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央宮主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 不管身處哪個朝代,什麼階層,父母付出了無私的愛,將子女養育成人,自然會想到在自己的晚年裡,能夠享受到一份親情反哺的愛。可是,天底下鮮見不慈的父母,卻常有不孝的兒女。

    李爾作為不列顛的國王,養育了三個女兒。他視女兒們為掌上明珠,心肝寶貝。當他覺得自己年事已高,精力不濟時,就想到要退休,擺脫一些俗事的牽絆,一心想想清福。於是他決定把自己的國家一分為三,將權力、領土、國事全部分給三個女兒作為嫁妝,自己只保留100名騎士,然後在女兒們的宮殿裡,按月輪流居住。他要求女兒們當眾表達出來對父親的愛,並根據表達的好壞來劃分財產。

    大女兒高納瑞、二女兒里根都高喊著愛的口號來博取父親的歡心,獲得大批肥美富裕的土地。小女兒考迪利婭心地最善良,口齒卻稍顯笨拙,不想以華麗的詞語來欺騙父親,說只想一心一意留在父親身邊侍奉他,用實際行動來愛他。李爾王卻勃然大怒,指責小女兒沒有良心,不會用華美的詞語表達對自己的愛,辜負了自己的寵愛,毅然宣佈與其斷絕父女關係,收回嫁妝,分給了兩個姐姐。

    大臣肯特看不下去了,挺身而出,力諫國王不能只聽諂媚之言,忽略了最真誠的情誼,並以生命為賭注,說小公主絕不是無情無義之人。李爾王又怒了,將肯特流放出鏡,揚言如再回國必定當場處死。法蘭西國王卻被小女兒考迪利婭的真誠和善心感動,當場表決,要娶這個沒有一分錢嫁妝的小公主作為王后,與他共享榮華富貴。

    考迪利婭留著淚與無情的父親告別,囑咐姐姐們好好照顧父親,慼慼然隨法蘭西國王而去。兩個姐姐立刻開始探討父親的衰老和喜怒無常,並一起想辦法來對付他。

    大臣葛羅斯特伯爵的庶子埃特蒙是個心胸狹隘的小人,為了和嫡出的哥哥埃特加爭奪家產,在父親和哥哥面前搬弄是非,致使父子反目,互相不信任,並萌生殺機,埃特加只好喬裝成瘋人逃走。

    分完家產的李爾王第一個月跟隨大女兒高納瑞,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遭到了女兒的嫌棄和虐待。高納瑞說他無事生非,打罵侍從,騎士們橫行不法等等,羅列了一系列的罪狀,公然教唆手下怠慢李爾王,還說“最好對他不理不睬,否則容易縱容他的壞脾氣”。

    被流放的大臣肯特沒有離境,他知道國王跟著自己的兩個女兒生活,早晚出事,所以他喬裝改扮,隱去本來的面目,取得了李爾王的信任,追隨在他的身邊。眼見著大女兒的言行越來越不像話,連下人都開始冷漠李爾,李爾王氣的暴跳,卻沒有辦法,自己委身於人家家裡,只能看人家的臉色了。

    傻子弄人戲弄他,說他“除了孃胎裡帶來的名字,什麼也沒有了。把自己的金冠送給了別人,自己只能頂著個光禿禿的腦殼,跟著別人依葫蘆畫瓢”。李爾想起自己對小女兒的態度心裡這才感覺到像受了酷刑般的難受,可是事已至此,他怎好自己打自己的臉。好在還有一個二女兒,忍無可忍的李爾收拾行囊,拔腿去了二女兒里根那裡,盼望二女兒能夠體諒自己的委屈,幫忙教訓一下大女兒。哪隻二女兒更是蛇蠍心腸,早就與大女兒串通一氣,對老人一通譴責,冷著臉表示,還沒到第二個月,自己絕不可能收留李爾。

    傻子弄人悲哀的嘆道:“老伯伯啊,你為什麼還不到老的時候就老了啊,你應該懂些世故再老啊!” 李爾沒有了去處。大臣葛羅斯特伯爵準備把自己房子騰給自己的老國王住,卻被二女兒無情拒絕,獨自佔據,不讓李爾進門。

    可憐的李爾在暴風雨的夜晚流落到了荒郊野外的茅屋裡,與流浪的埃特加相遇了。李爾感慨萬千,自己以前從來沒有想到,在這樣惡劣的天氣裡,世上還會有人像現在的自己一樣,沒有片瓦遮身,腹中飢腸轆轆,衣服千瘡百孔。自己以前真是太無心肝了,從沒想過把自己享用不了的福澤向別人分享一下,真的是罪孽啊。現在可好,蝸牛尚且知道出門的時候揹著一個屋子,可以把頭放進去,他卻把自己的所有都送給了自己的女兒,到最後落得連個棲身之地都沒有。

