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明松3
-
2 # 步行者MrWu
如何設計思維模型?也可以理解為怎樣把思維進行視覺化的規整,最終系統化的沉澱下來,找到其中有價值的方向!
在芒格看來,事間萬物都是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人類所有的知識都是對這一整體研究的部分嘗試,只有把這些知識結合起來,並貫穿在一個思想框架中,才能對正確的知識和決策起到幫助作用。所以他提倡學習所有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熟練運用來自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來解決問題。
大多數人的思維無非是從發散到篩選在到聚合最後到細化的一個過程。中國有一句諺語叫“活到老,學到老”,在這個學習的過程當中,思維也在發生變化,儘管設計出一個完美的思維模型,它也終將是不完美。
-
3 # 認知框架
喝水不忘掘井人,這篇文章的兩個重要的觀點是向高煥堂老師學來的,在此感謝他的敦敦指導,確實這兩點可以作一個原則,我已經視為事實上的原則,是可以作為思考的出發參照點。
1:從複雜事物、理論、概念、原則、設計出簡單的形式來表述事物、理論、概念、原則。
2:序中有亂的思想。
3:大道至簡,簡單可以搬動大山。
我把這三條原則,改用來設計思維模型。
大家經常會聽到一個詞”以簡馭繁“,在這裡簡是什麼、繁又是什麼。什麼去馭呢?
一個成熟的理論如何變成思維模型。大家經常會聽到一個詞”以簡馭繁“,在這裡簡是什麼、繁又是什麼。什麼去馭呢?簡,從人認知的視角來看,要簡單,系統性、動態性的簡單。繁呢是從【事】【物】的視角來看,事物本身呈現系統性、細節性的複雜 ,而這種繁體現在各種各樣的細節性複雜,人們的認知能力有限無法直接處理這種細節性的複雜。從複雜【事】【物】中虛擬、設計、創造出簡單的形式來表達事物,這個簡單的形式,是從人的認知視角來看要簡單,這是一種動態性的簡單,即從理論、原則、或概念中抽離出幾個元素,這個元素的個數上限應該在區間【7-2、7+2】,超出了這個上限,不能為人所駕馭。因此,從複雜中創造出的簡單形式所使用的元素個數就會落在上限之下,這是一種限制。這幾個元素之間的關係就構成了結構。通過幾個要素和幾個要素之間的關係表達了複雜的理論。這幾個要素和幾個要素之間的關係就被設計成了思維模型,思維模型透過這種方式被創造出來。創造出來的思維模型反過來可以幫助我們去使用複雜的理論。
在建立思維模型的過程中,要有一個簡單的思維複式框架,就是把減法思維、系統思維、還原法思維,這三者要協調起來用。
還原法思維幫助我們發現思維模型的一些要素。
減法思維,就是要把枝節,大膽舍掉,舍到不能再舍的地步,最後只剩下幾個元素。
系統思維,就是要把這些元素和元素之間的關係表述出來。
這三者合起來,威力是巨大的,不然在設計思維模型時就會不知所措。思維是有指向性的,這三種現成的思維模型在設計一個新的思維模型時,會產生很大引導思考方向的作用。
讀完一本書,不是把一本書的所有文字裝載在腦袋,這是不可能的。而是要把這本書變成一張圖和幾句簡單的語言,我們記住了這張圖和幾句自己總結出來的言語,這幾句言語是一張圖有所對應的。這個道理跟定位的道理是相通的。
一本書,能在心智中留下的其實很少,但其實有了對應的這樣的一張圖和幾句簡單的言語其實就足夠了。
內化於心的是關於這本書在心智中留下的一種簡單形式,而這種簡單形式,是我們自己透過精細加工整合出來的,如果不去精細加工和整合,就連這樣的一張圖都沒有,最後會忘記掉整本書,讀完這本書就沒多大意義。
透過這樣的一張圖,這張圖也可以稱之為思維模型,你自己設計的一個簡單形式來表達這本書的主要思想或理論、觀念。透過這個形式【這張圖】,你可以喚醒【整體書的知識】來駕馭複雜事物的思考。
每個思維模型,從認知的角度來說,都是比較簡單的,都是能夠被人學習並掌握的,之後還會被操作。思維模型就是用來駕馭複雜事物的一種思考套路,又不僅只是思考套路,背後還有藏著獨特的原理、原則或理念。理解到背後的原理、原則或理念,思維模型才能被靈活的應用於各種場景,得之於【心】應之於【手】。
-
4 # 龔斯特
故事1:
2016年8月參與李善友教授的課程《認知革命》開始,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是思維模型,思維模型對產品經理有什麼用?如何建立自身思維模型?
