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陪你從6歲到長大

    不邀自來。

    造成這樣的結果,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即使孩子犯錯,我揍了孩子,等平復之後,我也會和他講道理,不讓孩子單獨承受消化,所以孩子願意和我親。

    結束語:孩子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如同小樹苗,他們的成長難免會有很多“斜枝”,該打的時候得打,該訓的時候也得訓,偶爾讓他知道大人生活中的難處,切身感受父母為什麼生氣或者為什麼打他。打了之後一定要講道理,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捱揍。不要怕讓孩子受委屈,因為父母做不到無時無刻的保護他,出門在外總會有各種磕磕碰碰,受點委屈沒關係,做好心理輔導,強大孩子的內心。

  • 2 # 瀟常媽咪

    前段時間遇到過一個家庭裡的孩子,父母說的時候他就會從家裡去奶奶家,然後在奶奶家如果不高興就會再從奶奶家回家。我想了想有些孩子一罵就離家出走,和以下幾點有關係。

    這個男孩兒從小就嬌生慣養 ,一般都是奶奶帶,五六歲的時候還要大人餵飯。上一年級家裡人開始對他有要求,而他自己又接受不了這麼大的轉變。在這個節骨點上就開始出現了父母的抱怨,這麼大了什麼也不會,什麼也做不好,實際上是家人的寵愛的結果。父母溺愛的時候一味溺愛,到了一定的年齡突然放手,孩子一點回神的時間都沒有。

    父母教育起孩子了,也沒有耐心,一般就是大聲呵斥,有的時候也還會說“滾起來,快滾”,孩子聽的次數多了,也就記在心裡了。有時候可能是家長髮脾氣的口頭語,但是孩子卻信以為真。

    有可以安身的地方

    就像我提到的這個小男孩,他在父母的家裡和奶奶家裡來回轉換。其實這樣的孩子是沒有安全感的。兩個家庭之間找相對好一點的感受,但是哪一個其實孩子都不喜歡,只是自己的年齡還小,沒有辦法罷了。

    再一個就是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有什麼話不和家裡人交流。憋在心裡,事實上父母也沒有很好的,和孩子交流之間有一定的代溝。我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不理解父母的做法。

    缺乏自信心,但是又很要面子,“讓我滾我就走好了”,在一定程度上還有點鑽牛角尖,誰說的話都不聽,只相信自己的想發。

    前段時間一個家長說在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說,批評了一個班級裡的女生,然後這個女同學揚言要去跳樓,真自己到了樓頂,最後很多老師極力勸下來的。

    現在的孩子懂得多,再加上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會很衝動,他們要面子、一言不合就要自殺跳樓、離家出走。所以說父母應該平時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尊重、理解孩子,用相互尊重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即使小一點的孩子做錯了事情,要批評、要教育,甚至有時候打罵。事後都要和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然後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去做。如果父母的方法有些偏激,認識到自己方式的不恰當也要及時和孩子道歉,並不是父母和孩子道歉就有失尊嚴或者被孩子笑話,恰恰相反孩子們能夠得到父母的尊敬和理解。

    有些問題除了孩子特定年齡段出現,基本上可以在家庭教育這個問題上找到紕漏。

  • 3 # 手機使用者紅葉愛你

    孩子知道媽媽還是愛自己更多一些,只是自己真得不懂做了錯事,或許太過幼小,還不具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對生存的依賴,委屈求全,但心裡早己在做離開的準備,甚至輕生,眼前一片茫然,無助,用自殺,來最後告別心中依戀不捨的人世。

  • 4 # 尚善心理

    這個問題我覺得關鍵是孩子對媽媽是否形成了安全型依戀。

    01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把媽媽當做安全基地,媽媽在的時候,他就會有勇氣有膽量去探索周圍的環境,勇於開拓,樂於交友。

    02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幸福感更高,抗壓力、挫折能力更強,能和他人打成一片,能夠信任他人和社會,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對媽媽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安全感、依賴性,不會因為媽媽的批評就離家出走或做出過激的言行來。

    03 那麼安全型依戀是怎麼形成的呢?孩子在0到2歲的時候會經歷一個全能自戀期,在這個期間,孩子餓了、渴了或者要排洩都會哭,如果在他需要的時候,他的媽媽及時出現,滿足她所有的願望,當孩子需要擁抱的時候,媽媽愛憐的把孩子抱在懷裡,接觸孩子的肌膚,這樣慢慢的孩子就會對媽媽形成完全的信任和依賴,也得到了安全感。

    因此,安全型依戀的孩子抗壓力強,不情緒化,父母打罵也不會離家出走。

  • 5 # 媽咪老師

    確實如此,有的孩子無論怎麼打罵,他們也不會記恨媽媽、離開媽媽;而有的孩子,可能僅僅被批評幾句,就選擇離家出走。我認為造成這兩種不同態度的原因是:

    1、有的孩子無論父母對他怎樣,都不會懷疑父母對他的愛;而有的孩子稍微受點委屈就開始懷疑父母對他的愛。

    2、有的孩子已經適應了媽媽這種打罵教育方式,所以無論怎麼打罵也不會傷心;有的孩子從小百般寵溺,父母捨不得說一句重話,孩子習慣了這種方式,當父母態度稍有改變,他們就感覺備受打擊。

    3有的孩子已經百鍊成鋼,已經成為打不倒的小強;而有的孩子猶如玻璃製品,只能小心翼翼捧著。

    4、有的孩子善於體諒別人,願意寬容父母;有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毫無感恩之心。

    5、有的孩子性格本就寬厚;有的孩子無論對誰都斤斤計較。

  • 6 # 雙魚小尾巴smile

    孩子與大人一樣,有的百折不撓,有的十分脆弱。

    捱打捱罵也不離開,那是對父母有足夠的愛,也是因為父母給予了足夠的愛和安全感。他心裡明白父母打他是為了他好的道理。

    這樣的孩子是很好講道理的:媽媽為什麼打你?因為媽媽生氣了。媽媽為什麼生氣?因為我不聽話了。你自己說說哪裡不聽話了?接下來他就能自己分析出事情的緣由,下次也很少再犯。

    至於捱打捱罵就離家出走的,我這裡有一個真實案例。

    這個男生是我的小學校友,他12歲時,跟媽媽吵架,具體原因不得而知,離家不遠處有一條河,他出門就跳河自殺了。

    僅僅是因為跟媽媽吵架。

    有一個高中生,成績名列前茅,有一次考試發揮失常,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訓斥了幾句,他出了辦公室就跳樓了。

    他沒死,毀容了,還殘疾了。

    這種孩子,就是我們說的玻璃心。

    敏感,脆弱,不堪一擊。

    形成這種性格的原因,在於家長,家長像超人一樣圍繞著孩子,把孩子盯的緊緊的,導致他每天活在緊張中,神經及其脆弱。

    孩子的一切,家長都大包大攬,他不自立,又自私,認為全世界都該圍著他轉。

    太自私,就造成了孩子的不會愛。他只會接收愛,不會給予愛,也不懂得珍惜父母的愛。

  • 7 # 劇有感

    借用我喜歡的相聲演員,郭德綱先生說過的話(記不得原話),人要經受挫折才能正確的成長起來,一直含在手心以後出門人家瞪他一眼就會背過去。

    深以為是,也可以結合到家庭教育裡面;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小朋友天生就很乖,不用擔心太多,更不用說打罵這些詞了。只需要循循善誘就可以逐漸成長。

    而我們頭疼的那些小朋友,好言好語說個半天就不行了,怎麼都不行了;軟硬不吃,油鹽不進。這時候你慌了,不知道怎麼辦了。講真,我不建議經常體罰。但是,適當的教育也是必要的。家長的權威必須在他真正懂事之前進行樹立,人性本惡,需要逐漸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有些孩子一打罵就離家出走就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前期沒有正確的的教育和引導;在發現問題後強硬對待,效果肯定是比較糟糕的。離家出走,對打,不學好等等不良詞彙會逐漸的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你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方法來進行補救了。

    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

  • 8 # 親子教育文化

    我分析了以下幾點

    1,過慣了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孩子抗壓能力太低!更有的隔代溺愛,對孩子百依百順,要啥買啥,想幹啥就幹啥,獨立能力太差,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應該是父母應該做的,而造成了孩子思想觀念的扭曲!

    稍有不順就會抱怨,脾氣大的還容易做出格的事情,比如“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等等過激的行為!”這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的。家庭教育的失敗“滋生”了孩子價值觀的扭曲!“過度的溺愛是一種傷害!”

    2,家庭氛圍不融洽,經常遭到“指責謾罵”,“大吼大叫”的孩子,缺少溝通,缺少關愛,普遍缺少自信!孩子長期得不到稱讚,得不到鼓勵,就會“缺乏自信”,加上碰到一些來自外界的壓力,(比如學校裡碰到不愉快的事,學習上的壓力……等等!)他也不願意跟父母說,只會憋在心裡,壓抑太久了就容易爆發過激行為!

    3,在家裡倍受關注的孩子,受到的關愛比較多,家庭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經常做家務的孩子普遍自理能力強,因為他在幹活的同時可以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勞累,更懂得感恩!心裡也會更加Sunny,抗壓能力比較強!受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感恩教育”……等思想感染比較多的也會增強孩子身上的能量,抗挫折能力就會強大!

    我想,這應該就是為什麼“打罵”也不離開媽媽的原因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哪部美劇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