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諞秦腔
-
2 # 水墨江南2020
秦腔自成體系,從臉譜到唱腔、道白、板路、身段、表演程式技巧以至角色都有其特點。據 《秦腔記聞》中講,秦腔的音樂特點是 “大鑼大鼓,宮商雜糅,冠冕堂皇之中,兼具中正和平之美。此秦腔之故有風格也,亦亂彈所成立之要素也”。
秦腔在發展過程中受到過崑腔、弋陽腔、青陽腔等劇種的影響。秦腔的樂器有鑼、鼓、 梆子、絃索、笛子、瑣吶等。音調高亢激越,節奏強烈鮮明。唱句多為七宇句和十字句。但唱段必須是偶句。奇數句的末字為厭聲,偶數句的末字為平聲,並要求合韻。秦腔的音樂屬於板腔體,便於抒情和敘事。秦腔的曲牌近200個,唱板分塌、滾、搖、代、墊五部,另有花音、苦音之分。花音表歡 快喜悅,苦音表悽楚悲哀。秦腔唱腔的突出特點是高亢激越,要求用真嗓音演唱,一般不用假音,保持了原始、豪放、粗獷的特點。“唱戲吼起來”為陝西十大怪之一。但這種唱法正是秦腔 “大鑼大鼓”、“聲震林木、響遏行雲”的固有風格。它的原始、粗獷、豪放,正說明了它的古老;而在高亢激越中,又不乏柔和細膩、纏綿的唱腔。
秦腔的表演樸實、粗獷、豪放,富有誇張性。秦腔唱腔分為歡音、苦音兩種,前者表現歡快、喜悅情緒,後者抒發悲憤、淒涼情感,唱腔音樂豐富多彩、優美動人。主奏樂器為板胡,發音尖細而清脆。在臉譜(如秦始皇的金色正三塊瓦花臉、帶一字須)、身段(如趟馬、拉架子、擔柴擔、水擔等)、化妝(如改包頭為梳水頭)、特技(吐火、吹火、踩蹺),以及語言聲韻(秦腔是十四韻,內有入聲)等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唱戲吼起來"被譽為關中十大怪之一。角色行當分為四生(老生、鬚生、小生、幼生)、六旦(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淨(大淨、毛淨)、一醜,計十三門,又稱"十三頭網子"。
秦腔的角色分老旦、老生、鬚生、小生、正旦、花旦、武 旦、媒旦、大淨、毛淨、丑角等十幾種。表演時強調感情的真 實,要求演員一招一式皆情理真切,喜、笑、怒、罵、悲、哀、 愁、愛、恨、憎、欲要明顯強烈,達到 "裝誰像誰,裝誰就是 誰”的效果。
秦腔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富有誇張性,生活氣息很濃,並有許 多特技,如噴火、跌撲、耍髯口等。秦腔的劇目也非常豐富,大 多數取材於《列國》、《三國》、《楊家將》等以及一些歷史傳說 故事。目前,比較流行的有 《五典坡》、《楊門女將》、《周仁回 府》、《三滴血》、《下河東》、《遊龜山》等傳統劇目,還有 《江 姐》、《洪湖赤衛隊》、《祥林嫂》等現代劇。
回覆列表
一切文學藝術,在形式上都有自己的一定格式和規範。從廣義來說,這種形式上的規定性可以叫作藝術程式。不過,秦腔程式不同於這種廣義的藝術程式,而有其進一步的理論上的含義。
首先,秦腔程式是詩歌、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文化因素滲入秦腔的結果。中國的詩歌、音樂、舞蹈、美術是一些重形式感的藝術樣式,詩歌中的聲調變化,音樂中的節奏運動,舞蹈中的動作序列,美術中的點線組合和裝飾趣味,都是透過嚴格的形式規範而鮮明表現出來的。它們被吸收進秦腔藝術,在同化、統一的過程中,也以自己的重形式感的表現特徵,影響著秦腔的綜合形態,使秦腔具有了嚴格的形式規範。這種嚴格的形式規範,就是秦腔的程式。
其次,還需要看到,程式不是秦腔形式的區域性現象,而是秦腔形式的總體特徵。它已成為秦腔的藝術表現規律之一,制約著對各種表現素材的藝術提煉,體現於綜合藝術形態的各個部分。
因此,我們有必要從總體特徵這一視角,探討秦腔程式的特性,以及秦腔程式的表現規律,為秦腔藝術的進一步創造提供借鑑。
第一,秦腔程式的綜合性。
