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旅行實驗室

    我剛寫了一篇關於龔灘的文章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裡只糾正幾個回答的錯誤。

    龔灘現在就是一個影視城一樣的假古鎮,真的古鎮十一年前已經被拆了,原址也被烏江水淹沒。

    龔灘不是因為三峽庫區蓄水被拆,而是下游不遠處的烏江上的小水電站蓄水被拆。

    現在龔灘鎮旁邊的烏江水是平的,哪裡還有灘?龔灘已經名不副實,真不知道大師吹捧的好風景在哪裡。

    下面貼幾張龔灘古鎮被拆前的照片,大家也看一下什麼是真正的龔灘古鎮。

  • 2 # 中國自駕地理

    我們都對古村落有一種莫名的情結,喜歡那種老時光的味道,於是儘管嘴上總喊著“已經商業化了”,麗江、鳳凰依舊是人們追逐的焦點...

    在山城重慶,除了酸辣粉、腦花和美女,你可知有一個可以媲美麗江、也更清靜的龔灘古鎮?

    它約有1800年的歷史,現存長約3公里的石板街、150餘堵封火牆、200多個四合院、50多座形態各異的吊腳樓,是國內儲存完好且頗具規模的明清建築群。

    現在讓我們跟隨風景評價師錢瑋,一起走進龔灘古鎮的前世今生~

    1.從中國曆代的特產品貿易說起

    說起重慶的龔灘古鎮和烏江水運的前世今生,就不能不先說一下中國曆代獨特的特產品貿易交通網路。

    這些特產品流通和交易,對於整體地區的交通網和城鎮發展影響極其巨大,一個個歷史名鎮都如珠串一樣,分佈在這些交通網的關鍵節點上。

    中國的特產品,如絲綢、茶葉、鹽巴、菸葉、瓷器、藥材、名貴木料等等,都構成了各個時代交通運輸的重要承載商品,也正是這些獨特的特產品,帶動了跨地區的遠距離運輸貿易體系的建立,實現了大宗流通高回報商品商業模式的形成。

    這些特產品運輸通道的構成成因,有地理山脈走向、水文環境、軍事和政治因素等等,分析這些成因,就能從多個層面看清地區文化和經濟發展的脈絡,甚至可精確地瞭解地區經貿和地緣關係的演變過程。

    我們今天對於西域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中國大運河體系等已耳熟能詳,這些交通網路串聯起了文明和經貿的橋樑,打通各種經濟圈的壁壘,改變大小地緣政治,用經濟的方式避免了很多需要戰爭才能解決的資源獲取問題,體現出了中國商業文化和哲學的智慧。

    2.一場災變成就“錢龔灘”

    龔灘古鎮源於蜀漢(據劉琳《華陽國志校注》:“漢復縣,三國蜀漢置,屬涪陵郡,治所在今酉陽縣龔灘鎮,置建於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遷洪杜縣於龔灘。”),距今約有1800年曆史岸。

    因鹽業等特產品運輸,成就了“錢龔灘”的商業傳奇,龔灘古鎮至今還保留著家家戶戶掛“鹽燈”的傳統,還可以看到古鎮上的大業鹽號大宅,半邊倉等鹽業歷史存留。

    龔灘古鎮地理位置位於阿蓬江與烏江交匯處的鳳凰山麓,是重慶酉陽縣、彭水縣和貴州省沿河縣的結合部,周邊是河谷地貌,古鎮沿河岸山勢而建。

    古鎮極盛期,龔灘碼頭的年貨物吞吐量在500萬噸以上,是食鹽、布匹、桐油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錢龔灘”並不是對龔灘繁華的稱述,而是說龔灘得烏江之佑,只要手腳勤快,人們總能從水碼頭上找到花銷:有力氣的則在碼頭上搬鹽拉貨,有膽識的則跟船入黔進川,有資本的則在碼頭上設倉儲貨,諸樣都不願做,也能在家門口擺攤設店,買賣南北貨物和日用商品營生。

