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誠心向善優勢

    抑鬱症是心境障礙中的一種,幾乎每個人都在一生的某些時間或多或少的體驗過抑鬱,或者因為沒有達到想要的目標而沮喪,這些悲傷的情緒只是重度抑鬱症患者所體現的一種症狀。

    那麼父母在生活中能做些什麼來確定他們的孩子是否抑鬱?下面我列舉抑鬱症,在日常中的表現,家長可以根據這些表現的程度來確定孩子是否抑鬱。

    1.悲觀的情緒:悲傷,憂鬱,對日常的大部分活動失去興趣。

    家長:可以帶孩子去一直想去或者說特別感興趣的地方,例如他一直想去海洋館,或者想去遊樂園,如果家長帶他去,正常表現應該是興高采烈。

    2.食慾:體重顯著減少,(並未節食),或體重明顯增加。

    家長:可以在家做一些他喜歡吃的食物,來判斷是因為食物不好吃了,還是說食慾減退。

    3.睡眠:明顯的失眠,或睡眠過多。

    家長:睡眠這一方面很好去關注,到了正常要睡覺的時候,家長可以去檢視房間,是否按點睡覺。(玩遊戲除外)早上如果叫他起床,是否拖拖拉拉,或者沒有以前那麼積極。

    4.運動活動:顯著減緩,運動遲緩呆滯,或運動激進。

    家長:可以帶他去散步,打羽毛球或者跑步,來觀察他的運動是否和之前是相同的,有沒有明顯減緩或過於激進的表現。

    5.內疚感:感覺自己沒有價值,遇到事;情容易自責。

    家長:當他在日常生活中做錯一些事情的時候,是否會陷入深度的自責,過於消沉,否定自己,這些需要家長在小孩面對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細心的觀察。

    6.注意力:思維和集中注意的能力明顯降低,容易健忘。

    家長:你交代他的一些事情,是否經常會忘卻,例如叫他把垃圾帶下樓,或者讓他記得帶早餐,或者帶一件外套,一把雨傘,可以看他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7.自殺傾向:反覆想到死,有自殺的念頭,或者舉動。

    家長: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孩子是否抗挫能力比較差,在口頭禪或日常用語中,提到與死亡的相關的詞語,一般這樣只有重度抑鬱症才有這樣的表現。

    抑鬱症與非典型性抑鬱症:在食慾,睡眠,運動活動這三項表現中,有兩種結果,這是因為抑鬱症和非典型抑鬱症的雙重表現,抑鬱症的食慾會明顯減少,伴隨失眠,運動活動減緩,但是非典型抑鬱症表現為食慾明顯增加(即使不餓的情況),嗜睡,運動激進。

    抑鬱症並沒有那麼可怕,在生活中抑鬱症的病人可能隨處可見,根據症狀和嚴重程度的不同,所持續的時間也不相同,有的人在一生中,只有幾個星期的時間,患有抑鬱,而有的人甚至需要花幾年的時間同抑鬱症進行鬥爭。

    心理洞察官個人建議:

    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一味的指責,要求,前段時間上海的17歲少年跳橋事件,就已經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當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急需得到關注。

    在生活中,家長如果足夠的關注孩子的成長,如果孩子有可能存在抑鬱症,那麼我相信在孩子的日常表現中,你應該能發現一些不同。

    家長應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關心,教育,讓孩子積極健康向上的成長,更多的陪伴,讓他們知道,家長一直在他們身邊,適度的關心讓他們感覺到得到關注和理解,良好的教育教會他們面對挫折和困難的勇氣。

    當然,如果孩子在日常的表現,已經存在心境障礙,那麼也需要進行專業的干預,合理的引導,現在很多中小學都有心理輔導老師,幫助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是心理洞察官,學習心理學,更好的做自己。

  • 2 # 梵妙夫雅

    抑鬱的表現是持續的情緒低落,多自我否定自我打擊,感覺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感覺一切都沒有意義,嚴重的會不願社交活動,甚至有自殺念頭和行為。父母可根據以上抑鬱的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有抑鬱。如果有,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治療是比較好的辦法。

