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紐比勒v5

    哈哈,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特意百度了一下“技術分析”這個詞。要知道,技術分析太寬泛了,定義都搞不清楚的話,那豈不是雞同鴨講?

    百度百科定義:技術分析是指以市場行為為研究物件,以判斷市場趨勢並跟隨趨勢的週期性變化來進行股票及一切金融衍生物交易決策的方法的總和。技術分析認為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資訊、價格以趨勢方式波動、歷史會重演。

    看了這個定義,我覺得回答“技術分析是不是偽科學”;還不如回答“統計學是不是偽科學”來得實在。

    我個人對於這個問題持否定態度!就像我雖然“不支援‘中醫屬於科學’,也反對設立中醫門診,但卻不否認中醫的偉大”一樣。主要在於“學術”與“從業人員”的差距過大!我一般會把這兩部分分開來看。

    很早就聽過“統計學都是騙人的”的論調。我其實特意看過統計學方面的書,就我淺顯的認知而言,統計學缺乏實際指導效果的原因在於:

    1、在實際操作中,機率是一個在哲學和科學方面都很玄的概念;對於想從統計學中挖掘“確定性”的人來說……無疑是失望的。在不能平衡“機率的不確定性”和“理想中的確定性”的時候,是無法接受統計學的任何指導的。反而會讓你更加難以抉擇。

    2、統計學是個理想模型,並不包含“所有”關鍵因素……說到這點就太遺憾了,我其實很喜歡統計學的……窮極宇宙的關鍵因素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這個前提之下,統計學又怎麼能給你一個確定性答案呢?

    3、從業人員類似巫師……這個我最反感。就是從業人員為了利益,以“人為非技術手段”來干預前兩點的特性,使其弱化甚至消失。這使得統計學成為了一種“巫術占卜”;技術分析的從業人員和客戶之間成了對賭的關係……很像算卦先生和客人之間的關係。

    說到底,統計學只是把“未知”變為“可能是”,距離人們希望的“就是”還相差太遠。但是,我仍認為其是科學。

    題外話:宇宙之大,我們現今認為的“就是”,一定是確定的嗎?“可能是”就一定不是確定的嗎?我們所有的認知都是以“人的感受”為基準點認證的,但只要有些腦子的人就知道,人的感受不是全部宇宙。

    我認為統計學是科學,並不在於“統計學可以得到什麼結論”,而是因為統計學的目的是要把科學理論模擬到“包含人類社會的宇宙”中來,在誤差(其實就是那些不確定性)中尋找科學空白。統計學的最高目標可以說就是要建立一個“封閉的宇宙模型”……儘管我對此都感到悲觀。

    就像暗物質一樣……人們把太空各種因素包含進去以後,總會發現誤差。而這些誤差最終讓人們察覺到暗物質的存在……

    最後說一句:統計學就像畫地圖,並不意味著你不會出車禍,也不會意味著比例尺分毫不差……這其中的“參考”意義就是在“可能”與“確定”之間的。

  • 2 # 瞌睡蟲的窩

    如果這裡說的技術分析是股市的技術分析,那麼這句話我不贊同!

    目前我們所有的所謂科學,都是建立在一個有限的認知條件下,環境條件變化了,科學也就不成立了。就像經典物理學的牛頓三大定律,在現代物理學的觀點下,早就被否定了。可是能說經典物理學是偽科學嗎?

    問題的原因不是理論的錯誤,而是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錯誤。在股市裡,技術分析從來不是萬能的,是不是按照技術分析去做,就絕對不會犯錯?肯定不是,關鍵是當你犯錯的時候你該怎麼做。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身處這個市場,所以根本看不清這個市場真實的面目。如果真有人如神一樣能夠超脫出市場,那麼他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正確的。

    可惜這個人根本不可能存在,所以每個人對於市場的認知都是不一樣的。我們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認知市場,於是每個人所看到的和使用到的技術分析,自然也就不同了。在這種情況下,說它是偽科學,又有什麼道理呢?

