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77630668173

    中樞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和法氏囊)。骨髓:骨髓位於骨髓腔中,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具有活躍的造血功能。因此,骨髓是各類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發生及成熟的場所,是人體的重要中樞免疫器官。其功能如下:1.各類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發生的場所;2.B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3.體液免疫應答發生的場所。胸腺:胸腺是人體主要的淋巴器官,外圍的淋巴器官則包括扁桃體、脾、淋巴結、集合淋巴結與闌尾。這些關卡都是用來防堵入侵的毒素及微生物。研究顯示盲腸和扁桃體內有大量的淋巴結,這些結構能夠協助免疫系統運作。胸腺位於胸骨後、心臟的上方,是T細胞分化發育和成熟的場所。人胸腺的大小和結構隨年齡的不同具有明顯的差異。胸腺於胚胎20周發育成熟,是發生最早的免疫器官,到出生時胸腺約重15~20g,以後逐漸增大,至青春期可達30~40g,青春期後,胸腺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萎縮退化,到老年時基本被脂肪組織所取代,隨著胸腺的逐漸萎縮,功能衰退,細胞免疫力下降,對感染和腫瘤的監視功能減低。胸腺具有以下3種功能:1.T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2.免疫調節:對外周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具有調節作用;3.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與維持。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臟、淋巴結、黏膜相關淋巴組織、面板相關淋巴組織。)脾:脾臟是血液的倉庫。它承擔著過濾血液的職能,除去死亡的血球細胞,併吞噬病毒和細菌。它還能啟用B細胞使其產生大量的抗體。脾是胚胎時期的造血器官,自骨髓開始造血後,脾演變為人體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具有4種功能:1.T細胞和B細胞的定居場所;2.免疫應答發生的場所;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質;4.過濾作用。淋巴結:淋巴結是一個擁有數十億個白血球的小型戰場。當因感染而須開始作戰時,外來的入侵者和免疫細胞都聚集在這裡,淋巴結就會腫大,作為整個軍隊的排水系統,淋巴結肩負著過濾淋巴液的工作,把病毒、細菌等廢物運走。人體內的淋巴液大約比血液多出4倍。人全身有500~600個淋巴結,是結構完備的外周免疫器官,廣泛存在於全身非粘膜部位的淋巴通道上。淋巴結具有以下功能:1.T細胞和B細胞定居的場所;2.免疫應答發生的場所;3.參與淋巴細胞再迴圈;4.過濾作用。黏膜相關淋巴組織: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亦稱粘膜免疫系統(MIS),主要是指呼吸道、胃腸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層和上皮細胞下散在的無被膜淋巴組織,以及某些帶有生髮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組織,如扁桃體、小腸的派氏集合淋巴結(PP)及闌尾等。主要包括腸相關淋巴組織、鼻相關淋巴組織和支氣管相關淋巴組織等。1.腸相關淋巴組織:包括派氏集合淋巴結(PP)、淋巴小結、上皮間淋巴細胞、固有層瀰漫分佈的淋巴細胞等。⑴M細胞:是一種特殊的抗原轉運細胞。存在於腸集合淋巴小結和派氏集合淋巴小結。⑵上皮內淋巴細胞:存在於小腸粘膜上皮內。約40%為胸腺依賴性,60%為非胸腺依賴性。在免疫監視和細胞介導的黏膜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2.鼻相關淋巴組織:包括咽扁桃體、顎扁桃體、舌扁桃體及鼻後部其他淋巴組織。其主要作用是抵禦經空氣傳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3.支氣管相關淋巴組織:主要分佈在各個肺葉的支氣管上皮下。其主要是B細胞。扁桃體扁桃體對經由口鼻進入人體的入侵者保持著高度的警戒。那些割除扁桃體的人患上鍊球菌咽喉炎和霍奇金病的機率明顯升高。這證明扁桃體在保護上呼吸道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盲腸盲腸能夠幫助B細胞成熟發展以及抗體(IgA)的生產。它也扮演著交通指揮員的角色,生產分子來指揮白血球到身體的各個部位。盲腸還能“通知”白血球在消化道記憶體在有入侵者。