  • 3 # 張風琰

    謝邀,做為家長對孩子的變化要時時關心,經常和孩子溝通,嘗試和自已孩子做朋友,一旦發現孩子情緒低落,整天不言不語,坐在角落裡看書,不願參加朋友聚會和社交活動,有厭學的表現,經常脾氣爆燥,還帶有抱怨,常常莫名其妙的說一些尋死之類的話,經常藉故肚子疼,頭疼,來拒絕朋友預約,和社交活動,有的孩子也會向家人,表述自已最近所遇到的狀況,但是自已也表達不清楚自已的感受,所以常常報怨家人,老師,同學,來發洩自已鬱抑的情緒,這個時侯家長必須陪同孩子去諮詢心理醫生,多耐心開導孩子從陰影中走出來,同時要用溫柔一點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多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多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帶孩子出去走走,有條件的換個生活環境,讓孩子儘早恢復正常生活。

  • 4 # 生活中的心理學2

    抑鬱是一種普遍的情緒體驗,我們有時會毫無理由地情緒低落,但並不是所有的抑鬱情緒都是抑鬱症,只有在這種心境狀態非常嚴重、持續兩週或更久、影響到了我們在家庭及工作中的正常功能時,才被認為是抑鬱症。

    臨床醫生關於自我鑑別抑鬱症,提出以下跡象供參考:

    ① 自我評價或自我價值感下降

    ② 睡眠模式改變,例如失眠或睡眠斷斷續續

    ④ 情緒控制能力降低,易激怒或產生罪惡感,或容易陷入悲觀、憤怒、焦慮之中

    ⑤ 一天之內情緒變化多端

    ⑥ 體驗愉悅感的能力下降

    ⑦ 對痛苦的承受力降低

    ⑨ 注意力很難集中,記憶力減退

    ⑩ 生活動力減少——感覺一切毫無意義,或者沒有值得去做的事情

    ⑪ 活力水平下降

  • 5 # 科學教育法

    家和子貴訪談:如何療愈抑鬱症

    主持人:各位家長、各位老師、各位網上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有幸請到家和子貴的李幸福老師為大家講解抑鬱症療愈的相關知識。

    李老師,你好,據目前情況來看,全國抑鬱症的發病趨勢非常嚴重。對此,您是怎麼看的?

    李興福老師:是的,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青少年的抑鬱症發病率達到8%點多,還有人統計,成年的抑鬱症據說能到2個億多。所以說,抑鬱症是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它已影響了人們日常的生活和學習。

    主持人:李老師,您認為華人之所以大面積地患抑鬱症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李興福老師:我想是這樣的,抑鬱症的產生,我認為和我們文化有關係。也就是說,我們這個民族它是一個有優秀的傳統文化的一個民族,這種文化掩藏在我們中華民族每個人的基因裡邊。但是,近一百多年來,我們學了很多西方的文化,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灌輸,就沒有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於是,那麼西方的文化和我們血液基因裡邊的文化相牴觸,實際上是價值觀念相牴觸。比方說,現在大城市那些培訓的,場面搞得熱熱鬧鬧,都是美國的心理學行為科學改頭換面的那一套,實際上不解決人的思想問題。心理諮詢解決不了抑鬱問題,而現實社會發展的速度又那麼快,舊的問題沒有消除,新的問題又不斷產生,於是,她就心裡發生衝突。這樣,有心理問題者的人際關係、事業發展、婚姻、教育等等問題就越來越嚴重,時間久了,持續下去,於是就抑鬱了,基本上是這樣的。這是成人方面的情況。

    那麼,兒童這部分,也是說明傳統文化沒有普及,他沒有得到很好教化,因此產生抑鬱,我是這樣理解的。這和剛才講的成人是一樣。我們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孩子如果得了抑鬱症,或者有抑鬱情緒,你會看到這個家庭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從小到大和孩子說的話都是比較錯誤荒謬的,換句話說就是孩子沒有聽到幾句正確的話。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弱,家長說的話假如是錯誤的,他就不能及時辨別。他用自己的價值判斷對家長說的話進行一個自我的解釋定義,於是,把這樣的語言句子定義完之後就儲存到大腦,大腦有個機制,一般儲存好之後就不易刪除了。如果類似這樣錯謬的資訊,在孩子大腦裡邊存了200條,咱們假設了,我們的孩子帶著這些不健康的信念,然後闖入到成人的社會里邊和人溝通,和同學老師溝通起來,就會相互矛盾就會產生激烈地衝突,無法互相接納融合,這個衝突,有的孩子會用暴力的形式表現出來,有的孩子卻不說,然後藏在內心裡邊,時間久了,然後,他就會抑鬱。