    葛羅斯特伯爵因為幫助李爾,在自己的“寶貝兒子”埃特蒙的高密和謀劃下,被高納瑞的人捉住。里根殘忍的挖去他的雙眼,並盛讚埃特蒙的大義滅親。葛羅斯特這才知道自己錯怪了大兒子埃特加,追悔不已。肯特看事情已經無法收場,趕忙派人將事情通知了法蘭西國王和王后。善良的王后考迪利婭聽說了自己父親的遭遇,不顧危險和國王率軍隊,為父親主持正義來了。

    世上總會有一些不公平的事情發生,善良的人們經常容易受到惡報。可憐的考迪利婭和父親李爾被埃特蒙的人抓到並關進監獄,惡毒的埃特蒙背地裡指使手下計程車兵在獄中偷偷將小公主和李爾縊死。 最終,高納瑞為了和妹妹里根爭奪埃特蒙下毒毒死了妹妹,自己也自殺了。

    李爾王眼看著自己的小女兒被人縊死,也在忍受了這麼多的屈辱後含恨而死。

    本應該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卻在利益的驅使下,喪失了人性,做出一些豬狗不如的事情。這是老年人的悲哀,更是年輕人的悲哀。一位白髮老者即使不是你的親人,也會讓你產生一點憐憫之心吧。如果每個人都奉獻出一點同情心和愛心,世界上將減少多少悲劇的上演。 莎翁的悲劇總是讓人慾哭無淚,不知道到底該去指責誰。 頭腦昏亂,剛愎自用的李爾最終為自己的盲聽盲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不該以利益為籌碼去衡量感情的深淺,更不該昏亂分割財產,將自己的一切拱手讓人,然後依靠施捨來獲取那一點點尊嚴。沒有什麼感情能夠經得起物慾的考驗,人性中貪婪無度的醜惡嘴臉一旦露了出來,往往悲劇已經發生,無可挽回了。

  • 2 # 既為五斗米也可不折腰

    我認為《李爾王》比莎士比亞的其他悲劇更為動人,他的倫理性和哲理性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更加貼近;它對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痛苦體驗的揭示深刻而睿智;它的意象的運用、詩意的想象以及氛圍的創造等等,都顯示了作者驚人的才能,有時達到了空前的境界。

    它講述的是個人精神的悲劇,講述的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是每一個時代的悲劇。

    《李爾王》是一部五幕悲劇,設定了主人公李爾及其三個女兒的主要情節線索,又附加了格洛斯特和他的兩個兒子之間的矛盾衝突,主線與輔線發展同時進行,時而交錯,不僅增加了情節的複雜性,也增加了此劇的可讀性。

    矛盾的“結”與“解”

    亞里士多德《詩學》中提到悲劇乃是由“結”和“解”組成的。本劇也可以透過主線和輔線矛盾的“結”和“解”來理解。

    主線第一次“結”

    第一幕第一場,年老的不列顛王李爾,認為自己年事已高,是該卸下政務,安享晚年了。他將王國一分為三,準備分給三個女兒,但要她們當場表白對他的愛和忠誠。可是,愛和忠誠並不是光憑口才就能展現的,他換來的是大女兒戈瑞娜和二女兒裡甘的虛假的蜜語甜言。這時的李爾剛愎自用,他認為豐厚的物質條件會換來子女無盡的愛。他自己將親情與物質劃上了等號。他又驕傲自大,當科迪莉亞拒絕用華麗的語言表達愛來換取物質的時候,他大發雷霆,將原本打算分給科迪莉亞的土地分給了另兩個女兒,並與她斷絕父女之情。一無所有的科迪莉亞歸於了法蘭西王,為最後的情節埋下了伏筆。

    主線第二次“結”

    李爾保留了自己一百個衛兵,並輪流住在兩個女兒的領地,這是李爾打算好的退休生活。但是,在第一個月就在大女兒的府中受到了打擊。那個甜言蜜語的戈納瑞變得無比冷淡,竟然慫恿管家也用冷臉來招待李爾,在被李爾問及時,她丟擲了早就暗自定下的條件——裁撤一半的衛兵。原本驕傲的老王又怎麼會同意?他深深自信他給與的豐厚物質應該換來與之對應的殷勤孝順。