    技術分析不過就是一個對市場的認知方法罷了,這個方法不可能完整,那就只能靠人們自行去修正。

  • 3 # 好花不常開

    技術分析科學?不科學?

    1。科學是什麼?如何而來?人類所有的發展都是不斷折磨自己的過程,科學可以表現為定律,定理,公式。那所有的千述的定,你我的當下智慧能否定多少?

    2。技術分析是一種經驗的驗證,前提是不段發展的平臺存在,除非這個平臺塌了,我們必須從而學習先。

    3。毫無疑問的是既然活在當下,除非個人有天賦異稟,必須尊重選擇和放棄。人性讓平臺存在,變化出來的規律誕生了“術“。玩弄“技“者總說我這叫“道“

    4。人類所有的智慧在公元前都誕生了,他們不過還是繼續“技術分析“著你我的每時每刻,人家那個年代發生了什麼?又有多麼大的平臺?

    5。還能夠分析,是一種幸福。幸福與科學有沒有關係呢?

    我能夠理解的是: 技術分析與科學沒有一毛錢關係。有關係的是,深陷入技術與科學的人都不幸福

  • 4 # 水中沙鏡中月

    對於這個話題,結合本人多年的炒股經歷,談談自己的看法。

    1.股票技術分析是不是偽科學?

    股市發展這麼多年, 股票市場中大致分為兩大派系——價值投資派和技術分析派,價值派以基本面分析為主,技術派以圖表分析為主。至於哪個派系更勝一籌,本人暫不做討論分析,本文重點討論技術分析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偽科學的定義:指已經被實踐(包括科學實驗)證偽、但仍然當做科學予以宣傳推廣的所謂理論或假設。偽科學的屬性:把沒有科學根據的非科學理論或方法宣稱為科學或者比科學還要科學的某種主張。

    很顯然,股票技術分析根本就不算是偽科學,因為它本身就不是科學範疇,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在同等條件下能夠被反覆證明的理論體系和方法。 股票價格的漲跌,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百試百靈的預測方法和理論分析,不然怎麼會有止損的說法?就是因為股票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了技術分析本身的侷限性,在股票投資過程中,技術分析本身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但是如果投資者過度沉迷於其中,將會起相反的效果。

    特別是在中國A股市場中,中小散戶對於技術分析的崇拜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殊不知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什麼技術分析如此受歡迎?因為它入門簡單,形象直觀,一個股票投資新人,只需要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的學習,就能掌握基礎的技術分析,技術圖形全都看懂,給他一隻股票,就能判斷出漲跌。只要按照書上所說的金叉買入,死叉賣出,但是實踐過程中發現,往往是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經過多次失敗的買賣操作,價值觀崩塌了,再也不相信技術分析了,認為技術分析沒用。還有一種人,會深入學習和自己琢磨,逐漸總結出了自己的一些分析方法和規律,在股市裡可以賺錢了,但是經過很長時間琢磨得出的分析方法,回過頭來一看,和剛開始學習的技術分析理論大同小異。各大股票軟體上常用指標MACD,大家都知道金叉買死叉賣,但是指數處於什麼行情,是零軸上金叉還是零軸下金叉,頂背離還是底背離,成交量如何,個股處於高位還是低位,均線是多頭還是空頭等等,這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需要投資者自己分析。就算你總結出的分析方法一絲不苟的告訴另外一個人,那個人依葫蘆畫瓢也賺不到錢,最後會說你的方法行不通,不適用。

    2.股票技術指標的由來和質疑

    說起技術指標,在技術分析中佔有非常高的地位,多少年來,很多投資人,包括數學家和工程師,都試圖開發出一個指標或者一套指標組合,能對股票價格和走勢進行預測和分析;還有更多的人,期望能研發一套指標類的股票系統,透過該系統發出的買賣訊號進行自動操作,從而擁有一部財富印鈔機。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無數的失敗事實給投資者敲起了警鐘,這種想法和實踐最終是無果而終。當然,在如今人工智慧演算法的發展趨勢下,高頻量化交易系統已經在實踐中嶄露頭角,成功率在後續的發展中有待觀察。

