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壕

    無託步槍的最大優點就是槍身更為短小,這在機械化作戰更加常見的今天具有很強的實戰價值,畢竟在步兵戰車、機艙等這些狹小環境下,一支標準的有託步槍明顯使用起來不如無託步槍。

    無託步槍取消了獨立的槍托,轉而將機匣末端做成槍托的形狀,極大的縮減了槍體的長度,這在諸如搭乘車輛、近距離作戰等情況下,使用起來更加方便,不容易出現卡住、握持不便等情況。同時,無託步槍雖然槍身整體長度大大縮減,但是實際的槍管長度並不亞於標準步槍(M16這種擁有22寸長槍管的異類除外),所以理論射擊精度也並不差。

    但是無託步槍的缺陷也很明顯,由於槍身過短,導致其瞄準行程更短,這就導致射手在瞄準時比較困難,很難取得有託步槍的實際射擊精度。同時,畢竟無託步槍是將機匣做成了槍托狀,所以也就造成射擊時的燃氣、衝擊等直接近距離衝向射手,而且一旦炸膛往往會產生更加巨大的傷害。

    同時,無託槍由於結構限制,必須採用握把後裝彈匣的設計,這就導致換彈時更加麻煩,比如美軍的AR系列步槍完全可以是用右手按下彈匣釋放鈕讓彈匣脫落,然後左手直接換上即可。但是無託步槍的握把和釋放鈕之間更遠,操作起來更加麻煩。

  • 2 # 區域拒止

    無託結構步槍是代表突擊步槍第二次重大變革的一種新式突擊步槍。這種步槍並非真的“無託”,而是取消了傳統步槍的槍托結構,將握把和扳機的位置安裝在彈匣前面,而將機匣結構置於槍托中。也就是說無託步槍與有託步槍就結構組成來講並沒有太多增加或減少的部分,其主要的區別還是在於形狀和佈局。

    圖為世界上第一款無託步槍——EM2

    無託步槍的機匣結構直接置於槍托內部,因此可以說無託步槍的槍管從槍口到槍托處都是在一條直線上的,這樣的結構便使得無託步槍的瞄準基線較低,而且槍托墊臉位置也不可調(託墊下面就是機匣結構,實在沒有調節空間)。

    因此射手在使用無託步槍進行瞄準時不得不盡可能地將眼睛貼向槍托,這樣便造成射手瞄準時的舒適感覺大打折扣。(有很多人認為無託步槍瞄準基線偏高,其實不然,其主要的問題其實是偏低,不過該問題完全可以透過在上導軌安裝增高導軌等方式解決)

    圖為奧地利AUG步槍的槍族化發展

    無託結構的最大優勢便是在不縮短槍管長度的條件下,極大程度地縮小了槍支尺寸。傳統有託步槍的槍管長度是從槍口到槍機,而無託步槍的槍管長度則接近整槍長度。以中國自己的95式和03式舉例,95式全長746毫米,03式在槍托展開的情況下長度則達950毫米,過長的槍身對於戰士在乘坐車輛、傘降等時都會帶來不便,儘可能短的槍身則會極大限度地降低戰士攜帶武器行動時的負擔。

  • 3 # 兵工科技

    圖注:無託步槍由於槍身短小,攜行方便,因而很適合在狹小空間裡使用。圖為在裝甲車內部使用中國95式5.8毫米無託自動步槍的維和人員

    在步槍的發展史上,無託槍的出現,因其槍身短,攜帶方便等特點讓人眼前一亮。所謂無託槍,並非真正“無託”,而是將機匣後部當槍托,以顯著縮短全槍長的一種步槍。

    從國內外無託槍的訓練與作戰的檢驗來看,無託步槍的主要優點大致如下:

    槍身短小,便於攜行。世界各國的無託步槍平均長度僅有750毫米,比有託槍縮短了150毫米左右。眾所周知,傳統的有託步槍沒有專門的提把,射手在手持槍的運動中,只能手抓位於槍前端的護木,易使人產生疲勞感。而無託步槍在重心的設計上也有所改進,重心基本上處於提把位置,射手提槍運動較為舒適,利於長時間提槍行進。

    槍管跳動小,連發射擊精度高。無託步槍直接以機匣當槍托,槍管軸線與槍托的主支撐點在一條直線上,火藥氣體產生的後坐力沿槍管向一條直線傳遞,槍管擺動的力矩幾乎為零。因此,在連發射擊時,在保持瞄準線不變的情況下,次發彈與首發彈的誤差可以控制在小範圍內,利於點射精度的提高。

    圖注:中國88式5.8毫米狙擊步槍,是中國第一款小口徑無託狙擊步槍

    握把與機匣的構造協調,便於機動突擊。從構造上來看,無託步槍與有託步槍最明顯的一個差別,就是無託步槍將握把置前、彈匣置後。射手在左、右手的配合上顯得比較協調,由於槍身的縮短,射手在據槍時,不必將左手刻意前伸抓護木,可以很自然地抓小握把,兩手稍用力後即可使據槍牢固,身體舒適性較好。因此,在機動突擊中,射手不需要單手持槍運動,可採取雙手端槍的姿勢運動,利於縮短“發現目標—據槍”的時間,便於在複雜地形和巷戰中使用,尤其利於執行特種任務的分隊(包括警察)搜尋突擊時使用。

    大量採用塑膠外殼,為槍身“消腫”。縱觀世界各類無託步槍,全槍除槍管、機匣、槍機以及銷、軸、彈簧等一些必須採用金屬的零件外,其它配件幾乎全部採用耐高溫、耐腐蝕性強的合成塑膠,不僅降低槍的製造成本,更重要的是減小了槍的重量,符合當前步槍“瘦身化”的發展趨勢。

    儘管無託步槍雖然沒有像有託步槍AK47和M16那樣經歷血雨腥風的考驗,但在小規模武裝衝突和特種作戰中歷經磨練,也顯現出一些弊端:

    瞄準線升高,射手身體暴露面積增大。為了便於攜行,很多無託步槍都在槍管上方設定了提把,這就與瞄準具的設定產生了矛盾。現代條件下,為適應全天候、遠距離、精確作戰的特點,採用光電瞄準具已成為輕武器發展的一大趨勢。就機械瞄準裝置來說,基本上都設在提把內部,其矛盾未顯突出。而光電瞄準具一般都設在提把上方,這就導致了瞄準線相對提升,射手姿勢相對過高,暴露在敵火力殺傷範圍內的面積過大,增大了被殺傷的機率。

    拋殼窗相對後置,火藥氣體易刺激眼睛。無託步槍直接以機匣底部為“槍托”,其設計只是在有託步槍的基礎上,縮短槍的“後半身”長度,“前半身”基本保持不變,這樣就使得拋殼窗相對後置,距離射手眼睛較近,射擊時大量的火藥氣體易刺激射手眼睛,從而影響射手的心理和射擊動作。如中國自行設計定型的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其拋殼窗設定在機匣的右側,對於習慣右眼瞄準的射手無太大影響,而習慣左眼瞄準的射手在貼腮時,眼睛距拋殼窗約5釐米左右,射手幾乎無法進行瞄準射擊。

    槍托的“缺失”影響一些射擊和格鬥動作。如:利用右側地形地物進行反手射擊危險係數增大;機匣過於寬大,射手操作困難,不利於近距離白刃格鬥;在進行仰角或俯角射擊存在諸多不便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包公下陳州講述的是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