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點兵

    2011年,試驗一號被拖至渤海某海域參與東風-21D試射,試射中東風-21D準確命中試驗一號。試驗一號在試射完成後被拖拽回港口的途中沉沒,後經打撈並送往天津完成拆解。此時,透過衛星瞭解到事情整個過程的美國軍方,是真的嚇出了一身冷汗。因為美軍早先認為,雖然中國軍方宣稱要研製一款專門用於反艦的彈道導彈,但想讓一枚彈道導彈準確命中在海上移動的戰艦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華人根本不可能做到,但解放軍的這次試射,卻徹改變了美華人的看法。

    用彈道導彈打航母,這首先需要透過各種手段,在導彈進入末端自導之前持續為導彈回傳目標資料,而依據資料,導彈會進行一次甚至多次軌道調整,並將利用錢學森彈道即“助推-滑翔”彈道在再入大氣層時進行降速,將原本超過10馬赫的再入速度降到能使用雷達的7倍音速左右。而超音速7倍的彈頭再入大氣層脫離黑障區之後,會開啟導彈自身的主動雷達,精確捕捉並鎖定目標直至命中。原理聽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黑障消失的位置大約距離地面40公里左右,7馬赫的再入速度大約等於2382米每秒,如果導彈突破黑障後距目標50公里,那麼留給導彈捕捉目標,並調整姿態的時間僅有20多秒,並且目標還在持續移動,難度顯然相當之大。

    但解放軍的這次試射不僅準確命中了靶船,並且這艘靶船比真正的美軍航母的投影面積小近80%,東風-21D的打擊精度可想而知。這也讓美軍意識到,華人真的研製成功了反艦彈道導彈,並且已經到了能夠進行實戰的階段,而這種以相對廉價的彈道導彈,打擊造價百億美金的航空母艦,在以小博大中不斷消耗對方的不對稱作戰手段,正是解放軍一貫以來最為拿手的,最拿手的手段如今又加上了最趁手的兵刃,這正是美軍恐懼的真正來源。

  • 2 # 水鏡曉先生

    說到現在全世界最有效的常規反航母手段,我們的DF-21D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為什麼彈道導彈在打擊航母方面具有如此多的獨特優勢,這種手段為什麼這麼有效,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傳統的武器射程不遠,也就幾百公里,那麼它就必須靠的很近才能攻擊到航母。而彈道導彈可以輕鬆突破數千公里的射程,遠遠超過艦載機的作戰半徑,而且其攻擊速度非常快,最快速度能達到十幾倍音速,而且是以近乎垂直的彈道攻擊,現代航母防禦體系主要是為了應對飛航式導彈,對這種手段攻擊措手無力,而且專門打擊最薄弱的甲板部分,一下子就把飛行甲板都毀了。

    DF21D完整作業體系是先讓太空中的衛星發現航母,並且持續性跟蹤,未來還會發展出新型偵查手段精確鎖定航母,然後持續性將目標位置引數傳輸給指揮部,然後引導導彈不斷修正彈道,直到命中目標。雖然過程看上去非常簡單,但裡面的每一項技術都是世界性難題。

  • 3 # 海事先鋒

    作為目前反航母作戰最新出現的一種手段,也是威懾力最大的一種手段,彈道導彈打航母的流程主要分為三個,而打擊的部隊編成也是三個。

    圖為DF21D反艦彈道導彈,他裝備有集束式彈頭。

    首先是由預警偵察幕來完成對目標的搜尋追蹤以及對火力打擊部隊的行動協調,這也是第一步,也就是發現。彈道導彈打航母,射程不是問題,控制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如何發現。預警偵察幕包括海事監視衛星、偵察衛星、預警衛星、導航定位衛星、通訊衛星等天基裝置以及大型預警指揮機、戰術預警機、電子戰機、偵察機、大型長航時無人機、蜂群概念式的密集無人機組合等空基偵察力量以及預警潛艇、偵察哨艦、情報蒐集艦、大型海上機動作戰艦隊等。以上組成了反航母作戰中的預計偵察幕,有幸的是,作為東亞某個大國來說,具有了完整而且可靠的預警偵察幕,以上裝備和編成在東亞某個大國的軍隊中都是有的。

