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點歷史君

    地震是自然界中,十分恐怖的危害。地震的形成,從地理角度來說,是由於地球板塊的不斷錯動,而在板塊運動的同時,便會透過擠壓產生“地震波”。地震波分為“橫波”和“縱波”,在同種介質的情況下,縱波的速度要大於橫波。

    所以,當地震發生的時候,人們是先感到上下晃動,在幾秒過後,才會感覺左右晃動,而這相差的幾秒,其實就是逃離地震區的最佳時間。地震通常發生在地球板塊的交匯處,像西北、四川一帶,常有地震發生,就是因為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相互擠壓形成的地震波。地震作為一種自然危害,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之久,人們也在漫長的時間裡,漸漸從恐怖,到有一定的防範措施,從一定程度上減免了傷亡,看看古人對地震是怎樣看的。

    一、先說一下古人什麼時候發現的地震?

    歷史上最早的一次地震記載,是在西周時期。在公元前780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國語·周語》中記載:

    “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

    在周幽王二年的時候,西周發生了一次地震。這次地震有多嚴重呢?涇河、渭河、洛河中的水全部枯竭,岐山也受到了波及,產生了大量的崩塌。同樣程度的地震,在西漢時期也發生過很多起。根據《漢書·五行志》記載:

    “自京師至北邊郡國三十餘壞城郭,凡殺四百一十五人”。

    在公元前七年的時候,在北國邊境發生了一場大地震,人們毫無防範,漢朝的房子又多為多層建築,地震發生的時候,很多人都是被困在房屋之中,沒有得到即使救援而死。

    但是這些與明朝嘉靖年間發生的地震相比,都是小巫見大巫了。嘉靖大地震,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慘重的一次地震,現在腦補一下當時的場景都十分後怕。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的時候,隆冬大雪,發生了一起大地震。損傷情況如何呢》根據資料表明:

    “壓死官吏軍民奏報有名者83萬有奇,……其不知名未經奏報者復不可數計”。

    死傷人數不計其數,記錄在案的已經超過了83萬還要多,還有很多死傷者沒有上報,因為數量之大,難以詳盡。

    嘉靖年間這場大地震,之所以傷亡如此慘重,與兩點有關。

    其一是,地震發生的時候人們都在熟睡,所以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就被壓在廢墟之下。其二是地震發生的時間,是大雪寒冬,很多人被壓在廢墟之下,還活著也被寒冷的天氣凍死。

    在安頓倖存的人民過程中,仍然每天都有人離世,就是因為天氣寒冷,而資源又十分有限的原因。在之後的朝代更替中,也陸陸續續發生過很多起地震,但是沒有一起比嘉靖年間的慘烈。

    清朝時期也發生過一次大地震,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地震之前,人們已經掌握了一些防治地震的方法,但是沒起到太大的作用,原因就是地震發生的時候太晚了,人們根本猝不及防。根據《康熙瓊山縣誌》記載:

    “亥時地大震,自東北起,聲響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盡,城中壓死者數千,……”。

    古代的亥時,大概在半夜11點-12點之間,除了打更的,人們根本不能隨意在外面遊蕩。地震發生了,人們都在睡覺,大多都是被屋子活活壓死的。

    二、古人如何看待地震?

    1、“陰陽平衡”之說

    最早的時候,人們還處於混沌時期,對於天災人禍,無法用科學知識來解釋,只能歸咎在封建迷信之上。最早西周伯陽父說:

    “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

    就是認為地震產生是由於自然界的“陰陽失衡”,而導致了天地之氣亂了秩序。《易經》中解釋“陰陽失衡”:

    “陰陽盡而四時成,剛柔盡而四時成,陰陽相會,永珍乃生。陰伏而不能出,陽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

    最早人們認為地震,是因為這世間萬物的陰屬性太多而無法散出去,陽屬性太少而沒辦法產生,陰盛陽衰導致了地震。從今人的眼光來看,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所謂的“陰陽之說”,不過存在於古人的幻想之中,並無任何科學依據。

    2、“朝代滅亡”之說

    在西周的那場地震之中,導致了“三川竭”,太史伯陽甫便認為地震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周朝將要覆滅的徵兆。太史伯陽甫的“朝代滅亡”之說,也是建立在“陰陽平衡”之說的基礎之上。

    《史記·周本紀》記載:

