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人的歷史
-
2 # 興海亭
這個可能人盡皆知,關公溫酒斬華雄,當時華雄連斬二將,洋洋得意。關羽蹬馬上前,只一回合,斬華雄於馬下。曹操在關羽出陣前敬關公一杯酒,關公得勝歸來,其酒尚溫。曹操從那一刻起就成了關羽的粉絲,後來上馬金下馬銀的,還是沒有軒住關公的心,到關羽被害,曹操看到關羽的首級,嚇得連連搖頭。
-
3 # 9紫氣東來
斬了華雄的是東吳的第一代創業者孫堅,而孫堅的具體事蹟本人上次才介紹過就不再贅述,不過在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的埸面是關羽輝煌的一節,關羽手提華雄的腦袋往盟軍中軍大帳一扔,就是這華雄威風一時,力劈盟軍幾員大將,在關羽面前是手起刀落,砍瓜切菜似的就腦袋搬了家,而由曹操敬上的一壞酒還冒著熱氣,何等之英俊瀟灑,從此關羽就走向武聖的神壇,更有後來後來的斬顏良江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是羅貫中先生把關羽寫活了,從此關羽就走向神壇的化身,再見!
-
4 # 零守護
《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記載,“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孫破虜、堅即孫堅
-
5 # 王梓洋6655
“溫酒斬華雄”是《三國演義》中的重要一幕,在中國民間早已經傳為美談,成了關雲長神勇無比的象徵。然而在三國曆史上,此事與關羽就沒關係,這一歷史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華雄是董卓手下的一員大將,羅貫中稱他“身長九尺,虎體狼腰”。在《三國演義》第五回寫關東軍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袁紹以孫堅為先鋒引本部兵馬殺奔汜水關。董卓遣華雄率兵五萬迎敵,殺敗孫堅兵馬。劉備手下的馬弓手上陣之後佔了華雄,之前曹操給關羽的一杯熱酒“其酒尚溫”。
劉關張確實參與了討伐董卓,但是歷史上並沒有關羽溫酒斬華雄的事。關於華雄之死,《三國志》孫權的傳記裡有所記載。在《三國志》裡孫堅領兵在汜水關戰華雄,雖先有小敗,但最後還是取得了“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的勝利。當時關羽爭跟著劉備在公孫瓚部下,既然不是孫堅的部下,自然不可能參加斬華雄這場戰爭。所以華雄即或不是孫堅親手所殺,也是其部下所殺,絕不可能是關羽的首功。至於“溫酒”之說,更是小說家語。
孫堅
初平元年(190年)冬天,孫堅以破虜將軍、豫州刺史的身份參加了關東聯軍討伐董卓。孫堅作戰勇敢,有謀略。雙方激戰多時,勝敗未分。在作戰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難,例如他進軍南陽的時候南陽太守張諮不提供軍糧,弄得孫堅的部隊軍心不穩,孫堅只得裝病將張諮騙來殺掉才拿到了軍糧。在“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經過休整,孫堅終於和董卓“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當時董卓懼怕孫堅實力強大,派了李傕來要求和親,並表示要讓其子弟出來擔任郡守乃至刺史等官職,遭到孫堅嚴詞拒絕,表示“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他對董卓的鬥爭是何等堅定,是討伐董卓的功勞卓著者。但是後來為了尊崇關羽,就刻意貶低孫堅,乃至將其在進軍中的敗狀誇大,弄出一個子虛烏有的“關羽溫酒斬華雄”來。
-
6 # 疏陌侃三國
《三國演義》之中,華雄是被關羽所斬。但史書之中並沒有關羽的事。而是被孫堅(孫權他爸)所殺的。
而且也不是正面決戰,而是孫堅偷襲,趁亂所殺。所以華雄究竟有多強,能不能打得過孫堅和關羽,並不明確,有待商榷。
-
7 # 愛看書的柴柴君
《三國演義》裡記載的華雄是被關羽給斬殺的,這一情節也是讓世人所熟知的。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歷史小說是帶著作者自己的情感因素和情節需要在基於一定的事實基礎寫就而成的,所以裡面的一些內容是不太符合歷史原貌的。
就拿華雄被誰斬殺這件事來說,我們來看看更加接近歷史真相,更為客觀的史書上是如何來記載的。