在幫助區域性免疫的同時,盲腸還能幫助控制抗體的過度免疫反應。病原微生物最易入侵的部位是口,而腸道與口相通,所以腸道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集合淋巴結是腸道黏膜固有層中的一種無被膜淋巴組織,富含B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少量T淋巴細胞等。對入侵腸道的病原微生物形成一道有力防線。固有免疫的組成細胞;吞噬細胞;樹突狀細胞;NK細胞;NKT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適應性免疫應答細胞;T細胞;B細胞。淋巴細胞⑴淋巴細胞歸巢:成熟淋巴細胞離開中樞免疫器官後,經血液迴圈趨向性遷移並定居於外周免疫器官或組織的特定區域。如T細胞定居於副皮質區,B細胞定居於淺皮質區;不同功能的淋巴細胞亞群也可選擇性遷移至不同的淋巴組織。⑵淋巴細胞再迴圈:淋巴細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組織間反覆迴圈的過程。2.意義:⑴使體內淋巴細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組織的分佈更趨合理,有助於增強整個機體的免疫功能;⑵增加與抗原接觸機會,有利於產生初次或再次免疫應答;⑶使機體所有免疫器官和組織聯絡成為一個有機整體;⑷傳遞免疫資訊到全身,有利於免疫細胞的動員和效應細胞的遷移。淋巴細胞分類:主要包括T細胞、B細胞。1.B淋巴細胞:由哺乳動物骨髓或鳥類法氏囊中的淋巴樣幹細胞分化發育而來。成熟的B細胞主要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小結內。B細胞約佔外周淋巴細胞總數的20%。其主要功能是產生抗體介導體液免疫應答和提呈可溶性抗原。2.T淋巴細胞:來源於骨髓中的淋巴樣幹細胞,在胸腺中發育成熟。主要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胸腺依賴區。T細胞表面具有多種表面標誌,TCR-CD3複合分子為T細胞的特有標誌。根據功能的不同可分為幾個不同亞群,如輔助性T細胞、殺傷性T細胞和調節性T細胞。其主要功能是介導細胞免疫。在病理情況下,可參與遲髮型超敏反應和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化的NKT細胞具有細胞毒作用和免疫調節作用。固有免疫細胞1.固有免疫細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細胞、單核吞噬細胞、樹突狀細胞、NKT細胞、NK細胞、肥大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B-1細胞、γσT細胞等。2.功能:固有免疫細胞主要是發揮非特異性抗感染效應,是機體在長期進化中形成的防禦細胞,能對侵入的病原體迅速產生免疫應答,亦有清除體內損傷、衰老或畸變的細胞。骨髓紅血球和白血球骨髓紅血球和白血球就像免疫系統裡計程車兵,而骨髓就負責製造這些細胞。每秒鐘就有800萬個血球細胞死亡並有相同數量的細胞在這裡生成,因此骨髓就像製造士兵的工廠一樣。訓練場地:胸腺就像為贏得戰爭而訓練海軍、陸軍和空軍一樣,胸腺是訓練各軍兵種的訓練廠。胸腺指派T細胞負責戰鬥工作。此外,胸腺還分泌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激素。吞噬細胞人類的吞噬細胞有大、小兩種。小吞噬細胞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細胞。大吞噬細胞是血中的單核細胞和多種器官、組織中的巨噬細胞,兩者構成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當病原體穿透面板或粘膜到達體內組織後,吞噬細胞首先從毛細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體所在部位。多數情況下,病原體被吞噬殺滅。若未被殺死,則經淋巴管到附近淋巴結,在淋巴結內的吞噬細胞進一步把它們消滅。淋巴結的這種過濾作用在人體免疫防禦能力上佔有重要地位,一般只有毒力強、數量多的病原體才有可能不被完全阻擋而侵入血流及其它臟器。但是在血液、肝、脾或骨髓等處的吞噬細胞會對病原體繼續進行吞噬殺滅。以病原菌為例,吞噬、殺菌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吞噬細胞和病菌接觸、吞入病菌、殺死和破壞病原菌。吞噬細胞內含有溶酶體,其中的溶菌酶、髓過氧化物酶、乳鐵蛋白、防禦素、活性氧物質、活性氮物質等能殺死病菌,而蛋白酶、多糖酶、核酸酶、脂酶等則可將菌體降解。最後不能消化的菌體殘渣,將被排到吞噬細胞外。細菌被吞噬在吞噬細胞內形成吞噬體;溶酶體與吞噬體融合成吞噬溶酶體;溶酶體中多種殺菌物質和水解酶將細菌殺死並消化;菌體殘渣被排出細胞外。病菌被吞噬細胞吞噬後,其結果根據病菌型別、毒力和人體免疫力不同而不同。化膿性球菌被吞噬後,一般經5—10分鐘死亡,30—60分鐘被破壞,這是完全吞噬。而結核分枝桿菌、布魯氏菌、傷寒沙門氏菌、軍團菌等,則是已經適應在宿主細胞內寄居的胞內菌。