    第二幕,滿懷信心的李爾來到二女兒這裡,他自認為一向溫順的二女兒絕對做不出大女兒那樣的行為的。但是,他遇到的是更冷酷的對待,裡甘甚至認為一個衛兵都是沒有必要的。這裡的“衛兵”早已變成了“孝順”的代詞,而女兒和父親爭奪的衛兵數量與孝順成正比,沒有衛兵也就意味著女兒的孝順也歸了零。

    這時開始老王的神智開始混亂,雖然他多次自勸“不要發瘋”,但終於他幾乎是被趕到了荒野,他在那瘋言瘋語中夾雜著對自己對命運的醒悟與拷問。

    主線的“解”

    第四幕第七場,李爾見到了科迪莉亞,他羞愧難當,在經歷精神和現實中的荒野後,這時他對小女兒的愛像孤舟,在大海上漂泊許久遇見了燈塔。起初他不太相信能夠獲得小女兒的原諒寬恕,足以見得他原先對人的判斷是多麼錯誤。在這裡,主線的“結”被李爾與小女兒的和好所“解”。後面即使科迪莉亞為恢復老李爾王位發動的戰爭失敗,雙雙被俘,他仍然是幸福的:

    來,讓我們到監獄去。我們兩人將要像籠中之鳥一般唱歌……我們就這樣生活著,祈禱,唱歌,說些古老的故事,嘲笑那披著金翅的蝴蝶,聽聽那些可憐的囚徒們講些宮廷裡的訊息;我們也要跟他們一起談話,誰失敗,誰勝利,誰在朝,誰在野……

    老李爾在獲得和解後,眼中唯一珍視的是他對小女兒的感情,他對於那些宮廷的興衰、陰謀陽謀統統採取調侃的態度,這時他和自己的命運和解了。

    當這唯一的珍寶——科迪莉亞死後,他的生命也就再也沒有光了,他也只有死去。

    輔線的“結”

    第一幕第二場,格洛斯特的私生子艾德蒙,使用陰謀挑撥父親和哥哥埃德加的關係。他假裝在讀哥哥的信,信中滿是要爭奪格洛斯特遺產與埃德加平分的想法。格洛斯特與李爾一樣,被怒火矇蔽了雙眼,居然對此確信無疑從而落入埃德蒙的圈套。埃德蒙的陰謀十分狡詐,看信的時候匆匆藏起,引起格洛斯特的疑心一定要看;他勸說埃德加逃走避一避,從而將哥哥變成畏罪潛逃,並且再也沒有對證;他又一面自傷手臂,表演給父親看哥哥逃走時的兇相。可謂機關算盡。

    父親和兒子從此變成仇敵,埃德加流落荒野變成“瘋子湯姆”,這一幕與李爾王何其相似!

    輔線的“解”

    當在野外被摘走眼球的可憐伯爵格洛斯特遇到裝瘋的埃德加,格洛斯特不知道埃德加的身份,而埃德加清楚一切。他幫助格洛斯特清除了自殺的想法,他照顧著老伯爵,這裡埃德加對父親早已和解。

    只有在真相大白之前——埃德加要與艾德蒙決鬥前,埃德加才告訴了格洛斯特自己的身份。但是“他的破碎的心太脆弱了,再不起這樣重大的喜悅和悲傷,在這兩種極端的情緒猛烈的衝突之下,他含著微笑死了”。這微笑裡,格洛斯特也和埃德加和解了。

    雙線情節的創新

    主線輔線並非平行發展,而是時而平行,時而交錯,不僅增加了情節複雜性,還能加深人物性格的刻畫。如埃德加與李爾在荒野的相遇,此時兩個女兒和丈夫正在城堡中合謀傷害格洛斯特等。

    雙線情節的結局往往是好人好報,壞人得到懲罰。李爾王的故事早在12世紀的《不列顛國王史》就有記載,並且莎士比亞之前往往被劇作家處理成喜劇,科迪莉亞幫助父親奪回了王位,她也沒有死。但是《李爾王》並沒有這樣設計,科迪莉亞是善良、真誠的化身,但是她卻沒有逃脫被埃德蒙謀害的命運;李爾王也沒有奪回王位。因為,莎士比亞認為這樣只會滿足觀眾,而沒有引起憐憫和恐懼,這與悲劇要達到的效果是相悖的。這樣的結局設定,不僅讓人物在觀眾心中留下久久不可磨滅的印象,更加深了人物與作品的悲劇性,可以說莎士比亞對於雙線情節的處理更勝古希臘悲劇作家們一籌。

    總之,莎士比亞的作品其豐富的內涵是源源不盡的,同樣一千個讀者也有一千個李爾王,莎士比亞作品中蘊含的獨特價值值得用更新的角度去探索,值得更深的探索去發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屁股大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