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照見
-
2 # 知足長樂13965
我本來沒打算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昨天恰巧有一些感想,所以還是來答一答。
關於不同的職業的固有習慣,前面的答友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所以我這裡不再贅述,我想再說點兒其他關於“正常”的看法。
在心理諮詢中,諮訪雙方的交往,有時是來訪者個人人際模式的“社交微縮(social microism)”,也就是說,從微小的方面反映了來訪者日常交際的模式。
這個問題給我的感覺,似乎像是對心理諮詢師的指責和貶損,所以很容易會“勾引”到憤怒的反擊。所以我會好奇,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就是你好端端問了個問題,但是對方很憤怒,這樣的情況出現呢?
還有一點,諮詢師的思路和你是不同的,但是我注意到,你因此使用了“不正常”而不是“不同”,將雙方的差異擴大到了統計的層面。我會猜測,“正常”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呢?似乎感覺,你對自己的信心,不足以支撐自己,所以你必須將統計意味上的大多數人,都拉到你那一邊,還要支援你,才有足夠的底氣,是這樣麼?
祝好。
-
3 # 尚旻
哈哈哈哈哈,您還真是很不幸地遇到一個“扮演”諮詢師的諮詢師了。我得把您這個例子複製下來講課用,真是好教材。
和您解釋一下,諮詢是有“客觀、中立、節制”的原則,也有不隨便給建議的說法。但是沒有不可以表達觀點、態度,啥也不說這種諮詢方法。一個人,真實的人,不可能沒有自己的觀點態度吧,不反黨反社會主義不違法,沒什麼不能說的。當然有時來訪者問到的問題我們不適合表態,那通常會說“我的看法不重要,我更感興趣的是你在……時是什麼感受?”或“…………是什麼讓您有這種想法的呢?”或“你更期待聽到我的什麼看法呢?如果和你一樣,你什麼感受?和你不同又是什麼感受?”
如果您說的這種情況是諮詢時的常態,那一個石化的諮詢師確實會令人感到很焦慮的。
不過,您也要了解,諮詢,不是平常的聊天。您和誰都能聊天,憑什麼花錢找我們聊?比聽相聲都貴。諮詢中談的,是您的感受,而不是對事物的看法。諮詢師有責任認真傾聽您所表達內容,也有責任把談話導向您的內在感受,導向自我探索。這方面,也需要您的積極配合。如果談話總是停留在與您的現實生活、內在感受沒有太大關係的,大而化之的話題上,那諮詢肯定無法推進,是沒有效能的。這種情況下,如果是一個沒有什麼經驗的諮詢師,可能也會感到不知如何應對。
心理諮詢,是個“助人自助”的活兒,是否有效,關鍵看來訪者是否有自助的動機和自助的行動力,我們只是運用專業手段從旁協助。
-
4 # 希樸羊
心理諮詢師在工作的時候的思維確實與普通聊天時不同,但不同不意味著不正常,如果題主感覺自己心理諮詢師的思維不正常,很可能是因為這個心理諮詢師的資質是值得懷疑的。
作為糖心理的會員,經常會有各種讀書群,之前加了幾次都沒有問題,大家在群裡討論的也很好,可是前幾天加了一個讀書群,裡面的氛圍簡直是蜜汁怪異,如果題主在裡面,肯定會有一種“這些學心理的心理真不正常”的感覺。其實我也有這種感覺。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個群裡的很多人都是半桶水,可是又急於展示自己是專業的,於是各種專業術語一直往外拋、各種生拉硬套、給別人戴帽子,我記得有個人提了個要不要給小學教師送禮的問題,一堆人群起攻之:什麼這是你內心的投射啦、你的潛意識裡想表達什麼啦、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啦等等。當時我真的很想說一句,能不能不要過度解讀,就不能好好聊個天嗎?!遇到這些人,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學心理的。
很多評論說題主問的這個問題:“為什麼我覺得城市比農村還窮?”與自己的生活沒有聯絡,沒必要做深入的討論,可是我卻覺得既然這個問題讓題主覺得焦慮,那麼,就有討論的必要。傾聽固然是心理諮詢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但是不管是傾聽還是其他,目的都是為了建立良好的諮訪關係,從而有助於來訪者的康復,很明顯,題主對現在的諮詢師談不上好感,只有懷疑。所以,如果題主仍然想進行心理諮詢,建議找個靠譜的心裡諮詢師,祝好~
-
5 # 曾旻
這個問題不得不讓我好奇,你的困惑是否在於,你沒有朋友?或者你身邊沒有一個【一般人】一樣的朋友?
