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其不意、投其所好、得其所哉 、聽其自然、繩其祖武
一、出其不意 [ chū qí bù yì ]
【解釋】: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
【出自】:《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翻譯】:趁敵人還沒有防備時就採取行動。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乘人不備突然行動
二、投其所好 [ tóu qí suǒ hào ]
【解釋】:投:迎合;其:代詞,他,他的;好:愛好。迎合別人的喜好。
【出自】:《莊子·庚桑楚》:“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
【翻譯】:所以說,不用其所好來籠絡人心而可以成功的,從不曾有過。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三、得其所哉 [ dé qí suǒ zāi ]
【解釋】:所:處所,環境。找到了適合於他的地方。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出自】:《孟子·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小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翻譯】:從前有人向鄭國子產贈送活魚,子產命校人養在池中,校人把魚做熟了,回來說:“剛開始那些魚看起來很疲累的樣子,少過一會就懶洋洋的了,很自如地就死去了。”子產說:“算是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啊!”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指得到所需要的
四、聽其自然 [ tīng qí zì rán ]
【解釋】:聽:任憑。聽任它自然發展,不去過問。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王玉輝也不懊悔,聽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書。”
【示例】:孩子成長時期,家長不能聽其自然,不管不問。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表示不干涉
五、繩其祖武 [ shéng qí zǔ wǔ ]
【解釋】:繩:繼續;武:足跡。踏著祖先的足跡繼續前進。比喻繼承祖業。
【出自】:《詩經·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翻譯】:光明顯耀好後進,遵循祖先的足跡。
【示例】:而辯護古人,也就是辯護自己。況且我們是神州華胄,敢不“繩其祖武”麼? 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比喻繼承祖輩事業
出其不意、投其所好、得其所哉 、聽其自然、繩其祖武
一、出其不意 [ chū qí bù yì ]
【解釋】: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
【出自】:《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翻譯】:趁敵人還沒有防備時就採取行動。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乘人不備突然行動
二、投其所好 [ tóu qí suǒ hào ]
【解釋】:投:迎合;其:代詞,他,他的;好:愛好。迎合別人的喜好。
【出自】:《莊子·庚桑楚》:“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
【翻譯】:所以說,不用其所好來籠絡人心而可以成功的,從不曾有過。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三、得其所哉 [ dé qí suǒ zāi ]
【解釋】:所:處所,環境。找到了適合於他的地方。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出自】:《孟子·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小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翻譯】:從前有人向鄭國子產贈送活魚,子產命校人養在池中,校人把魚做熟了,回來說:“剛開始那些魚看起來很疲累的樣子,少過一會就懶洋洋的了,很自如地就死去了。”子產說:“算是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啊!”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指得到所需要的
四、聽其自然 [ tīng qí zì rán ]
【解釋】:聽:任憑。聽任它自然發展,不去過問。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王玉輝也不懊悔,聽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書。”
【示例】:孩子成長時期,家長不能聽其自然,不管不問。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表示不干涉
五、繩其祖武 [ shéng qí zǔ wǔ ]
【解釋】:繩:繼續;武:足跡。踏著祖先的足跡繼續前進。比喻繼承祖業。
【出自】:《詩經·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翻譯】:光明顯耀好後進,遵循祖先的足跡。
【示例】:而辯護古人,也就是辯護自己。況且我們是神州華胄,敢不“繩其祖武”麼? 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比喻繼承祖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