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禾子大人說歷史

    其實朱棣發動這起叛亂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樣一帆風順,反抗的大有人在,其中抵抗的最為堅決的就是當時駐守淮安的妹婿梅殷。至於梅殷為何如此與朱棣過不去,這還要從朱元璋的囑託說起。

    朱元璋在駕崩之前,曾經把朱允?梢約懊芬蟠?階約旱納肀擼?宰胖煸?勺勻皇撬狄?誶誑銥掖?沓??,做一個好皇帝。而對梅殷則是這樣說道,“你老成忠信,可以將朱允?賞懈陡?恪!?/p>

    這就相當於是託孤之情了,朱元璋的莫名擔憂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建文四年,朱棣悍然引兵南下,朝野眾臣紛紛驚慌失措,這時候建文帝任命梅殷為總兵官,鎮守南京的最後一道防線淮安。

    朱棣有一個親妹妹寧國公主,深得朱元璋喜愛,洪武十一年(1378年),下嫁給了梅殷。

    梅殷,字伯殷,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他為人謹慎,富有謀略,善於騎射。在朱元璋的十六位駙馬中最受朱元璋的喜愛和賞識。當時,李文忠以上公的身份兼管國學,梅殷則提督山東學政兼治理地方,政績突出。

    梅殷早就看穿了朱棣的詭計,義正詞嚴地對來使說:“進香皇考有禁,不遵者為不孝。”其實朱棣早就將梅殷看成眼中釘,見梅殷如此羞辱自己,勃然大怒。但梅殷手握重兵,他也無可奈何,於是又派了一個使者說:“今興兵誅君側惡。天命有歸,非人所能阻!”梅殷既然接受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託孤,自然不甘示弱,竟然割去使者的耳朵和鼻子,然後放他回去,並說:“留你這張嘴,回去給燕王殿下講講君臣大義!”朱棣見狀氣急敗壞,但畢竟不能把自己的妹夫如何,只好涉泅水,取道揚州,攻下了南京城。

    朱棣攻克南京之時,梅殷仍然駐守在淮安,始終不肯投降,朱棣就讓他妹妹寧國公主用鮮血寫信給梅殷讓他回來,在接到妻子的信以後,梅殷無奈的回到了南京,到了皇宮,已是物是人非,梅殷自覺辜負了老丈朱元璋的囑託和信任,心中無限悲傷。

    奪得了帝位之後,朱棣哪能讓這位當初不聽話、與自己有二心的妹婿再領兵權?為了除掉這個大患,便逼著妹妹寧國公主咬破手指,給丈夫寫血書勸回,條件是保證梅殷的人身安全。

    朱棣聽了心裡很是不爽,當著大家面也不好發作,暗中卻在加緊創造捕殺梅殷的機會。後來終於找到了藉口,撤銷了駙馬的護軍,還把駙馬的家人發配到了遼東做苦役,梅殷自此被朱棣孤立了起來。

    寧國公主也暗覺的情形越來越不好,但是她始終幼稚的以為,朱棣畢竟是自己的親哥哥(朱元璋在世的時候,朱棣對這個妹妹十分寵愛),而且答應了不為難駙馬的,儘管心中起了疑心,但還是堅信哥哥會信守諾言,只是不斷勸丈夫儘量順從皇帝的意思去做。

    梅殷也覺得大勢不可挽回,就聽從了寧國公主的勸告,不再違背新皇帝的意願了。可是他萬萬沒想到,朱棣定下的殺害梅殷的毒計,已經在一步步地實施了。

    不過朱棣對於自己的屠殺行為也不是沒有忌諱的,遷都北京之後,他命人鑄造的永樂大鐘舉世聞名。據說清朝的乾隆帝就認為,因為朱棣誅殺建文舊臣過於慘毒,他鑄這口布滿經文的大鐘是為了懺悔。如果朱棣真的懺悔了,九泉之下的梅殷是不是該瞑目了呢!

  • 2 # 宋安之

    梅殷是朱元璋的女婿,早在朱元璋在位的洪武十一年就娶了朱元璋次女寧國公主,任駙馬都尉。

    題目中說朱棣靖難成功之後將妹妹嫁給梅殷是不正確不對的。所以自然不存在朱棣先拉攏梅殷然後再殺他。

    梅殷之所以被朱棣派人殺死,因為梅殷身為明初重要的外戚之一,並沒有表明態度支援朱棣成為皇帝的合法性,還心繫建文帝,不服從朱棣的統治,甚至詛咒朱棣。所以朱棣才授意人殺死梅殷。

