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勿擾請你
-
2 # YurikoOmeg
發電廠發多少電都是電網調控的,需要多少電就發多少電。以前的調控的不是非常準確,所以用電高峰時電壓就會低於220v,用電低谷時電壓又會升高甚至燒燬用電器。現在的電網已經智慧化,使入戶電壓24小時基本保持在220v。不過發電廠也是有儲電設施的,目前比較成熟的也是最常用的就是抽水儲能,在用電低谷期把電能轉化為水的重力勢能儲存起來,當用電高峰發電量不夠或者發電機出現故障時就可以利用這些水來發電救急。
-
3 # 科學薛定諤的貓
答案:發電廠一般不會有多餘的電,因為發電廠都是根據電力調控中心的指揮來操作發電的,如果特殊原因發電廠產生的電量大於需求,那麼這些電力將經過電網被分配到電力缺乏的地區。如果從整個電網的角度來考慮,多餘的電力會被轉化成抽水泵的機械能,將水運輸到高處的水電站上變成勢能儲存起來。發電廠產生的電能無法儲存在發電廠或電網上,都是直接輸出給使用者的。
現在的發電廠一般採用火力發電,煤炭燒鍋爐產生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的轉子轉動,轉子左右分佈磁極,在磁場中轉動時能產生交變電流,一對磁極的轉子每秒鐘轉50圈,產生的交流電就是50赫茲的,這個資料會顯示在電力中心的大螢幕上。
當用戶的電量需求增多時,會從家庭用電器一端產生阻抗效應,導致發電廠發電機的轉子受到阻力,那麼轉子每秒鐘轉動的圈數就會下降,由原來的每秒50圈變成每秒49.8圈,電流頻率也會由50赫茲變成49.8赫茲,這時電力中心的工作人員就會發出指令,要求發電站略微增加發電量,發電廠接到指令開始多加一些煤炭,鍋爐的火力更旺,蒸汽更足,使發電機的轉子轉速增加,讓電流頻率始終保持在50赫茲±0.2赫茲之間,整個過程都是根據居民用電需求調整的。
由於是人為調控,不可能非常完美,難免會出現發電量過多的情況,這些過剩的電量是不會被浪費的。假設甲城市發電多了,多餘的電力會被分配到電力相對缺乏的乙城市,這個調配過程都是由電網來運輸的,電網呈現出巨大的網路分佈,電網越大,整個中國的電力系統就越穩定,能源效率就越高。
我們把整個國家的電網看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也不可能將全國的電力分配得一點不多一點不少。部分電力會浪費線上路上,剩下的電力會被儲存到抽水蓄能發電站上,例如廣州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2400MW,是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電量多了就轉化成水的勢能,等到電力缺乏了就讓水從高處落下變成水利發電,整個過程中能源的重新利用率高達75%。
不少人覺得,在後半夜幾乎用不到電時應該關閉發電廠的鍋爐,等到早晨再啟動,這個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不管是火力發電還是核電站的核裂變發電,本質上都是鍋爐燒水,而每一次重啟鍋爐都需要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熱爐需要新增的燃油就有4、5噸。鍋爐一般是不會關閉的,哪怕是凌晨3點都依然執行著,所以國家才鼓勵工廠在半夜用電,也對居民實行了峰谷電。
-
4 # 小宇堂
實際上是不存在多餘的電的,一個發電機有多大的負載就產生多大的視在功率。如果負載變小,輸出功率也變小;如果負載變大視在功率也變大,直到達到發電機的額定功率。如果超負荷,可能會因為電流過大燒燬電路的薄弱處(電阻高處,例如轉子線圈或其他什麼地方)或者造成負荷兩端電壓下降。
假如一個電廠並沒有併入大網供電,是一個孤立的電網,當這個電廠的輸出火線和零線沒有接任何負載,而且電路是斷路的時候,那麼這個電廠就只是在火線和零線之間產生了一個電壓,並沒有輸出任何功率。這可以類比水廠水泵在工作但並沒有輸出任何的水。而當零線火線被接通,但是沒有任何的負載的話,那麼電網內迴路的電流將會非常大,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短路的情況,這樣就可能燒燬線路甚至發電機。
上圖:秦山核電站
另外,電廠也是分很多型別的,像是火電廠和核電廠和豐水期的水電是屬於基礎負載型別的電廠,它們的發電量伸縮性相對比較小,通常不大可能停機,一旦遇到負荷變小的情況就會透過調整輸出容量來匹配負載。像是火電廠就會透過減少燃煤量的方式,而核電廠會透過增加中子吸收材料的吸收面積(插入鎘棒),或者採用改變燃料棒的插入構成(例如法國核電廠採用灰棒/黑棒的搭配來靈活控制輸出)。但降低輸出功率實際上只是降低了電廠的額定功率(也就是電廠的能源消耗成本),如前面說的一樣,如果沒有負載,這些功率也是輸出不了的,無論如何也不存在多餘的電的問題,有的只是在爐子裡白燒的煤以及反應堆白白進行的核反應,陪著空轉的渦輪,以及輸出端白白的電壓——有電壓,沒電流,相當於電沒送出去。
上圖:華能瑞麗江水電站
電廠的設計師和管理人員最佳化的主要是輸入能源(如煤和核燃料)。發電廠會對產電輸入功率(燃煤和反應堆的反應速率)有一個動態的調節,所以通常多餘的能量損耗被控制到了最低。除此之外,輸電網路還會把多餘的額定功率分配給高負載的區域網路,從而實現區域間的負載均衡。但電廠總有一部分額定功率是沒有被使用的,因為通常電廠的容量要略大於最高負載才好,所以除開用電高峰期大部分時候電網都是沒有滿負荷執行的(尤其是夜間,所以供電局才會以低價鼓勵夜間用電),這部分功率就是在電廠被浪費的輸入能源功率部分。也就是說電廠花了那麼多煤和核燃料在哪裡提供能源,但是沒有從電廠流出去。
那麼沒有流出去的能量到哪裡去了呢?
