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往的傳統教育,自清朝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中國教育中,自古以來,就一直依傍“中”學。
在清朝晚期,“中”學主導地位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清代的新學堂自建立起,就開始借鑑西方的規制。
同時,在中國教育中,“西”學的分量,已逐漸凸顯。
下面,就說一說中國第一中西學堂的相關情況。
本文依據清人況周頤筆記《餐櫻廡隨筆》中的一節而成。
既然說到筆記,在未進入正題之前,就先說一說筆記的作者況周頤。
況周頤。
晚清官員、詞人。
原名況周儀,因避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的諱,所以改名為況周頤。
字夔笙,一字揆孫,別號玉梅詞人、玉梅詞隱,晚號蕙風詞隱,人稱況古,況古人,室名蘭雲夢樓,西廬等。
廣西臨桂(今屬廣西)人,原籍湖南寶慶;生於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九月初一。
9歲時,補弟子員;11歲,中秀才;18歲,中拔貢。
21歲,以優貢生中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鄉試舉人;援例授內閣中書,任會典館繪圖處協修、國史館校對;敘勞以知府用,分發浙江;在京為官期間,與同鄉王鵬運友善,結詞社,朝夕唱和,鑽研詞學,人稱“王況”,共創臨桂詞派;光緒十一年(公元1895年),入兩江總督張之洞府,領銜江楚編譯官書局總纂;戊戌變法後,離京南下,掌教常州龍城書院,講學南京師範學堂,受聘端方幕中,治理金石文字;後充任安徽寧國府鹽釐督辦,其間,復執教於武進龍城書院和南京師範學堂。
民國時期,寓居上海,賣文為生,窮困潦倒,以至無米下鍋;曾為劉承幹嘉業堂校書;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七月十八日卒,年六十八,葬湖州道場山。
一生致力於詞,凡五十年,尤精於詞論;與王鵬運、朱孝臧、鄭文焯合稱“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風詞》、《蕙風詞話》。
說完況周頤,就來說他在筆記中所記述的中國第一中西學堂。
兩湖自強學堂是在武昌建設起來的,這是中國的第一所中西學堂。
創辦時間。
其開創的時間,從清德宗光緒(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共三十四年)中葉〔約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前後〕起始,歷經丁酉〔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戊戌【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之後,學堂的規模已經初步形成,學堂的各項辦學授課條件已基本具備。
辦學宗旨。
兩湖自強學堂辦學的宗旨,是遵守清廷的諭旨:
一、各省須改變原來的書院,創設學堂。
二、學堂必須以“中”學為主,“西”學為輔。
教授課程。
學堂注重中文教育,所以,在每天的上課時間安排上,中文授課學習訂為一時(推測應該是一個時辰)。
其餘各門功課,授課學習的時間訂為半時。
除了中文學習之外,學生還需要學習外國語言文字。
外國語言文字包括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共五門。
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每一門都有自己的課室。課室的建造,規模宏闊,高大寬敞。
凡外文課程,都聘有外國教習(相當於教師)。因為外國教習都配有助教、翻譯,所以,那些對外文一知半解的假學者,根本就混不進來;在這裡授課的外國教習,上課時也不能濫竽充數。
中文、外文課程之外,學堂還教習體操(相當於體育)、教習算學(相當於數學)。
教學特點。
學堂教學的特點是:學生所學習的科目不多,不會有繁雜的弊病;教師教學的態度嚴肅、教授的非常認真。
費用問題。
學生只要能夠透過學堂的入學考試,被學堂錄取,那麼,就不需要繳交學費了!
