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我說一謝謝你

    如果能選擇父母的話,大部分人會沒有孩子。

    如果能選擇出生地的話,學子們考試也就多了一份希望。

    我們從父母的生命裡走出,踏著父母的鮮血成長。

    我時常在想,如果沒有孩子或者只生一個孩子,或許父母就不會那麼忙那麼累那麼的沒了自我。

    年輕時為了孩子,為了家庭拼命,到現在老了攢了一身的病,卻還要為子孫的生活操心。

    中國的父母大部分做不到對孩子放手,即使他已經成年結婚生子。他們這一輩子就是勞碌的一輩子,從來沒捨得花錢自己出去買點好吃的,更別說旅遊了。

    父母的愛沒有對錯,只有深淺,那些暫時不被理解的也是愛。但是仍然有部分孩子不懂感恩,不知情深意重。幾個子女的父母一碗水端平有點難,難免會偏向弱一點的。然後別人就不願意了,不依不饒的。比如帶孩這事。年輕時自己帶完老大孩,帶老二。老了又開始帶老大孩的孩,帶完一胎帶二胎,完了又開始老二。有多少脾氣多少身體經得起折騰的?然後病了的時候,你上班不得空,我接送孩沒有時間。一堆的藉口,成天的託詞。

    如果能選擇父母的話,我一定不會再選擇我的父母。因為我不想讓他們再受那麼多的苦了。我寧願自己從來沒有來過。

  • 2 # jason媽咪有辦法

    說起這個話題,為什麼心情有點沉重與悲哀。

    很多孩子質問父母的一句話就是:為什麼你可以不經過我同意就生下我?因為父母給他們的苦痛?因為生活賦予他們的悲傷?因為和父母之間不可調和的關係?

    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在青春期,他們迫切想證明自己是對的,他們迫切想脫離父母的嘮叨與約束,他們迫切地想主導這個世界,於是他們和父母抗爭,他們與父母爭吵,他們埋怨父母不能給與他們想要的一切。

    變形記裡那些和父親廝打在一起的孩子們,他們那一刻肯定是不願意生在自己原生家庭中的。

    除了父母有經典的那句話:你看看人家的孩子。他們也開始有了:為什麼我的父母不像別人家的父母那樣?

    他們可能嫌棄父母貧窮,他們可能嫌棄父母沒文化,他們可能嫌棄父母不能給自己鋪就康莊大道,他們可能嫌棄父母沒本事,他們可能嫌棄一切,嫌棄這個世界,如果可以選擇父母,他們不會選擇自己的父母。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每個原生家庭就不悲傷,為了孩子,將自己的脾氣收斂,給他們最好的愛與規則,讓他們不再彷徨叛逆,尊重生命,熱愛生活,歡喜身邊的每一個事物!

  • 3 # 知足的毛頭

    這個可能絕對沒有,但是這個問題可以引起父母的反思,中國式父母一般都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忽略孩子的感受,不把孩子當做獨立個體,而是把自己未盡願望讓孩子替自己實現,換言之就是讓孩子替自己再活一遍。這樣對孩子不公平,也是當孩子一旦有能力反抗的時候造成逆反的重要因素。國外的孩子就沒聽說有逆反期這個概念,逆反期也算是中國特色。

  • 4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做家庭教育時間越長,越覺得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實在太大。尤其是父母不會愛孩子,不會用對的方式愛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真的很深,讓孩子很痛苦。

    比如,有的女孩子,很漂亮,很優秀,但是,從小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就會自我價值低,不信任別人,沒有安全感,哪怕自身條件再好,也不自信。

    尤其是婚戀上,不信任別人,一旦戀愛,就特別粘人,要時時刻刻知道男友或老公的行蹤,一會兒沒聯絡就受不了,打電話,發信息,頻頻查崗,常常讓人感到壓力很大。

    你可以說這樣的女孩不獨立,但其實,她們很可憐,兒時的經歷讓她們並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安全感,讓她們不自信,無法相信自己,當然無法相信他人。

    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時多多陪伴,關愛孩子的內心,這樣,才有利於孩子人格的發展,才會讓健康的親子關係得到傳遞發展。