    說起梅殷,倒是有一件趣事。

    在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朱允炆生死不明,很可能死去以後。梅殷在軍營之中聽從黃彥清的建議,為建文帝朱允炆發喪,追諡孝愍,上廟號為神宗。

    這個神宗廟號比之以後的萬曆帝神宗廟號早了二百多年。

  • 3 # 於左

    朱棣沒有把妹妹嫁給梅殷,梅殷很早就成為駙馬了。

    洪武十一年十月,朱元璋把自己的二女兒寧國公主嫁給了梅殷。這位梅殷的父親是汝南侯梅思祖的哥哥,在朱元璋的女婿當中,這樣的出身處於平均水平之下。

    相反,寧國公主的身份比較特殊,她是馬皇后親生的女兒,她的同胞妹妹安慶公主在洪武十四年嫁給了歐陽倫。

    一直有人懷疑皇太子朱標、朱棣等人並不是馬皇后親生的,但沒有人懷疑過兩位公主。

    兩位駙馬在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心目當中, 別有份量。但是歐陽倫不太安分,後來被朱元璋賜死。

    梅殷這個人完全不同,非常優秀,精通文史,有謀略,弓馬嫻熟,稱得上文武雙全。更難得的是,他性格溫和,恭順謹慎。

    《明史紀事本末》有一段記載,不知道真假,是這樣說的:“(太祖)臨崩,帝(朱允炆)與殷侍側受顧命,太祖謂帝曰:‘燕王不可忽。’顧語殷曰:‘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出誓書及遺詔授之曰:‘敢有違天者,為朕伐之。’”

    如果這段記載是真實的,那梅殷就是朱元璋託咐的顧命大臣,有著至高的權力。

    朱棣起兵之後,寧國公主寫信批評他違逆君臣大義,這當然也代表了梅殷的立場和態度。但是,最初建文帝重用的是耿炳文、李景隆等人,可惜戰局不斷惡化,後來建文帝任命梅殷為總兵官,駐守淮安。

    朱棣曾經派人試探梅殷,希望借道南下,去為父皇進香。梅殷的回答是不容商量:太祖有命,不許皇子進京進香,違者為不孝。

    《明史》記載,朱棣聞訊大怒,再派使者警告梅殷:“今興兵誅君側惡,天命有歸,非人所能阻。”

    梅殷的回答是把使者的耳朵、鼻子割下,放他回去報信,說:“留汝口為殿下言君臣大義。”

    至此,雙方正式撕破面皮。朱棣也不傻,率軍繞開梅殷的防區,殺向南京,而且提前通報寧國公主離開南京城,以免為炮火所傷。

    朱棣奪得皇位時,梅殷和他的軍隊依然還在淮安。在朱棣的逼迫下,寧國公主給梅殷寫了一份血書。梅殷看信後放聲痛哭,只能率軍返回南京。

    最初朱棣沒有處置梅殷,但註定不會放過他。等到坐穩皇位、完全掌握局面之後,他開始逐步清理建文帝的這些忠臣。

    永樂二年,御史陳瑛指責梅殷圖謀不軌,以後梅殷麻煩不斷,並在永樂三年十月突然死去。關於死因,有不同的說法,《殊域周咨錄》說是“被盜所殺”。

    《明史》的說法是,梅殷是被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等人擠落橋下,溺水而死。在寧國公主的強烈要求下,二人最終被處死。

    因為寧國公主的特殊身份,朱棣還是有所顧忌的,封寧國公主為寧國長公主,她和梅殷的兩個兒子也得到一份官職。

    總體而言,對那些忠於建文帝的大臣,朱棣都不會放過,但他對文臣的手段更為狠毒、果斷,無所顧忌,比如對方孝孺、鐵玄等人。

    對於武將,他的手腕就要委婉柔和一些,比如徐輝祖、李景隆、耿炳文、平安、梅殷、吳高等人。具體到梅殷,因為有寧國公主,朱棣總還是要裝一裝,但終究不會放過他。

  • 4 # 文史磚家

    題目表述有問題,因為梅殷早在明太祖在位時,便已經迎娶寧國公主,併成為朱元璋最器重的女婿,而非明成祖在位時成為駙馬。那麼,梅殷為何會受到朱元璋的另眼相看?他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

    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兒,綜合能力超強,是個文武兼備、能力出眾的複合型人才。正因如此,梅殷被朱元璋看中,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迎娶寧國公主,成了皇帝的“乘龍快婿”。朱元璋女婿眾多,但最受他喜愛的,無疑就是梅殷(“太祖十六女諸駙馬中,尤愛殷。”見《明史·卷一百二十一》)。