據《三國志》的記載寫到這麼一段話: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我們可以比較清晰的看出,在這裡記載的,華雄是在帶兵追擊孫堅的時候,被孫堅給打敗並且丟掉了自己的性命。從史書上來看,華雄命喪孫堅之手應該來說是較為準確的了。
-
8 # 佃二代
孫堅,所謂的關羽溫酒斬華雄是小說杜撰出來的。孫堅可以稱得上是個英雄,殺了華雄後董卓怕了,說要與孫堅結兒女親家拉攏孫堅,孫堅說你董卓是人神共憤的賣國賊我怎能與你為伍,於是董卓脅迫天子逃到了西安,最後被曹操迎回。
-
9 # 黑絲特瑞
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三國志》
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對這段歷史作了改動,描寫華雄被關羽所殺。
誰道江南少將才?明星夜夜照文臺。欲誅董卓安天下,為首長沙太守來。
華雄為破虜將軍所殺,與漢壽亭侯無關。
-
10 # 曹老師xixi
歷史以正史為依據,野史也參考。根據《三國志孫堅傳》記載:
“孫堅移軍駐紮梁郡東,受到了董卓軍隊的猛烈攻擊,孫堅與幾十個騎兵突圍而去,孫堅經常戴著紅色包頭巾,這時便脫下頭巾令親近將領祖茂戴上。董卓的騎兵爭著追趕祖茂,所以孫堅揀小路逃脫。祖茂被追得走投無路,於是下馬把頭巾放在墳墓間的燒柱上,自己潛伏在草叢中。董卓騎兵望見,便將燒柱包圍了好幾層,等到走近看時,才發現是根柱子,於是離去。孫堅再收集自己的軍隊,在陽人這個地方與董卓軍隊交戰,將董卓軍隊打得大敗,並將其都督華雄等斬首。”可以看出孫堅在陽人大敗董卓軍,並將其都督華雄斬首。
而民間流傳的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相去甚遠,根據《三國志關羽傳》來看,整個討董卓過程中,關羽以及劉備張飛三兄弟都沒有什麼戰績,更不談斬華雄了。
-
11 # 科學的學
根據正史《三國志·吳書》中《孫破虜討逆傳》的明確記載,孫堅“前到魯陽,與袁術相見。術表堅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遂治兵於魯陽城。當進軍討卓,遣長史公仇稱將兵從事還州督促軍糧。施帳幔於城東門外,祖道送稱,官屬並會。卓遣步騎數萬人逆堅,輕騎數十先到。堅方行酒談笑,敕部曲整頓行陳,無得妄動。後騎漸益,堅徐罷坐,導引入城。乃謂左右曰:"向堅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諸君不得入耳。"卓兵見堅士眾甚整,不敢攻城,乃引還。堅移屯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冢閒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可見董卓的大將華雄,收取他性命的剋星是東吳的開創者孫堅,而非關羽。
華雄生前,也根本沒有得到孫堅的赤幘。《孫堅傳》又記載孫堅平時愛戴紅色氈帽,即所謂的“赤氈幘”。在斬殺華雄之前的一次戰鬥,他遭到董卓軍隊的圍攻,只帶了數十名騎兵突出重圍。他把赤色氈帽拿給心腹將領祖茂戴上,讓他引開追兵,自己則從另外的小路逃脫。為了擺脫追兵,祖茂又把赤色氈帽戴在一根燒斷的木柱頂端,自己則藏在亂草之中,騙過了追兵。這場戰鬥中,華雄根本不在現場。
孫堅影視形象
華雄影視形象
羅貫中採用移花接水的手段,把孫堅新殺華雄之功,穿越之後移植到關羽的身上,從而突出關羽英勇無敵的英雄形象。而孫堅,原本是斬殺華雄的英雄,反而變成了被華雄打敗的狗熊。
回覆列表
在正史上關於華雄的記載,遠沒有《三國演義》來的精彩,力挫十八路諸侯是寫出來的精彩,但是歷史上根本沒有其事。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華雄是在記錄孫權父親孫堅的部分出場的。孫堅和董卓手下的徐榮交戰不利,率領十幾騎逃跑,因為孫堅的帽子比較特殊,為了引開敵人,便讓手下大將祖茂戴上自己的頭盔引開敵人,孫堅自己才得以逃脫。祖茂被敵人快追上了無法脫身,便下馬把頭盔掛在了杆子上焚燒,然後自己躲在了草中。董卓的部隊包圍了過來,發現只不過是一個帽子,便撤軍離開了。孫堅收拾人馬,繼續和董卓的部隊作戰,擊敗了董卓的部隊,殺死了董卓的都督華雄。華雄登場即被孫堅被殺,不存在關羽“溫酒斬華雄”的問題,在正史上,華雄僅僅出現了個名字而已,這就是全部記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