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幾個:
1、可能油墨乳化,就是發熱老化,需要更換或者加新油墨;
2、可能是水斗溫度,酒精比例,電解質等要檢查;
3、調墨的步驟:先調節著墨輥與串墨輥之間的壓力,再調節著墨輥與印版的壓力;
4、同一位置會有印不均勻,可能是墨棍磨損,調大著墨壓力。印刷機水、墨路的規範化操作: 水、墨路的規範化操作和印品質量是密切相關的,如果調節不好,將直接影響到印品質量的高低,因此它的規範化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墨斗和墨斗輥的規範化操作。(1)墨斗刀板的規範化操作墨斗刀板精度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供墨量的調節,因此要保證墨斗輥表面不受損傷,同時應保持其表面清潔。不印活時應將墨斗開啟,印活時無圖文部位不要將間隙堵死,應能保證在墨斗輥上形成一層薄薄的墨膜。(2)上墨或下墨時的規範化操作上墨時首先應檢查墨的質量,如果墨斗裡有墨皮之類的雜質應及時去除掉。(3)供墨量調節的規範化操作供墨量調節的基本準則是:墨斗刀片和墨斗輥之間的間隙儘可能小,墨斗輥的轉角儘可能大。2.傳墨輥的規範化操作。傳墨輥與墨斗輥和串墨輥的接觸應保持均勻、一致,所以應定期對其接觸狀況進行檢查,可用壓墨線或塞尺來檢測壓力的大小。洗墨路時,令傳墨輥擺動,則可將墨斗輥上的殘墨一同導人墨路,這時應使墨斗輥的轉角最大。墨量大時,可使傳墨輥停止櫻動,待墨量減少後再使其恢復傳墨。3.串墨輥的規範化操作。串墨輥的串動量的大小應根據油墨粘度和印品質量的要求而定,一般的網目活都將其串動量置為最大。串墨輥的位置不同時,串墨量的大小也不一樣。串墨輥表面應具有良好的親油、斥水性,因此應防止酸鹼等溶液落到其上面,造成表面腐蝕。4.勻墨輥的規範化操作。勻墨輥的作用是打勻油墨,同時還具有緩衝吸振的作用,因此應定期檢查墨輥表面的彈性,如果彈性失效則應更換,注意不要用不易揮發的物質清洗墨路,否則會造成膠輥表面老化。勻墨輥的轉動是靠摩擦帶動的,因此一定要使其與串墨輥之間可靠接觸。5.重輥的規範化操作。重輥的作用是保持勻墨輥可靠接觸,它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收髒。最上面的重輥還可用作拍墨用。需添補少量墨時,則可從此位置輸入。6.著墨輥的規範化操作。著墨輥的壓力調節是最關鍵的,應調節準確,通常可用打墨線或塞片的辦法來檢測。7.清洗墨路的規範化操作。刮墨器的安裝是清洗墨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到墨器安裝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清洗墨路的質量和效率。應注意的是到墨器和串墨輥的接觸狀況應均勻一致。 清洗液的使用是墨路中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清洗液一般以汽油為主,但現在也有專用的清洗液。如果墨路在反覆使用清洗液後仍未清洗乾淨,這時應將墨路中的墨輥(傳墨輥、勻墨輥、重輥和著墨輥)皆拆下,逐個清洗。 