    其實明朝中期以前,原本的龔灘,只是烏江上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在明朝萬曆初年,龔灘所依鳳凰嶺山崖垮塌,巨石落入江中,阻斷烏江水道,龔灘段烏江水深變淺,船隻必須在龔灘卸貨,然後空船牽拉過險灘,或者登岸後後轉船方能繼續前行。

    正是因為如此的巨大地質水文變化,讓龔灘逐漸演變成一個貨物集散、商業繁華之地,民國時期就連匯豐銀行都在龔灘設有分支機構。

    可以說,龔灘的繁華從明朝萬曆年間一直持續到了民國時代。後來,民國修建的公路隧道實現了貨物的公路運輸,而1959年貴州烏江航道局炸平了烏江垮塌山體,烏江水運得到了恢復,龔灘作為重要貨物中轉站的地位也漸漸遠去,在繁華過後,沉寂下來的是龔灘濃厚的歷史滄桑。

    3.今日的龔灘還剩下什麼?

    古鎮裡目前還存留有一塊“永定成規”,嵌於古牆中,碑文文字為規範當時腳伕、力夫、夫頭的力錢分配所立。

    碑高155釐米,寬83釐米,仍能辨認約50餘字,內容說明了龔灘鎮是川鹽入黔的重要中轉站,所轉運之鹽稱"客鹽"。

    碑文還記載了上下船搬運力價指定由何恆、鄭昌信等人負責監督執行,每包鹽上載船艙的運費為5文錢,從船上卸運並抬至鹽倉則每包加6文,還規定所有腳伕須由鹽號驗保並登記造冊,以防止成規紊亂。

    因為鹽業,產生了鹽商、鹽號、船幫、馬幫等鹽運組織,也催生了很多鹽業相關的宗教和文化傳統。龔灘古鎮裡的西秦會館,是陝西商人在龔灘所建立的,是龔灘向近代商品經濟邁進的一個標誌。

    光緒年間,陝西商人張朋久最先來龔灘開設鹽號,並親自經手修建了"西秦會館"。

    西秦會館是古鎮最大宏偉的建築,也是具有外來風格的建築。它四周圍以烽火牆,大門臨街西開,內設正殿、偏殿、耳房、戲樓,筒瓦覆頂,直至今日仍有一股宏大挺拔的氣派。

    在這些不同鹽道上的宮、廟,是不同地域移民聚會的場所,如萬壽宮是江西人聚會的場所,天上宮是福建人聚會的場所,南華宮是廣東人聚會的場所,西秦會館、三元宮是山陝(指山西、陝西)人聚會的場所,帝主宮是湖北黃州人聚會的場所。

    只是可惜我們如今已無法看到原本老的龔灘老街了,因為2006年由於烏江的彭水水電站建成蓄水,使烏江水面龔灘段上漲,龔灘老街被淹沒在碧綠的烏江底下,連同烏江岸邊的縴夫道一起沉入了江底。

    如今我們看到的龔灘古鎮是在原址相鄰高地處復建的,雖然規模略小於原先的老街,但龔灘古鎮的精華風貌得以遷建保留。

    原來的龔灘原址,上一層被稱為新街,建於80年代,多是磚瓦房和水泥房屋,很多都是木窗框,藍色或綠色的門窗玻璃。而靠近河岸底下的,被稱為老街,自清末民初以來就保持著原有的模樣,從上碼頭到下碼頭,綿延兩公里。

    當現在的人們,還在懷念烏江底下的龔灘老街之時,我卻為古鎮的命運起伏多舛而唏噓不已。

    今日現在的龔灘,原來老街河岸邊的木結構吊腳樓,已經遷建到了距離原址1.5公里的小銀灘,古鎮精華得到了重建,在中國所有的古鎮遷建之中,龔灘古鎮的搬遷堪稱是樣板和典範。