問題2:如果真如你所說,一般正常人表示了贊同或反對,然後你們討論下去,這樣你就對這個令你焦慮的問題有了更多的視角和領悟,那為什麼你不去找身邊那麼多【一般正常人】?這樣令你焦慮的問題,不就有了更多的平方個視角和領悟了嗎?可是,你卻來找【一個】心理諮詢師?
問題3:我看到——你把關注點放在諮詢師對於你關心的這個問題的看法,而不是關心你自己的焦慮,或者為什麼【這件事(比如農村城市窮不窮的問題)】會令你焦慮的原因上;所以我很好奇,諮詢師對於這件事的看法,對你來說有怎樣的重大意義?這個意義,和你期望身邊【一般正常人】對這件事的看法,對你來說的意義是相似的嗎?
最後:
心理諮詢不同於朋友聊天,諮詢師作為一個人是有觀點、有感受、有意見的,但是在諮詢室內,諮詢師要以來訪者的內心為核心,以來訪者的利益為第一要義。
所以ta會時刻關注你的感受、觀點、意見。當你希望諮詢師表達ta的觀點、感受和意見時,諮詢師常常會好奇,你為什麼會關心諮詢師的觀點、感受和意見,你的關係後背有什麼感受、需要和願望。
因為,這是你的諮詢時間,你的感受、需要和願望 比 諮詢師對你關心的這件事的看法 重要得多。
如果你想得到諮詢師對於你關心的這件事的看法,(我猜測)這反映了你希望得到權威、專業人士對於你關心事件的看法,你不如省下這筆諮詢費,去問問你的父母、老師、領導或其他你尊敬和認可的人。
-
6 # 燕園心理馬澤中
很多時候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是不會給明確的回答的。
眾所周知,來訪者很容易和諮詢師產生移情。
當一個來訪者問諮詢師,你是不是愛我的時候,諮詢師該如何回答?
如果說不愛。來訪者自尊受挫。
如果說愛,違反倫理,掉進來訪者的移情陷阱。
回覆列表
心理諮詢師的思維確實和其他人會有所不同,主要是在工作中體現。
當然,生活中也會有所顯露,但不會太明顯,因人而異。
可是「不同」是否就代表「不正常」呢?
我很好奇,「不正常」這個詞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有貶義嗎?、
我會很想吐槽一下你的諮詢師。
也很想分析一下你的提問的內容。
我也在想,如果我是你的諮詢師,我會怎麼迴應你。
這三點放在後面。我先說點別的。
不同的職業確實會帶來不同的思維習慣。日常生活中,你估計會覺得——這人怎麼這麼愛管閒事?
比如說小學老師,因為職業要求是管理兒童,如果長期面對調皮的學生,她可能就習慣管教人、規矩很多。日常生活中你估計會覺得——這人怎麼講話都像在教訓人?
那心理諮詢師的習慣是什麼呢?
其實就像不同人去做一個職業,會有不同習慣一樣。
不同型別節目的主持人,職責不同風格自然不同啊。不同的老師,帶學生的態度也不同。
心理諮詢也有很多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流派會有不同的側重點。認知行為療法:注重具體過程,注重當下的細節。所以諮詢師可能會經常想:「來訪者的這個問題,具體是怎麼發生的?不是說形成的原因。而是說,問題是怎麼持續的呢?具體而言,每次問題出現的時候,它是怎麼出現的?每一步是怎麼進行的呢?如果要改變,來訪者需要具體做哪些動作、具體說哪句話、具體做什麼安排?諮詢時間之外,應該給來訪者安排什麼作業,讓他去做練習呢?」
還有其他流派,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總體而言,心理諮詢師都會思考三個問題:
為什麼來訪者是現在這個樣子呢?
現在這個情況,具體到底咋回事,又意味著什麼呢?
來訪者內心有什麼矛盾還沒解決,或者有什麼心理能力還不足,所以導致他工作、生活、學習遇到困難?
如果我是你的心理諮詢師,我看到你的這段問題。我會開始思考下面的問題——1、「為什麼我覺得城市比農村窮?」這是一種怎麼樣的思維方式呢?看起來這不僅僅是一個觀點。而且你還在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你問「為什麼我覺得……」的時候有什麼情緒呢?你是覺得自己這個觀點奇怪嗎?
看起來你在探索的是「為什麼我會這麼想?」,往深了說,這個問題引向的是「我是怎麼成為我的?」「我現在這個樣子是什麼回事?」。也就是「我從哪裡來」「我現在在哪裡」的問題。
當你說「這個令我焦慮的問題」的時候。我會想,為什麼這個問題會令你焦慮?你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那麼想而焦慮,還是因為不確定城市農村到底哪個窮而焦慮?