學生住宿的房間整齊衛生。
學生平常的餐飲豐盛乾淨。
就讀學堂期間,凡是學生所需的中外課本、書籍資料;學生的文具如筆墨、紙張等;學生運動操練的服裝、鞋子、帽子等;全部由公家採辦供給。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學生運動操練的服裝、鞋子、帽子等,每季一換。
學生的管理。
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五門外文,體操,算學,這些課程,每一門課程都有領班(相當於課程代表),另外,還有幫領班(領班助理)。
領班、幫領班都由學生擔任。
領班、幫領班的人選,由該門課程的老師依照學生的成績和表現推薦。
領班每人每月有十六兩銀子的補貼(薪水)。
幫領班每人每月有八兩銀子的補貼。
八門課程,領班八人、幫領班八人。
考試及獎懲。
學生每月安排中文考試一次,考試內容為撰寫論說文章一篇。
第一名獎龍銀(銀圓,幣面以龍為影象。)十圓;依照成績排名,依次遞減,第三十名可以獲得龍銀二圓;第五十名仍然可以獲得龍銀一圓。
所謂龍銀,是一種中國銀圓,幣面以龍為影象。中國直到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方啟鑄造。據傳,清末制有象徵皇帝的“九龍紋”銀圓,市上甚為少見,俗謂“九洋”。
在這樣優厚的學習環境中,學堂中那些文化程度比較高、成績比較優異的人,如果家中眷屬不多的話,他完全可以安心讀書,學堂裡的資助和獎勵,照顧家庭已經可以應付,完全不需要為家庭生活而擔憂顧慮了。
張文襄(之洞)督鄂十多年,兩湖自強學堂的創辦建立,就是他教育人才、體恤士人的實政。
筆記《餐櫻廡隨筆》作者況周頤戊戌【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己亥【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年間曾經就在兩湖自強學堂擔任教習,所以,他對兩湖自強學堂的情況自然知之甚悉。
辛丑【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年,況周頤從湖北到了四川。
甲辰【光緒三十年年(公元1904年)】年,況周頤從四川返回湖北;這時,兩湖自強學堂已經改名為方言學堂了,學堂裡的規章制度,也已經和之前的完全不一樣了。
行文至此,不覺一嘆:清朝那些改革派的大臣,對教育的用力,似乎不是在做樣子,其進取的氣魄和革新的力度,真是讓人感嘆不已!
這裡,再簡要介紹一下張之洞。
張之洞
生於清宣宗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卒於清遜帝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享壽73歲。
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
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
清文宗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清穆宗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為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
教育方面,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
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
清德宗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
次年病卒,諡文襄。
有《張文襄公全集》;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中國以往的傳統教育,自清朝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中國教育中,自古以來,就一直依傍“中”學。
在清朝晚期,“中”學主導地位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清代的新學堂自建立起,就開始借鑑西方的規制。
同時,在中國教育中,“西”學的分量,已逐漸凸顯。
下面,就說一說中國第一中西學堂的相關情況。
本文依據清人況周頤筆記《餐櫻廡隨筆》中的一節而成。
既然說到筆記,在未進入正題之前,就先說一說筆記的作者況周頤。
況周頤。
晚清官員、詞人。
原名況周儀,因避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的諱,所以改名為況周頤。
字夔笙,一字揆孫,別號玉梅詞人、玉梅詞隱,晚號蕙風詞隱,人稱況古,況古人,室名蘭雲夢樓,西廬等。
廣西臨桂(今屬廣西)人,原籍湖南寶慶;生於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九月初一。
9歲時,補弟子員;11歲,中秀才;18歲,中拔貢。
21歲,以優貢生中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鄉試舉人;援例授內閣中書,任會典館繪圖處協修、國史館校對;敘勞以知府用,分發浙江;在京為官期間,與同鄉王鵬運友善,結詞社,朝夕唱和,鑽研詞學,人稱“王況”,共創臨桂詞派;光緒十一年(公元1895年),入兩江總督張之洞府,領銜江楚編譯官書局總纂;戊戌變法後,離京南下,掌教常州龍城書院,講學南京師範學堂,受聘端方幕中,治理金石文字;後充任安徽寧國府鹽釐督辦,其間,復執教於武進龍城書院和南京師範學堂。
民國時期,寓居上海,賣文為生,窮困潦倒,以至無米下鍋;曾為劉承幹嘉業堂校書;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七月十八日卒,年六十八,葬湖州道場山。