    2005年10月龔灘古鎮搬遷復建工作正式啟動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於2006年10月25日動工,2007年4月底完成移民搬遷,2008年4月底前完成復建,2009年5月1日復建後的龔灘古鎮正式開放。

    龔灘原址的水庫蓄水線之上,還有部分高出的新街建築得以保留。來龔灘的遊客只會去遷建的後的新古鎮遊覽,而龔灘古鎮原址新街已經少人問津,空留一處處老朽的房子。

    這些基本被廢棄的老建築,依然聳立在烏江岸邊,訴說那龔灘往事。

    人們對於龔灘木結構的吊腳樓和運鹽碼頭石階非常的留戀,卻較少關注其他龔灘老建築的命運,其實這些老房子也是值得記憶的龔灘影像,它們記錄的是龔灘解放後發展的歷史縮影。

    有些東西平時我們不珍惜,臨到失去後才哀婉痛惜,我們懷念過去的影像,卻讓身邊還存在的真實,漸漸老去和消亡...

    4.龔灘古鎮比想象中更有味道

    走在遷建後的龔灘古鎮上街道上,街道的規模比之前的老街略小,氣勢和細節也略遜於老照片上的老街。

    但對於一個第一次來龔灘的人來說,僅這些保留下來的古鎮精華,還是讓人驚歎的,居民復建的材料多是老物件,還是非常的有老街味道。

    從新碼頭沿著漫長的青石板階梯來到新古鎮裡,看著那木質的吊腳樓,感慨龔灘一夢,往事逾千年。

    與鹽運相伴而生的很多東西,已經成為了過往,當年的背夫、挑夫、馬幫、騾子客及船工,以及扁背、背架、翹扁擔、簸箕船、歪腦殼船、大艄船、牯牛船、茅村船等,都已經成為了歷史名詞,但龔灘依舊是龔灘,大隊的遊客依然讓這裡充滿生機。

    無數次的火災、塌方、洪水、兵災,都不曾摧垮龔灘這個古鎮,現在搬遷後的古鎮,漸漸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用一種新的方式又崛起起來,不可謂不是一代新的龔灘奇蹟。

    歷經滄桑鉅變的龔灘,繼續以歷史名鎮重新回到世人的視線中,古鎮有種涅槃重生的意境。

    我在龔灘街上,看到的“先生書屋”和一些龔灘年輕人開的店鋪,其中看不到濃重的商業氣氛,反而感到一股文化的傲骨氣息,龔灘今日依然是一個特別奮進和有個性的地方。

    龔灘古鎮依然是活著的,你能感覺到,龔灘人依然保有原有繁華城鎮的榮譽感,處處可見自然態生活化的場景,遊客多隻是在古鎮匆匆而過,並沒有影響多少古鎮的生活,所以龔灘古鎮絕對不只是一個遷建景點那樣簡單,它是一個有歷史文化積澱的歷史名鎮。

    來龔灘之前,就有朋友和我說,龔灘的一半被江水淹沒,沒有什麼好看的了。有些說,龔灘古鎮是旅遊區,古鎮上就沒有必要住宿了。

    不過我最終還是在古鎮上住了兩天,感受了白天與黑夜,古鎮透露出來的龔灘氣息,其實現在的龔灘古鎮遠比想象的更有味道。

    龔灘遷建之後,原來的吊腳樓和院落房屋順序格局,沒有大的變化,原來的鄰居遷建之後依然是鄰居,很多房子從原來的貨倉和客棧,變為了餐館和民宿,但古鎮的生活依然繼續,相比大理和麗江來說,這裡更加平靜淳樸。

