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痴語呢喃1988

    公元前221年,隨著齊國都城臨淄被攻破,嬴政秉承幾代秦王意志終於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秦;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王已經不能體現出自己的能力,故將“皇”“帝”這兩個字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稱號,對外號稱“始皇”。

    大一統後,為了維護中央統治,秦始皇頒佈了一系列條文律例來加強中央集權!其中有一條很重要的就是:秦始皇認為國家統一了,以後也不需要那麼多兵器打仗了,再者也是防止六國遺民造反(有說法是做夢收到啟示而鑄造的),於是就下令收繳天下武器;並將收繳上來的武器鑄成了十二個金人。十二金人大小不一,據有關史料的記載,進行換算的小金人的高度約為八米,大的合今十三米;重量上最小的應為三十噸,大的則有七八十噸重。(金人的材料實際為銅,由於冶煉技術的限制,當時人們根本無法提煉出金)

    上述皆為史書記載的說法,實際情況究竟是什麼?

    個人愚見認為是秦始皇鑄造銅人主要是想標榜自己的功勞,放下他的是非功過不說,秦始皇應該是很驕傲的一個人,他不僅想向世人展示的他的成就,也想讓後世之人記住他,建築十二銅人就像是祖庚煉鑄後母戊鼎來紀念自己母親一樣。十二銅人在數量和體積上都遠大於後母戊鼎,要是秦朝不滅一直延續下去,秦始皇肯定會萬古流芳!

    可惜的是秦朝很快滅亡,十二銅人也不知所蹤!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短短十五年就覆滅了。十二銅人下落如何?

    我們來分析分析,劉邦攻入咸陽以後,約法三章,咸陽還得以儲存,項羽入主咸陽就不一樣了,一向仇視秦國的項羽像連阿房宮都被燒了,估計十二銅人下場也不會太好!如果暫逃項羽之手,像銅人這樣的香餑餑肯定被人覬覦已久,(銅作為戰略物品既可鑄錢也能鍛造武器),但是銅人太大不好搬運,很有可能直接起義軍重新扔回冶煉池中化掉重新利用。當然還有可能是秦始皇太喜歡十二銅人,直接就是伴隨“九鼎”等稀世珍寶永眠始皇地下宮殿也說不一定!

    據記載每個銅人後面都是刻著銘文,想必上面必然記錄著為什麼鑄造銅人?如果等到銅人重見天日那一天,則會還原歷史以真相。

    參考文獻 《過秦論》,《關中記》,《西京雜記》,《史記·秦始皇本紀》,《漢書王莽傳》

  • 2 # 農民看笑話

    秦始皇這人吧,不信命,但是信風水!我覺得他鑄造十二銅人立於咸陽宮,可能是聽聞術士風水出了紕漏,並非是擔心民間造反,假如秦始皇害怕造反,那為什麼不誅滅六國貴族以及六國直系反派?秦始皇巡視期間,貌似除了張良的博浪沙刺殺之外,沒啥危機吧?最後一次巡視那不算是危機,只是燭燃盡頭,命中終止而已!至於銅人的下落如何,有的說是董卓融化了,可惜史料也記載如此,這個鍋董卓背了!也或許在戰亂年代銅人早就被融了也說不準!別忘了秦這個國家在我黨建國初期都是傳說,足以說明其的神秘性,直到兵馬俑的出現才拉開這神秘面紗!史料記載不一定就是真的,偉大的《史記》都是根據傳說+個人推測而寫的,所以野史也有參考性!

    額外再提一句“秦始皇是活活累死的,跟雍正一樣,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至於享福,哪有那個時間呢,只不過工作量稍微比雍正輕點而已”

  • 3 # 冷清先生

    【秦始皇銷天下之兵鑄十二金人,十二金人走哪去了?】

    中國古代把金、銀、銅、鐵、錫等等金屬,統稱為“金”,西周時期“金”是指“銅”,春秋之後的記載中,開始指銀子,漢朝之後“金”特指黃金,金、銀、銅、鐵、錫就開始分開了稱呼了。“金”是中國陰陽五行學的第一元素,金、木、土、水、火、五大元素相生相剋,木生火、水生木、土生金,金屬是從土裡來的,就是礦山、礦石,人類最早認識金屬的屬性,是天然的金、銀、隕鐵。人類使用天然“火”有幾十萬年曆史,人類“人工取火”的歷史,僅有兩三萬年。