更換油墨時,應先將墨路中油墨清洗一次,然後再將待用的墨拍入墨路,並加清洗液再清洗一次。一般是經過這兩次清洗後,即可使用新墨。但如果是要求特別高的產品,則應將墨輥拆下,逐個清洗。8.水斗和水斗輥的規範化操作。(1)供水箱的規範化操作目前大部分印刷機用的都是水箱直接供水,水的流動是靠壓差實現的,適當的壓差能夠保持供水均勻,因此必須創造壓差的存在條件。(2)水斗和水斗輥的規範化操作水斗裡的水可以由水箱加入,也可由手工直接加入,但後者的勞動強度要大一些,水斗裡的水不宜過多,否則高速時有可能溢位,水斗裡的水也不宜過少,否則緩衝能力太弱。 上水量的大小是透過改變水斗輥的轉速實現的。印版上髒時,需採取緊急上水方式,一般都用帶噴管的塑膠瓶子將水加到傳水輥或水外輥上,注意不宜直接加到著水輥上。當水量超出正常需求時,可透過減小水斗輥的轉速或轉角使供水量減小。9.傳水輥的規範化操作。傳水輥調整的關鍵是要深證兩邊壓力一致,且不宜過大,否則會將水外上的水擠掉,但也不能太小否則水傳不過去。傳水輥的水膠絨應保持清潔,在開機前應先上水,後上墨,這樣可保證水路良好的斥墨性。10.串水輥的規範化操作。串水銀的規範化操作和串墨輥相似,所不同的就是其表面要親水、斥墨,如果表面有油性物質應及時清除。11.著水棍的規範化操作。著水輥的調節同著墨輥。一般的機器上都配有兩根著水輥,其中一個主要負責上水,另一個主要負責勻水。對於兩個著水輥,應注意它們之間的壓力配合關係,上著水輥與串水輥之間的壓力不宜太大,否則下著水輥上水困難。12.水膠絨的規範化操作。水膠絨應和水膠輥的直徑相匹配,不同機型所用的水膠絨針數往往不一樣。水膠絨的直徑如果太大,則很難將其緊密地包圍在水膠絨上,結果使包完後的輥子不圓。直徑如果太小,則很難套進水膠輥。13.水、墨輥起落架的規範化操作。水輥的起落架有手動的,也有電動的,目前手動的比較多,印刷時先用手將水輥的起落架放下,再合壓上墨。如果忘記合水輥,則會糊版。墨輥的起落架以自動為主,即合壓時自動上墨,但在不合壓時,也可手動操作使其離合。墨輥的起落架還可以鎖死,這樣可使其與離合壓機構脫開,使該組墨路停止上墨。水、墨輥的起落架還控制了著墨輥和著水輥與印版之間的距離。有一部分機器上裝有水、墨輥的調節靠塞,可用它們來控制水、墨輥與印版之間的最大和最小距離。14.印版的規範化操作。(1)印版的滾筒體要保持水平可用水平僅進行檢測,但是當裝置安裝完畢後,不能採取這種做法。通常的做法是以橡皮滾筒為基準核印版滾筒的水平,可用壓保險絲、拉紙條或壓墨槓的方法來檢測。(2)印版滾筒體表面要保持清潔表面清潔才能保證接觸壓力的均勻性,因此每次安裝印版時都應將滾筒體表面的油墨等雜質清洗乾淨。(3)印版下面的襯墊要平整,應略帶可壓縮性所以不宜用銅版紙做襯墊用,可選用膠版紙、布紋紙、專用墊版紙等。(4)印版表面的圖文、文字要出的齊全,而且要均勻一致,層次分明,這樣才能保證整個版面著墨均勻,此外印版表面應無髒。(5)印版表面圖文應居中但由於印版的不規範性,所以只能在接近居中的情況下。 (6)印版安裝時,首先應使版夾子左右展中,叼口邊的版夾子應處於特定的位置,而且兩邊應一致,可透過印版缺口上面的標尺或其它特徵符號來判別,拖梢處的版夾子應放回最低端。 (7)印版的調整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一般情況下有如下幾種情況:局向(印刷方向)拉版、軸向拉版、周向和軸向同時拉版。 (8)印版滾筒的調整當印版上的規矩線是平行差時,可透過印版滾筒位置的變動來達到套印要求。 (9)版夾子機構的校準版夾子機構的校準對減少找規矩時間是非常有益的。 (10)印版的保護拿印版時應防止形成馬蹄印或其它型別的拆痕,避免印版表面劃傷,短時間不用的印版應擦腔保護,並放在陰暗處,印版與印版之間應用紙張隔開。防止酸性或鹼性物質滯留在印版表面上,造成印版表面腐蝕。l5.橡皮滾筒的規範化操作。 (1)橡皮滾筒體應始終保持水平可用水平儀檢測,但一般都是以壓印滾筒為基準校橡皮滾筒的水平度,也可用壓保險絲、拉紙條或壓墨槓的方法來檢測。 (2)橡皮滾筒體表面要保持清潔表面清潔才能保持接觸壓力的均勻性,因此每次安裝橡皮布之前都應把表面的油墨等雜質擦洗乾淨。 (3)橡皮佈下面的襯墊要保持平整橡皮佈下面的襯墊因機器精度的木同而異,有軟、中、硬三種之分。注意襯墊的選擇應按技術要求進行,不可隨意安排,這一點應嚴格重視。不論選用哪一種襯墊,其表面都應保持平整,而且應有較大的摩擦係數,因此不宜用銅版紙做襯墊用,最好選用膠版紙或其它表面粗糙,但表面平整的紙張。 (4)橡皮布的選用也應按機器的精度要求進行橡皮布分普通橡皮布(也叫彈性橡皮布)和氣墊橡皮布兩種,其與襯墊的搭配原則是:彈性橡皮布十中、軟性襯墊,氣墊橡皮布+中、硬性襯墊。橡皮滾筒的包襯應以技術說明書為準。 (5)橡皮布表面要保持清潔這樣可保證其接觸壓力均勻,而且有利於印品質量穩定,在印刷過程中應經常擦洗橡皮布(不宜用不易揮發的油類物質擦洗),注意整個表面都應擦洗。 (6)橡皮布的安裝首先將橡皮布裁成短形,並使其縱向方向為滾筒的周向,然後將橡皮布放入夾板內,一定要放實。 (7)因各種原因橡皮布表面會變得凸凹不平,如果不墊補,印品質量將受到影響。 (8)橡皮布的保養新安裝的橡皮布印過一萬張後應重新夾緊,如長時間不用,則應將橡皮市鬆開。不印活時應將橡皮布罩住,防止日光曝曬,並應防止酸、鹼、油類等物質對橡皮布表面的侵蝕。印刷壓力不宜過大,否則會造成橡皮布表面磨損。橡皮布使用一段時間後,應拆下放在陰暗處,使其逐漸恢復彈性。如橡皮市不再具有彈性和可壓縮性,則應停止使用此橡皮市。印活時應防止紙張成打或其它雜物進入滾筒中間。橡皮佈下面的襯墊使用一段時間後應更換。印粗糙活時,可使用較差的橡皮布;印精細活時,應使用優質橡皮布。除非大修一般不宜改變橡皮滾筒的位置(否則會出事故)。16.印刷壓力的規範化操作。印刷壓力包括水、墨輥和印版之間的壓力、印版和橡皮布之間的壓力、橡皮布和壓印滾筒之間的壓力。 印刷壓力的大小可用塞尺、壓保險絲、拉紙條、壓墨線或打滿版實地(百分之七十)的方法來檢測,其中較準的方法是壓墨線。印刷壓力等於接觸材料抵抗變形強度和其變形量的乘積。17.離合壓機構的規範化操作。目前膠印機上用的都是順序離合壓機構,首先是印版和橡皮之間合壓,然後是橡皮和壓印滾筒之間合壓。合壓過程有時在一週內能夠完成,有時不能完成,但最多不超兩週,因此一般點車轉兩週時,可保證機器可靠地合壓。離壓過程和上述相反,但時間一樣。18.調壓機構的規範化操作。當印刷壓力有微量變化時,可透過調壓機構來校準(也可透過襯墊來校準)。判斷調壓量的大小時,可用壓保險絲的方法來測量。
