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大叢主任
-
2 # 月飲沙丘
趙匡胤一致當慕容延釗是老大哥,對這位老大哥趙打心裡敬佩。慕容延釗也對趙匡胤登基後,對政局穩定和北宋初年的統一大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慕容延釗(913一963年),太原人,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名將,出身將門,善於攻伐,戎馬一生。跟隨過郭威柴榮,是北宋初年的大將,以軍事統帥的身份多次參加後周和北宋初年的統一戰爭,並立下赫赫戰功,官至樞密副使、檢校太尉、節度使等,病逝後,被趙匡胤追贈中書令,河南郡王。
趙匡胤(927-976年),字元朗。涿郡人。生於洛陽夾馬營。在後漢時投奔郭威,置身行伍。他受後周柴榮器重,在征伐南唐時屢建奇功。後柴榮病重時,掌管禁軍。任命殿前都檢點。後抵禦北汗及契單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立為皇帝,並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禪讓。同年,登基為帝,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當時慕容延釗正手握重兵屯駐真定(今河北正定),趙匡胤遣使,允許他隨即處理政務。慕容延昭率領隊伍訊治河北邊境,使北汗,遼國未敢在北宋政權初建而輕舉妄動。宋太祖知道後深為高興,未了表揚他的功績,委以重任,授命他為殿前都檢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樣慕容延釗成為了北宋中央禁軍的最高統帥和權重一時的社稷功臣。
慕容延昭一生的最後一件大事是平定了周保全和高繼衝兩股割據勢力。他死後,趙匡胤非常傷心,痛苦不已。
-
3 # 中孚鑑
慕容延釗,字化龍,他是將門之後,是北宋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其作戰勇敢又有謀略,開始的時候他在郭威賬下效力,後郭威登基建立後周,慕容延釗為後周東征西討屢立戰功。在郭威去世後,柴榮繼位,當時北漢趁機聯合遼國對後周大舉用兵,柴榮於是帶兵抵抗,這時慕容延釗為左先鋒,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慕容延釗作戰勇敢,在這場戰爭中,慕容延釗立下功勞,故而得以升遷。後又曾隨柴榮出兵南唐,在之後取得淮南十四州的過程中,慕容延釗又立赫赫功勞。故而被任命為殿前副都指揮使、淮南節度。
當柴榮駕崩後,其幼子柴宗訓繼位,慕容延釗被改任為鎮寧軍節度、殿前副都點檢。但後來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卻在陳橋發動兵變,從而柴宗訓被迫讓位,趙匡胤得以登基為帝,是為宋太祖,建立北宋。
趙匡胤是以殿前都點檢的身份從而得以登基的。這時他卻任命慕容延釗為殿前都點檢,可見慕容延釗還是深得趙匡胤信用的,也因此慕容延釗就成為了當時北宋朝廷、禁軍中的重要人物。
當然趙匡胤是因為黃袍加身而為帝的,他為了以後免於此事發生在大臣的身上,於是後來他就加強君權、集中兵權,於是就免去了慕容延釗殿前都點檢的職務,從而禁軍直接由皇帝掌控,這個職務也不在任命他人來做。
而此時的慕容延釗也任命為山南東道節度使、西南面兵馬都部署。後來慕容延釗又在平定荊湘時立下戰功。
在慕容延釗五十一歲的時候,他離開了人世,其去世後,趙匡胤頗為難過,於是追贈慕容延釗為中書令、追封他為河南郡王。
那慕容延釗和宋太祖趙匡胤的關係如何呢?
