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事隨峰

    暗潮湧動的2008年對於國內棉花生產、貿易相關行業來說是“冰火兩重天”的一年。2008年上半年棉農承受著棉花種植成本不斷上漲的壓力,而下半年由於美國“次級貸款危機”所引起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在經歷瘋狂牛市行情後快速滑落,棉花價格亦難以獨善其身。棉花價格跌跌不休給棉農造成極大的損失和打擊。同時,經濟危機影響下的國內紡織企業,在國際市場需求迅速疲軟,人民幣持續升值導致出口利潤縮水,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能源價格持續高漲,紡織企業融資困難等多重壓力下,市場嚴重萎縮,紡織企業發展進入“寒冰時代”。

    2008年棉花期價走勢回顧及特點分析

    2008年鄭棉總體走勢基本可以簡要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月2日—3月4日):鄭棉呈現振盪緩慢上漲趨勢,期價主要運行於14750—16370元/噸之間。主要是由於2007年中國紡織工業繼續保持16%的增速,對棉花需求持續增加。國內棉花產量雖然在2007年增產到772萬噸,但由於全球農產品(000061,股吧)正處於牛勢階段,美棉也正處於加速上漲階段,美棉高位運行於65—85美分/磅區間,國際棉花價格對國內棉花價格優勢不明顯。在人民幣不斷升值背景下,紡織企業進口外棉的動力不強,很大程度上擠壓了國內紡織企業對進口棉花的依賴,使得國內棉花需求相對較活躍。

    第二階段(3月5日—9月26日):鄭棉呈現振盪並持續下滑態勢,期價主要運行於16600—13000元/噸之間。國家為抑制經濟過熱、過快,採取了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銀根緊縮,導致紡織企業融資困難。而上半年人民幣持續升值給國內紡織行業造成巨大的壓力,人民幣的加速升值對棉價上漲亦產生了抑制作用,升值導致下游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匯兌損失增加,存在利潤被“吞噬”等問題,下游企業的效益下滑直接傳遞至原料市場,從而導致了棉花需求明顯銳減。此外,美國次級債危機出現並逐步加劇,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帶動了美棉的持續走低,鄭棉在其帶動下跌勢綿綿。

    第三階段(10月6日—12月18日):鄭棉呈現快速下滑並展開反彈的態勢,期價主要運行於每噸12700—10400—111450元之間。主要是美國相關金融機構陸續進入申請破產程式和政府援助階段,投資者出於對金融市場缺乏信心,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進入快速下跌通道。而9、10月份恰逢國內新棉集中上市,由於經濟不景氣導致上一年度庫存棉未消化完畢,國內紡織企業受經濟危機影響用棉數量急劇下降,上半年棉農高生產成本投入卻在新棉上市季切賣不到好價錢,棉價恐慌性下跌,一度下跌至萬元大關附近。隨後在國家多次提高紡織品出口退稅率政策,緩解企業融資壓力和多次收儲新棉政策的扶持下,期價出現了超跌反彈的態勢。

    鄭棉期貨2008年走勢

    2008年影響棉花市場走勢主要因素分析

    一、外圍市場深陷經濟危機和棉花消費銳減導致鄭棉上漲乏力

    1.金融海嘯危害如滾雪球不斷擴大導致棉花市場消費萎縮

    起源於美國的次級貸款危機自今年9月份全面爆發以來,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各國股市持續暴跌,對投資者信心造成了極大的衝擊,恐慌情緒至今仍在市場蔓延,作為反映世界大宗商品價格動態資訊的CRB指數則自今年7月份最高點473,跌至現在的230點附近,跌幅高達52%,創下了近5年來的新低。國際棉花諮詢委員會(ICAC)12月1日公佈全球產銷存預測認為,2008/2009年度全球棉花進口量預計減少。此次金融危機發展速度之快,危機範圍之廣,破壞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因此,由於經濟衰退導致棉花需求減少相當明顯。