    圖為反艦彈道導彈打航母的流程。

    第二是掩護幕。掩護幕包括一些可以加入到戰場當中的作戰裝備,包括戰鬥機、轟炸機、軍艦、潛艇等,這些裝備用來對預警偵察幕的目標進行分析判定後,發動次要方向上的攻擊,以逼迫敵人航母艦隊進入高度戒備的對空、對海作戰模式,以應對高烈度的空海作戰,這時敵艦隊的指揮中心和軍艦上的雷達、電子裝置都朝向高威脅的空海區域,對太空的防備進一步降低,也進一步令敵人的防禦趨於飽和,而且打擊可以形成戰果的話,也可以進一步削弱敵人的力量,令其受到一定的毀傷和損失。

    航母艦隊是海上最強大的海軍單位。

    第三就是火力打擊幕了。該打擊可以是聯合火力打擊的形式發動,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反艦導彈以及各類亞音速、低掠空高度的導彈共同發動,此時還可以配合潛艇發動的魚雷攻擊和反艦導彈攻擊,令敵人在海、陸、空、潛、天等所有的防禦領域都進入接敵狀態,也增加了我方攻擊的立體性,最終令敵人陷入混亂和被動之中,最後被反艦彈道導彈和其他武器逐一擊毀。

    以上流程是中國寫在2011年版的《軍語》中的各種流程的綜合,也是目前最為有效的對反艦彈道導彈的運用方式。

  • 4 # 軍武最前哨

    "反艦導彈"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用於打擊水面艦船的一種導彈。現如今,隨著航母水平和威脅的不斷提升,如何透過反艦導彈對航母造成最大化的傷害備受重視!圖為美海軍配備的"捕鯨叉"反艦導彈

    那麼,反艦導彈是如何做到成功打擊航母的呢?這就需要一套複雜且嚴謹的打擊流程!

    通常,在準備發射反艦導彈之前必須要按步驟完成三步標定作業: 1.偵查目標,該步驟的目的就是為了確認被打擊物件; 2.識別目標,確定攻擊物件是否為敵方作戰艦船; 3.鎖定目標,保證攻擊物件在打擊範圍內。完成上述三步就可透過射控系統發射反艦導彈。圖為澳洲海軍的Block II反艦導彈

    熟悉的朋友應該知道,反艦導彈對於航母的殺傷主要依靠其攜帶的戰鬥部,當前反艦導彈攜帶的戰鬥部主要分為半穿甲型戰鬥部和爆破型戰鬥部!

    通常情況下,想要完全擊沉一艘現代化航母的可能性並不大,但常言道: 打蛇打七寸!所以想要限制航母的威脅,就必須打到它的"七寸",即飛行甲板。我們都知道航母在戰爭中是靠起降艦載機討生活的,摧毀飛行甲板阻止艦載機起降,就等於斷了它的手腳。圖為我軍鷹擊-83K反艦導彈,北約代號"海上屠夫"

    按照這種思路,那就需要用半穿甲型戰鬥部對航母實施打擊。假設該型反艦導彈擊中航母甲板後,其高硬度鈍形鋼製成的彈頭先是以蠻力穿破甲板,進而對船體造成撕裂傷害。

    由於半穿甲型戰鬥部裝有延時引信,所以不會出現即觸即爆的情況。待彈頭完全扎進甲板後從船體內部爆炸,相當於在有限的密閉空間內引爆,隨之產生的強大氣壓會將傷害釋放到最大化,對航母造成內傷的同時,飛行甲板也是"雨打沙灘萬點坑"。

  • 5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中國是目前全球唯一擁有反艦彈道導彈的國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東風-21D彈道導彈。

    所謂的彈道通俗點就是一條拋物線。所有中、遠端、洲際彈道導彈的都是彈道導彈。它的特點是導彈垂直髮射,並且經在中程經過大氣層外在大氣層外的飛行速度高達十馬赫,並在末端從頭頂90度垂直攻擊。無論是陸地還是擁有宙斯盾防禦系統的航母軍隊都攔截不了從頭頂高速的落下的導彈,要攔截的話,只能在中層進行攔截,不然末端攔截幾乎沒有什麼勝算的機率。(畢竟從天而降的掌法才是最厲害的)

    彈道導彈通常是打固定的目標,而反艦彈道導彈的難度就在於要打移動的目標。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都相繼研究彈道導彈技術,後來由於技術難度過大他們便放棄了研究。

    打過槍的都知道打移動靶的難度是非常高的,更何況是打擊2000公里以外的目標。所以想要在茫茫的大海上精確命中敵方航母,就必須擁有完備的、精確的衛星偵察體系為導彈提供精準精準資料,為導彈提供精確位置以及高速計算機的不斷彈道修正。而且在中進入大氣層的飛行中段,還需要預防敵人的中程反導系統的打擊,所以導彈技術是和核彈並列的國家高難度科技技術。