    3.股票技術指標和價格的邏輯關係

    從指標的定義可以明白,股票價格與技術指標,是一種嚴格的因果關係,先有了價格和成交量,後才有技術指標。不同計算公式的指標,其核心變數還是價格和成交量,換湯不換藥。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需要認清一個重要概念,是量價決定指標,而不是指標決定量價,股票的成交量和價格,是市場博弈的結果,跟技術指標沒有關係。因此,花費巨大的精力去研究各種技術指標,還不如多花點精力去研究價格運動的內在規律。

    講到這裡,估計很多投資者會反駁,我們經常會聽到這種論調,由於股票價格突破或者站上了幾日均線,所以價格會上漲,這種說法本身是非常不嚴謹的,均線本身就是價格的一種指標,股價的加速上漲或下跌,必然會導致在某個時間點,股價向上或向下穿越相對滯後的移動平均線,這只是一個現象而已。是股價的波動產生了這種現象,而不是現象決定了股價的波動,在很多情況下,股價即便穿越了某條均線,價格運動也沒有朝人們所預期的上漲或下跌波動。大家必須明白,即使在股價圖表上把均線去掉,價格仍然會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波動,均線只是一個參考座標,不能當作股價運動的必然。

    舉簡單的例子:MACD指標的金叉,先有MACD的金叉才有股價的上漲,還是先有股價的上漲才有MACD的金叉?答案肯定是先有股價的上漲加上成交量的配合,才有MACD的金叉!那麼金叉買進去就一定上漲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第二天的股價運動是不確定的,指標金叉沒法決定股價是否上漲,因為股價和成交量是因,指標是果,假如第二天股價來一個暴跌,指標又會變成死叉。

    再比如股票形態的判斷,平常所說的W底,W底成立的前提是股價真突破了才成立,如果是假突破呢?假突破的話最後可能演變成多重頂或者平臺整理,所以從因果關係上來說,不是W底決定了股價的突破,而是股價的突破使W底形態成立。

    4.股票技術指標的運用

    說了這麼多,那麼大家會問,技術指標到底有沒有用?技術分析在股市中存在這麼多年,肯定有其存在的價值。波浪理論,一千個人可能有一千種浪型結構,沒有對錯,只是在不同時間週期中所處的浪型結構不同。技術指標有其侷限性,但是也有其優勢,作為投資者,它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它能幫助我們投資者做好止盈止損,不受個人情緒影響。

    一個短線交易者使用的是日線和60分鐘指標,中期交易者使用周線指標,長線交易者使用月線指標。其實作為投資者,交易紀律比指標本身更重要,你不需要懂得更多的指標,哪怕只用均線系統就行,以什麼指標買入,就要以什麼指標賣出,比如以股價站穩60日均線買入,那最後就以股票跌破60日均線賣出,每個人的承受虧損幅度是不同的,因此會有不同的均線買賣點,但是要牢牢記住止損點,跌破均線就得賣出,不能存在任何的僥倖心理,哪怕賣錯了,你也得賣,因為這就是交易紀律。因為技術指標存在滯後性,成功率也是因人而異,因行情而異,技術指標本身並不能保證你發大財,因為選股才是核心,技術指標只是輔助。

    可以這麼比喻,股票基本面、資金的流向、籌碼的分佈,這些是武功的內力,形態、指標是武功的招式,再好的招式沒有內力作為基礎,肯定是行不通的。大家可以看看,那些連續拉N個漲停和N個跌停的股票,指標分析根本沒有用,超買超賣是肯定的,研究其內因才是關鍵。在牛市中,所有的指標都會超買,在熊市中,所有的指標都會超賣。因此股票分析,從來都不是靠單一技術指標就能行得通的,沒有一個指標是萬能的,股票價格的波動是多種因素的結果,政策面、訊息面、基本面、技術面都需要研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於不求回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類似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