    換句話說,按理說他們大多是大孩子了,但是他有時也知道什麼對什麼錯,因為他小時候定義的這些錯誤信念時時會干擾他,讓他無法來接受正確的資訊或者是新鮮的事物,它無法在心裡頭來規範這些個信念,於是,就和周圍的人無法進行思想的那種融合,繼而發生衝突。那種自然的行為一旦跟不上,就會大大地落伍,然後,他在班裡那麼就會被邊緣化,回到家裡,家長又不懂他,回家還是抑鬱,學校家裡都抑鬱,時間久了,他就會輟學。這是李老師我對青少年抑鬱研究的一個基本的認知觀點。

    主持人:那麼,李老師,現今社會,抑鬱症問題已經是令社會家庭極其頭疼的一件事情,它的發病率高,涉及人群廣。現在社會,由於人們的生存壓力大,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小抑鬱。那麼,對於抑鬱症的治療方面,可以說手段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嚴重的有時甚至要使用藥物。那麼,您認為目前社會上的這些抑鬱治療方法,它真的能夠起到作用嗎?

    李興福老師: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如果得了抑鬱症,特別是比較躁狂這種,他肯定是要用藥物。年齡大的患者砸傢俱,還會傷人,那你不用藥物來控制就不行。但是,用藥物它只能起個緩解作用。就是說,這個藥物服進去了之後,它起個舒緩的作用,暫時就把它那種躁狂的情緒,那種不開心感覺消除了,但是他的根本問題還沒有解決。再說,廠家在研究這些藥的時候,就沒有向你保證說這個能根治抑鬱症。所以說,我們會發現很多抑鬱患者就是在醫院住的時間長,回來要長期服藥但卻不能根治,而這藥物對人體還有害,這是一方面。還有一個就是心理諮詢,這個已經沒有什麼希望治癒。我剛才前面講了,心理諮詢師學的都是歐美的那一套,我們華人的骨子裡是排斥的,但是他們不知道他排斥,因為他你看他諮詢完了,他沒有改變,它改變不了,實際上他內心是在排斥這些的,不接受他的文化體系。這樣,心理諮詢還是幫不到抑鬱症患者,以前我就知道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主持人:那麼,李老師您認為怎樣才能真正地解決這個抑鬱症的問題?

    李興福老師:我想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如果一個家庭有了抑鬱症患者,比方說孩子中學抑鬱了,首先我們家長一定要知道這個孩子是怎麼抑鬱的,問問我們的家庭環境或者夫妻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平時對他的價值觀的教育是否正確,這個你要徹底分析。要知道,他是由於錯誤的資訊太多導致的。你要能這樣這點的話,我想這個問題就已解決一大半了。現在很多得抑鬱症的青少年不從家庭根源上來解決是沒辦法治癒的。也就是說它是怎麼得病,我不知道,我們就怪罪他,不學習就怪罪他;不上學就怪罪他;砸傢俱,就怪罪他;玩手機,就怪罪他。這樣就只能是停留在抱怨這個層面上,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嚴重的還是把孩子或者成人送到醫院,醫院也是這樣一個情況,醫院他也不解決你信念的問題,他只解決你抑鬱舒緩問題,讓你不發作而已。

    依我之見,孩子之所得抑鬱症,成年人之所以得抑鬱症,是他大腦的信念體系出了問題,也就是它容納的信念和社會格格不入,無法來接軌,溝通不了,於是他就會抑鬱。當然了,還有一些是突發事件引起的,比方說女孩遭到性侵,類似這樣的惡性突發的事件,也算一種,但大多數就是孩子大腦儲存了太多的不健康的信念,而且這些信念已經定義在大腦裡邊,換句話說,它已經儲存到細胞的記憶當中。我們家長首先要下來把孩子送到課堂上來學習。當然了,有的孩子是不樂意的,十個抑鬱症患者當中可能有兩三個需要動員,只要他能來學習,消除細胞中的有害記憶,我想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漢堡?怎麼醃製那個雞肉,要哪些調料?最好在家庭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