  • 6 # 區域拒止

    彈道導彈攻擊航母的流程和原理我們就透過中國產東風-21D的攻擊流程瞭解一下。

    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

    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監控敵軍航母編隊的海洋偵察系統,比如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和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再加上岸基雷達和遠洋觀測船隻構成一套完整的監視體系。

    北斗導航系統

    之後就是彈道導彈反艦的重大難點,黑障區制導。

    所謂黑障區,就是高速飛行器在地球上空35km到80km時,由於飛行速度極快,導致飛行器前部出現激波,之後形成一層高溫電離質干擾通訊,使飛行器與地面斷開聯絡。

    如果不解決黑障區通訊問題,首先可能導致彈道導彈瞄準精度下降,打擊不到敵方;其次由於無法控制彈道導彈,很容易被敵方攔截,導致任務失敗。

    所以經過多年研究,這個過程中國透過改進導彈彈頭氣動外形、向電離質區注入親電化學物質、在通訊天線附近引入交叉磁場偏離電離質和加強發射功率等手段來破解黑障區通訊,使彈道導彈制導更加精確,穩定操控彈道導彈做一些小幅度的規避。

    返回大氣層

    之後就是重頭戲了,彈道導彈彈頭躲避敵方的防空手段,成功打擊到敵方艦艇。

    這個階段中國主要採取的是首先進一步增加中段制導的打擊精度,防止偏差過大,末端導引無法完成。

    其次是為彈道導彈加裝末端機動控制系統,由於彈道導彈要對付航母這種可活動的目標,再加上敵方防空手段的攔截,所以在末端其彈頭必須有機動能力;其次還要加強彈體和空氣舵的強度,防止因機動動作導致彈體解體。

    最後還要研製適應活動目標的末端導引頭,例如毫米波輻射計,不止因為其擁有良好的靈敏度,經常用於高空衛星的遙感器,還因為它是被動式制導,抗干擾能力極強。

    打擊敵方航母編隊

    經過這些努力我們的彈道導彈就可以打擊到敵軍航母編隊了。

  • 7 # 戰爭之王

    圖為東風15B導彈的再入飛行器,它和東風21C以及東風11B的再入器類似

    圖為潘興2

    從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出再入器都是很類似的,都有幾片翼面,它們可以說打擊方式,制導方式是一樣的。

    圖為潘興2導彈的作戰過程,可以看到末端有明顯的拉起過程,調整運動姿態

    該末段彈道最突出的特點是進行拉起-下拉機動飛行來降低彈頭的速度、修正彈道誤差並使末段彈道最後陡直地接近目標。彈道拉起部分的指令由a(攻角)制導方程提供,而下拉部分的指令由速度向量轉動速率控制方程提供。控制飛行階段的目的在於在修正橫向誤差的同時提供最大可能的拉昇機動。 再入時彈頭進行的第一次機動為速度控制機動,它是按預定程式在慣導系統控制下進行的。在透過大氣上層後,在40km高度處將彈頭拉起來,使氣動阻力增大,將彈頭速度減慢到雷達末制導系統能夠工作的速度,估計約6~8馬赫數。彈頭進行拉昇機動在有些情況下還可躲避敵方反導導彈的攔截。彈頭拉起後,由攻角25度控制彈頭飛行,經過計算機處理,得出精確的縮尺位置誤差和擊中目標所需的位置修正量,以此修正慣導系統,發出操縱指令給空氣舵,操縱彈頭擊中目標。

    變質心彈頭在彈道末端採用螺旋彈道下墜的示意圖

    潘興2只是說有了比較高的精度打擊目標,但是對於海上高機動的軍艦或者航母來說,潘興2的精度仍然是不足的,所以東風21C還有變質心彈頭,透過移動內部質量塊的位置,改變整個彈頭的質心,彈頭在再入段進入大氣後速度快,所以會產生很大的空氣動力,這種方式機動速度快且靈敏。

    圖為東風21D

    可以看到東風21D的再入段是一個拉的非常長的長杆型,所以外界推測是採用了更加先進的“錢學森”彈道,在末端拉起的時候,長杆型的再入段具有很高的升阻比,所以可以長距離的滑翔,進一步提高了東風21D的機動能力,打擊高速移動中的軍艦,具有更大的搜尋和攻擊範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夢夢見殺狼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