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萍萍生活營養

    下面就以貧血為例來說說為什麼。 我們常說的肉類,包括畜類(如豬、牛、羊等)、禽類(如雞、鴨、鵝等)的肌肉和內臟,以及水產類(如魚、蝦、蟹、貝類),他們能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脂類、維生素a、b族維生素,鐵、鈣、鋅等營養成分。

    特別是其中的鐵,不僅含量比較高,而且這種鐵在人體的消化吸收率比植物來源的(如紅棗、菠菜)鐵高,如果我們平常注意適當吃一些肉類(特別是畜肉、動物肝臟、動物血液),是可以幫助我們預防缺鐵性貧血。 另外,維生素b12對預防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也有重要的作用。

    而貧血,大多都是因為造血原料(包括鐵、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c、蛋白質及銅和其他重金屬等)攝入不足,使得血紅蛋白水平偏低而導致。

    如果我們長時間不吃肉,又沒透過其他食物或者營養補充劑攝取這些營養成分,就可能會導致貧血。

  • 2 # 降酸聯盟

    長時間不吃肉不會有什麼危害,相反肉類攝入過多危害較大。

    肉吃多了患癌症、痛風、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就大了。我們來看看世界各國肉類攝入較多的發達國家,癌症發病率的排名。1、丹麥325人/10萬人,2、英國317人/10萬人,3、澳洲314人/10萬人,4、紐西蘭308人/10萬人,5、比利時,6、法國,7、美國300人/10萬人,8、挪威299人/10萬人,9、加拿大,捷克295人/10萬人。中國的排名在50名後211人/10萬人,丹麥比中國高54%。如果華人攝入的肉類和丹麥人一樣高,請相信中國的癌症發病率不會比丹麥低。所以肉類的攝入還是少點好。

    為什麼要少吃肉?

    因為人類的DNA是按照採集型的素食編碼的,最好減少與DNA相害的肉類攝入。

    古人類學家能追溯人類歷史至500萬年—700萬年,人類以採集型的鹼性食譜持續了進化的500多萬年,採集的食譜如:水果類、堅果類、蔬菜類、根莖類的食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鹼,屬鹼性食物。人類誕生以來喝的是天然鹼性水,地球上的江水、湖水、泉水99%以上是鹼性水。人類喝天然鹼性水吃鹼性為主的食物持續了進化的500多萬年。 那麼自然選擇會讓人類的DNA 按照鹼性為主的飲食編碼,還是按照現代酸性為主的飲食編碼?答案是肯定的,只可能按照鹼性為主的飲食編碼。所以就不可能的現代酸性酸性為主的飲食產生適應性。 30年來飲食的革命性變革,使得現在很多人處於一種低水平的代謝紊亂狀態,給了癌細胞可乘之機。

    人類是吃採集型的素食進化而來的,不適應素食的DNA幾十萬年前就淘汰了。從進化角度和生理學角度講素食構成了人類自然和最佳膳食結構,人類遺傳決定的代謝機制更適應素食為主的食物,這是數百萬年進化的必然結果。對人類來說不吃肉對健康沒有危害。

  • 3 # 瘦龍健康

    你是不是經常,焦慮或者不安,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就發脾氣,罵人?

    你是不是,明明已經很累了,但卻怎麼都無法入睡,總是翻來覆去地擔心各種事情,憂心忡忡、不安,煩躁。

    坐在辦公室,面無表情,看起來很正常,但卻經常不在狀態,內心像被無數螞蟻撕咬般焦躁,並且常常想要逃離。

    毫無原因地想哭,變得沒有鬥志和生氣,疲憊、憂鬱,有時候一口飯也不想吃,有時候卻又突然暴食,塞到自己想吐的那種;

    …… ……

    精神健康的有關的新聞,百度搜索截圖

    是的,精神和心理問題無處不在,據統計,僅在2017年,全球就有7.92億人(10.7%)患有精神疾病(抑鬱症、焦慮症、躁鬱症、恐怖症等),而在2016年當年就有近80萬人自殺身亡。

    在中國,情況也根本不容樂觀,大約有1.73億人患有精神疾病,並且,有超過90%的精神障礙患者,從未得到過任何治療。

    一個4月的最新研究,卻再次將食物和精神健康聯絡了起來,研究人員表示:那些少吃肉的人,患有精神疾病的風險非常高。

    結果發現:大多數研究,尤其是較高質量的研究表明,吃肉少的人患抑鬱症,焦慮和或自殘行為的發生率或風險顯著更高。

    什麼意思呢?說得直白點,你要是不吃肉,患上諸如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類疾病的機率,會更高,高到什麼程度呢?