原因有幾個:
1、可能油墨乳化,就是發熱老化,需要更換或者加新油墨;
2、可能是水斗溫度,酒精比例,電解質等要檢查;
3、調墨的步驟:先調節著墨輥與串墨輥之間的壓力,再調節著墨輥與印版的壓力;
4、同一位置會有印不均勻,可能是墨棍磨損,調大著墨壓力。印刷機水、墨路的規範化操作: 水、墨路的規範化操作和印品質量是密切相關的,如果調節不好,將直接影響到印品質量的高低,因此它的規範化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墨斗和墨斗輥的規範化操作。(1)墨斗刀板的規範化操作墨斗刀板精度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供墨量的調節,因此要保證墨斗輥表面不受損傷,同時應保持其表面清潔。不印活時應將墨斗開啟,印活時無圖文部位不要將間隙堵死,應能保證在墨斗輥上形成一層薄薄的墨膜。(2)上墨或下墨時的規範化操作上墨時首先應檢查墨的質量,如果墨斗裡有墨皮之類的雜質應及時去除掉。(3)供墨量調節的規範化操作供墨量調節的基本準則是:墨斗刀片和墨斗輥之間的間隙儘可能小,墨斗輥的轉角儘可能大。2.傳墨輥的規範化操作。傳墨輥與墨斗輥和串墨輥的接觸應保持均勻、一致,所以應定期對其接觸狀況進行檢查,可用壓墨線或塞尺來檢測壓力的大小。洗墨路時,令傳墨輥擺動,則可將墨斗輥上的殘墨一同導人墨路,這時應使墨斗輥的轉角最大。墨量大時,可使傳墨輥停止櫻動,待墨量減少後再使其恢復傳墨。3.串墨輥的規範化操作。串墨輥的串動量的大小應根據油墨粘度和印品質量的要求而定,一般的網目活都將其串動量置為最大。串墨輥的位置不同時,串墨量的大小也不一樣。串墨輥表面應具有良好的親油、斥水性,因此應防止酸鹼等溶液落到其上面,造成表面腐蝕。4.勻墨輥的規範化操作。勻墨輥的作用是打勻油墨,同時還具有緩衝吸振的作用,因此應定期檢查墨輥表面的彈性,如果彈性失效則應更換,注意不要用不易揮發的物質清洗墨路,否則會造成膠輥表面老化。勻墨輥的轉動是靠摩擦帶動的,因此一定要使其與串墨輥之間可靠接觸。5.重輥的規範化操作。重輥的作用是保持勻墨輥可靠接觸,它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收髒。最上面的重輥還可用作拍墨用。需添補少量墨時,則可從此位置輸入。6.著墨輥的規範化操作。著墨輥的壓力調節是最關鍵的,應調節準確,通常可用打墨線或塞片的辦法來檢測。7.清洗墨路的規範化操作。刮墨器的安裝是清洗墨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到墨器安裝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清洗墨路的質量和效率。應注意的是到墨器和串墨輥的接觸狀況應均勻一致。 清洗液的使用是墨路中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清洗液一般以汽油為主,但現在也有專用的清洗液。如果墨路在反覆使用清洗液後仍未清洗乾淨,這時應將墨路中的墨輥(傳墨輥、勻墨輥、重輥和著墨輥)皆拆下,逐個清洗。 更換油墨時,應先將墨路中油墨清洗一次,然後再將待用的墨拍入墨路,並加清洗液再清洗一次。