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看熱點話題

    道德是一個人從內心深處去自覺的要求自已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一種內心的自我反省。法律則是一種強有力的執法手斷。是靠外在的強有力的力量來約束人們的身心行為的。道德是從內在的自我約束做起的。

    1、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思想形態上佔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式,所頒佈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2、道德,是由社會經濟關係所決定的,用善惡標準進行評價的,依靠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和內心信念來維繫和調節個人與社會之間利益關係的社會意識和行為活動的總和。

    3、法律只規定不能做什麼,而道德則要求應當做什麼;法律具有強制性,道德則主要依靠人的自覺性,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支柱,法律是道德的權力支柱。兩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4、法律是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是靠人們的自覺來衡量的。不道德不一定觸犯法律。而觸犯法律的一定是道德不允許的。

  • 2 # 使用者5206342636135

    一、法律與道德的區別:

    1、產生方式不同

    法律一般是透過特定的機構、程式、方式而形成,依賴團體公共權力而實現。法律是自覺的、有形的。道德根據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漸產生,依賴教育培養而積累長成。道德是自發的,有時是無形的,一般不透過專門的公共機關和人員來制定,也不一定要透過專門的組織和制度來實現。

    在時間上,道德具有先在性,它的產生早於法律,是法律的產生、形成、發展、運作和實現的基礎。

    2、表現形式不同

    法律作為一種規範形式,是由國家制定、認可和解釋的,具有普遍性、規範性、確定性、一般性的特點,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現出來,它的存在形式主要為法典、單行法規、判例、條例、條約等規範性檔案。

    法律的制定、修改、廢止、認可、解釋是擁有法律創制權的專門機關依照一定的法律許可權,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式而進行的,其他個人、團體、組織無權進行法律的創制。

    道德則不同,它主要體現在人們的意識、信念和心理之中,透過人們的言論、行為、內心信念、社會輿論、風俗習慣等形式而表現出來。

    道德規範出於人們社會生活的日積月累、約定俗成,無須經過某個專門的國家機關制定、認可和解釋,它的運作、功能的發揮也不必透過一定的程式或某個行政命令而實現。

    3、實現方式不同

    法律和道德作為人們的行為準則,都具有一定的約束性和強制性。然而兩者約束性、強制性的方式、程度有極大的差別。法律具有較強的約束性,具有國家的強制性,它往往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堅強後盾,依靠強制手段來加以推行和實施,法律主要是一種外在強制力。

    道德對人的行為的界定十分模糊,一般只對人提出做或不做一定行為的傾向性要求,沒有設定明確的行為模式,它本身所具有的約束性、強制性也沒有法律那樣嚴厲和顯著。

    它的實施、實現也不是依靠國家的強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會輿論、社會評價的力量,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內在修養、傳統、風俗習慣和社會教育的力量來維持,訴諸人的心理,透過人們的內在的自覺而進行的,道德是一種內在強制力。

    4、調整範圍不完全相同

    法律所調整的範圍主要是人的行為,與建立和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息息相關的人的行為和社會關係。

    道德所調整的範圍遠比法律廣泛得多,它幾乎涉及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領域、一切活動、一切人際關係,涉及人的外在行為和內在思想、動機。法律所調整的絕大部分物件,同樣也可以用道德來調整,而道德所調整的物件不一定可以透過法律來調整。

    5、評價的尺度不同

    法律評價人的行為的標準和尺度是合法與不合法,有效與無效。只要人的行為符合法律、法律規範的規定,就是有效的和合法的。

    道德評價人的行為的尺度和標準主要是一定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是一定社會、一定人群集合體的善惡觀、公正觀、是非觀、榮辱觀、美醜觀。人們的行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觀念、道德價值,就是正當的和合理的。

    因此,法律的標準與道德的標準具有一定的差別,法律標準遠比道德標準明確和規範。

    6、權利義務的特點不同

    道德和法律都是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都是透過權利和義務的配置而實現社會調控的。但法律主要是以權利為本位,道德主要是以義務為主體。

    法律的權利和義務是法定的,是以法律為根據和基礎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規範化的權利和義務,在社會中主要體現為一種實在形態,具有確定性、可預測性的特徵。

    二、法律與道德的聯絡:

    1、相互制約

    法律是透過立法、實施並強制執行的, 以此來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而道德則是透過科學、正確的評價, 推動法律的廢除、修改以及實施等。制約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為, 都不會超越社會基本秩序的許可範圍。例如:人們提倡見義勇為, 但是不能在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來見義勇為;再比如:一些不守信用的小行為, 雖然屬於道德譴責的範疇, 但是這一行為如果發展到詐騙的話, 就要負法律責任。

    2、在內容上相互滲透, 相互重疊

    在法律規章制度中, 會存在一些道德條款, 同樣的, 在道德規範中, 也會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法律中的很多規章制度都是透過道德規範演變而來的, 其中蘊含著道德精神;同樣的, 在道德規範中, 也存在著很多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尤其是在價值層面上, 兩者之間更是存在著密切的聯絡。由此可知, 兩者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重疊的。

    3、在地位上相互轉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兩者之間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具體來說, 道德是法律的基礎, 道德規範中所規定的, 在法律中也會有所體現, 這也就體現了道德法律化的結果, 可見, 兩者是相互吸收的。

    4、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是相互作用的。例如:法律維護道德的存在, 道德則為法律的存在提供有利的基礎保障。在社會的發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應是以道德為基礎的, 切不可認為法律是萬能的。因此, 只有將法律和道德兩者進行有機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綜上所述, 法律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的和諧發展, 道德的存在則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社會生活。兩者之間既有不同, 又存在著密切的聯絡。不管是法律的道德化, 還是道德的法律化, 只有我們切實加強對法律和道德兩者之間的正確認識, 藉助兩者共同的力量, 才能將依法治國、以德治國進行到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語言系統的組成規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