    外來文化幾乎沒有破壞什麼,只是從原來圍繞著鹽業運輸,變為現在圍繞旅遊發展而已,不過這也是現代古鎮不可規避的必經之路。

    新的龔灘古鎮確實和以前舊的不同了,因為地形改變了,所以一些石橋、道路、石階的佈局確實變化了,有些石橋雖已遷建,但新地方失去了原來位置的跨水功能。

    但這些構築古鎮的東西,確實是老街的真實物件,從上面的石刻、文字,以及打磨的印記,還能傳遞出濃濃的歷史滄桑。

    古鎮上有一半以上的石板、石材都是從老街搬遷而來,搬遷如此規模的古鎮確實不易,看著目前遷建後的古鎮樣貌,就能想象到當初古鎮遷建規劃者的良苦用心,就憑著這種規劃建設和民眾齊心的結果,也讓龔灘古鎮和其他古鎮相比,在氣場上完全高出一籌。

    古鎮搬遷中,復建了西秦會館、川主廟、董家祠堂、三撫廟、武廟正殿、董家院子、冉家院子、周家院子、楊家行、半邊倉、第一關石刻、永定成規碑等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的古鎮裡都可以找到這些古建築的身影,西秦會館還恢復了地方文化和戲劇的演出,讓地方的非遺也得到了繼承和保留。

    川主廟

    董家祠堂

    真正的歷史名鎮,其實它不只存在於畫裡和照片裡,因為它無法被定格。

    在各個大時代中,古鎮總會被改變,逝去並不代表會被忘卻,優秀古鎮的智慧和文化,自有它頑強的生命力,在歲月的長河中,古鎮只有不斷適應周遭的變化,不斷求生和改變,才會流芳千年,這才是龔灘和龔灘人的精華之所在...

    峽谷裡的滾滾烏江,搖曳的烏篷船,深情久遠的船歌,光溜溜的青石板路,臨崖的土家吊樓,家家戶戶的鹽燈......

    龔灘古鎮處處都無聲述說著它千年來起起伏伏的故事,如果你喜歡熱鬧就不要來了,因為儘管這裡已成為旅遊景點,卻意外地保留著一份單純與淳樸,沒事發發呆、散散步,累了品嚐實實在在的當地美食(烏江魚、滷豆腐、綠豆粉...),有心的你還可以找找它的歷史痕跡,一切都是那麼地從容閒適...

  • 3 # redhue

    是個好地方,碧水青山,雖然古鎮是仿古的,但不影響,景色不會令人失望的。不過景點並不大,逛半天吧,酉陽過去有點路的,特意去路途略遠吧。另外住宿只有客棧,沒有高階酒店好像。吃在景區裡也不貴,魚好吃。

  • 4 # 重慶墨海

    龔灘古鎮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美麗的江水把古鎮印照在江面上,與山水融合。

    龔灘古鎮在烏江與阿蓬江交匯處,隔江與貴州沿河縣相望,是酉陽“千里烏江,百里畫廊”的起點,自古以來便是烏江流域乃至長江流域的貨物中轉站。

    這裡景點都很不錯,很具人文情景。

    鴛鴦樓:為了紀念這倆人的戀情,就將此樓命名為鴛鴦樓。

    西秦會館:是陝西商人在龔灘所建立的。它是龔灘向近代商品經濟邁進的一個標誌。

    冉家院子:冉是大姓,冉家院子,已有三百年曆史。

    夏家院子:因他家也經營鹽業,所以女眷衣著鮮麗,文化薰陶下又落落大方,得到美人稱號。

    董家祠堂:為董氏宗族合資修建的一所祠堂。從老街上幾層石梯,邁進高石門檻,裡面為四合天井,正對面為正殿,均為古老木質框架。董家祠堂以前是董氏家族最高權威的地方。

    巨人梯:巨人梯是由六萬餘塊岩石壘徹而成的。相傳,是土姑降伏邪靈時所遺留下的通天石梯。許多土族百姓在這兒燒香許願,上天念其德,會在他百年之後引導他歸往極樂之地。

    太平缸:木質結構的房屋的火是最大的隱患,所以當地的居民每隔90米就修建了一個太平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消防池。直到今天,古鎮上僅存一個太平缸了。