  • 5 # 媽咪老師

    做了幾十年幼兒教育,接觸了太多父母,經常因為心疼一些孩子而焦慮。有時會有這種想法:孩子有這樣的父母太可惜了。

    工作久了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小班的時候特別可愛,可是長著長著靈氣沒了,不良品行越來越多;而有的孩子剛開始沒看出特殊,但是時間久了你會發現,孩子身上的優良品質卻越來越多。

    歸根結底,還是來自於家長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素質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

    生活中還發現:後一種父母總能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而前一種父母則堅信自己正確無比,不願意面對任何問題,總把所有問題指向別人或者為自己開脫。

    前一種親子關係會越來越疏遠,甚至反目成仇;後一種親子關係則給雙方帶來愉悅。

    如果樂於重新選擇父母,有多少父母可以自信地說:我的孩子肯定選我?!

    有多少孩子會堅持:我依然選擇你們當我父母?

    如果不談情感,估計有許多孩子將逃離父母……但是這些被逃離的父母能夠認識到問題麼?

  • 6 # 陽光語言矯正師

    這是一個看似無解的偽命題。

    因為父子、母子關係無論如何假設,都跳不出中國式家庭關係。中國式家庭關係說道的人多,理清的人少,分析別人家都是門兒清,落到自己頭上,多少腦細胞都不夠用。清官難斷家務事,中國式家庭最麻煩的就是定位,有人說中國媽媽滿腹怨氣,婆婆滿臉挑剔,家裡的男人要麼不回家,要麼沒脾氣。

    一、愛的教育,錯位是種錯。

    中國式家庭關係的最大矛盾就是: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標準去定位他人,卻完全忽視了自己的真正定位。物質享受、教育啟蒙都是矛盾的中心。

    那麼問題來了,對處於家庭舞臺中心的主角——孩子,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定位就會產生不同的行為,毫無例外,每個家庭在對孩子的成長、教育、認知、性格、品質等方面,都摻雜了大量的個人意願。這些意願大都披著奉獻、犧牲、愛護的外衣。

    1、媽媽可能是對孩子教育干涉最多的人!

    是所謂“起跑線”上哪個經常搶跑犯規的人,從孩子小時候,各種早教開始,撒大網撈大魚,為孩子打造一身特長,注意是“打造”,而不是發掘,很多孩子的愛好和特長都是被強迫打造出來的,真心愛好,對於一個五分鐘熱血的孩子,很難把握的清。

    2、父母天生是對孩子說教的神父!

    孩子把競爭理解為比別人多吃一個蘋果的時候,父母就已經打算讓他們看到10年後,20年後,直到下半生終點,各個階段的自己,每個階段都用假設確定好了因果關係,過程充滿了誘惑、恐懼、刺激。當然美好的前提是按照爸爸媽媽的想法去做。如果不,那就再來一遍。

    3、老人是孩子隱身衣!

    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沒錯兒!有時候,老人確實是維繫家庭關係的定海神針,但也可能是把雙刃劍,中國傳統觀念裡,老人天生處於一種優勢地位,特別是母強子弱的家庭裡,那麼問題來了,母子關係、婆媳關係、夫妻關係都是家庭關係主旋律,當孩子出生成為家庭的關注中心後,因為觀念的不同,感情投入的立場差異等,家庭關係都會產生矛盾。“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命根子”,舐犢情深還是忍痛割愛往往讓老太太心亂如麻,矛盾不已,但老輩人的天生守護的使命感,使得衝動往往戰勝理智。

    二、暴力教育,恨鐵不成鋼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聖地,父母是孩子第一教育教師,不管孩子承不承認,反正父母心裡是這麼想的。父母對子女具有絕對的支配權威,聽從是子女的義務和責任。至今很多人從骨子裡認為,父親對兒子的責罵都是天經地義的。一旦把這種血緣的繼承關係看成從屬關係(孩子你是我身上掉下的肉),那麼情急之下的暴力管教,似乎也可以獲得內心的原諒。然後,“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逐漸的起到了禁錮關係的效果。除了暴力手段,日常的暴力語言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當教育撕下父母溫情的外衣,可能會以一種欺騙、恐嚇的面孔出現。