在這裡,我作為心理諮詢師的思路是:
這個問題,對來訪者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問題不是問題,問題是——這個「問題」是怎麼成為「來訪者的問題」的?這才是關鍵問題。
2、接著你說的是「但是諮詢師聽了,都會像是石頭一樣,什麼反應都沒有,石沉大海了,只會在那嗯嗯嗯,也不知他們在啄磨什麼。如果請他們談談自己的看法,他們就會說,我沒看法。真是暈死人了……」
我就很好奇:諮詢師「嗯嗯嗯」難道不也是一種反應嗎?
為什麼這種反應,對你來說是沒有反應?
也許你是覺得諮詢師在敷衍你、忽視你?或者你覺得諮詢師走神了?
或者你設想,「城市比農村窮」這個觀點,應該可以激起很多對方的態度,然後就有對話了,但是這個設想落空了?
如果反應不如你的預期,你就會認為那是「沒反應」?
你說「不知他們在琢磨什麼」
那你有把這個問題,直接表達給諮詢師嗎?你有沒有直接告訴你的諮詢師「我不知你在琢磨什麼」。
如果你沒有問,那是什麼阻止你問呢?是哪些你的想法或判斷在阻止你直接問呢?
在這裡我作為心理諮詢師的思路是:
來訪者是怎麼對各種現象進行歸類的?比如,「嗯嗯嗯」為什麼被歸類為「沒反應」?
來訪者對各種現象的各種歸類,會怎麼影響他的心情和行為?又是怎麼影響他的人生的呢?具體而言,會怎麼影響來訪者和諮詢師的互動呢?
最重要的問題——來訪者在心理諮詢中,有什麼感受呢?我會根據你說的話,去猜測……
當你說「為什麼我會覺得心理諮詢師的思維都不正常」的時候。你有一個困惑的情緒。
你說心理諮詢師「思維都不正常」。加了個「都」。顯然是一種以偏概全。可能你也知道是,這是以偏概全。這太明顯了,因為全世界幾十萬心理諮詢師,你可能見過的撐死也就幾十個而已。你真的諮詢過的諮詢師,也不會超過幾十個。怎麼就「都不正常」了呢?
然後「不正常」,這個詞有一定的貶義。
所以我猜測,在心理諮詢裡,面對你的心理諮詢師,你有很多情緒感受沒有辦法直接說出來。
你可能有困惑、迷惘——所以你會問為什麼。
你可能有憤怒、不滿——所以你會說諮詢師思路「不正常」。
你可能有失望——因為你沒有得到你想要的領悟和視角,你焦慮沒有下降。
你可能還有點自責、焦慮、不自信——你自問「為什麼我覺得……」有質疑自己的口氣。
你的潛在情緒,其實是很強烈的——所以你以偏概全。用了「都」這個字。
最後吐槽一下你的心理諮詢師如果你提供的內容沒有斷章取義,如果你的心理諮詢師在你請他「談談看法」的時候他只回答了「我沒有看法」
那這個諮詢師不適合你。
我的判斷是——你是一個很需要「對話交流」感覺的人。面對過於沉默的心理諮詢師,你會很焦慮。你也無法真的和他坦誠相談。這個諮詢關係難以建立,心理諮詢就難以有效的。
每個諮詢師的風格不一樣。如果是我,我會迴應你:
「好像你很希望聽到我的看法。我當然,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我很好奇,這種針對一個很大的話題,農村城市的對比是個大話題,這種大話題的討論讓你有什麼收穫嗎?因為心理諮詢是要幫你解決你生活中具體遇見的難題和困難的。比如,你交友困難,比如你注意力不集中,比如你對選擇工作或學校有迷茫,等等問題。所以我就很困惑。討論農村城市的話題,和你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既然你想討論,肯定有你的道理,肯定是有很重要的原因。你能不能先說說,幫助我理解一下你。如果你一定想要先聽我對那個農村城市話題的看法,也是可以的。不過最終我還是會想知道——這個話題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呢。更重要的是,你來心理諮詢,是為了什麼呢?找人討論這種話題的話,不必要心理諮詢啊。」
實際諮詢中,這麼一大段話我也不太常說。也會根據具體情況,可能只說一部分,分幾次說出來。
因為一口氣說太多,人聽著容易忘記、分神、或者覺得有壓力。
好了,最後雖然我不是你的心理諮詢師。我還是很好奇——
如果這個話題,和你的生活有關係,是怎麼樣的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