    朱元璋的器重使得梅殷踏上仕途升遷的“快車道”,就在迎娶公主的當年,他便被委任為山東學政,主管孔孟之鄉的文化教育工作。梅殷不負岳父的重託,在任期間卓有政績,由是被朱元璋下詔褒獎,一時間成為美談(“殷視山東學政,賜敕褒美,謂殷精通經史,堪為儒宗。當世皆榮之。”引文同上)。

    此後20年間,梅殷被朱元璋委以多項要職,一度還作為皇帝的代表,到中都鳳陽檢閱留守司的軍隊,實在是莫大的榮耀。朱元璋臨終前,因為擔心自己死後諸王會作亂,還暗地裡囑咐梅殷,要他竭盡全力地輔佐皇孫朱允炆,消除一切危及江山社稷的隱患(“帝春秋高,諸王強盛。殷嘗受密命輔皇太孫。”引文同上。)

    朱元璋的擔憂沒有錯,就在他死後沒多久,四子朱棣便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反叛,意在奪取侄兒朱允炆的皇位,史稱“靖難之役”(1399-1402年)。戰事初期,建文帝佔盡優勢,數次有將叔父消滅的機會,然而朱棣就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總能在關鍵時刻擺脫危機。等到朱棣吞併寧王朱權的精悍部隊後,便開始在戰場上扭轉劣勢,一路上連戰連捷,數度擊敗朝廷軍隊,令建文帝憂心不已。

    建文三年(1401年)十二月,建文帝為防止朱棣偷渡長江,便命梅殷率軍鎮守淮安。梅殷以效忠建文帝為己任,將朱棣視為必須要除掉的“亂臣賊子”,所以等到他到任後,便加強防禦工事,令朱棣聞訊後頭疼不已。次年四月,朱棣在靈璧大破朝廷軍主力,並俘獲大將平安、馬溥、徐真等37人,然後乘勝直逼淮安,準備渡江進攻京師。

    朱棣為了能順利地渡江,便派使者求見梅殷,以“進香”為藉口,希望妹夫能給他“讓路”,結果遭到後者的拒絕。梅殷雖然沒有給朱棣“讓路”,但令人倍感蹊蹺的是,他坐擁40萬大軍卻既不馳援京師,又不主動進攻朱棣,最終竟坐視朱棣從揚州偷渡過江,實在是令人費解。

    同年六月,朱棣在谷王朱橞、大將軍李景隆的內應下,攻佔京師應天府,隨即篡位稱帝,是為明成祖。朱棣篡位後,逼迫寧國公主給丈夫寫了一封血書,要求他卸甲投降。梅殷讀到血書後痛哭流涕,在為建文帝發喪後(此時建文帝被傳言已遇難),便將軍隊交給朱棣派來的將領,然後單騎入城向新皇帝“謝罪”。

    等到達南京後,朱棣親自去迎接梅殷,並拉著他的手噓寒問暖,然而梅殷對此卻並不感冒,反而淡淡的說道:“勞而無功,只能慚愧罷了!”朱棣聽後,心中大為不快。此後,明成祖又多次派人去監視梅殷,發現他經常有不平的言語和神態(“久之,殷不能平,時見詞色。”見《明史紀事本末》),心中極為不安,進而產生要殺死他的念頭。

    永樂三年(1405年)十月,梅殷在上朝途中經過笪橋時,被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擠入水中溺死,但兩人在上奏時,卻宣稱梅殷是自己投水而死。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譚深、趙曦之所以敢害死駙馬,背後主使只能是皇帝。所以等到梅殷遇害後,朱棣本打算按意外身亡來處理,並沒有處罰譚、趙的意思。

    然而當時在場的都督同知許成卻很“不識趣”,向皇帝上書揭發此事,堅稱駙馬是被譚深、趙曦故意害死的。此時,寧國公主也猜到了真相,便扯著朱棣的衣服大哭,並向他討要自己的丈夫(“殷入朝,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擠殷笪橋下,溺死,以殷自投水聞。都督同知許成發其事......公主聞殷死,謂上果殺殷,牽衣大哭,問駙馬安在。”見《明史·卷一百二十一》)。

    朱棣見事已至此,便只好把譚深、趙曦當做“替罪羊”斬首了事,算是給了妹妹一個“交代”。事後,明成祖派遣官員辦理梅殷的喪事,並封他的兩個兒子為官。與此同時,明成祖還給寧國公主寫了一封信,宣告事情到此為止已經全部了結,並讓她不得再“無理取鬧”。公主雖然心有不甘,但礙於殺夫仇人是自己的哥哥兼皇帝,卻也是無可奈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郝建演的小品你攤上事兒了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