    2012年的另一項研究,或許能給你一些參考,來自迪肯大學的科學家,調查和分析了澳洲1000多名婦女食用牛肉和羊肉的狀況,以及其與精神健康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那些吃紅肉最少的受試者,患上抑鬱症或者焦慮症的可能性,是那些吃肉少的受試者的2倍之多。

    那麼,為什麼肉類能夠讓你有更強大的精神世界呢?

    肉類營養豐富,加持精神健康大腦就像一輛昂貴的汽車一樣,當你提供優質的燃料(營養)時,它就能發揮更好的功能,而肉類就是一款頂級“燃料”,這是因為,它富含可以滋養神經養護大腦的營養物質:

    →維生素B12

    肉類富含維生素B12,而B12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對DNA合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也與神經遞質(如多巴胺和5-羥色胺)的合成有關,因此與多種神經精神疾病的發病機理相關。

    2012年的一項案例報告中,1位16歲的男性青少年,出現了各種混合性情緒障礙症狀,比如煩躁、冷漠、哭泣、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正是維生素B12缺乏引起。

    圖片來自weheartit

    →鋅

    →鐵

    鐵是在大腦中建立神經遞質的途徑中必需的輔因子,低鐵可導致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降低,從而引起抑鬱、焦慮、驚慌、失眠,易怒等狀況,想獲取足夠鐵,肉類是首選食物。

    →omega-3脂肪酸

    在人類中,飲食中Omega-3脂肪酸的缺乏,會增加罹患各種精神疾病的風險,包括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痴呆症、注意力缺陷等。

    而富含Omega-3脂肪酸2種活性形式(DHA和EPA)的食物,大都是肉類食物,比如三文魚、鳳尾魚、鯡魚、沙丁魚、牡蠣、鱸魚、魚子醬、蝦等等。

    →維生素D

    很多研究都發現:維生素D在調節情緒和防止抑鬱中發揮重要作用,肉類是維生素D的一個不錯食源,比如牡蠣、三文魚、金槍魚、沙丁魚、鯖魚等。

    但肉類對人體維生素D的吸收更有幫助作用,這是因為很多肉類裡都一併富含脂肪,維D是油溶性的,提高脂肪攝入量,也能更好提高維D的吸收率。

    對照研究也曾發現,脂肪攝入組比低脂飲食組,維生素D吸收量提高了32%。

    另外,其他維生素B、硒等,都對精神健康有益,也大量存在於肉類食物中。

    肉類對精神健康有益的另一個原因,藏在它的優質蛋白質中。

    優質蛋白質,有益神經遞質神經遞質通常被稱為腦激素,因為它們可以在大腦的不同區域之間進行交流,並且會顯著影響您的情緒,情感和認知功能。

    而動物蛋白不止吸收率高,營養豐富,還有一點就是富含有益神經遞質的氨基酸。相關閱讀→吃肉,可以甩豆腐幾條街?|動物蛋白vs植物蛋白

    像是色氨酸、酪氨酸、組氨酸和精氨酸等,都被大腦用於合成各種神經遞質和神經調節劑。

    這其中,色氨酸是生產“快樂激素”血清素所需的氨基酸,血清素缺乏會導致抑鬱、睡眠障礙、焦慮等。

    再者,酪氨酸是製造大腦化學物質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所必需的,這些神經遞質是注意力、記憶、快樂、穩定情緒所必需的,它們還能幫你更輕鬆地應對壓力。

    此外,甲狀腺激素的生產也需要酪氨酸,甲狀腺激素有助於控制新陳代謝速度,但它們在情緒上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甲狀腺功能低下是導致抑鬱的常見原因之一。

