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搭檔之間很默契的詩:1、默契歧黃元謝應芳 《八聲甘州 為友人贈醫士》 2、默契四時神功用元王吉昌 《風入松·乾坤簡易定長生》3、湛然昏默契神功元王吉昌 《燭影搖紅 贈高瑩蟾》 4、閒中默契真修元王吉昌 《神光燦》5、默契天癸元王吉昌 《雨霖鈴·乾元資始》6、天根默契元王吉昌 《酹江月》 7、乘桴默契元長筌子 《鶯穿柳》 8、默契歧黃元謝應芳 《八聲甘州 為友人贈醫士》 9、先生默契真端的宋白玉蟾 《道過成蹊菴偶成舊風一篇》 10、尚知廬靈有默契明沈周 《廬山高》 11、默契大造同執行宋白玉蟾 《快活歌二首》 12、雅號乃默契宋褚伯秀 《呈周清溪》 13、默契如神助宋方回 《詩思十首》 14、默契絲綸寵數殊宋馮彭年 《賦新繁周表權如詔亭》 15、意默契宋高登 《偕學子游都嶠》 16、塵中如默契宋郭印 《獨有堂》 17、禪心初默契宋郭印 《過謙上人房》 18、默契天地心宋胡宏 《簡彪漢明》 19、默契難言詮宋姜特立 《右寄此詩後忽得簡雲兒曹亦寄五言用韻畢同殆》 20、生平聞風已默契宋李復 《酬邢先生疊前韻》搭檔之間很默契的故事: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絃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最早見於《列子·湯問》篇。《荀子·勸學篇》亦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斜”,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伯牙的作品。後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 在《列子》和《呂氏春秋》中,記載有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後世所傳誦。 《列子·湯問》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兮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描寫搭檔之間很默契的詩:1、默契歧黃元謝應芳 《八聲甘州 為友人贈醫士》 2、默契四時神功用元王吉昌 《風入松·乾坤簡易定長生》3、湛然昏默契神功元王吉昌 《燭影搖紅 贈高瑩蟾》 4、閒中默契真修元王吉昌 《神光燦》5、默契天癸元王吉昌 《雨霖鈴·乾元資始》6、天根默契元王吉昌 《酹江月》 7、乘桴默契元長筌子 《鶯穿柳》 8、默契歧黃元謝應芳 《八聲甘州 為友人贈醫士》 9、先生默契真端的宋白玉蟾 《道過成蹊菴偶成舊風一篇》 10、尚知廬靈有默契明沈周 《廬山高》 11、默契大造同執行宋白玉蟾 《快活歌二首》 12、雅號乃默契宋褚伯秀 《呈周清溪》 13、默契如神助宋方回 《詩思十首》 14、默契絲綸寵數殊宋馮彭年 《賦新繁周表權如詔亭》 15、意默契宋高登 《偕學子游都嶠》 16、塵中如默契宋郭印 《獨有堂》 17、禪心初默契宋郭印 《過謙上人房》 18、默契天地心宋胡宏 《簡彪漢明》 19、默契難言詮宋姜特立 《右寄此詩後忽得簡雲兒曹亦寄五言用韻畢同殆》 20、生平聞風已默契宋李復 《酬邢先生疊前韻》搭檔之間很默契的故事: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絃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最早見於《列子·湯問》篇。《荀子·勸學篇》亦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斜”,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伯牙的作品。後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 在《列子》和《呂氏春秋》中,記載有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後世所傳誦。 《列子·湯問》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兮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