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姐姐講史
-
2 # 亮仔學史
武則天是歷史上最大的女權捍衛者,可以說中國進入文明之後,一直是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女性只不過是男性的附屬品,在封建王朝,這種觀念尤為明顯。
但作為中國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謀略與膽識讓無數七尺男兒汗顏,她從一個普通的妃嬪,一步步勾搭上高宗李治,到後來的“雙聖臨朝”,再到後來篡唐自立,看似一氣呵成,但作為一個女性,她所經歷的痛苦與磨難普通人真的無法承受,她的成功是自己一步步奮鬥出來的結果。
“欲成大事者,至親亦可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她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女,也別怪後來的中宗、睿宗懦弱,碰上這麼一位強勢的母親,稍有差池就可能帶來殺身之禍,難怪現在科學研究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在一個母親強勢的家庭中,子女往往是懦弱、自卑的。
既然當上了皇帝,武則天並不認為自己是女兒身而應該刻意避諱什麼。人都有七情六慾,別的皇帝都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自己為何就只能甘願守寡?於是,別看武則天67歲才做皇帝,但她對於皇帝的排場一絲一毫都不願意減少。
在和平年代,要想做出一番事業,光靠勤勤懇懇、按部就班幾乎很難達到,然而有一種捷徑能夠最快縮短時間,那就是攀附統治者,只要統治者認可,那平步青雲,一步登天並非不可能。
就有這麼一位大才子,名叫宋之問,他雖然也是一個科班出身的進士,但沒有背景的他剛開始做官只當了一個小小的九品殿中內教,他有時候就在想,如此一級一級的爬,何時才能施展自己一身的才華?
每每想到此,宋之問就痛不欲生,可天無絕人之路,武則天公然豢養張易之、張宗昌兄弟的訊息傳出來,群臣驚愕萬分,但只有宋之問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對著銅鏡一照,自己一米八幾的大個以及英俊的面容,憑什麼他們可以我不可以?
於是宋之問把今後所有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討好武則天上,套用如今抖音比較出名的話就是:“阿姨,我不想奮鬥了!”
武則天也是一個詩詞愛好者,宋之問正好擅長,他每天都會將寫好的詩詞送給武則天閱覽,武則天對他的才華也很是欣賞,逐漸提拔他做了五品的學士。宋之問一看機會已經成熟,就轉變了創作風格,專攻情詩一類,像他給武則天寫的:
下官少懷微尚,早事靈丘,踐疇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樹,情可何之。明確表達了他想爬上龍床的願望,一次不行就接著寫,後來他又寫道:
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武則天當然不是傻子,她看出了宋之問的心意,她原以為像宋之問這樣的文人雅士是隻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名流,沒想到他也有想成為自己“面首”的願望,於是決定在後宮中接見一下他,並觀察下“姿色”如何。
當見到這位30來歲的大才子後,高大的身軀,英俊的面龐確實讓武則天內心歡喜了一陣,等到武則天走近想和他近距離談論詩詞的時候,宋之問平時連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一個隱疾讓武則天瞬間沒了興趣。
原來宋之問有嚴重的口臭,和人交談那氣味就能把人燻倒,平時朋友間出於禮貌也就從未提醒過他,可這一次,武則天實在是受不了,沒談多久就匆匆散場了。
可憐的宋之問自己還矇在鼓裡,很詫異為何沒能討得女皇的歡心。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宋之問因為口臭的問題被武則天拒絕在長安城傳的沸沸揚揚,而他也明白了自己壓根也不是當“面首”的料。