故事2:
從2016年12月開始,發現自己對於時間、空間對應業務發展、商業模式中的關聯非常感興趣。
故事3:
2017年3月,產品組內部發起了一場產品職級評選活動,最終結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對歸納出來的能力模型,還是有所認可。
故事4
本週2晚上在公司吃晚飯,有個小夥伴問我:最近遇到一些負能量的侵襲,你會怎麼處理?因為你是一個正能量值非常高的人。當即,我回答了自己處理這個場景的方法。
以上4個故事,分別對應思維模型、認知模式、產品能力、行為模式。週末有整段時間,趁此對自己的思維模型進行階段性歸納與分享。
最後,借用善友教授的一句話:我說的都是錯的。
我的思維模型:從時間、空間、意識3個維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適合自己的思維模型才是好的思維模型,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思維模型。
我將思維模型內容拆分為3塊,4步構建流程。
思維模型組成
1. 第一性原理
2.基石假設
3.方法論
1.第一性原理
個人定義的第一性原理,是遇到問題進行思考時人們最初始、原始的思考方式,比如我的第一性原理是“解決問題”,無論是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預設反應是先解決問題,不因為涉及領導或上級就擱置問題,不因為同事粗暴的語氣而耽誤解決,不因為是他人的問題而延遲推諉。
當然,這聽上去的確是一碗滿滿的雞湯。
因為產品經理的價值與成長是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中體現。解決大問題就是大價值,解決小問題就是小价值,不能解決問題,則沒有價值。
物理學上的第一性原理是“從頭算”,利用最基礎的資料相互組合,透過推理公式計算得出答案。
典型例子是埃隆·馬斯克,他有一次在Ted上跟主持人對話令我印象深刻:
克里斯·安德森:我的理論就是你有一種能力,可以讓你在設計的層面系統地思考,匯聚了設計、科技和商業,所以如果TED是TBD,Design(設計)、Technology(科技)和Business(商業),把他們打包起來,以一種人們很少能夠做到的方式融合起來然後 —— 然後關鍵的是——你對這個拼接的組合非常的有信心,甚至會去冒瘋狂的風險。
你賭上了你的財富,而且你好像還賭了好幾次。我想說,基本沒別人會這麼做了。是不是——我們能不能分享一下秘訣?我們能否將它放進我們的教育系統中?人們可以向你學習到什麼嗎?你所做的真的太令人驚歎了。
我們生活當中,我們都是用類比推理,實際上就是說我們要照搬別人的做法然後稍加改動。你必須這樣做。否則,從心理層面看,你這一天就過不去了。不過當你想要做一件新的事情, 你必須按物理原則辦事。
物理正是一種用反直覺的方式來發現新事物的方法,就像量子力學。它就非常反直覺。所以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然後也要非常注重負面的反饋、尋求反饋,特別是從朋友那裡。 這可能聽起來像個很簡單的建議, 但是很少人這麼做,這是非常有幫助的。
所以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就是物理學第一性原理,從簡單、公認的理論出發,推匯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依靠直覺經驗,更多的是演繹推理與資料。
特斯拉電池生產就是典型應用,分解原料組成,從期貨交易所購買,接著使用東芝現有技術進行生產,將一件看起來複雜的事情拆解得清晰明瞭。
問題:哪種第一性原理更好?
我認為沒有更好,只有更合適自己的。比如孫正義的第一性原理是“時光機”理論[2],之前朋友圈有一段非常流行的話,具體忘記了,大致如下:只看當前利益就是員工,看1年是主管,看3年是高管,看5年是老闆,看10年是企業家。本質描述的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也就是從時間維度去思考事物的發展趨勢。
因此第一性原理沒有好壞對錯,只是不同而已。
2.如何構建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的構建基於2個條件:
自身核心能力圈
找到基石假設/公理/定理
首先,第一性原理需要人去執行,如果執行人自身能力不足以支撐,就是一個理想化的原理,所以清晰地認知自己的核心能力非常關鍵。
其次,構建原理需基礎牢固、邏輯自洽才能經得起考驗,這個基礎可以理解為各個學科領域內公認的理論,不證自明的道理,沒有異議的觀點。
我的核心能力
自我驅動能力
學習能力
反思總結的能力
多數人會遇到2個問題:
第一,如何識別自身核心能力?
建議階段性地詢問自己的朋友、同事、領導對於自己的印象?我平時會問身邊的朋友,他們普遍對我的第一印象是極強的自我驅動能力,然後是持續的學習能力,最後是反思總結的能力。另,每個人對自身核心能力的定位都會有所高估,所以適當降低自己的預期。
如何擁有強大的自我驅動能力?
我透過運動培養自己的意志力,還經常提示自己失敗的巨大代價,暗示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當下每件有價值的事。
第二,如何構建核心能力?
1)花時間
2)花精力
3)反覆刻意練習
我們表面所看到如同天才般的能力,99%的人在背後付出了大家所看不到的努力。
我的基石假設
1)多元思維模型[3]
2)擁抱變化
3)時空的關係
4)凡事背後都有道理/邏輯
有人會奇怪以上這4點跟“解決問題”有什麼關聯?
多元思維模型-工作、生活中的多數問題落在跨學科或領域之間,所以我們需要用跨學科的融合思維去解決。“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4]
1)不斷跨學科學習經典理論
2)不斷交叉組合這些理論
3)不斷用理論指導工作、生活、學習
4)不斷總結思考最佳化
擁抱變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5]將進化論用"物競天擇"4個字進行總結,用用“遺傳變異”、“生存競爭”8個字進行推理,說明了人類進化的道理(雖然目前學界有爭論,但目前還是唯一的道理)。公司、部門、組織也是由個人組成的,因此本質上也逃脫不了這8個字。
將時間維度拉長,我們會看到變異是自然生物生存下去的必然現象,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卵生到胎生,從智人到現代人類。
一個公司、組織想在這個殘酷的商業環境生存下去,必然會經歷類似遺傳變異的過程,我們個人也需要積極擁抱這樣的變化。
回覆列表
思維這各種概念不好定論,因為他是根據幾百年教育甚至幾千年的思想有關係!教育是首要抓的其次就是環境!你在什麼環境裡就有什麼樣的思維,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環境也可以決定思維,但我覺得教育才是思維的重之要重!如果能設計一個思維模型這兩點必不可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