    兩萬年前,人類能掌握500度左右的用火,學會了燒製粗陶。八千年前人類能掌握800度左右的用火,學會燒製彩陶。五千年前,人類能夠掌握1200度的用火,學會了燒製黑陶。黑陶的發明是劃時代的,藝術品一般的黑陶催生了坩堝,坩堝可以承受1200度以上的溫度。坩堝讓煉製金屬成為可能,錫的熔點只有232度,是人類最早煉製的金屬,但是錫很軟,對人類的生產沒有多大作用,金的熔點1064度、銀的熔點961.78度,銅的熔點1084.3度,鐵的熔點1553度。

    距今五千多年前,承受1200度以上高溫的坩堝,讓人類可以煉製“鐵”之外的金、銀、銅、錫等金屬。金銀數量少,成為人類的天然貨幣,銅雖然比較硬,但是不是足夠堅硬,人類發明了青銅,就是往銅里加錫。青銅發明之後,最先被製造的就是兵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遺址,出土了一把距今五千多年的青銅刀及銅渣,把中國青銅文明的時間定格在五千年前。為什麼會在甘肅東鄉出土青銅刀及銅渣呢?因為,距離東鄉以北200公里的白銀市,曾經是一個大型的天然銅礦。

    古代生產力落後低下,青銅的數量是極其有限的,首先被應用到兵器的製造,隨著技術進步和數量的增多,夏朝開始應用到禮器製造,商朝出現大型的禮器→司母戊方鼎,周朝的時候青銅器大量普及。青銅製造實用器具僅限於兵器、農具、銅錢等。在秦漢之前,銅和青銅都是稀少的戰略物資。湖北銅綠山,是古代中國最大的銅礦,開採於夏商之計,輝煌於商周時期,秦漢之後資源枯竭廢棄。根據銅綠山礦渣測算,2000年間共生產“銅”十萬噸至二十萬噸,佔秦漢以前全中國“銅”產量的近一半。

    假如, 2000年時間中銅綠山銅的總產量是20萬噸,佔到全國總產量的一半,秦漢以前全中國共生產銅的總量是40萬噸,平均年產量大約是200噸。夏朝之前的一千多年,年產銅只有十幾噸;夏朝年產銅大約50噸;商朝年產銅大約100噸;西周年產銅150噸;春秋年產銅200噸;戰國年產銅300噸。秦始皇六國後,秦朝的銅年產量最多三四百噸。秦朝時期,青銅主要製造兵器、農具、禮器、錢幣、馬車配件等等。

    青銅的兵器、農具、馬車配件等等,它們的使用都會磨損消耗,也就是說2000年間生產的40萬噸銅,會使用損耗20萬噸左右,在生產和戰爭過程中,還會丟失一部分。作為禮器的青銅器,有很大一部分被埋藏到了地下。秦朝末年的時候,全中國在使用和儲存的青銅器總量不超過10萬噸。兵器、農具、錢幣是銅最大的使用者。秦國末期秦國有軍隊60多萬,各級官吏警察二三十萬,兵器總量在100萬件以上。六國的軍隊總和150萬,各級官吏警察五六十萬,兵器的總量在200萬件以上,這還沒有計算盔甲、箭鏃、馬車的用銅數量。

    賈誼出生於公元前200年,死於公元前168年,他生活的時代距離秦末非常近,他寫的《過秦論》非常的真實。賈誼在過秦論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賈誼在《過秦論》中講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收繳天下的兵器,回爐以後鑄造了12個銅人,來弱化天下的人民。

    西晉的幹寶對十二金人有不同的記載,《搜神記》:“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於臨洮,乃做金人十二以象之。”秦始皇26年是公元前221年,正好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那一年。甘肅臨洮是秦長城的西部起點,出現了12個巨人,高12米左右,腳的長度1米5,他們穿著少數民族的服裝,為了紀念這件事情,秦始皇就製作了12個銅人。

    秦始皇用了20年時間,殲滅了六國的150萬軍隊,統一了六國,收繳了六國軍隊的兵器200萬件以上,盔甲、箭鏃不計其數,戰車上萬輛。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秦朝擁有軍隊120萬上下,蒙恬長城軍團有30萬人,南越軍團50萬人,關中軍團近40萬駐防在咸陽周邊,及全國重要的關隘及城市,秦朝在原六國境內安置的官吏、警察,總數量在50萬人左右,這些人都是要裝備武器的。秦朝的軍隊較秦國的軍隊增加了一倍,有新增的60萬軍隊需要裝備,還有50萬官吏、警察需要裝備,而收繳的原六國兵器多達200萬件以上,裝備完新增軍隊、官吏、警察之後,還會剩餘七八十萬件兵器。