慕容延釗和宋太祖的關係還是不錯的,比如在《宋史》中就有記載,“令坤、延釗素與太祖親善。”就是說韓令坤、慕容延釗和趙匡胤的關係不錯。
亦如在寒冷的冬天時,宋太祖趙匡胤就派人賜給慕容延釗禦寒之物。同時在趙匡胤未稱帝的時候,那時趙匡胤為後周的殿前都點檢,慕容延釗為殿前副都點檢,雖然趙匡胤職位在慕容延釗之上,但是他對慕容延釗卻以兄長之禮待之。
就算後來趙匡胤登基為帝、他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帝,還是對慕容延釗像以前一樣稱他為兄。當慕容延釗有病的時侯,趙匡胤還常賜藥物給他。可見他們的關係還是不錯的。
-
4 # Zh上善若水W
慕容延釗出身將門,他的父親慕容章,官至襄州馬步軍都校、兼開州刺史。慕容延釗在少年時代就以勇敢幹練聞名。後漢高祖劉知遠起兵時,郭威擔任樞密使輔助劉知遠,把慕容延釗收用在軍中。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政權,是為後周太祖。郭威稱帝后,慕容延釗被補官任西頭供奉官,歷任尚食副使、鐵騎都虞候。
趙匡胤之所以能當上皇帝,很大一部分功勞要歸於他的那些兄弟們,可他卻在穩定下來之後,對這些人挨個下了手。慕容延釗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出身軍人世家,從年輕時起就非常的勇猛幹練。他一開始是郭威的部下,後來跟隨柴榮,在柴榮即位之後,慕容延釗還跟著他和北漢大打了一仗,在這場戰鬥中,慕容延釗表現出色,很快就得到了升遷。
在柴榮攻打南唐時,慕容延釗也跟隨在側,當時有探子上報說看到了南唐的大批軍用船隻,柴榮立即派出了慕容延釗和另一位將領一起去攻打他們。慕容延釗從陸路進攻,另一位將領從水路進攻,他們二人配合默契,很快就打敗了南唐的水軍,鑑於他的表現,在戰爭結束後,柴榮又給他升了官。
很多人都說慕容延釗和趙匡胤是關係不錯的兄弟,可從一些史料的記載來看,好像並不是那麼回事。趙匡胤舉事的時候,慕容延釗也領兵在外,當他聽到趙匡胤受禪的訊息後,只是說聽命,而不是兄弟的那種狂喜,並且也能看出來,他雖然也在外邊,但並沒有參與趙匡胤的這次兵變,在事後他也沒有因為忠於柴榮而反對趙匡胤,挺識時務的。
後來李筠反宋,趙匡胤派出了好幾個將領去鎮壓,其中就有慕容延釗,但是和別的將領不同的是,趙匡胤在慕容延釗發兵前,把自己的一個親信派到了那裡。為什麼要派人過去呢?應該就是為了安插自己的勢力,一方面是監視慕容延釗,另一方面就是為取代慕容延釗打基礎。因為趙匡胤是武將上位,所以他很忌憚武將掌握兵權,為了把兵權把握到自己手裡,他把禁軍統領撤掉了,慕容延釗因此變成了一名節度使。
慕容延釗是個聰明人,他知道皇帝對自己有了戒心,與其讓皇帝忌憚自己,還不如自己主動放棄。於是他去了京城,自己主動要求辭去軍職,趙匡胤一看這人這麼上道,也沒有推辭,直接就準了他的請求。這是趙匡胤時期第一個主動解除軍職的將領,當然他不是最後一個,只是給後邊的人開了個頭。
慕容延釗雖然被趙匡胤猜忌,但他確實是個很有軍事才能的人,後來趙匡胤準備攻打湖南的時候,就特地派人叫上了他。其實那時候的慕容延釗身體已經不大行了,連路都走不了,可趙匡胤卻說,只要他還活著,就是抬也得把他抬到戰場上,讓人聽了有點寒心。並且趙匡胤這麼做是在為另一個人鋪路,他叫李處耘。
李處耘在兵變時立了大功,趙匡胤很想重用他,可他沒有打過大的戰鬥,怎麼辦呢?很簡單,找個經常打仗的坐鎮不就行了,慕容延釗就是個很好的選擇。事實證明趙匡胤的選擇是正確的,在慕容延釗的幫助下,李處耘打了個大勝仗。後來趙匡胤給慕容延釗升了官,可之後不久,慕容延釗就因病去世了。所以說看君臣二人關係到底好不好,看他們乾的事!
