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言葉語

    我的讀書筆記第一種是學習用的課堂筆記本,記錄每一科的重點,用來考前複習;第二種則是記錄學生生活,苦悶時抄下自己喜歡的歌詞或佳句在筆記本上,和閨蜜同學交換心事,情懷總是詩的我也會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言情小說。

    我寫的不是筆記 是回憶

    我的課堂筆記主要是我以前讀書的時候,只要老師說很重要,我就馬上畫線作筆記,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每個字我都照單全收、一字不漏地抄寫,當時連身邊的同學只要考試之前都跟我借筆記去影印,但現在回頭看自己的讀書筆記時,完全看不到重點在哪,完全沒有抓到真正筆記方法,因為照抄「別人的話」,所以我的讀書筆記只不過是資料整理,是為了考試而存在的。

    還有一本的筆記是屬於我的學生生活,一看我的回憶就猶如海浪般襲來勾起無數青春回憶,筆記本中有夾著我和同學在課堂上傳的紙條,現在看來其實幼稚的覺得好笑但是又感動得要泛淚;還有許多在課堂上發呆無聊時寫下的言情小說,大概是學生時期看了太多少女漫畫和言情小說,滿滿的少女情懷抒發成詩集和小說。

    還有大學的筆記本內容記滿了課表、迎新舞會、回家的日子、班聚、與室友出遊、個人報告、團體報告、畢業論文填滿了欄位,而這麼混亂又充實的日子,當然也少不了轟轟烈烈的感情。

    曾經一段來得很快去得很快的戀愛,在男女宿舍分開的那時候還有宿舍門禁時間,所以能夠單獨相處的時間實在少得可貴,於是很仔細的在日期上劃圈,從認識第一天開始數起,就像累積財富一般,愈數愈滿足。

    跟喜歡的物件約會時,每一張發票,每一次電影票根,都小心翼翼黏上筆記本,深怕哪天什麼都沒有時,還能握著這一片片蛛絲馬跡,很不爭氣的說服自己我曾經擁有...

    筆記不只是記錄學習的歷程而已,那裡面還有著許多情感、疑問和生活點滴,而那些也遠比已經被記下的還要多得多。

    當數位學習已全面籠罩時,我深深懷念起以前的筆記時代。為何人們如此著迷寫筆記呢?我想答案就在於:多年後拿出那本筆記本,看見當時的文字和筆跡,就像看著自己生命的軌跡,原來那些早已遺忘的,還保留在筆記裡。這正是數字無法取代的感動。

  • 2 # 萬物生新

    以前寫下的讀書筆記,如今再去翻看,真的是一件很愉快很有趣的事情。

    它能勾起很多往事,給你帶來很多美好的回憶,間或還很佩服自己的毅力,或很自豪的驚訝於自己的文筆,能夠留下那麼精彩的文字。

  • 3 # 山之石

    會有感動和昇華的感覺。不光讓你記下筆記的書中文字會一一浮現,就連當時做筆記的情景也會歷歷在目,寫下了讀書筆記證明當時看書花了心思,這段專注勤快的經歷會隨著讀書筆記塵封在記憶中的某個角落,當以後的某個時刻再被翻出來時就如同陳年美酒,留有異香,讓自己觸動。無論什麼事,正經歷時與經歷後再回過頭來看都是不一樣的,多大的苦只要熬過了就不是苦,多艱苦的付出只要有了回報就是值得的,人的思想境界和認知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閱歷的增多而發生改變,當時看書寫下的讀書筆記,過後再回過頭去看,又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和體會,這就是一種昇華。