    鯉魚跳龍門:一塊魚形的石頭突兀的橫在道路邊的石壁中,猶如一條正在側身躍龍門的鯉魚,靠河吃飯的龔灘人固執的認為這是河神的化身,是可以庇護船隻出行的,所以這條"鯉魚"受到了當地人的追捧,很多要駕船出行的人都會到這裡祈求一路順風。

    川主廟:陳家灣的川主廟供奉的是李冰。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川西平原富庶起來,被封為川主。

    橋重橋:橋重橋是由兩座橋重疊成的一座小拱橋,從下面的橋走到上面的橋只有幾步石梯,兩橋錯落有致。

    永定成規:永定成規嵌於古牆中,碑文較為清晰,是為規範當時腳伕、力夫、夫頭的力錢分配所立。

    龔灘古鎮的美食也很具特色。龔灘釀豆腐;龔灘綠豆粉;龔灘燒白;蕎麥粑粑;宜居茶;苦蕎酒;龔灘香菌等,這些都是這裡很有特色的美食,來了必須嚐嚐。

  • 5 # 麥蘇列往

    很多年前有一本龔灘古鎮的書,四川江邊古鎮特有的建築、滄桑的歷史痕跡,每一個巷道,每一塊石頭,都浸透著古色古香古韻。五年前到酉陽,看了桃花源,專程到龔灘古鎮,住在一個姓冉的老闆店裡,行走在大街小巷,遊蕩在烏江岸邊,房子還是那房子,江還是那江,但那些刻有歲月印記光滑的石板路,打杵窩窩卻不見了,沒有書中那有古樸厚重的真實,帶看懷疑向冉老闆打聽,原來是因修水電站搬遷重建的。歷史總在利益面前讓步,因為天下誰人不唯利,我覺得看一次就夠了,想了看書還強一些。

  • 6 # 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昂

    很漂亮……以前一直看到公交車門上打廣告說龔灘古鎮怎麼怎麼!一直都有想去看看!可是又怕和這些個一般的古鎮沒區別!

    十一黃金!唯一的兩天假期,想來想去還是開車去了!去了才發現不枉此行!

    古鎮是很傳統的古鎮!吊腳樓……木樓!

    烏江的水綠油油的!如果你提前訂房還能在古鎮裡面住到江景房!一推開窗就是烏江!空氣好的不得了!

    還有很多小水果!野生獼猴桃!八月瓜!樹莓……好吃又便宜!各種當地的特色小吃!

    整個古鎮很長……單面都差不多20分鐘!可是每一個地方都讓人覺得很美!

    那裡的節奏讓你想就在那住下,靜靜地休息一兩個月!修生養息!

    值得一去!

  • 7 # 寰駑齋主

    龔灘鎮地處重慶市酉陽縣、彭水縣和貴州省沿河縣的結合部,烏江、阿蓬江的交匯處,酉陽縣城至彭水縣城公路穿越龔灘的中心集鎮,龔灘碼頭年貨物吞吐量在500萬噸以上,水陸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即是川(渝)、黔、湘、鄂客貨中轉站,素有“錢龔灘”之美譽。

    龔灘古鎮古鎮坐落在烏江與阿蓬江交匯處的烏江東岸的鳳凰山麓,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曆史的古鎮。

    古鎮原名“龔湍”,因其所在的烏江水流湍急,而此地又曾多為龔姓人居住而得名。到了明萬曆元年(1573年),鳳凰山岩崩塞江形成險灘,遂改名稱龔灘。

    龔灘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第一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旅遊景區,重慶著名旅遊勝地,被譽為“烏江畫廊的核心景區和璀璨明珠”。

    古鎮因其獨特的山水環境而聞名,曾經是重慶市首批受保護的歷史文化名鎮之首,古鎮居於烏江天險的中段,山、水、建築融為一體,歷史上完全因水陸的物資轉換而發展,後因水運的衰落而失去繁榮的基礎條件。