    2.原油、農產品等大宗商品急速下跌氛圍籠罩鄭棉市場

    原油價格在2008年經歷了波瀾壯闊的一幕,在美元指數振盪走低,國際投資資金買入看漲原油和世界消費預期過度增長的帶動下,原油由1月份的90美元攀升至7月份的148美元,創下歷史性的新高。隨著金融危機逐步演變為經濟危機並不斷向縱深發展,世界整體經濟發展速度加速下滑,個別地區出現零增長、負增長。經濟危機下原油價格在高位急速下跌,目前已跌破40美元,而其他大宗商品也紛紛從高位回落,下跌態勢令人震驚。因此,國內外棉花價格缺乏上漲的基礎和氛圍,鄭棉在原油、農產品等大宗商品急速下跌氛圍籠罩下,只能進入新的價格重估時期,一時難以上漲。

    3.外圍棉花價格持續走低拖累鄭棉走強並削弱其競爭力

    此輪經濟危機以來,美棉價格持續走低,已由最高的93美分下跌至近期的39美分,下跌幅度接近58%。美棉的下跌一方面促使鄭棉價格持續走低,,另一方面也使得進口棉比價效應越發明顯。2009年1月份,國家將公佈89.4萬噸關稅1%的進口棉配額,還有不確定的關稅5%滑準配額。紡織企業在價格可比性較強的情況下,透過進口棉來滿足生產需求,從而對原已負重累累的鄭棉增加了壓力。

    從近期美棉走勢情況看,市場在超跌後反彈乏力,並且有可能伴隨著原油等大宗商品不斷走低的利空拖累下終結反彈,棉價將徘徊於40美分一線。按照40美分計算(匯率按照6.85計算),進口到岸價格則在7000元/噸。即使關稅徵收在5%,價格也就在7300—8700之間,而國內棉花價格仍在萬元之上,美棉相對國內棉花成本優勢凸現,這勢必使得國內棉花必須以更加合理的價格被市場所接受,一旦對外棉進口全面放開或者企業捨近求遠,鄭棉競爭力勢必會再度下降。

    美棉期貨2008年走勢

    二、國內棉花市場基本面惡化和紡織企業深陷困境抑制棉價上漲

    1.國內棉花供需關係嚴重失衡打壓棉價走暖

    受國際經濟危機影響,國內外紡織行業受到沉重打擊,而國內棉花庫存卻出現上漲態勢,暫且不考慮進口棉對國內棉花的壓力,國內市場業已明顯呈現供大於求的局面,在紡織企業運作困難時期,賣棉難問題非常突出。2008—2009年國內棉花產量預期為800萬噸,上一年度結轉庫存量約180萬噸,進口量估計在200萬噸,總供應量將超過1100萬噸。但由於紡織行業需求疲弱,棉花消費量預期僅在700萬噸。市場供應過剩壓力十分明顯。可見,在棉花產量供大於求和紡織行業需求明顯萎縮的雙重壓力下,棉花價格步步走低是基本面使然,也是市場供需關係指引的結果。

    2.種植成本上漲和棉價屢屢走低打擊棉農種植積極性

    2008年上半年在原油價格持續走高,勞動力成本和農業生產用料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增加的多重壓力下,棉農種棉成本持續上升。自2007年10月以來,農資價格不斷攀升,特別是化肥價格上漲60%—80%。中國棉花協會的分析報告指出,今年因春季農資價格上漲等因素,棉花種植成本同比增長近20%,而棉價卻同比下降20%以上。由此可見,種植成本上漲而棉花價格卻持續走低,這“一漲一跌”嚴重打擊了棉農種棉的積極性。

    3.經濟危機下紡織行業矛盾集中爆發彰顯行業危機

    國內紡織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自身產業利潤相當微薄,而上半年紡織行業卻忍受著由於美元持續貶值而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壓力,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紡織業成本上漲,大部分紡織企業出口利潤微乎其微。根據海關資料統計,2008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貿易出現明顯下滑,其中出口增速下滑4.8個百分點,貿易順差同比減少47億美元。紡織行業在出口利潤縮水而生產成本高漲的雙重壓力下,紡織企業只能縮減棉花用量,控制生產規模,從而導致棉花需求萎縮。

    紡織行業在出口明顯減緩的情況下,雖國家多次提高紡織品出口退稅稅率,但仍無法抵消人民幣升值給紡織企業帶來的負擔。在當前全球經濟走弱的情況下,歐美紡織品零售市場已經出現了滯銷,庫存出現積壓,消費者大幅縮減在紡織服裝等商品上的開支和預算,各大商場開始折價傾銷。