    它們來自:

    1、悲觀、危機意識導致的急功近利心態。

    從國民的本性來看,中國的父母天生就有悲觀的競爭意識,特別是等級觀念,根深蒂固,家長認為孩子學習落後一點,就焦急萬分,彷彿看到孩子後半生已經毀掉一般。

    2、攀比、虛榮、炫耀心態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私有財產,孩子的教育是父母最值得炫耀的資本,“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常常作為攀比的標準,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麵子,完全掌控支配孩子的所有行為,當束縛達到極限,孩子的反抗等來的一定是家庭暴力。

    3、“不打不成才”觀念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傳統陳舊教育理念,至今還有其生存空間,甚至還有歪風替其背書。最後卻讓體罰和斥責成為教育的有效暴力工具。

    4、一切唯成功論

    自古華山一條路,不成功則成仁的觀念,充斥著孩子的人生價值觀,非黑即白的觀點從父母灌輸到孩子身上,企圖達到高度的統一,其帶來的行為和思維都是扭曲的。

    5、監護責任心態

    孩子的千依百順,聽話懂規矩才是正常的家庭秩序,完全忽視了孩子的自由平等。

    如果孩子和父母反目成仇,那麼最大的矛盾集中點,無非是教育。教育的矛盾將是你死我活的對立面,甚至延伸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果孩子學習不好,那麼他其他方面表現的再優秀,也可能被忽視,相反,學習成績好,那麼其他的錯誤甚至可以將功贖罪,真是一白遮百醜。傳統意識始終在影響著中國式家庭教育觀念,當下人說當下事兒,望子成龍,光宗耀祖是每位父母的期望,也是心裡底線,

    所有人都相信父母的愛都是發自內心的,真切的,不容反駁、輕視的。小小的他們可能只是簡單的理解對、錯,如何權衡利弊,去深刻理解這些情感上交換呢。?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孩子的健康教育,個人發展跳不出社會現實。當學習和考試成為換取“美好未來”的唯一途徑,讓我們如何去做這道無解的選擇題!

  • 7 # 暖爸萌媽育兒記

    那是在幾十年前。那個時候計生管得比較嚴,想多生孩子的話只能去外邊躲。

    我們村有一對夫妻,結婚後便常年在外面打工。名義上是打工,實質上是為了躲過檢查計生。

    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生了幾個兒子了還不滿足,心想橫豎都是超生,多生幾個又何妨!於是乎,聽說在外打工那幾年,一連生了好幾個。

    也不知是命好還是命苦,據說生的全是兒子。

    然後,問題來了。生容易,可養不容易呀。那麼幾張嘴嗷嗷待哺,而女主人都一心帶孩子,男主成了唯一的生產者,其艱辛也是可想而知。

    萬般無奈之下,他竟然想發了一個餿主意:賣兒子!這顯然是一件不見天日的事情,所以他們在老鄉跟前從來都不提。村裡的風言風語都是從其它渠道所來的。

    沒想到的是,他從此嚐到了甜頭,又再來個一不做二不休。後來他乾脆工也不打了,找了個沒有老鄉熟人的地方,專注生孩子,然後賣。

    就這樣過了十幾年,他覺得“賺”得差不多了,於是留下最後兩個小兒子,盆滿缽滿地回老家,從此在家鄉做起了小生意。

    但是紙是包不住火的。他的往事最終還是在村裡傳開了。

    我突然覺得,被他賣掉那些孩子應該是幸運的吧,至少不用跟著這樣的禽獸爹一起生活。怕就怕,他們被賣給了人販子,或者騙子集團,那就萬劫不復了!

  • 8 # 使用者6904370847819

    如果給我無數次機會我都會選擇做我爸媽的孩子,是他們給予我生命,無論我遇到什麼困難他們給予大力支援,給我力量。現在我雖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我爸和媽只要有時間都打電話跟我聊天,我這個人只喜歡報喜不報愁的人,卻和爸媽聊天后都得到莫名的支援,感謝上天讓我生在這樣的爸媽身也,希望爸媽身體康健,長壽百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8年棉花為什麼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