    當然,六國軍隊的兵器中,有一部分流落到民間去了,大概估計數量有一二十萬件吧。秦始皇除了收繳原六國軍隊的兵器,有沒有收繳民間的兵器呢?有,但是並沒有收繳乾淨徹底。韓信、項羽平時都是帶著刀劍招搖過市的,他們並沒有被警察抓捕,說明秦朝特殊人群帶刀劍並不違法,這些特殊人群是些什麼人呢?行走於江湖的遊俠劍客,還有原六國的破落貴族。陳勝起義後,會稽郡守找項梁商談起兵反秦的事情,項梁、項羽帶著一幫人去見郡守,他們都是帶著刀劍的,隨後就發生了火拼,項羽把郡守殷通給殺了。韓信也是仗著劍參加項梁的起義軍的。

     秦朝一尺相當於今天的22.7釐米,一丈相當於今天的2.27米,五丈就是11米4左右,那麼銅人的體積就是真人的300倍。假設一箇中等身高的真人1米7高,體重150斤,他的體積大約是0.07立方米,銅人的體積就是21立方米。我們知道,銅的比重是8.96,銅人的總重量差不多190噸,12個銅人的總重量大約是2300噸。一把青銅劍大約5公斤,一件青銅戈大約2——3公斤,一副件盔甲用銅10公斤;一枚銅錢2.5克重,一貫銅錢一千枚,重約2.5公斤。2300噸銅可以分別製造:46萬把劍、80多萬件戈、23萬副盔甲、92萬貫銅錢。

    既然賈誼《過秦論》和幹寶《搜神記》,都記載了秦始皇鑄造12個銅人的事情,看來這件事情是真的。關鍵是,劉邦打進咸陽,秦王子嬰投降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提到十二金人,那麼這12個銅人去哪裡了?12米長190噸重的銅人,是任何小偷都不可能偷走的,而且還有人把守看管,想偷偷敲下幾塊銅都不可能,但是秦朝滅亡的時候,劉邦的軍隊的確沒看到銅人,蕭何查封點驗秦朝物資清單中也沒有記錄,這麼大這麼重的十二個銅人不翼而飛了嗎?

    當然不是,被秦二世的工匠們敲碎融化,重新制造兵器裝備了秦軍章邯集團。公元前209年9月(農曆八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短短几個月時間發展到幾十萬人,原六國的百萬人響應起兵。面對天下反秦的局面,秦二世首先命令秦長城軍團入關,但是秦長城軍團分散在長城一線,在集中的過程中,20萬六華人攜帶武器跑了,參加了陳勝及各諸侯國的軍隊。王離、涉間、蘇角等將領,只帶回來長城軍團中的10萬秦人。駐防在各地的30多萬關中秦軍團,不能夠調動集中使用,他們是咸陽外圍的防線。秦南越軍團發生了內亂,六華人要回去復國,秦人要保衛秦王朝,南越土著要造反,結果南越地區就成一鍋粥了,任囂和趙佗只好關閉韶關等關隘平叛。

    區區10萬秦軍,是無法和百多萬反秦起義軍抗衡的,秦二世想到了70萬驪山徒,從他們中間挑選了35萬身強力壯者,前209年12月,秦少府章邯臨危受命,率領王離等人訓練成軍隊,但是兵器庫卻沒有那麼多的兵器,怎麼辦呢?緊急召集大批工匠融化銅人制造兵器。2300噸青銅,在數千工匠和數十萬兵士手中,打造出10萬把劍、25萬件戈、12萬副盔甲,幾個月時間,章邯秦軍團45萬人就組成了,這個時候已經是前208年2月了,陳勝手下大將周文率數十萬人打到戲下(潼關)。

    章邯、王離、涉間、蘇角、司馬欣、董翳等人率領45萬秦軍正式出潼關。周文的部隊都是一路收編六國之人,數量至少有40萬,但是,其中的一半人沒有武器,手持木棒鋤頭當兵器。章邯率領的秦軍團是全副武裝的,雙方一個照面,周文的40萬烏合之眾就垮了。周文逃到曹陽,章邯追到曹陽;周文再逃到澠池,章邯追到澠池,大破周文的軍隊,周文只好自殺了事。章邯的45萬秦軍隨後進擊滎陽,殺死守將李歸,並且重建了滎陽防務,然後帥兵東進攻打陳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戰司馬家族還有哪些人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