    4.多項棉花、紡織行業救市政策短時間內難以起效

    對於掙扎在寒冬中的中國紡織企業來說,2008年下半年可謂是政策暖風頻吹,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5紡個月內出口退稅率兩次調整,加工貿易臺賬保證金“實轉”暫停,扶持輕工業“國六條”出臺,降低銀行貸款利率,加大對中小型企業資金支援,多次出臺新棉收儲政策。可見,國家政策對棉花、紡織行業的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針對紡織行業出口利潤縮水、生產成本增加等問題,特別是預期紡織品出口明年下降幅度將達到30%以上,為了有效刺激中國經濟增長,在貨幣政策方面,採取降低利息108個基點和降低存款準備金1個百分點的“雙降”政策,力度之大,10年來絕無僅有。在進口國需求普遍不旺的情況下,提高出口退稅率對出口市場的影響不大,棉花下游需求不能得到提振。因此,要提振棉花市場,靠提高出口退稅是與實際情況相脫節的,改變供需狀況才是解決問題之根本。

    2009年棉花市場走勢展望

    一、全球經濟環境逐步好轉有利於棉花市場度過難關

    二、國內紡織行業在政府扶持下能否度過“寒冬”

    三、經濟危機下紡織品出口貿易政策對棉價穩定至關重要

    經濟危機下各國政府為了維護本國利益,紛紛出臺相關政策維護本國經濟利益。奧巴馬上臺之後,為了扭轉經濟低迷的局面和貿易赤字不斷擴大的壓力,可能會實行減少對華貿易逆差的政策,這勢必將減少國內紡織服裝出口,加大國內紡織品出口難度,從而縮減用棉量。2009年將可能是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冰峰期。而國內為了擴大經濟危機下對外出口貿易的力度,人民幣有可能在經過上半年的持續上漲後在後期進入快速貶值時期,透過人民幣貶值增加紡織品出口的競爭力度。後期貿易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對國內紡織品行業發展至關重要,從而影響棉花市場的需求。

    四、對棉花市場和紡織行業的利好政策能否貫徹到底

    按照目前的棉花價格,棉農已處在虧損狀態。有關專家建議,實行棉花最低收購保護價,給棉農一顆生產“定心丸”,保護棉農利益,穩定棉花生產。雖然此政策有利於提高棉農種植的積極性,但該產業其他利益群體的利益又如何去保障呢?同時,如果國家對於棉農的財政補貼資金如不能及時到位或者專款專用,必將打擊棉農的積極性,也將使得棉花價格後期更加飄浮不定。

    而對於因資金緊缺的紡織企業來說,雖然國家多次下調利率支援紡織企業融資,但部分商業銀行在經濟危機下放貸相當謹慎,加大了紡織企業融資的難度。部分商業銀行從自身放貸安全考慮,以及出於對後市紡織行業市場看淡的原因,對紡織企業的信貸卻是收緊的。可見,利好政策如不能及時、到位貫徹,雷聲大雨點小,勢必使得棉花價格步入漫長跌勢。

    綜上所述:總結2008年和展望2009年棉花市場,從根本上來說,棉花價格漲跌與否關鍵在於消費能不能有效啟動,重點在於經濟危機影響後全球經濟恢復的速度。雖然為了振興紡織企業,國家也陸續出臺了調高紡織品出口退稅率、調低銀行貸款利率和多次收儲新棉等政策,但由於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影響,國際市場需求下降使得國內眾多以出口業務為主的紡織企業生存艱難,而擴大內需也並非一日之功。所以,市場預期明年紡織行業可能會經受更嚴峻的考驗。如果國家相關救市政策不能很好地配合出臺,那麼棉價在收儲、退稅和降息等利好消化後必然進入新的下跌週期,棉花下行跌破萬元大關也不是遙不可及。如內需不能有效啟動,如全球經濟不能逐步回暖,如國家救市政策不能落實到位,如紡織企業不能最佳化升級,那麼,棉花後市在經濟危機影響下回暖道路將是曲折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plogin.cn登陸地址手機打不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