-
5 # 大宋趣史
慕容延釗出身軍事世家,其父叫慕容章也是將領,官至馬步軍都校。延釗年少以勇敢出名,他曾做過郭威部下,後周郭威時期做到了鐵騎都虞候的職位,是禁軍高階軍官。慕容延釗軍中資歷要高於趙匡胤。此時的趙匡胤的職位不過是滑州副指揮使。五代和宋朝時期,以馬軍四百人、步軍五百人為一指揮,趙匡胤此時的職位相當於現在的營長,是個低階軍官。
周世宗柴榮時期,慕容延釗參與過高平之戰。趙匡胤因為此戰成名,據《資治通鑑》記載趙匡胤身先士卒,打敗了北漢軍。《宋史太祖本紀》記載,趙匡胤左臂中流矢.此戰慕容延釗帶領的是左先鋒,兩人戰後都立功受賞。都受封殿前都虞候,此時兩人的軍階開始一致。趙匡胤一躍成了高階將領。
公元九五六年,柴榮親征淮南,據《資治通鑑》記載柴榮命令趙匡胤攻取清流關,趙匡胤與南唐將領黃甫暉單打獨鬥,生擒皇甫暉。《宋史》記載趙匡胤打敗南唐軍,斬首一萬多人。趙匡胤因功受封節度使。他開始超越慕容延釗。慕容延釗也參與此戰,但沒立功.
公元九五八年,慕容延釗領兵大破南唐軍,也做到了節度使的職位。
後周後期他做到殿前副都點檢,北面行營馬步軍都虞候。相當於北京衛戍區副司令.趙匡胤是殿前都點檢,是正司令。趙匡胤成了慕容延釗的直接上司領導。
公元九六零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慕容延釗帶領前軍先出發到了真定,沒有參與。趙匡胤此時給予了慕容延釗,不用匯報自行決定事物的權力。爭取慕容延釗歸順。慕容延釗手握重兵,是一隻重要的軍事力量。慕容延釗最終服從了趙匡胤統治。趙匡胤很讚賞慕容延釗,封他殿前都點檢。
公元九六三年慕容延釗受命南征,此時他已經生病了,趙匡胤特許他坐著轎子帶兵打仗。在北宋王德臣的《塵史》載在唐代只有帝王后妃才能坐轎子,宰相也享受不到這種待遇。被特許乘坐轎子是一種優待老臣的恩典。他帶兵擒獲了賊將。這一年他去世享年五十一歲。
《宋史》載趙匡胤與慕容延釗友善,把慕容延釗看待像哥哥一樣。等到趙匡胤當了皇帝以後,仍然稱呼他為哥哥。慕容延釗生病的時候趙匡胤還賜給他藥。等到慕容延釗去世,趙匡胤大哭很久,追封他河南郡王。可見兩人感情很深厚。
回覆列表
黃袍加身。五代後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後比喻發動政變獲得成功。
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透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管齊下,暗示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與漢高祖、明太祖大殺功臣之舉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
趙匡胤有一天召趙普問道:“從唐朝末世以來數十年,皇帝已經換了八個家族了,戰爭頻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朕想停止天下兵戈,使國家長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趙普回答:“陛下講了這事,是天地人神之福啊。造成天下的混亂,非別的原因,就是藩鎮的權力太大,君弱而臣強罷了。今日如想要解決這樣的情況,唯有削弱藩鎮的權力,限制他們的財政,將他們的精銳的軍隊沒收,這樣天下就會和平了。”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趙匡胤在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諸高階將領飲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對軍將們說:“我若沒有諸位,也當不了皇帝。雖然我貴為天子,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當了皇帝之後,我終日沒有好好睡過。”此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誰敢再有異心?”趙匡胤說道:“誰不想要富貴?有朝一日,有人以黃袍披在你身上,擁戴你當皇帝。縱使你不想造反,還由得著你們嗎?”[49]
石守信等將領跪下磕頭,哭著說:“臣等愚昧,不能瞭解此事該怎麼處理,還請陛下可憐我們,指示一條生路。” 趙匡胤藉機表達了自己讓他們放棄兵權的想法,建議“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一些房產,傳給後代子孫,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大臣們答謝說:“陛下能想到我們這事,對我們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第二天,各位軍將就稱病,請求辭職,趙匡胤一一敕準,並且給予他們優厚的退休金。
斧聲燭影。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後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