    “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

    所謂的陰盛陽衰,其實另有所指。當時周幽王寵愛褒姒,而荒廢朝政,後宮也因為褒姒而受到了殃及。褒姒不愛笑,周幽王為謀美人一笑,便做了一件天大的蠢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烽火戲諸侯”。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

    所以,太師伯陽甫認為地震,是朝代滅亡的徵兆,就是因為看到了褒姒亂國,卻無能為力,感性地將天災和朝代滅亡聯絡在一起。但其實,即便沒有地震,周幽王如此寵愛褒姒,西周滅亡也是遲早的。

    3、“君王德行”之說

    在古代,地震產生的原因,除了上述的兩種,還有一種,就是帝王認為是自己哪裡做錯了,才引起的天災發生。為了彌補皇帝的“過失”,通常會大擺祭祀禮節,開倉放糧,或者想別的辦法趨吉避凶。

    漢成帝年間,就發生了這樣一場地震。漢成帝就認為是自己的過錯,還發了一張自省書。

    “蓋聞天生眾民,不能相治,為之立君以統理之。君道得,則草木、昆蟲鹹得其所;人君不德,謫見天地,災異婁發,以告不治。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乃戊申日蝕、地震,朕甚懼焉。公卿其各思朕過失,明白陳之。”

    大致意思就是,如今地震發生,都是我一人的過失,是我這個當皇帝的德行不正,才導致失道寡助,讓黎民百姓跟他一起遭罪。而他解決地辦法,就是反省一下自己的不足之處,希望改掉錯誤來得到上蒼的原諒。

    三、古人如何預測和防治地震?

    1、觀星預測

    古人最早預測地震,是透過夜觀星象來判斷的。在《晏子春秋》中曾記載大臣門夜觀星象:

    “維星絕、樞星散”“鉤星(水星)在四心間”,地其動。

    春秋時期的人們,認為天上星座呈現一定形狀的擺佈,是地震發生的前兆,這個辦法在古代流傳了很久,在漢朝仍然有人深信不疑。漢朝的《春秋災異》中記載:

    “辰星(水星)與填星(土星)合虛中,齊國地動”。

    古人透過觀星來預測地震的方法,大抵是根據星象的排列方式、運轉、顏色來判斷的。除了觀星,人們更習慣總結一些地震前夕的規律,來預測地震,往往這些前人總結的規律,才是真正有些道理的。

    2、經驗積累預測

    《地震解》中記載:

    “凡井水無有一切他故,而忽渾併發惡臭者,震兆也”。

    井水莫名發愁,是因為地震波已經在不斷傳遞,導致井水和下面的土壤聯通,發出惡臭味,一般來說,聞到味道的時候,就是地震馬上要來了。《銀川小志》也說:

    “寧夏地震,每歲小動,民習以為常,大約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渾濁,炮聲散長,群犬狂吠,即防此患。至春秋多雨,冬時未有不震者。”

    一般地震來之前,動物是最敏感的,如果家禽變得特別焦躁不安,老鼠成群結群逃竄,就說明將有大地震到來,人們根據這些經驗往往就能保命。

    3、候風地動儀預測

    東漢時期的張衡,曾經發明出了候風地動儀,這個裝置製作巧妙,共有八個龍首,每個龍首口裡含有一顆銅球,地震來臨之前,候風地動儀就能感受到,哪個方位將要地震,哪個龍首就會吐出銅球。據史料記載,候風地動儀的預測是很準的,但是至今無人能重現。

    那麼古人如何防治地震呢?

    古人經歷了漫長與地震作鬥爭的歲月,也漸漸流傳並總結了一些簡便的防治地震的措施。在《地震錄》裡記載:

    "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

    一旦發生地震,人們不能慌張跑出去,反而容易被屋子砸傷,找到合適的地方庇護,等地震結束了再出去。這個辦法直到現代仍然有借鑑意義,地震發生的時候,人們在角落的生還率要遠遠大於跑出去的。

    而且,地震發生之後,人們會以為安全了,其實往往還有餘震。這個時候人們就要“於場圃中,戴星架木,鋪草為寢所”。在外面空曠的地方,以茅草簡單搭一個房子居住,這樣就算再地震,也不會危及生命。

    古代科技不發達,預測和防治的辦法基本就這些,但是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免人們傷亡。如今的很多防範措施,也能在古人的辦法中,找到縮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W軟體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