。

    想看癌症的痛苦方面的影視作品,我比較推薦的是抗癌的紀錄片。

    英國曾經拍過一部,我認為很好,但是沒有勇氣看第二遍了。紀錄片名字到現在我已經記不太清,但時至今日依然能回想起片子結尾,空空的醫院走廊裡鏡頭逐漸拉遠,最後黑屏,那種綿綿無期的絕望和窒息感。

    希望所有人身體健康。

  • 9 # 壹31

    人生可以沒有希望,但不能沒有了當下。

    易烊千璽飾演的韋一航出場就很喪,曾經經歷過開顱手術的他,對人生沒有任何期望,除了疼愛他的父母以外,他沒有任何朋友。他的父母想盡辦法讓他參與社交活動,都被他無情的拒絕了。直到遇見了小遠,一個跟他有著同樣經歷生病的女孩。

    從小遠闖進了一航的生活開始,一航設立的界限便消失了。他不再因為害怕而拒絕愛人,他也不再因為沒有了希望而放棄當下。他甚至開始決定追逐起自己的夢想,為了夢想而努力。

    預設了夢想不能實現而無法過好現在的生活,這件事情是最悲哀的不是嗎?不管一航舉起手喊口號的時候,他心裡有多不相信,但他舉起手在喊著就足夠了。

    ‬電影是悲劇沒錯了,卻處處都是笑點、溫情、浪漫和幸福。

    一航搜尋:男孩被發現吃醋了會怎樣,真的是傻極了,搜尋結果更是好笑到離譜。

    小遠甜美的笑容很治癒。

    一航爸媽拍攝假如一航不在時他們的一天,簡單樸實又無比溫暖。

    這又是一部值得帶上紙巾去電影院看的電影就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雅思寫作詞彙如何才能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