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比喻純潔的心,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有“心若懷冰”句,比喻心地純潔。玉壺,道教概念妙真道教義,專指自然無為虛無之心。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也是以“玉壺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時也以此比喻為官廉潔,如姚崇《冰壺誡》序雲“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出自《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作於作者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第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邊送別辛漸的情景;第二首寫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的情景。原文如下:其一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其二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譯文如下:其一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吳地,天明送走好友後,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裡的冰一樣純潔,未受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汙。其二往丹陽城南望去,只見秋海陰雨茫茫;向丹陽城北望去,只見楚天層雲深深。高樓送客,與友人依依惜別,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盡興。寂靜清涼的江水泛著寒意,天上那皎潔的明月就是我最真摯的心。擴充套件資料:這組詩大約作於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出為江寧(今南京)縣丞時。王昌齡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開元二十七年(739年)遠謫嶺南;次年北歸,自歲末起任江寧丞,仍屬謫宦。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今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這兩首詩當為此時所作。
冰心,比喻純潔的心,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有“心若懷冰”句,比喻心地純潔。玉壺,道教概念妙真道教義,專指自然無為虛無之心。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也是以“玉壺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時也以此比喻為官廉潔,如姚崇《冰壺誡》序雲“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出自《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作於作者被貶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時。第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邊送別辛漸的情景;第二首寫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的情景。原文如下:其一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其二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譯文如下:其一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吳地,天明送走好友後,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裡的冰一樣純潔,未受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汙。其二往丹陽城南望去,只見秋海陰雨茫茫;向丹陽城北望去,只見楚天層雲深深。高樓送客,與友人依依惜別,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盡興。寂靜清涼的江水泛著寒意,天上那皎潔的明月就是我最真摯的心。擴充套件資料:這組詩大約作於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出為江寧(今南京)縣丞時。王昌齡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開元二十七年(739年)遠謫嶺南;次年北歸,自歲末起任江寧丞,仍屬謫宦。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今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這兩首詩當為此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