  • 4 # 瑰意琦行琦殿

    光陰易逝,豈容我待。

    那是在我們歲月的長河裡,留下了濃厚的一筆。記得那些印證了自己青春的回憶。

    最愛的是語文課本文言文裡的插畫,栩栩如生,那是我最愛臨摹的畫本。記得筆記裡那一筆一劃,有過考試後留下的難過與愧疚的淚水也有那深夜苦讀無法支撐時

    留下的口水。

    時光如箭,轉眼一劃而過,但是雖然找不到他的身影,但是夜半夢迴之時,卻總是感覺有遺落的東西。

  • 5 # 線上少兒英語

    既親切又陌生,就像現在翻看初中的日記一樣,懷疑是不是自己寫的,那時候為什麼是這麼想的,那個時間點我在哪裡在幹嘛,就像酒一樣,放的久有濃濃的醇香。

    密密麻麻的筆記也讓人有股青春的餘味,一路走來,留下的就那點回憶,能保留下來的很少很珍貴。

  • 6 # 世味煮成茶

    有意義,懷念當初願意花心思的自己。現在已經很難有那份激情了。

    相信當初寫下每一個字,都是帶有感情的。

  • 7 # 洪柳sunny

    以前寫的筆記,如果記錄很詳細的話,能夠呈現出那時那景那物,歷歷在目,眼前呈現出當時的自己,內心激動不已:如果記錄不詳細的話,書中的內容已經模糊不清,細微的地方已經記不清了,印象暗淡無光。

  • 8 # 求魚哲說

    我自己確實有閱讀以前的日記或者筆記的經歷,感覺有點特別。最早的筆記都是高中時候看電影,讀書之後寫的摘錄,讀後感。由於時間太久沒開啟過,紙張都有些泛黃了。閱讀這些歷史資料一樣的東西,而且是曾經自己親手寫出來的,感覺如下。

    首先你會有些恍惚,會問自己,這些真的是自己寫的嗎?有些句子你自己會覺得陌生,不記得。這種感覺會很神奇,而且有些文字你會覺得很不錯,然後再次質疑是自己寫的嗎?蔡志忠說,他從來不會感覺自己二十歲的時候畫的東西不好,反而是現在畫不出以前那樣的畫了。文字這種憑藉感覺發揮出來的東西,實在是不能過早的否定自己。多年之後的自己回過頭重新打量自己,才發現並不是一無是處。

    然後筆記裡有一些句子,你會發現自己依然記的很清楚,就像昨天一樣歷歷在目。只是筆跡褪色,又舊又幼稚。這時候你會發現,很多道理,別人早就說過,被自己記錄在冊。自己十年二十年的辛酸苦辣,歷盡紅塵磨鍊,只不過是在驗證那種正確或者錯誤的感覺。你還會發現那時的我們雖然懵懂,心裡有種東西反而比當下堅定。幼稚的是動作,是拿筆的姿勢。心只是單純。

    最後自己讀著自己多年以前寫得東西,回憶如潮水襲來,猶如大螢幕一樣放映著自己曾經的經歷。如果沒有這些筆記,大部分的細節早已被時光淹沒,消失不見。你會感嘆,自己會是多麼的健忘。那些文字就像加過粗,劃過線一樣,把本來應該毫無印象的平淡日子標出了重點,從而變得與眾不同。

    放下老舊的筆記本,你會因為沒有堅持寫日記而自責,把半日浮生過成了渾渾噩噩。

  • 9 # 詩洋

    就跟我想做的是影片記錄自己的人生一樣,任何形式的記錄在未來的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後,不僅僅自己看是對當時心境的複述,當自己的家人朋友在看到的時候,也是同樣的感覺。人們其實喜歡舊的事物,因為他已經逝去,已經不復存在,所以,無論什麼形式的記錄,請堅持下去,未來在看的時候,只有你自己清楚是什麼感覺!

  • 10 # 張小曦

    如果是讀書時期被迫寫下的讀書筆記,早就被我不知丟到哪裡去了。

    如果是自己主動寫的,我會想:哎呀我這個讀書筆記還能再稍微修繕一下,這個作者嘰嘰歪歪這麼久原來就傳達了這麼一丟丟資訊量,真的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術是從那裡流傳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