秦腔的程式化不只限於文學、音樂、表演、舞臺美術的某一部門,而是廣泛包括了文學、音樂、表演、舞臺美術等各個部門。秦腔的文學語言有多種多樣的程式,唱詞有七字或十字的不同對偶句式和字數、句數有規定的各種長短句式,唸白有引子、對子、詩、數板,還有幫腔、背供、自報家門等特殊表現形式。
秦腔音樂的程式也很豐富,秦腔板式變化體的唱腔有各種正、反調的板式,伴奏音樂有一整套鑼鼓譜和各種嗩吶、胡琴、板胡牌子。
秦腔表演的程式最引人注目,除掉與秦腔文學、秦腔音樂結合在一起的唱、念程式外,還有做、打的一系列程式,以及上下場和舞臺排程的各種程式,乃至感情表達方式的一些程式。
秦腔舞臺美術的人物造型,有以化裝、服裝為主,並由扇子、手絹、鑾儀器杖等生活用具和刀槍把子等配合組成的多套程式;景物造型中與表演結合在一起的布城、車旗、水旗、船槳、馬鞭等,以及與桌椅的不同擺法和不同用法相配合的大小帳、文房四寶、茶酒具、燭臺等,也組成表現各種生活環境和環境氣氛的程式。
行當更是各種秦腔程式的組合和集結,由於行當的分工,上述文學、音樂、表演、舞臺美術的各種程式,按照不同行當塑造舞臺形象的不同要求,形成不同的程式序列,突出地表現了秦腔程式的綜合性質和綜合高度。
秦腔程式的這種綜合性質和綜合高度,形成秦腔的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的特殊性。
首先,秦腔藝術創作,無論是舞臺藝術創造還是劇本文學創作,在表現上都是透過對行當的安排,以調動各種程式序列,來塑造藝術形象,表現社會生活的。舞臺藝術創造運用這種特殊方法,一方面可以把文學、音樂、表演、舞臺美術的各種程式聯結起來,一方面可以把程式與生活聯結起來,使得不同行當的演員能夠充分發揮不同程式序列的作用,以鮮明的造型表現力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突出和強化人物的性格。劇本文學創作運用這種特殊方法,解決了人物的行當歸屬問題,就打破只用文學語言一種手段刻畫人物性格的侷限,進一步調動不同行當的程式序列,以多種手段刻畫人物性格,使得呈現在舞臺上的人物形象,內蘊更為豐富,色彩更為鮮明。
其次,從藝術創造與藝術欣賞的關係來看,秦腔程式是創作者與欣賞者共同承認的一種特殊藝術語彙。在長期演出實踐中,隨著各種程式的形成,創作者與欣賞者之間逐漸達成一種默契,創作者透過各種程式的運用,塑造藝術形象,表現社會生活;欣賞者也透過各種程式,理解舞臺上所創造的生活幻象,鑑賞舞臺上所創造的美。
第二,秦腔程式的規範性。
秦腔程式或者直接提煉自生活中的各種表現素材,或者間接採擇自各種文學、藝術、技藝樣式,從最深厚的根源看,它們都來自生活,因而秦腔程式的規範性,從根本上說是生活素材的藝術規範化。
秦腔藝術家以開闊的視野,注視著無垠的宇宙、人生,從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自然現象、藝術現象中吸取營養,把極其多樣的表現素材融入自己的形象構思,經過去粗取精、由表及裡、從具體到抽象的提煉過程,逐漸積累成現在的秦腔程式體系。
開門、關門、上樓、下樓、行船、走馬、整冠、捋髯、飲酒、喝茶等生活動作可以提煉成程式動作;人們的日常裝扮、穿戴可以提煉成不同的譜式和穿戴規制,人們的種種情感狀態和情緒狀態也可以在不同的板式、曲牌、鑼鼓點,以及翎子、帽翅、甩髮、水袖等程式語言中得到體現。總之,秦腔程式都不同程度地同生活保持著一定的聯絡,都不同程度地包含著一定的生活內容。因此,它們才能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在創造者和欣賞者之間起著溝通作用的特殊藝術語彙。有些程式還具有隱喻、象徵的性質,比如紅色整臉暗示著正直、忠勇,水白臉意味著奸詐、兇殘,富貴衣隱喻著窮困潦倒,八卦衣象徵著精通道術。
總之,秦腔程式是民間藝術家幾百年來不斷創造的結晶,其中主要融解著、積澱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特定物質生活內容和精神生活內容。
