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墨lhl

    墨分五色,蘸墨後隨著用筆時間的長短、力度、速度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墨色。自然的流露是美的,故意的造作是醜的。

  • 2 # 亦涵9966

    書法的墨法美,我看到過中州耕牛堂主關於這方面的回答,老師的意思是說:創作書法作品時,一定要在自然書寫的狀態下進行,把墨的濃、淡、幹、溼、焦(枯)在書法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寫一筆或者寫一個字蘸一次墨。毛筆蘸飽一次墨,可寫多個字,可寫多行字,直到筆枯再蘸飽墨,繼續書寫。但書寫時視情況補墨屬正常。

    按照堂主老師說的,我曾經試著寫過作品,的確可以把墨法處理的很美很美。

  • 3 # 馬雲上善

    墨是黑色!

    可是黑色躍然紙上卻有其趣味!

    濃淡,稀稠,乾枯,……

    這就是需要運用奇趣表現韻味,稱其為墨法!

  • 4 # 魏清晨

    所謂的墨法美就是墨的韻味,就是用墨時所呈現的枯、潤、濃、淡來表現字的精氣神,正所謂,乾裂秋風、潤含春雨!如米芾的飛白書就是一種美,用筆迅疾、沉著痛快、中鋒鋪毫、筆力雄健,筆畫潤中有枯、絲絲露白,就是有自然之趣之美!還有筆酣墨飽、重墨輕用,就是雖是重墨但卻要用筆輕靈,用筆輕靈則氣韻生動。觀看蘇軾的墨跡、細細玩味,可以體會一二。

    墨色在於變化、在於自然,初落筆時往往飽蘸濃墨,揮灑而下,由潤漸燥、由濃漸枯,再加上運筆的節奏快慢、輕重,墨韻就會產生一種墨色的自然變化之美!

  • 5 # 明燭高照1

    墨分五色各不同,

    書到有味見奇功。

    道法自然得妙品,

    初心不改可競成。

  • 6 # 詩夜城主

    書法的過程就是“法度”的過程,何為“法度”呢?簡單的說就是文化素養的修行,與其說“書法要有過多的技巧”,倒不如說“書法是無形勝有形的意境”,自古以來“筆墨紙硯”便是書法的工具,然而“筆墨紙硯”又可以當作是書法的理念精髓,所以掌握好書法的工具,字型就可以形美,悟透了書法的理念精髓,那麼字型就可以神韻了,

    書法的神韻可以理解成墨法之美,那什麼是書法的墨法美呢?這看起來又簡單又抽象,只是從字面理解的話,就如古人所說的“墨分五色”,但這五色卻各分秋色,各有各的屬性,因為書法的整體畫面感是由“墨”來決定,

    倘若“五色”都是同一種屬性的話,那麼就顯示不出書法的含義了,過於單調就是純粹的文字,沒有被“加工”或是“昇華”的文字,一個書法家的書法造詣都在其書法的墨法中體現出來,筆法體現的是書法的技術如何,筆意體現的是自身對書法的情懷如何,然而有技術並非有情懷,有情懷不一定技術卓越超凡,

    其實真正意義上來講“墨分五色”只有“一色”,因為創作時也只能用一種墨水嘛,字型的底蘊必須要“純”,所以書法的墨法美是體現在“書法字型之上的墨韻效果”,簡單理解就像深山裡的霧氣一樣,給人仙境般的感覺,但這“墨韻霧氣”是無法散去的,它凝聚在字型之上,

  • 7 # 歡橙墨客書院

    書法的墨法美,簡單講就是書法的留白,是黑色和白色(其它紙的顏色)所表達出來的強烈對比或是和諧相融。

    ✔寫過字的書友都知道,墨有不同,焦墨、淡墨所表現在紙張上的效果是不同的。焦墨特別的黑,而且比較濃,淡墨則會有點發灰。而在這中間則會有不同程度的黑度,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紙張內容需要,選擇合適自己的墨。

