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在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有幾場硬仗都是美軍死磕日軍殘部留守的孤島,造成美軍重大傷亡。海上作戰不同於陸地,沒有船隻、飛機,島上的步兵根本對島外的敵軍造成不了威脅,那為什麼美軍後期擁有絕對制海權,大勢已定的情況下還非要打下它來,把它扔那不好嗎?等一年半載打到日本本土了,這些小孤島還有什麼意思呢,島上的守軍不是都要懷疑人生價值了嗎?
12
回覆列表
  • 1 # 邊城月99008156

    那是因為這些孤島所處的位置是比較有戰略意義的,比如二戰時期美軍和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爭奪的,中途島、硫磺島、沖繩島、瓜島等等,彼此都傷亡慘重,就是因為這些島嶼有的可以作為重要的補給基地、有的可以作為機場縮減飛機的攻擊半徑、有的島可以作為一個支點攻擊日本的本土。

    比如硫磺島雙方爭奪的就比較激烈,雙方都傷亡慘重,日軍守島部隊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美軍則有6812人死亡,19189人負傷。傷亡共計28686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最激烈的一場戰鬥。佔領了硫磺島,使美軍獲得了轟炸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還打開了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通道。

    其中美軍傷亡最慘重的就是攻打沖繩島,沖繩島是距離日本最近的一個戰略位置重要的島嶼,日軍做了垂死掙扎死傷九萬多日軍,美軍也傷亡三萬多人,可見這些島嶼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有多高。

  • 2 # 跳蚤騎士

    兵法雲城有所不攻,路有所不途!而大洋上的海島星羅棋佈,看似都差不多,但是對各國海軍來講就各有倚重!戰爭的勝利必須考慮最佳進攻路線,這個和陸地上是一樣的,要考慮自己艦隊的航行距離,補給問題!所以有些島嶼是必爭之地!

  • 3 # 淨月暖陽

    誰說一定要把孤島都打下來呀?二戰時美國在太平洋上與日本的戰鬥,麥克阿瑟發明的就是“跳島作戰”呀!

    只是在島嶼作戰時,選擇攻擊那些島嶼,先後順序是極其講究的。那些是對手的攻擊前沿島嶼,那些是防守型島嶼,那些是補給島嶼或補給中轉島嶼,那些島嶼又在已方的補給線上等等,還要參考,哪些島嶼有機場,哪些有雷達,導彈。哪些島嶼有淡水,哪些島嶼有深水港口等等因素。

    一串串島嶼,如一條條長蛇,打蛇一定要打七寸,倒真沒必要逐島爭奪,有些島嶼在失去補給後,只需圍困就不攻自破了。好的將領,一定會珍惜士兵的性命,不做無畏犧牲。怎會把一個個孤島都血拼下來?

    至於象琉球、臺灣這樣的戰略性島嶼,則是兵家必爭之地。

  • 4 # 新銳觀察影片

    太平洋戰爭中後期,那幾場給美軍造成嚴重傷亡的戰役,其攻下的島嶼,就戰爭全域性而言,具有較高的戰略價值。

    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役中的美軍登陸艇

    1943年以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擁有絕對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可以自由選擇就戰爭全域性而言具有較大戰略價值的島嶼進行攻擊,同時繞過戰略價值較低且日軍防守較為堅固的島嶼,僅用海空封鎖的辦法,使其癱瘓,喪失作戰能力。所以說,那幾場給美軍造成嚴重傷亡的戰役,戰略價值都較高,如果不高,美軍是不會去對其進行攻擊的。下面來舉幾個例子:

    像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役、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就是奪取的那種戰略價值較高的島嶼。

    1944年6月至11月的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役(攻佔塞班島、提尼安島和貝里琉島),突破了日軍的“絕對國防圈”。美軍攻佔這裡的目的,就是在中太平洋建立一個軍事基地。之後就可以利用這一軍事基地,支援下一步在菲律賓的作戰行動。另外,就是提供基地,對日本本土實施戰略轟炸行動。

    經過了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的登陸戰役後,1944年10月,盟軍成功地在菲律賓群島登陸。另外,在佔領馬里亞納群島後,美軍就開始以塞班島和提尼安島為基地,派出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對日本本土展開轟炸。

    硫磺島戰役中,美軍在灘頭登陸

    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的硫磺島戰役,美軍攻佔這裡的目的,有以下幾點:

    1.消除日軍對美國轟炸機的預警能力、消除日軍在該島的航空兵隱患、減少美軍轟炸機經過這裡的損失、為空襲日本本土後返航的受損轟炸機提供臨時著陸場(硫磺島的位置幾乎是東京和塞班島的中間,美軍轟炸機經過這裡時,會被日本人提前知道)。

    2.航程較短的護航戰鬥機能為轟炸機提供全程護航。

    3.開啟進攻日本本土的門戶,消除後顧之憂。

    美軍佔領硫磺島後,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可以在戰鬥機的保護下,抵達日本本土進行中低空轟炸,大大提高了攻擊效率。例如東京大轟炸、名古屋大轟炸和大阪大轟炸,都是在佔領硫磺島之後進行的。另外,至戰爭結束時,共有2251架受傷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在硫磺島降落。美軍以犧牲6800人,傷22000人的代價,拯救了約25000名機組成員的性命。

    硫磺島戰役中,美軍機槍手正在向日軍射擊

    1945年4月至6月的沖繩島戰役,美軍攻佔這裡的目的,主要是想利用沖繩島這個距離日本本土僅547公里的島嶼,作為下一步進攻的基地,以支援入侵日本本土的計劃(代號“沒落行動”)。

    美軍在佔領沖繩島之後,立刻派出掃雷艇,對該島周圍的水雷進行排除。之後,這裡就成為美軍最接近日本的一個艦隊錨地、部隊集結地和機場。

    像以下這些島嶼,美軍全將其進行了封鎖,沒有進行攻擊。

    沖繩島戰役中的美軍

    諾魯(日軍守備兵力4256人)、大洋島(日軍守備兵力760人)、威克島(日軍守備兵力4139人)、米利環礁(日軍守備兵力2237人)、沃特傑環礁(日軍守備兵力3383人)、馬洛拉普環礁(日軍守備兵力3329人)、加魯伊特島(日軍守備兵力2311人)、梅里揚島(日軍守備兵力6625人)、波納佩島(日軍守備兵力7984人)、庫薩伊島(日軍守備兵力4511人)、摩裡勞克島(日軍守備兵力1010人)、恩德比島(日軍守備兵力1253人)、特魯克環礁(日軍守備兵力44593人)、雅浦島(日軍守備兵力5917人)、帛琉主島(日軍守備兵力29635人)、帕幹島(日軍守備兵力2494人)、羅塔島(日軍守備兵力2985人)、馬庫斯島(日軍守備兵力2747人)。

  • 5 # 經武歷史講堂

    題主可能對二戰太平洋戰爭後期並不是很瞭解,美軍很清楚跟日軍進行島嶼爭奪戰消耗實在是太大,於是就有了著名的“蛙跳戰術”

    “蛙跳戰術”顧名思義就是放棄逐島爭奪,跳過一些防守嚴密的島嶼,攻擊其身後的島嶼,來切斷它和日本本土的聯絡,阻擊日軍的增援,截獲日軍補給,達到削弱日軍的目的。

    透過蛙跳進攻,美軍繞開日軍的防守一線,攻擊後方防守薄弱的島嶼,並以此為前進基地襲擾日本本土。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將太平洋戰場形勢扭轉。

    所以,在海空軍足夠強大的條件下,在後勤補給允許的條件下進行跳島攻擊是可以的也是可取的。之後美軍在幾次衝突中也不同程度的將這一戰術發揮,例如在北韓戰場上,沒有和北韓人民軍進行正面交火,直接跳過一線,從仁川登陸,切斷人民軍退路也切斷了前線北韓軍隊的補給,導致北韓軍隊一潰千里;在伊拉克戰場上,美軍沒有從海岸登陸和伊拉克軍隊進行正面交戰,而是採用“左勾拳”戰術繞過伊拉克軍隊的防禦縱深,直撲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 6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話不能這麼說,二戰時美軍在太平洋就曾使用跳島戰術。打一個島,然後跳過一個島打下一個或者把難以攻下的島嶼跳過。然後把跳過的島圍起來,直到日本人彈盡糧絕投降或者餓死算逑。

    當然,像題主所說,有些島必須攻下,像瓜島,塞班,沖繩。

    這些島普遍有優良的基礎設施,雄厚的兵力,有的還有機場,這些島如果不打下來,就會成為美軍背後的一顆炸彈,美軍的進攻將受到極大的影響,而且有的島由於地理位置,比如可以在上面修機場直接支援到美軍的作戰,那這種島就必須要打下來,那些不重要的,圍著讓他們自生自滅就行。

    (關島)