    像是雞蛋、三文魚、牛肉、豬排、雞肉、鱸魚、乳酪等食物中,都富含上述氨基酸。

    肉類能夠加持精神健康,還與它對血糖的影響有一定關係。

    幫助平穩血糖,穩定情緒當你吃米麵糖等高碳水化合物的時候,你的血糖會迅速上升,胰島素也會跟著大量分泌(幫助你處理高漲的血糖)。

    消化完後,血糖又會迅速下降,隨著再次吃高碳水食物,又再次上升,頻繁“過山車”式的波動,也會一併影響到情緒和心理狀態,讓你變得焦慮、易怒、失眠、暴飲暴食……

    很多人發現,高碳水飲食,只要一餓就抓心撓肺,想吃東西,而低碳水因為,穩定血糖以後,情緒更加穩定,開始享受空腹的感覺了。

    肉類緩和血糖的波動,因為它通常是由2個宏量營養素組成的,即蛋白質和脂肪,而相比較於米麵為基礎的高碳水化合物來說,蛋白質和脂肪對血糖的影響則要小得多。

    圖片來自tasty-yummies

    多吃些肉,會相應減少你對其他食物的攝入量,則能更好得平穩血糖,減少因血糖波動所帶來的情緒波動。

    另外,蛋白質可以增加腸促胰酶肽GLP-1,酪酪肽PYY,同時降低飢餓素,抑制食慾,這從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暴飲暴食,從而緩解被食慾“控制”的失衡感,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各種心理壓力。

    當然,除了吃肉之外,還有很多有益你的心理和精神狀況的方式。

    如何科學放抑鬱的清單→沒事兒曬曬太陽

    這是因為,太陽會最大化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大部分由人體皮下固醇類物質經過紫外線照射後形成),大約50%至90%的維生素D需要透過Sunny來形成和吸收,所以,沒事兒曬曬太陽吧。

    圖片來自giphy

    →不要刻意降低膽固醇

    首先,膽固醇是合成維生素D的主要原料,膽固醇經面板內脫氫生成7-脫氫膽固醇,再經Sunny中紫外線的照射下生成維生素D3。

    其次,低水平的膽固醇水平已經被發現,和記憶力喪失,老年痴呆有關,還會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甚至導致暴力和自殺行為。

    2001年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低血清膽固醇的受試者,自殺風險是高血清膽固醇受試者的6倍。

    2018年11月復旦大學的研究就發現:膽固醇越高,老年痴呆風險就越低。

    →儘量不去喝酒

    飲酒與精神問題之間有明確的關聯,再者,很多人可能用飲酒來應對壓力和焦慮,但卻會加劇問題。

    →少吃加工種子油

    加工種子油,比如玉米油、菜籽油、大豆油等等,富含omega-6脂肪酸,而且高溫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很多氫化物質,這些都會加劇體內炎症,損傷大腦。

    →削減或避免攝入精製食物

    各種精製食物,比如加工食品、精製米麵等等,不止增加體內炎症,還可能讓血糖長期處於“過山車”狀態,影響大腦健康。

    →適當減少一些穀物的攝入

    穀物中的麩質等成分可能傷害大腦,導致腸瘻,引起很多疾病。

    心理健康問題真的影響了很多人,來自生活、工作、學業、人際關係……方面的壓力,可能讓你變得焦慮、不安、煩躁……

    狀況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焦慮症、抑鬱症、躁鬱症、恐怖症等等,再進一步,還可能帶來更多健康問題。

    所以,解決和緩解心理問題非常重要,4月份的這個大型研究薈萃,向我們再次揭示了飲食和心理問題之間的聯絡。

    那些避免吃肉、少吃肉的人,患上焦慮症和抑鬱症、發生自殘行為的風險會更高。

    2012年的小型研究也發現:少吃紅肉的女性,比吃夠推薦量的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要高出2倍之多。

    這是因為,肉類富含滋潤大腦滋養神經遞質的微量營養素、優質的蛋白質有助加持神經遞質、蛋白質和脂肪可以幫助穩定血糖緩解暴飲暴食……

    總之,無肉不歡的你,這次又找到了多吃肉的理由啦。

  • 4 # 昆明合昌軒茶葉

    一般人長時間不吃肉不會有什麼問題,孕婦和小孩的話就不同了,孕婦不吃肉到孕後期會患缺某種元素的貧血,症狀會表現在手腳浮腫,特殊人群特別照顧吧,普通人群的話,吃不吃肉都沒有那麼嚴重了。

    肉吃多了?喝杯普洱茶解油膩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首歌,歌詞只記得每一句都有我知道,是個男的唱的聲音很滄桑,有點像旭日陽剛那種但又不是他們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