失意的宋之問眼看無法直接攀附武則天,那就退而求其次,開始巴結二張兄弟,瘋狂寫詩讚嘆二張的容顏與才華,也算是找到了一棵大樹。
只不過後來武則天被強行退位,李唐王朝捲土重來,作為二張的逆黨,宋之問自然逃脫不了奸人的罪名,他被一貶再貶,被打發到越州做了一名長史。
經歷了人世間的世態炎涼,宋之問也感受到榮華富貴只不過是一場虛幻,他心灰意冷再也不關心政治,而是開始遍訪民間,創作了許多反映民間疾苦的詩歌。
但“逆黨”的罪名伴隨了他一生,唐睿宗李旦繼位後,在群臣的建議下,又掀起了一場清算“武周”的攻勢,宋之問同樣未能倖免,他在發配的任上被賜死,結束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
3 # 聽歷史說話
今天我們來說的這位,可是唐朝的一位大才子,他自幼作詩,被奉為神童。而他不僅僅有才,更是牛人一個,曾經給武則天寫過肉麻的情書,瘋狂的追求武后。可惜武則天嫌棄他的口臭,就拒絕了他。就這麼一位傳奇的詩人、浪子,今天介紹給大家。
1
這個人就叫做宋之問。這個宋之問出身家庭不錯,父親不僅會點拳腳功夫,而且文章,寫字都挺好的。他們家又是兄弟三人,有一天,他父親就把兄弟三人叫到一起,讓他們選一樣自己的絕學。二弟選擇了寫字,後來成為了有名的書法家,三弟選擇了拳腳功夫,後來成為了一代武將。而大哥宋之問心想能文才是硬道理,就選擇瞭如何習文。從此以後宋之問同學就在文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火的一塌糊塗。
而他權謀之術又很是厲害,俗話說就是有心機。當在文學上有了名氣之後,他就憑藉自己的權謀之術一點點的接近武后,最後成功在武后身邊混了一個官職。而這個時候武則天身邊的紅人是張易之兄弟二人,跟他們兄弟有床笫之歡。
2
他就跟他們倆套近乎,尋求接近武則天的機會。有一天他逮到了一個機會,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情書就送給了武則天,這首詩是這麼寫的:
鴛鴦機上疏螢度,烏鵲橋邊一雁飛。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這個意思就是很明白了,把對武則天的愛慕之情寫的明明白白。意思就是隻要武則天願意,他願意和武則天一起做那戲水的鴛鴦。這在當時不得不說真的有勇氣。
可惜武后看了之後,無奈的說:“宋之問這人,長相、身材都不錯,也懂情趣,但是他有口臭,我受不了”。據說事後他是天天刷牙,可是也於事無補了。
所以說,講究衛生很重要啊。再有才,不注重個人衛生也不行啊。如果再給宋之問一次重選的機會,不知道他會不會打小就開始刷牙呢?
回覆列表
這個追求武則天的大才子叫宋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武則天大權在握後,不斷充實後宮。當時武則天的男寵是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兩人倚仗女皇的寵愛,飛揚跋扈,權傾一時,連武承嗣、武三思等朝廷重臣都巴結他們。宋之問看到他倆在後宮混的風生水起,很是羨慕。他得出,“在後宮混,提升快”的道理。他也制定了走“二張”路子的計劃,他對著鏡子孤芳自賞道:“偉儀貌,雄於辯,精於詩”。
自戀之後,他決定先從詩詞入手,投出第一塊敲門磚!於是他不斷寫一些馬屁詩逗得武則天眉開眼笑,不久武則天就讓他擔任左奉宸內供奉的官職,工作地點是武則天的後宮。這裡供養的盡是一些風流倜儻小鮮肉,以備女皇享用。
宋之問做夢都渴望像張氏兄弟那樣得到武則天的寵愛,爬上女皇的龍床,但夢想一直是夢想。他心裡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等到火候差不多了。他決定來了個毛遂自薦——獻詩邀寵。準備把把自己絞盡腦汁、反覆修改後的豔詩獻給大周最漂亮最有權勢的女神,成為自己受寵的敲門磚。
他首先沐浴更衣,對著鏡子把那張略顯蒼老的臉精心修飾一番,又仔細端詳,塗些細粉力求完美。然後,把那件最高貴的錦緞睡衣穿在身上,瀟灑而去。守衛武則天寢宮的侍衛,經常見到這種風格的男人,早就見怪不怪了。又見他手拿一幅卷軸,身上並無危險武器,就對他放行了。
當宋之問來到半躺在床榻前的武則天的近旁。柔聲說到:“微臣偶得靈感,寫此拙詩請陛下賜教。”
武則天龍顏大悅:“念來聽聽!”宋之問,氣沉丹田,大聲抑揚頓挫地吟誦起來。
吟誦剛開個了頭,武則天便掩鼻阻止到:“我累了,愛卿退下吧!”