秦腔程式源自生活,但又不等同停留於自然狀態的各種表現素材。它們在提煉過程中,經過詩歌化、音樂化、舞蹈化、裝飾化,業已成為具有相對獨立形式美的藝術語彙。
秦腔表演中各種形體動作,就是昇華到舞蹈高度的程式。要表現身體的靈活多姿,就攝取鷂子翻身、鯉魚打挺的動態;要表現手指的秀美,就藉助蘭花開放的姿容;以至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創造了各種富於動律美和塑形美的身段、工架和武打。形體動作仍不足表現,又輔助以甩髮、翎子、帽翅、辮穗、水袖、鸞帶等程式語言,最大限度地以動作的舞蹈化,來創造具有美感的視覺形象。
秦腔音樂中的各種板式和曲牌,在有規律的組合、運用中,也可以透過節奏的變化,旋律的起伏,音色的對比,調式和調性色彩的轉換,表現出具有民族風格的聲樂和器樂的美。其他如秦腔語言的程式具有節奏和韻律的美,秦腔化裝、服裝的程式也具有裝飾的美。而且各種程式綜合在一起,表現一定的生活內容時,在形式上又具有整體的美。
總而言之,秦腔程式無論從每個單元、某一部分來看,或者從整體來看,都是既不同程度地概括了一定的生活內容,又具有相對形式美的特殊藝術語彙。
這種對生活中各種表現素材的詩歌化、音樂化、舞蹈化、裝飾化的提煉,不僅使秦腔程式具有相對獨立的形式美,還使秦腔程式成為一種嚴格的技術規範。小翻、前撲、虎跳、臺漫、倒折虎、搶背、吊毛、殭屍等翻、騰、撲、跌動作,就具有相當高的技藝性。耍手絹的裡外翻花、裡外挽花、抖花,耍翎子的掏翎、銜翎、旋翎、抖翎,也需要嫻熟的技巧。各種曲牌、板式的演唱,同樣要透過長期藝術實踐,才能掌握髮聲、吐字、行腔、用氣、裝飾唱法等一系列技巧。臉譜是裝飾藝術,也只有運用相當高的技藝,才能完成色彩、線條、圖案的種種變化,達到取形、傳神、寓意的要求。
總之,秦腔程式作為嚴格的技術規範,必須經過勤學苦練,才能自如地用來表現舞臺上那些藝術化了的形體動作、言語動作和微妙的心理活動、情感活動,達到塑造舞臺形象的目的。
第三,秦腔程式的泛用性。
所謂泛用性,是指秦腔表演程式和戲曲舞美程式的舊式沿用和秦腔音樂程式的舊曲沿用。比如搶背、吊毛這樣的動作,紗帽、官衣這樣的服飾,。只有那些在藝術提煉中經由個別到一般的藝術抽象,成為某一類表現素材規範的動作、服飾、曲牌、板式,才能被視為程式,被不斷重複用來進行新的藝術創造。從表現素材到藝術程式,要經過嚴格的篩選過程,達到規範高度的成品才被保留下來,成為泛用的程式。比如詞曲創作,開始是選詞配樂,有些樂曲由於表達了情感活動的有代表性狀態,又具有優美動聽的效果,就在篩選中被保留下來,成為穩定的曲牌。這些曲牌又被依聲填詞,不斷用來表現某種情感,遂成為泛用的程式,秦腔曲音樂程式就是這樣逐漸積累起來的。
秦腔表演程式也經歷了同樣的篩選、積累過程。比如秦腔舞臺上的走馬、行船,最早搬用了民間舞蹈中的跑竹馬、跑旱船,經過藝術實踐,感到竹馬和旱船有礙於表演藝術的發揮,就去掉綁在身上的竹馬和旱船,留下馬鞭和船槳,並且逐漸創造了一套走馬、行船的規範動作。這些規範動作被廣泛用於不同劇目的再創造,秦腔中趟馬、運舟的表演程式就固定下來、儲存下來了。由此可見,秦腔程式泛用性的前提是規範性;同時,戲曲程式的泛用,又充分體現了它作為藝術規範的性質和作用。
秦腔程式不同於一般的表現手段。因為作為不同程度地概括了一定生活內容的技術規範,秦腔程式不只是被作為一般的表現手段來使用;在藝術實踐中,它還可以為舞臺形象的創造提供經過提煉的表現材料和前人積累的藝術經驗。因此,秦腔程式在藝術創造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在秦腔程式的泛用中,根據不同情況,活用程式提供的表現材料,借鑑程式提供的藝術經驗,是十分有利於舞臺形象的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