由煤燃燒和核燃料裂變產生的熱量轉化為渦輪的推動力,這個功率投入是一定的,但是渦輪帶動發動機的轉子產生的只是一種能量的勢,即電壓,當有負載的時候,發電機的轉子當中的線圈就會有電流,這個電流會形成一個反向的阻力,阻礙渦輪的旋轉,負載越高,電流越大,阻力越大。但如果沒有負載,電路完全斷開,那麼就不會有這樣的阻力。那麼渦輪就是不受阻力地空轉,沒有能量輸入到轉子的線圈當中。
所以,沒有流出去的那些由煤、核燃料釋放的能量就被擋在了電路外面,也就是說那些蒸汽沒有受太多的阻力就通過了渦輪,被噴出去了,最後被冷卻塔冷卻了。在有輸出電功率時經過渦輪的蒸汽其殘餘動能和內能肯定是低於沒有輸出電功率的時候的。
我說明白了嗎?
-
5 # 壹點科譜
生活中的用電我們都知道是從發電廠來的。早些時候總聽人說,發電廠發電後用不掉的電都是有專門儲存的地方,先儲存起來然後再用,事實是如此的嗎?
其實不是的,像我們給手機充電,電筒充電等等確實本身這些裝置確實有儲存電的作用。但也不是直接儲存電,而是透過電池內部的物質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再由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一個過程。
但發電廠發電量是非常大的,這個用蓄電池來儲存顯然是非常不理想的,通俗點來說,發電廠一般不會出現電量多餘的情況。因為電網和發電廠之間有一套完善的電控系統。
這種電控系統可以透過電壓的大小而做出正確的分配工作。比如當白天人們都去上班,用電量小時,像火力發電根據實際用電情況就可以適當減輕發電機組的運轉速度,當到了夜晚用電量猛增之後,又根據情況加大發電機組的運轉功率,保證一個正常的電壓值。
當然,用電情況是根據地區而定的,有些地方用電量是白天大夜裡小,而有些地方是白天小夜裡大。像通常農村來說,白天基本都是出去幹活,家裡也只有正常像冰箱之類的電器才會一直耗電,而晚上不管照明,電視也好這些電器裝置都在運作,用電量就大,城市一般是夜晚用點量小,白天大,儘管到處燈火通明,但是基本都下班了,而城市白天基本所有工作都離不開電。
而整個電網就好比條條大道通羅馬,根據不同地區的用點需求,工作人員進行資料分析,可以把電能合理的分配,用電量大的地方就多分配電量。有些時候也會出現用電太緊張,發電機組吃不消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透過其它地區的電網也參與到配送電能的任務中來,減輕本地方用電緊張。
發電廠發出的電出去就是出去掉的,是不可能回來的,這些電都是被用掉了或者損耗了。整個電力偵測系統完全能夠做到合理的分配。什麼時候該讓發電機組以怎樣的功率執行都是完全根據用電量調節,不會出現電能過剩的情況。地區性的發電廠看似獨立又不獨立,整個國家籠統來說都是一整個電網覆蓋。
當然,有些情況下也不得不儲存電能,像大型的風力發電,光伏發電,這些電能就必須儲存,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有風,夜晚也沒有太陽。這些電力不儲存就不行。因為這種發電裝置完全靠天“吃飯”。人為不可控制!
