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便聊聊1986
-
2 # 老萬生活
反問,為什麼公務員考試那麼多人,但是錄取的人數鳳毛麟角呢? 為什麼那麼多人異常優秀但是工作還不如那麼庸庸碌碌之輩呢?
-
3 # 報告老師他來了
我曾經在58發過招聘資訊,應聘人不計其數可最後基本都沒成功!多數為年輕人,應屆生!其實我瞭解他們,懂他們的心理,在我19歲時,我就想掙大錢,是的,大錢!這是我年輕時說過最傻的話,5年後的自己也只能笑一笑過去!年輕人好高騖遠,認為自己能力大學歷高,年少輕狂!工資少的看不上,工資高的又嫌累,想創業發現沒本金,總是在等待機會,而不是尋找機會!即使有機會,又覺得屈才,不去嘗試就否定!我當時給應聘者說,我保證你有一個還可以的底薪,你肯定能掙錢,如果你有能力的話,我可以給你55分,你不用投一分錢!可他們面對這看不見的55分毫不在乎,這不是我畫的一張餅,這是真的!也許不敢嘗試,也許不懂社會,也許覺得委屈自己,也許自己有更大的野心,最終,他們都沒來我這裡!沒關係,這也給我上了一節課,有些人,就應該成功,有些人,註定失敗!
-
4 # mentiroso
第一不是工作很多,而是上班的機會很多。上班是一個更體制化的詞,捆綁它的往往還有集體,沒日沒夜加班,薪水低,沒希望。工作的詞義上相對多了些個人的色彩,空間上時間上都沒有那麼刻板的感覺,所以在工作和在上班完全是兩種狀態兩種心情兩種代表。
前者容易但也壓抑,後者看運氣也看實力,人當然知道要選擇哪一種,卻不都是擁有選擇的權利的。
-
5 # 夢夢愛農村
作為行政人事的我,面對來來往往的應聘者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1、隨著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相對於一部分人沒有過硬的學歷與能力才產生失業和下崗。
2、雙方對薪酬產生爭議,不能達成協議,應聘者面試的時候更多問題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關心是否加班,是否朝九晚五,福利待遇等問題,很少提出關於自身價值與企業價值相匹配的問題。
3、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有些企業只注重高學歷而忽略實際操作能力,導致技術工缺乏,而高學歷者不願意從事生產技術工作。
-
6 # 思維鮮生
我在去年智聯招聘上就讓HR發過招聘資訊,最多的時候,一天約了有20多個,但來的也就是10來個,最終卻沒有什麼成功的。
基本上從成本考慮,30歲以上的人員已經不在招聘之列,主要就是“貴”!現在,需要根據營銷業務情況匹配人員,如果碰到又貴還又一般的,那完全是耽誤事情,所以,捨棄30歲以上的,為了安全,也是為了保險。
而作為希望高效工作、以結果為導向的企業,26-27歲的人員,也就是畢業5年左右的,是較為理想的員工選擇,但年輕就是資本,這個階段的想掙大錢,也不一定穩定,很多人都是跳來跳去,工資少的看不上,工資高的又嫌累,有了機會,又不一定能扛得起來,被否定了還容易和小孩一樣的情緒化。
後來發現,我們選擇的空間變小了,小到28-30歲這個階段,論經驗,有了一點,輪精力,多數還沒有結婚,輪抗壓能力,肯定比小孩子要好很多,輪業務績效,只要有好的引導還正能往上衝一衝!
一個單位,按照百十來人計算,除了個別30歲以上的,滿眼看都是一個年齡段的員工,所以,現在工作這麼多,許多人還是會沒有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企業也難呀!
回覆列表
因為現在賺錢的方式方法比以前多很多。 看著他沒有朝九晚五傳統工作,其實他的收入比拿著死工資的人高很高。有的人是地主,是拆二代,靠著房租足以支撐他的日常生活;有的人是微商,靠著微信強大的朋友圈,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有的人幹著自媒體,靠碼字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