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讓《少女》這首歌,在看似簡單的示愛背後,有了一種更深層次的寓意。英國詩人和評論家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曾經說過:“A Great Mind Must Be Androgynou”,翻譯成為中文,就是“偉大的靈魂都是雙性同體的”,而《少女》這首歌曲體現的,正是這種偉大的靈魂。
最後還是要說一句,“A Great Mind Must Be Androgynou”這句話是Samuel Taylor Coleridge而不是英國女作家艾德琳·弗吉尼亞·伍爾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說的,因為這次林宥嘉的這首《少女》,也希望改正這個在網路存在已久的常識錯誤。
在9月24日之前完成婚禮、或者求婚成功的男士,恐怕有些人會感到後悔。後悔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林宥嘉會在9月24日推出自己的新單曲,而這首名叫《少女》的新單曲,又暗藏著無數迷死人的金句,在一個男人一生最重要的日子裡,如果有這些句子傍身,無疑會讓這一段戀情更刻骨銘心,未來某天想起這一天、這些句,都將是甜甜的回憶。
林宥嘉唱“自從遇見你,我比你還要少女”,林宥嘉又唱“戀愛的男子,每一個都是少女”,林宥嘉還唱“做我的愛妻,一百歲還是少女”。
說來也怪,華語樂壇歷來不缺像《少女》這樣的戀愛甜曲,其實也不乏少女情懷的經典,但卻從來沒有像林宥嘉的新作那樣,由一個男歌手來代入少女的角色,去完成一首少女情懷的作品。
這個切入點很奇怪,但這個切入點也很新穎。
《少女》的歌詞由詞人黃偉文構思,並由他和林宥嘉共同完成填寫。前者的奇思妙想,與後者的私密情懷,最終化為一首愛如潮水又永結同心的浪漫戀曲。
事實上,之前華語樂壇的男聲情歌,很多都會有點大男子主義色彩,這種Man,也形成了華語樂壇男人情歌的一種性別特點。
而在看似簡單的秀恩愛中,《少女》這首歌曲在文字意義方面,卻有了一種超越性別的表達,這在華語樂壇的情歌史上,也是值得一提的標誌性作品。
這也讓《少女》這首歌,在看似簡單的示愛背後,有了一種更深層次的寓意。英國詩人和評論家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曾經說過:“A Great Mind Must Be Androgynou”,翻譯成為中文,就是“偉大的靈魂都是雙性同體的”,而《少女》這首歌曲體現的,正是這種偉大的靈魂。
看了這句名言,再聽《少女》這首歌曲,是不是會有別樣的感受?更高大上了有沒有?
作品主題和角度的新穎,也讓這一次的林宥嘉,在音樂表達層面上,也表現出和以往作品的不同。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之前的林宥嘉風格,那最合適的詞語,一定是“迷幻”。而到了《少女》這首歌曲裡,最適合用來形容林宥嘉音樂的形容詞,則顯然是——夢幻。
作品在編曲上用了大量復古的電子音色,八十年代的Bass-Line,以及古董味道的電子琴音色,再加風琴的襯托,也讓作品充滿了黃金時代的那種溫暖。
而另一層面,雖然是復古的元素,但《少女》在運用的組合上,卻又將那些Old Fashioned音色,又處理出一種科技的未來感。於是,《少女》這首歌就在這樣一種時空語境中,同時穿行於Dream Pop和Future Pop之間。
這倒也突出了作品的文字主題,讓《少女》這首歌曲,既有當下的夢幻,又有夢幻的未來。
而《少女》這首歌曲的MV,更是因為作品主角KIKI丁文琪的親身出演,讓作品更有了說服力。大量藍白色調的運用,以及復古的濾鏡,甚至讓音樂帶人回到了“天真無邪”的青春時代。
反正聽過、看過《少女》這首歌曲的歌迷,羨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同時羨慕和嫉妒者同樣有之。而無論是羨慕還是嫉妒,只是因為《少女》這首歌曲裡所唱的,就是大部分人想象的愛情應該有的樣子。
不僅是音樂從迷幻到夢幻,林宥嘉在《少女》這首歌曲裡的演唱,也足夠少男、足夠夢幻。前置的人聲錄製,大量唇齒音以呢喃和囈語的方式呈現,頗有一種“夜半輕私語”的性感魅力。細微的人聲音效處理,則讓林宥嘉的聲線在這個基礎上,又增添了“少女”般的柔和,而這樣的林宥嘉,真的是以前你沒有聽到過的林宥嘉。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人對林宥嘉未來的新專輯,感到一種由衷的好奇。作為一個已經三年沒出新專輯的歌手,如今又丟下這麼一首好聽和甜蜜到想把他“拉黑”的歌曲,三年後的林宥嘉,又該如何“成全”歌迷,這是一個疑問!
最後還是要說一句,“A Great Mind Must Be Androgynou”這句話是Samuel Taylor Coleridge而不是英國女作家艾德琳·弗吉尼亞·伍爾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說的,因為這次林宥嘉的這首《少女》,也希望改正這個在網路存在已久的常識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