-
6 # 用實際行動改變自己
1,發電站都是和國家電網連線的、用不完的電透過國家電網透過各種電壓的線路送到需要用電的地方。由於電力不可儲存、各個發電站的發電量和用電量基本是平衡的、2、在用電低峰期用不了的電、將送到一種特製的水泵、把水提高到好處水庫儲存起來,用電高峰期高處的水庫放水到水泵、此時的水泵為水輪發電機執行、發出電送到電網、彌補不足。這就是儲電站。
-
7 # 深漂小謝
發電廠一般不會發出多餘的電。
由於電能是沒法大量儲存,所以發電廠都是按需發電,所以發輸電系統中有一個核心的部門就是電力排程。
電力排程部門擁有發輸電網中的各種資料,電網執行狀況、電能質量等等,其中一有個就是各個地方的年用電情況。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擁有幾十年的資料,加上那麼多的數學專家,可以算到每個地區每天大概需要多少電量,輸電過程會有多少損耗,核算出一個總的資料給到發電廠,然後就按照這個資料來發電。
當然這個資料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能某個時間某個地方會加大用電量或減少用電量,排程部門會再做決策,及時給到發電廠。
-
8 # 三馬影像
發電最大的缺憾也就是電不能儲存,用多少發多少,不像油、水、糧食,暫時用不了可以儲存起來,以備需要時利用,電是一次效能源,要根據計劃電量,靈活排程,也不能想發多少就發多少,所以常常存在電發不出去,需求量小,沒有負荷的情況,尤其是在節假日,春節放假期間,好多企業停工,用電負荷急劇下降,春秋季節,空調等用電需求量小,這都是影響電量發出去的原因,而很多的時候,又不能停止機組執行,照樣需低負荷維持運轉,以滿足部分使用者負荷需要,這也是發電為何會虧損的原因。
現在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電可以間接儲存,如電動汽車、電瓶車、強光電筒及各類需充電的工具,電容器及各種可以儲能的裝置,這種容量都比較小,而且是短暫的利用,真正大規模的儲能還無法實現,由於電自身的特性,註定它只能用多少發多少,一直迴圈不斷,生生不息。
-
9 # RYP凌雲志
發電廠的發電量是根據與電力公司簽訂的合同要求發電的,即使多發了也不允許上網,電廠不會做這種無意義的事,不會多餘發電。
-
10 # 夏日秋霜822
好問題,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智者會兼得。問題太大了,物資就是經濟的基礎,是生存的基本要素,光有精神是空談,白日說夢
-
11 # 朱增林呀
發電廠不會有多餘的電。因為電廠,電網,使用者是一個平衡狀態。使用者不用電,電網不輸電,電廠除了廠用電外是一度也發不出來的。這個系統,電廠一電網一使用者是產供銷一次完成的。電廠生產電力,電網供應電力,使用者售買使用電力,均在很短時間同時完成。那麼使用者的電力負荷,隨著季節不同,每天時間早晚,用電負荷有高峰,有低谷。這個變化就由電網的各級排程來平衡。排程指令電廠高峰時多發電,低谷時少發電。電廠會將一些機組做為調峰機組,用電高峰多發,用電低谷少發或停發。
同樣道理,排程對使用者也可指令限電。如果本地區發電能力不足,滿足不了使用者需求。則可指令用電大戶限量使用,或暫時停止不重要使用者用電,以保障國計民生之必備用電。在電力系統中不會發生多餘電力。近年來,風電,光伏發電,水利發電發展很快,由於本身特點不如火電機組調節方便。在電力用不了時,只能棄風,棄光,棄水。而不是棄電。
-
12 # 流浪的北齋
身為執行人員深有體會!發電廠不會有多餘的電的,如果有那不造成浪費了嗎。需要多少那就發多少電,根據電網的排程來,電網讓你發多少電,電廠的負荷就是多少,電廠根據電網排程隨時會調整機組負荷,基本上不會有多餘的電。現在電能儲備技術還不夠完善,能量的轉換和儲存過程中必然會造成損失。現在煤價這麼高,電廠本來利潤就不高,發多餘的電得不到利用豈不是又增加了成本。
電網對電量的管控是很嚴格的,如果電廠沒有及時併網或者提前併網,造成電網電量波動,電網會對電廠罰款下考核的,所以電廠沒有那麼傻,會讓機組多發電的!
現在火電廠調峰,35萬以下的機組會深度調峰,不停的啟停機組對執行人員的專業技術考驗很高。每次啟停機組,執行人員累成狗了飯都顧不上吃。按照碳中和的指標,現在百萬機組也得參與調峰,以後新能源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風電水電核電為主流,火電是夕陽紅了
-
13 # 漣漪8848
沒有多餘的電的。多餘的能量到有,主要在發電機轉輪上,沒有轉成電,就是所謂慣性勢能。這些勢能如果不用就變成熱量了。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不會存在發電量大於用電量的情況,我們得明白,電流必須要形成閉合迴路才會流動,發電廠和使用者之間就是一個迴路,也就是說有多少電量被使用者消耗,才會有多少電量從發電廠產生。
假如此刻,使用者開著大量用電器,發電機正常工作,突然,使用者關閉了一部分用電器,這一瞬間,線路中的電流就會減小,從而發電機線圈中的電流也跟著減小,有F=BIL可以理解,作用在發電機線圈的電磁力較小了,如果在不改變外界原動力(水對水輪機的衝擊力或蒸汽對渦輪機的推力),那麼,發電機的轉速將會升高,從U=Blv知道,發電電壓將會升高,同時,頻率也會升高,如果不控制的話,將會對生產和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
因此,對於這種情況,發電廠會減小水對水輪機的衝擊力,火電廠會減小蒸汽量來調節對外的發電量。
如果用電量增加呢?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