  • 7 # 巴山夜雨涮鍋

    不知道題主從什麼地方看到的“戰爭期間孤立島嶼一定要打下來”。事實上,對於戰爭期間難打的島嶼,本來就不必全部打下來。最著名的,是在二戰後期的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將領麥克阿瑟、尼米茲等人,就採取了所謂“蛙跳”戰術,對於日本軍隊佔據的諸多島嶼,不是逐一攻克,而是選擇性地跳躍攻打,佔領那些相對容易的,繞過那些防守堅固的,以實現儘快突破日軍島鏈防禦的成果。

    當然,在可能的情況下,能打下的島嶼還是要一定打下來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如果留下敵軍島嶼不攻打,等於在我方陣線後方留下敵軍的據點。敵軍可能從這個據點出兵,擾襲我軍的交通線,或者在敵軍向我反撲時,這個據點可以策應。最不濟,這個據點也能給敵軍偵查我方情報提供支撐。所以,拿下島嶼,就能消除我軍陣線後方的敵軍據點,使得我方交通更加穩定。

    其次,如果留下敵軍島嶼不攻打,則我軍的島鏈可能不連貫,我軍的排程補給等都可能受到影響。

    因此,到底要不要攻克敵人的島嶼,實際上就是在兩者之間折中:到底是攻克敵人島嶼所花費的時間、兵力更有價值,還是留下敵人島嶼所必須投入的監視、防備兵力更有價值。最終的結果,是在攻擊島嶼的收益和代價之前尋得一個最優的價效比標準,從而決定要不要攻克一個島嶼。

    題主提到的美軍玩命攻克的那幾個島嶼,恰好都屬於進軍日本的關鍵島嶼,美軍拿下之後可以作為進一步進攻的基礎,所以必須拿下。

  • 8 # 前沿陣地

    美軍當時進攻的可不是孤立的島嶼,而是對美軍後續作戰十分關鍵的要地,因此美軍才會在這些看似不是很重要的孤立島嶼上登陸作戰。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採用的蛙跳戰術,其實就是以島嶼為跳板,以已經佔領的島嶼為前進基地,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不斷佔領一系列島嶼,以此來打擊日軍,併為美軍進攻日本本土做準備。如果不攻打這些島嶼,而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話,勢必在進攻途中會遭到日軍的有力阻擊,導致較大傷亡。

    就拿最早的瓜島戰役來說,美軍挫敗了日軍對澳洲等戰略方向的進攻,使其傷亡慘重,同時在瓜島的機場等設施,很好的支援了美軍在索羅門群島區域的作戰。再比如美軍傷亡高於日軍傷亡的硫磺島戰役,美軍拿下硫磺島之後,取得了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更近的基地,同時也打開了攻擊日本本土的大門。

    不過這些都是關鍵島嶼,對於很多戰略價值不大的島嶼,美軍根本沒有理睬,那些守島日軍掙扎到日本戰敗投降也未能發揮任何作用,反倒是由於缺醫少藥和給養損失了大量兵員。不過也有例外,美軍1944年進攻菲律賓已經沒有任何價值,反倒是浪費精力,但是麥克阿瑟為了實現其在逃跑時重返菲律賓的諾言,還是說服了羅斯福發動了菲律賓戰役。

  • 9 # 貞觀防務

    1.孤立島嶼的重要性不亞於一座城池,孤立的島嶼可以作為軍隊休息調整的基地和戰略部署的總部。哪怕部隊在戰爭失敗後也可以回到基地重新修整,憑藉易守難攻的島嶼軍隊可以在勝利的情況下進行東山再起和絕地反撲。

    2. 二戰時期,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進行了向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役,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在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役中,美軍突破了日軍的防圍圈,攻佔了塞班島、提尼安島和貝里琉島,在中太平洋外建立了一個軍事基地目的為支援下一步菲律賓的作戰行動和對日本進行轟炸行動。

    3.硫磺島戰役中,美國在灘頭登陸,並建立了臨時基地為航程較短的飛機為轟炸機的護航提供了便利,美軍登陸硫磺島,並建立臨時基地為轟炸日本解除自己後顧之憂做了保障,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沒有顧慮的情況下,美軍對日本實行了轟炸。

    4.為實施代號為沒落行動的侵略日本領土的戰爭方案,美軍攻佔了沖繩島,沖繩島雖然領土較小,但距離日本較近,美軍在此建立的基地讓軍隊侵略日本更加變成了現實,攻佔了沖繩島美軍為轟炸日本又近了一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濟學裡的那些字母都代表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