一般是經過這兩次清洗後,即可使用新墨。但如果是要求特別高的產品,則應將墨輥拆下,逐個清洗。8.水斗和水斗輥的規範化操作。(1)供水箱的規範化操作目前大部分印刷機用的都是水箱直接供水,水的流動是靠壓差實現的,適當的壓差能夠保持供水均勻,因此必須創造壓差的存在條件。(2)水斗和水斗輥的規範化操作水斗裡的水可以由水箱加入,也可由手工直接加入,但後者的勞動強度要大一些,水斗裡的水不宜過多,否則高速時有可能溢位,水斗裡的水也不宜過少,否則緩衝能力太弱。 上水量的大小是透過改變水斗輥的轉速實現的。印版上髒時,需採取緊急上水方式,一般都用帶噴管的塑膠瓶子將水加到傳水輥或水外輥上,注意不宜直接加到著水輥上。當水量超出正常需求時,可透過減小水斗輥的轉速或轉角使供水量減小。9.傳水輥的規範化操作。傳水輥調整的關鍵是要深證兩邊壓力一致,且不宜過大,否則會將水外上的水擠掉,但也不能太小否則水傳不過去。傳水輥的水膠絨應保持清潔,在開機前應先上水,後上墨,這樣可保證水路良好的斥墨性。10.串水輥的規範化操作。串水銀的規範化操作和串墨輥相似,所不同的就是其表面要親水、斥墨,如果表面有油性物質應及時清除。11.著水棍的規範化操作。著水輥的調節同著墨輥。一般的機器上都配有兩根著水輥,其中一個主要負責上水,另一個主要負責勻水。對於兩個著水輥,應注意它們之間的壓力配合關係,上著水輥與串水輥之間的壓力不宜太大,否則下著水輥上水困難。12.水膠絨的規範化操作。水膠絨應和水膠輥的直徑相匹配,不同機型所用的水膠絨針數往往不一樣。水膠絨的直徑如果太大,則很難將其緊密地包圍在水膠絨上,結果使包完後的輥子不圓。直徑如果太小,則很難套進水膠輥。13.水、墨輥起落架的規範化操作。水輥的起落架有手動的,也有電動的,目前手動的比較多,印刷時先用手將水輥的起落架放下,再合壓上墨。如果忘記合水輥,則會糊版。墨輥的起落架以自動為主,即合壓時自動上墨,但在不合壓時,也可手動操作使其離合。墨輥的起落架還可以鎖死,這樣可使其與離合壓機構脫開,使該組墨路停止上墨。水、墨輥的起落架還控制了著墨輥和著水輥與印版之間的距離。有一部分機器上裝有水、墨輥的調節靠塞,可用它們來控制水、墨輥與印版之間的最大和最小距離。14.印版的規範化操作。(1)印版的滾筒體要保持水平可用水平僅進行檢測,但是當裝置安裝完畢後,不能採取這種做法。通常的做法是以橡皮滾筒為基準核印版滾筒的水平,可用壓保險絲、拉紙條或壓墨槓的方法來檢測。(2)印版滾筒體表面要保持清潔表面清潔才能保證接觸壓力的均勻性,因此每次安裝印版時都應將滾筒體表面的油墨等雜質清洗乾淨。(3)印版下面的襯墊要平整,應略帶可壓縮性所以不宜用銅版紙做襯墊用,可選用膠版紙、布紋紙、專用墊版紙等。(4)印版表面的圖文、文字要出的齊全,而且要均勻一致,層次分明,這樣才能保證整個版面著墨均勻,此外印版表面應無髒。(5)印版表面圖文應居中但由於印版的不規範性,所以只能在接近居中的情況下。 (6)印版安裝時,首先應使版夾子左右展中,叼口邊的版夾子應處於特定的位置,而且兩邊應一致,可透過印版缺口上面的標尺或其它特徵符號來判別,拖梢處的版夾子應放回最低端。 (7)印版的調整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一般情況下有如下幾種情況:局向(印刷方向)拉版、軸向拉版、周向和軸向同時拉版。 (8)印版滾筒的調整當印版上的規矩線是平行差時,可透過印版滾筒位置的變動來達到套印要求。 (9)版夾子機構的校準版夾子機構的校準對減少找規矩時間是非常有益的。 (10)印版的保護拿印版時應防止形成馬蹄印或其它型別的拆痕,避免印版表面劃傷,短時間不用的印版應擦腔保護,並放在陰暗處,印版與印版之間應用紙張隔開。防止酸性或鹼性物質滯留在印版表面上,造成印版表面腐蝕。l5.橡皮滾筒的規範化操作。 (1)橡皮滾筒體應始終保持水平可用水平儀檢測,但一般都是以壓印滾筒為基準校橡皮滾筒的水平度,也可用壓保險絲、拉紙條或壓墨槓的方法來檢測。 (2)橡皮滾筒體表面要保持清潔表面清潔才能保持接觸壓力的均勻性,因此每次安裝橡皮布之前都應把表面的油墨等雜質擦洗乾淨。 (3)橡皮佈下面的襯墊要保持平整橡皮佈下面的襯墊因機器精度的木同而異,有軟、中、硬三種之分。注意襯墊的選擇應按技術要求進行,不可隨意安排,這一點應嚴格重視。不論選用哪一種襯墊,其表面都應保持平整,而且應有較大的摩擦係數,因此不宜用銅版紙做襯墊用,最好選用膠版紙或其它表面粗糙,但表面平整的紙張。 (4)橡皮布的選用也應按機器的精度要求進行橡皮布分普通橡皮布(也叫彈性橡皮布)和氣墊橡皮布兩種,其與襯墊的搭配原則是:彈性橡皮布十中、軟性襯墊,氣墊橡皮布+中、硬性襯墊。橡皮滾筒的包襯應以技術說明書為準。 (5)橡皮布表面要保持清潔這樣可保證其接觸壓力均勻,而且有利於印品質量穩定,在印刷過程中應經常擦洗橡皮布(不宜用不易揮發的油類物質擦洗),注意整個表面都應擦洗。 (6)橡皮布的安裝首先將橡皮布裁成短形,並使其縱向方向為滾筒的周向,然後將橡皮布放入夾板內,一定要放實。 (7)因各種原因橡皮布表面會變得凸凹不平,如果不墊補,印品質量將受到影響。 (8)橡皮布的保養新安裝的橡皮布印過一萬張後應重新夾緊,如長時間不用,則應將橡皮市鬆開。不印活時應將橡皮布罩住,防止日光曝曬,並應防止酸、鹼、油類等物質對橡皮布表面的侵蝕。印刷壓力不宜過大,否則會造成橡皮布表面磨損。橡皮布使用一段時間後,應拆下放在陰暗處,使其逐漸恢復彈性。如橡皮市不再具有彈性和可壓縮性,則應停止使用此橡皮市。印活時應防止紙張成打或其它雜物進入滾筒中間。橡皮佈下面的襯墊使用一段時間後應更換。印粗糙活時,可使用較差的橡皮布;印精細活時,應使用優質橡皮布。除非大修一般不宜改變橡皮滾筒的位置(否則會出事故)。16.印刷壓力的規範化操作。印刷壓力包括水、墨輥和印版之間的壓力、印版和橡皮布之間的壓力、橡皮布和壓印滾筒之間的壓力。 印刷壓力的大小可用塞尺、壓保險絲、拉紙條、壓墨線或打滿版實地(百分之七十)的方法來檢測,其中較準的方法是壓墨線。印刷壓力等於接觸材料抵抗變形強度和其變形量的乘積。17.離合壓機構的規範化操作。目前膠印機上用的都是順序離合壓機構,首先是印版和橡皮之間合壓,然後是橡皮和壓印滾筒之間合壓。合壓過程有時在一週內能夠完成,有時不能完成,但最多不超兩週,因此一般點車轉兩週時,可保證機器可靠地合壓。離壓過程和上述相反,但時間一樣。18.調壓機構的規範化操作。當印刷壓力有微量變化時,可透過調壓機構來校準(也可透過襯墊來校準)。判斷調壓量的大小時,可用壓保險絲的方法來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