在無特異性免疫力的人體中,它們雖然也可以被吞噬細胞吞入,但不被殺死,這是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可使這些病菌在吞噬細胞內得到保護,免受機體體液中特異性抗體、非特異性抗菌物質或抗菌藥物的有害作用;有的病菌尚能在吞噬細胞內生長繁殖,反使吞噬細胞死亡;有的可隨遊走的吞噬細胞經淋巴液或血流擴散到人體其它部位,造成廣泛病變。此外,吞噬細胞在吞噬過程中,溶酶體釋放出的多種水解酶也能破壞鄰近的正常組織細胞,造成對人體不利的免疫病理性損傷。1.膜型分子:TCR;BCR;CD分子;粘附分子;MHC分子;細胞因子受體。2.分泌型分子:免疫球蛋白;補體;細胞因子。免疫球蛋白1.概念: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稱之為免疫球蛋白。2.分類:⑴分泌型球蛋白:主要存在於血液及症狀液中,具有抗體的各種功能。⑵膜型球蛋白:主要構成B細胞膜上的抗原受體。3.功能:⑴識別並特異性結合抗原;⑵啟用補體;⑶穿過胎盤和黏膜;⑷對免疫應答的調節作用。⑸結合Fc段受體:IgG、IgA和IgE抗體可透過其Fc段與表面具有相應受體的細胞結合,產生不同的生物學作用:①調理作用;②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③介導Ⅰ型超敏反應。補體1.概念:補體是一個具有精密調節機制的蛋白質反應系統,是體內重要的免疫效應放大系統。其廣泛存在於血清、組織液和細胞膜表面,包括30餘種成分。2.組成:⑴補體固有成分;⑵補體調節蛋白;⑶補體受體。3.功能:⑴溶菌、溶解病毒和細胞的細胞毒作用;⑵調理作用;⑶免疫粘附;⑷炎症介質作用。4.啟用途徑:⑴經典途徑;⑵MBL途徑;⑶旁路途徑。細胞分子1.概念;細胞分子是由免疫原、絲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細胞所產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質,為生物資訊分子,具有調節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應答,促進造血,以及刺激細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2.分類:⑴白細胞介素;⑵趨化因子;⑶腫瘤壞死因子;⑷集落刺激因子;⑸干擾素家族:包括IFN-α、IFN-β、IFN-ε、IFN-ω、IFN-κ、IFN-γ;⑹其他細胞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β、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等。黏附分子1.概念:黏附分子是眾多介導細胞間或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相互接觸和結合分子的統稱。2分類:⑴免疫球蛋白超家族;⑵整合素家族;⑶選擇素家族;⑷粘蛋白樣血管地址素;⑸鈣黏蛋白家族。.3.常見黏附分子:如CD4、CD8、CD22、CD28、CTLA-4、ICOS等。4.功能:⑴淋巴細胞歸巢;⑵炎症過程中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黏附;⑶免疫細胞識別中的輔助受體和協同刺激或抑制訊號。面板與粘膜1.物理屏障:由緻密上皮細胞組成的面板和黏膜組織具有機械屏障作用,可阻擋病原侵入。2.化學屏障:面板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多種殺菌、抑菌物質,如胃酸、唾液等,是抵禦病原體的化學屏障。3.微生物屏障:寄居在面板黏膜的正常菌群,可透過與病原體競爭或透過分泌某些殺菌物質對病原體產生抵禦作用。血腦屏障血腦屏障由軟腦膜、脈絡叢的毛細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狀膠質細胞等組成的膠質膜組成。其組織結構緻密,能阻擋血液中病原體和其他大分子物質進入腦組織和腦室,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保護作用。嬰幼兒血-腦屏障尚不夠完善,易發生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胎盤屏障由母體子宮內膜的基蛻膜和胎兒絨毛膜組成,正常情況下,母體感染的病原體及其毒性產物難於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但若在妊娠3個月內,此時胎盤結構發育尚不完善,則母體中的病原體等有可能經胎盤侵犯胎兒,干擾其正常發育,造成畸形甚至死亡。藥物也和病原體一樣有可能透過母體侵犯胎兒。因此,在懷孕期間,尤其是早期,應儘量防止發生感染,並儘可能不用或少用副作用較大的各類藥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塑膠板被菸頭燙傷怎樣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