    古鎮現存長約三公里的石板街、150餘堵別具一格的封火牆、200多個古樸幽靜的四合院、50多座形態各異的吊腳樓、獨具地方特色,是大陸儲存完好且頗具規模的明清建築群。

    專家學者考察後指出,龔灘古鎮可與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鎮媲美。龔灘古鎮曾經是重慶市20個首批受保護的歷史文化名鎮之首的古鎮,因為古鎮獨特的山水環境而聞名。

    遺憾的是,由於烏江彭水電站的興建,以前的“老龔灘古鎮”已經永沉水底了,現在的龔灘古鎮是2009年在原古鎮下游1公里處搬遷復建的。儘管據說龔灘古鎮完全是按照原樣搬遷過來複建的,一磚一瓦都沒有改變,但畢竟位置變了,新龔灘在大家心目中分量也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 8 # 人間情7

    現在的龔灘古鎮是仿冒的,真正的的古鎮由於建三峽電站水位升高早也淹沒,與貴州的沿河洪渡鎮隔河相望,初到此地可以玩玩適合於寫生攝影,可品償綠豆粉,苕粉,黃臘丁魚,苦蕎酒,其餘就沒有什麼特別的了,

  • 9 # 星雲視界

    巴蜀古鎮烏江畫廊 情醉龔灘夢縈難忘

    瞭解到龔灘也是緣於著名國畫家吳冠中畫筆下的《老街》,他寫的散文《風光風情說烏江》稱讚龔灘“青山綠水,景色惑人”,道出龔灘“是唐街、宋城,是爺爺、奶奶的家”。

    真正來到龔灘,第一眼絕對會被它的山水美景所震撼,位於烏江邊的龔灘,這段航線被稱為百里畫廊,青山碧水,隱於山水之間的古鎮,沿岸土家吊腳樓鱗次櫛比依勢而建,佈滿歲月痕跡的青石板流轉綿長。整個龔灘古鎮古樸安詳,處處充滿了濃濃生活氣息。

    千年古鎮,一幅變換的水墨畫

    由於來到龔灘已是深夜,真正見識古鎮芳容的是第二天一早。航拍畫面上,一團團雲霧繚繞下古鎮若隱若現。黛色大山之間一條清綠的烏江之水,綠到了極致便如其名。我們看不見江流湍急,粼粼的波光,彷彿只適合詩篇中的一葉扁舟在裡面微微盪漾。

    山巒烏江交相輝映,古鎮石板相輔相成,水霧雲煙相互交融,一幅山水畫油然而生。

    烏江自古險灘多,龔灘便是著名的險灘之一,龔灘地處烏江與阿蓬江兩江交匯之處,水流湍急,灘上灘下落差達三米,烏江流域在這裡被分成上下兩段,來往的船隻,只能以此為終點和起點。得了這份地利,龔灘就逐步形成一個貨物的中轉站和集散地。

    過往船隻解除安裝貨物均需在此週轉,依靠人力上下搬運。但烏江的斷航給龔灘人創造了一條發展的新路,也吸引來了各地商賈雲集龔灘,使它迅速成為川黔湘鄂交接的武陵山區的物流中心,各種貨場的集散中心,烏江航運的發展使龔灘逐漸走向繁榮,商賈雲集,通江達海,成就了龔灘的繁華。

    談及龔灘名字的由來,則有多種說法,一種是因為這個灘的東岸的居民,姓龔的人特別多,而且都是望族,因此叫龔灘。第二種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姓共的氏族首領,因為避難逃到這個地方,怕暴露身份,改姓“共”為“龔”,又因為住在烏江灘邊,因此把這兒稱為龔灘。