    ✔另外就是在內容當中,對墨色的把控,人們常說的枯筆就是一種,偶爾適當的枯筆會給作品帶來畫龍點睛之效,尤其在行草當中。

  • 8 # 千年蘭亭

    書法點畫線條中節奏的呈現,除了用筆,還有賴於墨色之助,墨法是書法技法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書法中,墨法主要透過墨色的濃淡變化、枯潤對比、漲墨暈染等表現出來。

    書法家寫字很重視調墨,調墨離不開水,書法就是要在水和墨的交融變化中,展現墨氣的流動聚散,展現水墨淋漓和墨氣氤氳的效果。

    宣紙由稻草和青檀樹皮製成,兩種不同的分子賦予宣紙一種獨特的性質:水在宣紙上跑得快,墨在宣紙上跑得。

    於是水與墨落在宣紙上,形成了一個由深到淺的獨持效果,這是書畫家稱之為“墨分五色”的緣由。

    在書法史上,明末對墨法的發展至為關鍵。董其昌、王鐸、傅山等,拓展了書法的墨色境界,讓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王鐸,創造出的“漲墨法”,興會淋漓,對後世影響深遠。近代林散之也善用此法。

  • 9 # 杉石石

    書法中的墨法是指用墨的技法,運用此技法的目的,是為了使書法作品中的線條出現墨色深淺、濃淡、枯潤等墨色變化。而書法中墨法的應用,是為了營造書法的墨色之美。

    什麼是書法中的墨色美呢?

    我們知道書法是黑白藝術,在白紙上寫黑字,書法作品通常的色彩基色就是黑白色。墨汁之黑映襯宣紙之白,色彩對比極為強烈,黑與白攜手打造了書法的高遠意境。而意境中的白是宣紙的一種基本色,而此意境中的黑就是墨色。書者透過墨法的運用,使墨色呈現出深淺、濃淡、枯潤等各種變化,從而使黑與白的對比度發生改變,透過宣紙之白的映襯,營造出不同的墨色之美。

    在墨法中,濃墨的運用富於力度,具有莊重之美。淡墨有一種空靈的禪意,具有淡雅之美。枯墨能體現沉著痛快的氣勢,具有蒼勁之美。而潤墨適宜於表現外柔內剛,具有豐腴圓滿之美。

    在中國書法藝術中,墨法在各種創作技法中覺醒得最晚,魏晉之前的書家在筆法、結字和章法方面均有很多的論述,但卻極少談及墨法問題。到了唐代,墨法問題漸漸為書法家所重視,唐代書家孫過庭在《書譜》中曾說:“帶燥方潤,將濃遂枯”,這應算是孫過庭對墨法的論述,孫過庭此時已意識到書寫時墨色燥、潤、濃、枯在書法中所帶來的不同變化效果。

    到了宋代,墨法問題受到宋代書家的普遍重視,宋代趙希鵠對宋之前古人的用墨習慣,還曾做過描述,他說:

    “古人晨起,必濃磨墨斗滿硯池,以供一日之用。用不盡,則棄去,來日再作。故研池必大而深,其真草篆隸皆用濃墨,至行草過筆處雖如絲髮,其墨亦濃。”

    趙希鵠說宋代以前,古人作書皆用濃墨。

    用濃墨之法寫出的線條凝重古拙,宋代書法家蘇軾喜用濃稠度極高的濃墨,以彰顯率性質樸的氣質,他對用濃墨的總結是“須湛湛如小兒目晴乃佳”,可見他追求那種濃墨重筆所帶來的又黑又亮的書寫效果。濃墨法的應用雖並不複雜,但也有講究,歐陽詢給濃墨法應用所界定的底線是“絕濃必滯鋒毫”,可見不滯鋒毫是濃墨的應用前提。

    濃墨雖彰現厚重,但也有行筆不流暢,氣息易受阻的缺陷。此一缺陷在書寫行草書時表現得尤為明顯,所以在書寫行草書時,用墨不宜過濃,應適量加水,使運筆更流暢自然。

    宋代以後用墨講究了許多,有“中國大儒”之稱的沈曾植在《海日樓札叢》中,對宋代以後各個時期用墨的方式曾有過概括。他說:

    “北宋濃墨實用,南宋濃墨活用,元人墨薄於宋,在濃淡間。香光始開淡墨一派,本朝名家又有用幹墨者,大略如此,與畫法有相通處。自宋以前畫家取筆法於書,元世以來書家取墨法於畫。”

    沈曾植的這段話,對宋之後書者的用墨之法,做了一番較詳盡的總結。他說元代之後書家從畫中借鑑墨法。沈曾植所說的書畫墨法的相互借鑑是書畫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書法與繪畫技法上的相互學習與影響使這兩種藝術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煥發藝術活力。

    從畫中吸取借鑑墨法的做法到了明代成為常態,明代的王鐸、徐渭、董其昌等書畫家,常吸取畫中墨法應用於書法中,在墨法上大膽實踐,一時間濃墨重筆,滿紙雲煙,在墨法上創新不斷。王鐸首創漲墨技法,且在他的書法創作中大量運用,漲墨技法致書寫效果充滿不確定性,線條之間界限也不分明,使書寫充滿意外的情趣,在作品中營造出奇幻的意境,在墨法的應用上堪稱是極為大膽的嘗試。但漲墨法從古至今除王鐸外,並未有其他書家勇於實踐,可見對此墨法書者普遍持謹慎的態度,擔心應用不當,導致書寫創作失敗。

    明代書家董其昌對淡墨的運用頗有心得,他的書法因淡墨的大量使用,具有一種空靈悠遠的禪境,董其昌用淡墨營造出恬淡雅靜的氣質,極大地豐富了書法創作中墨法的藝術表現力。但與濃墨一樣,淡墨也有弊端,古語云“墨淡則傷神采”,淡墨應用不當,書法神采氣質難以顯現,給人以輕薄之感,所以淡墨也要恰當使用。

    墨法中枯墨法的使用,使線條更顯粗獷蒼勁。在枯墨的使用上,明末書家楊維楨是此中行家,在他的書法作品《真鏡庵緣疏卷》和《溪頭流水詩軸》中,大量以枯筆作書,字裡行間飛白不斷,澀筆頗出,風格特點極為獨特,堪稱是枯墨之法應用上的大師。

    明清以後,書家們對墨法的應用在前人不斷實踐的基礎上,進行了融合創新。出現了濃墨、淡墨交替並舉等各種不拘一格的用墨方法,使書法中墨法的應用達到了空前興盛的局面。

    在書法的墨法中,除了濃、淡、枯、潤,還有焦墨。焦墨比濃墨更幹,更濃。焦墨之法取之畫中。在運筆時以波折的形式,用乾擦筆鋒的方式表現出來,在書法中也是常用的墨法。

    墨法的使用是書家必須掌握的技法,一個成熟的,掌握高超用墨技法的書者會將墨色奇幻微妙的趣味和濃淡自然的變化呈現給欣賞者。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必定是筆助墨彩,墨借筆力,筆墨互助,將書法藝術之美在墨色的淋漓變化之中呈現出來。

    墨淡悠悠而意遠、墨濃款款而凝重,書法中墨色之美的高妙境界使作品更有趣味,更具意境,更富有藝術表現力。

  • 10 # 一笑貫長天

    書法需要墨色的變化,需要墨色之美!

    我所說的墨色美一定要與繪畫的墨色美區別開來!繪畫的墨色是隨時需要用水去調節墨色,而書法不然,書法需要一次性地用水調節墨色,絕不能隨時隨地調節!

    越是高超的書法家蘸一次墨寫出的字也學多,這是功力深湛的原因,也是筆力雄強的象徵!所以書法大家寫一會墨就是墨色從濃到淡,從潤到枯到顯現,也就是墨色之美!

    這種墨色美事功力的象徵!不是一般水平能達到的。有些人功力實在是達不到,轉變思路去模仿畫畫的墨色手段。很可笑,也很無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整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