一生致力於詞,凡五十年,尤精於詞論;與王鵬運、朱孝臧、鄭文焯合稱“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風詞》、《蕙風詞話》。
說完況周頤,就來說他在筆記中所記述的中國第一中西學堂。
兩湖自強學堂是在武昌建設起來的,這是中國的第一所中西學堂。
創辦時間。
其開創的時間,從清德宗光緒(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共三十四年)中葉〔約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前後〕起始,歷經丁酉〔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戊戌【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之後,學堂的規模已經初步形成,學堂的各項辦學授課條件已基本具備。
辦學宗旨。
兩湖自強學堂辦學的宗旨,是遵守清廷的諭旨:
一、各省須改變原來的書院,創設學堂。
二、學堂必須以“中”學為主,“西”學為輔。
教授課程。
學堂注重中文教育,所以,在每天的上課時間安排上,中文授課學習訂為一時(推測應該是一個時辰)。
其餘各門功課,授課學習的時間訂為半時。
除了中文學習之外,學生還需要學習外國語言文字。
外國語言文字包括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共五門。
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每一門都有自己的課室。課室的建造,規模宏闊,高大寬敞。
凡外文課程,都聘有外國教習(相當於教師)。因為外國教習都配有助教、翻譯,所以,那些對外文一知半解的假學者,根本就混不進來;在這裡授課的外國教習,上課時也不能濫竽充數。
中文、外文課程之外,學堂還教習體操(相當於體育)、教習算學(相當於數學)。
教學特點。
學堂教學的特點是:學生所學習的科目不多,不會有繁雜的弊病;教師教學的態度嚴肅、教授的非常認真。
費用問題。
學生只要能夠透過學堂的入學考試,被學堂錄取,那麼,就不需要繳交學費了!
學生住宿的房間整齊衛生。
學生平常的餐飲豐盛乾淨。
就讀學堂期間,凡是學生所需的中外課本、書籍資料;學生的文具如筆墨、紙張等;學生運動操練的服裝、鞋子、帽子等;全部由公家採辦供給。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學生運動操練的服裝、鞋子、帽子等,每季一換。
學生的管理。
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五門外文,體操,算學,這些課程,每一門課程都有領班(相當於課程代表),另外,還有幫領班(領班助理)。
領班、幫領班都由學生擔任。
領班、幫領班的人選,由該門課程的老師依照學生的成績和表現推薦。
領班每人每月有十六兩銀子的補貼(薪水)。
幫領班每人每月有八兩銀子的補貼。
八門課程,領班八人、幫領班八人。
考試及獎懲。
學生每月安排中文考試一次,考試內容為撰寫論說文章一篇。
第一名獎龍銀(銀圓,幣面以龍為影象。)十圓;依照成績排名,依次遞減,第三十名可以獲得龍銀二圓;第五十名仍然可以獲得龍銀一圓。
所謂龍銀,是一種中國銀圓,幣面以龍為影象。中國直到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方啟鑄造。據傳,清末制有象徵皇帝的“九龍紋”銀圓,市上甚為少見,俗謂“九洋”。
在這樣優厚的學習環境中,學堂中那些文化程度比較高、成績比較優異的人,如果家中眷屬不多的話,他完全可以安心讀書,學堂裡的資助和獎勵,照顧家庭已經可以應付,完全不需要為家庭生活而擔憂顧慮了。
張文襄(之洞)督鄂十多年,兩湖自強學堂的創辦建立,就是他教育人才、體恤士人的實政。
筆記《餐櫻廡隨筆》作者況周頤戊戌【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己亥【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年間曾經就在兩湖自強學堂擔任教習,所以,他對兩湖自強學堂的情況自然知之甚悉。
辛丑【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年,況周頤從湖北到了四川。
甲辰【光緒三十年年(公元1904年)】年,況周頤從四川返回湖北;這時,兩湖自強學堂已經改名為方言學堂了,學堂裡的規章制度,也已經和之前的完全不一樣了。
行文至此,不覺一嘆:清朝那些改革派的大臣,對教育的用力,似乎不是在做樣子,其進取的氣魄和革新的力度,真是讓人感嘆不已!
這裡,再簡要介紹一下張之洞。
張之洞
生於清宣宗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卒於清遜帝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享壽73歲。
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
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
清文宗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清穆宗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為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
教育方面,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
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
清德宗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
次年病卒,諡文襄。
有《張文襄公全集》;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