    還有一種是對"龔"字的解釋。說是"龔者大也"。龔灘就是大灘。民間還有一說,就是烏江與阿蓬江,是由大小兩條龍共同開鑿而成的,烏江為烏龍前進的路線,烏龍體大力猛,它由黔東北向川東南前進,經過很遠的路程,才到川黔交界的地方;阿蓬江為阿龍前進的道路,阿龍體小力弱,在川東南行走不遠,就在川黔交界的地方與烏龍匯合了。這兩條龍會合之後,就共同努力,奮力越過了川黔交界處的峽谷,形成了一處很陡的水流湍急的險灘。人們就稱之為"龔湍",又稱為"龔灘"。說明這個險灘,是由兩條龍共同開成的。這一傳說給龔灘名稱的由來,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亞洲最大的吊腳樓群

    吊腳樓和青石板街被譽為龔灘古鎮最著名的兩大奇絕。龔灘的吊腳樓從南宋一直修到1963年,其經久耐用程度堪與現代建築媲美。龔灘鎮的青石板老街被經年累月人們的足跡打磨的油亮。

    古鎮吊腳樓還頗含藝術與文化品味,如西望牛郎山的織女樓,數噸重的鴛鴦樓,亭臺樓閣式的繡花樓等,難怪吳冠中到此採風遊歷時,用了"瓊樓玉宇"來讚賞它。

    龔灘古鎮歷經坎坷變故,現存的古鎮是從兩公里處的老鎮遷建來的,因烏江水電站的修建,老鎮地址已被淹沒在水下,這裡完全按老鎮的格局修建的,也儘可能全部使用老鎮子拆除的材料。所以走進龔灘古鎮,要不是聽到導遊的介紹,從表面還真看不出來。

    一幢幢各具特色的古建築,雖然是異地重建,但龔灘千年古鎮的風韻,雖歷經歲月的沖刷卻完整地儲存至今,其最具特色的吊腳樓和青石板鋪就的老街古巷依舊保留完好。

    遊走古街,發現一塊殘破的石碑,永定成規,是為規範當時腳伕、力夫、夫頭的力錢分配所立。碑文內容說明了龔灘鎮是川鹽入黔的重要中轉站。

    整體移建過來的文昌閣與其他地方相比略有不同,共有三層,閣簷二十四條鯉魚,代表的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而上邊要做成魚代表兩個意思:一是靠水而居的龔灘人信奉魚神,認為是魚神的庇佑才有平順、溫飽的生活;二是寒門學子最大的期望就是魚躍龍門。

    大紅燈籠點亮古鎮

    暮色降臨,屋簷下、街道旁,一盞盞燈籠亮了。好似天上繁星灑落烏江之邊,夜幕中火紅的燈籠把古鎮罩上一層暖色。

    此處燈籠的點亮已經有很長的歷史,當時碼頭日夜繁忙,為了給夜間挑夫、搬運工照亮道路,官府專門下令燈籠徹夜長亮,後來這種傳統一直流傳到現在。

    行人三三兩兩,沒有摩肩接踵,沒有揮汗如雨,大都慢悠悠地閒走,遇見可心的景緻,停下來拿起相機拍幾張,不用排隊,不用跟別人大合照,整個畫面除了你一個,就是滿幅溢位來的古樸芬芳。

    我們來的時候,鎮子裡到處開滿了三角梅,豔麗的玫紅色為這樣一個瑟縮秋日裡的小鎮憑添了幾分蓬勃的活力。翠綠的葉,紅紅火火的花,叢叢簇簇堆疊起來,開得好不快活,一掃雨天的陰霾,心情也明朗了起來。

    千里烏江,千年流淌,成就千年古鎮;百里畫廊,百座吊樓,再現土家風光。烏江成就了龔灘,龔灘美化了烏江。願這顆“烏江畫廊中璀璨明珠”永放光芒。

    龔灘古鎮小貼士:

    門票:古城維護費:20元/張,優惠價16元/張。烏江畫廊精品遊:98元/張,優惠價80元/張。[9]交通:龔灘古鎮位於武陵山區的重慶酉陽縣境內,古鎮地處烏江、阿蓬江的交匯處,據酉陽城區與70餘公里,與重慶彭水縣和貴州省沿河縣毗鄰。重慶到龔灘:1、乘坐火車重慶北火車站——重慶酉陽龍潭火車站(乘坐交通車,約30分鐘)——酉陽城北汽車站(乘坐中巴車,約1.5小時)——龔灘景區。2、乘坐汽車重慶四公里汽車站(乘坐空調大巴,全高速,約4.5小時)——酉陽城北汽車站(乘坐中巴車,約1.5小時)——龔灘景區。重慶四公里汽車站(乘坐空調大巴,全高速,約2.5小時)——彭水新汽車站(乘坐交通車或計程車,約10分鐘)——彭水老車站(乘坐中巴車,約1.5小時)——龔灘景區。重慶龍頭寺汽車站(乘坐空調大巴,全高速,約2.5小時)——彭水新汽車站(乘坐交通車或計程車,約10分鐘)——彭水老車站(乘坐中巴車,約1.5小時)——龔灘景區。3、乘坐遊船到達龔灘景區重慶四公里汽車站/重慶龍頭寺汽車站(乘坐空調大巴,全高速,約2.5小時)——彭水新汽車站(乘坐交通車或計程車,約10分鐘)——彭水老車站(乘坐中巴車,約20分鐘)——彭水萬足碼頭(乘坐遊船,約3小時,可欣賞烏江畫廊風光)龔灘景區。

  • 10 # 三姐姐

    雖然看到有些大師已經回到了這個問題,但我還是情不自禁地想寫上幾句,因為龔灘古鎮在我眼裡實在是太美了。

    記得我是去年春天去的龔灘古鎮,那一趟感覺旅途很遙遠,我是飛到重慶後坐大巴到酉陽,大概坐了近7個小時的車,也許正是來之不易,所以對龔灘古鎮之行也格外珍惜。

    龔灘古鎮雖然屬於重慶市酉陽縣,但與貴州省銅仁隔江相鄰。據介紹,龔灘古鎮源自蜀漢,置建於唐,距今1700多年的歷史,素有“巴蜀第一鎮”、“絕壁上的音符”的美譽。

    其實,我早已在吳冠中先生那幅《烏江小鎮》的畫中欣賞過有若瓊樓玉宇般的龔灘古鎮;因為我一直以來都非常歡喜吳冠中先生畫筆中那恬靜、安然、悠閒、自足的江南小鎮,記得吳冠中在《畫眼》一書中寫道:“龔昌河到龔灘投入烏江,水色比烏江格外墨綠,深於藍,應稱小烏江。二江相會,江流曲折於峭壁間,依坡起伏佈滿了鱗次櫛比的吊腳樓,這樣的龔灘老街能不吸引畫家嗎”。

    是呀,龔灘就如同一幅大寫意、大潑墨的山水畫。當我放下行裝,站在客棧的吊腳樓放眼望去,情不自禁地、不停地感嘆“”好一個畫裡龔灘呀!”

    美麗的烏江水吸引著我,急忙拎起相機向江邊走去,邊走邊默默地背誦著:“下到江邊,仰畫飛簷,簷密密,參差錯落,簷下鮮豔的色塊斑斕,是家家晾曬的衣裳;家家窗前、廊下、臺階旁都佈滿了盆花,盆,其實是破罐廢甕,花開得歡。”此情此景竟如此相同。

    龔灘古鎮除了如同仙境般的江水,這裡還有一條著名的石板街。這條石板街,就是吳冠中先生畫筆裡的《老街》。老街的石板光可鑑人,古老的建築別具一格,四合院古樸幽靜,吊腳樓形態各異,還有許多儲存完好的明清建築。吳冠中先生曾深情地稱這裡:“是宋城、是唐街、是爺爺奶奶的家”。

    雖然我從龔灘古鎮回來已經一年了,但每每想起龔灘古鎮,總覺得還在夢中笑枕烏江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紫微星坐命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