然後,扭頭對近侍說:
“宋卿哪方面都不錯,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之問羞愧無比,跑到後花園,抓些丁香花捂到嘴巴里解臭,又把那首豔詩撕的粉碎仰天拋下。從此斷了追求女皇的念頭。原來,宋之問牙齒有疾病,所以誘發了口臭。他終生都為這件事耿耿於懷。以後人們就經常看見他口含丁香以解口臭,從此丁香被人譽為“古代的口香糖。”
其實,宋之問不但口臭,而且人品也臭。政治上趨炎附勢
宋之問決定轉移目標,他開始放下文人的高傲和清高,從巴結“二張”開始。他具體是怎麼巴結的?他首先放下自尊,幫張易之、張宗昌做一些不恥之事。給張易之、宗昌兄弟代筆寫一些應詔和詩獻給武則天。為了滿足武則天的文化喜好,張昌宗主編宮廷宴會詩集《三教珠英》,宋安之積極參與。編書這也是武則天留張宗昌在宮內的掩護。另外一件事是,他還低三下四給張宗昌、張易之提尿壺,以討取他們的歡心,讓他們在武則天面前給自己美言。據記載,宋之問“竭力巴結張氏兄弟,極盡諂媚”。
殺親竊詩習文之人,宋之問也因其人品超級低劣而被人譏諷。特別是在一樁廣為流傳的命案上。宋問之的外甥劉希夷也是一位愛好詩文的小將。劉希夷寫了一首題為《代悲白頭翁》的詩,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非常精妙,偶然的一天,這首詩被宋之問發現了,想要這句詩的掛名權。劉希夷不從,宋之問一不做二不休,於是用裝土的袋子將劉希夷壓死,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因詩殺人”。可憐才華橫溢的詩人劉希夷20多歲就這樣慘死,宋之問盜竊了這兩句詩。在《全唐詩》可看到,在劉希夷名下收錄了這首詩,題為《代悲白頭翁》;在宋之問名下,也收錄了這首詩,只是改了一下標題,將“洛陽女兒惜顏色”一句中的“洛陽”二字改成了“幽閨”,其餘詩句一模一樣。
賣友求榮恩將仇報唐中宗神龍元年,太子李顯復位,深得武則天寵愛的“二張”被殺,宋之問作為張氏兄弟的黨羽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參軍,他受不了那裡的苦,逃跑到洛陽,投奔到好友張仲之的家中,張仲之全家好吃好喝的招待他,還冒著殺頭的危險,把他收留到家中。當時雖然武則天已死,但包括武三思在內的武姓殘餘勢力仍在很強大。
張仲之在內的一些朝廷大臣對此憤恨不已。一天,張仲之正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宋之問聽到後立即派侄子前去告發,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宋之問賣友求榮,依附武三思,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陽一事沒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後又改任考功員外郎。其所作所為,不配為人。《新唐書》記載:
“會武三思複用事,仲之與王同皎謀殺三思安王室。之問得其實令兄子曇與冉祖雍上急變,因丐贖罪,由是擢鴻臚主簿,天下醜其行。”結局武三思倒臺後,他投靠安樂公主。然而,安樂公主的政敵太平公主對他極度不滿,後來在一次宮鬥之後,請求唐玄宗殺死了宋之問。先天元年( 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宋之問被賜死於徙所,他人生畫上了句號。
宋之問的最大功績是,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並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他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許多詩詞被廣泛流傳。
本來一個蠻有天賦的詩人,好好地做一個詩人多好,非要去追求做個男寵,自取其辱,又為了地位趨炎附勢,到喪失道義,活脫脫地把自己由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變成個小人,為人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