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月流火

    不一定,賈府總共就只有元迎探惜四個姑娘,當時迎春已經嫁出去了,惜春又太小,而且南安太妃最主要看中的就是探春。當時的賈家已經沒落了,根本就拒絕不了這個和親。所以她去和親是必然的,和嫡出庶出沒多大區別。

  • 2 # 雪落無聲

    其實探春也很無奈,那個時代庶出的孩子本來就受到不公的待遇,何況是庶出的女兒。探春只有極力往王夫人那邊靠,才能維護自己小姐的尊嚴。何況趙姨娘還總不著調上不了檯面,給探春難堪,不給探春長臉,連小丫頭都看不起她,靠著這樣的娘,探春又怎麼能在那人人“都長了一雙富貴眼睛”的賈府立足呢!

  • 3 # 一文幾值

    我私以為是。探春的遠嫁有出於自己本心的選擇,也有無奈的成分。那麼,探春為何不留在父母身旁,而選擇遠嫁呢,大致分析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是探春是趙姨娘所生,為庶出,後者的不自重讓探春只能選擇逃離。在階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類似如趙姨娘者,看似身份地位頗高,但在正室王夫人面前,她根本沒有什麼地位。再加上本身的不自重,也讓大多數人輕看。這種卑微感無時無刻不在充斥著趙姨娘的內心,以至於她想抓住每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希求獲得一點榮譽感。

    第六十七回,寶釵給賈府中人送禮,趙姨娘得到禮物後的誇張反應,無不暗示著自身位置低微的現實。她接下來的舉動,便是去王夫人面前賣個好,誰知王夫人冷漠的態度讓其興沖沖而來,敗興而歸。從這些細枝末節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平日老被人低看的人是多麼希望被人尊重。

    如果連這種最基本的做人訴求都得不到,她就會陷入牢騷滿腹的境地。那麼她就會透過一些極端或不正常的方式來彌補心靈的創傷,當然,傷害到的都是那些身邊最親的人。譬如在鳳姐染病,探春主理榮國府時,趙姨娘的無理取鬧便是例子。這種壓抑的環境才是探春選擇遠嫁的主因。

    二是探春的個性使然,做出的自我抉擇。我們知道探春的為人處世有點偏現代女性,也就是說在婚姻大事上,她會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最起碼她不會如迎春那樣木訥,被動。這一點,從探春管理榮國府事務上,大抵也看得出來。

    在趙姨娘因其弟趙國基死亡後該得多少喪葬費,而前去同探春討要說法。探春就事論事,頗有原則的處世風格可知,她的民主意識應該是最高的。換句話說,她的遠嫁不是出於家族安排的壓力,更多的是自我選擇。回到本題,假如探春是王夫人所生,最基本的一條,來自世俗的壓力得到釋放,那麼就消除了趙姨娘的人身“攻擊”與“威脅”,沒有了主因,探春遠嫁的機率還是會有,但是很小。

  • 4 # 小說紅樓

    探春是賈政的女兒,賈府的三小姐,她的生母是賈府惹是生非的趙姨娘,可是她一點都沒有沾染生母的脾性,反而出落得亭亭玉立、高貴大方。探春的優秀王熙鳳都極為認可,甚至認為探春可以是她的繼任者,如果探春沒有遠嫁,賈府也不會沒落的如此之快。只是很可惜,探春沒有可以留在京城和留在父母身邊的幸運。

    自古遠嫁都被認為是悲傷的事情,因為語言不通、環境不屬、人員不知,未來的日子將會面對很多的困難。對於探春遠嫁的結局,不禁讓人猜想如果探春不是趙姨娘生的,而是王夫人生的,她是不是就不用遠嫁了?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探春遠嫁從來就和她的身份無關,這是國家之間的政治聯姻,探春被選中了就無法更改。

    第一,探春的庶出身份不會影響她和番遠嫁,同樣和番遠嫁也不會因為她的身份而有所改變

    探春是賈家的女兒,她享受著賈家帶給她的尊榮,那麼她也必然要承受這個身份所帶來的壓力,探春的婚姻從來都由不得自己做主。如果不出意外,探春應該會被安排嫁與一個門當戶對的官宦人家,這個時候探春的身份會她的婚事產生影響。

    鳳姐兒嘆道:“你那裡知道,雖然庶出一樣,女兒卻比不得男人,將來攀親時,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別說庶出,便是我們的丫頭,比人家的小姐還強呢。將來不知那個沒造化的挑庶正誤了事呢,也不知那個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如果嫁於京城的普通人家,探春的庶出身份可能會成為她的阻礙,如果她是王夫人的親生女兒,那麼她可選擇的機會就會很多,可是面對和番遠嫁這樣的婚姻是探春的本身的身份早已微不足道,探春是作為皇室的女子出嫁,就好像王昭君,即便她只是一個宮女,可是當需要代替公主出嫁的時候她就會被封為公主,她的身份也由此改變。探春的也是如此,這個時候不管她是趙姨娘還是王夫人的孩子,她都會被封為公主出嫁。

    探春的庶出身份不會影響她和番遠嫁的結果,同樣的和番遠嫁也不會因為探春是誰的女兒而有所改變。探春是賈家的女兒無法做主自己的婚事,她成為國家的子民她更沒有資格去決定自己的婚事。

    第二,被南安太妃選中,探春遠嫁的命運就註定了,誰都無法阻止

    探春和番遠嫁這件事情能夠做主的根本不是賈家的人,而是作為擇選人的南安太妃,她作為皇家的使者到各個王公貴府相看合適遠嫁和親的人選,那麼所有女孩子的命運都交到了她的手中,只要被她看中,那麼遠嫁這件事就板上釘釘了,賈家的人都沒有辦法阻止。

    賈母本來不想讓賈家的女兒參選,可是南安太妃的要求無法拒絕,探春等女孩子便不得不被相看。

    其中湘雲最熟,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這裡,聽見我來了還不出來,還只等請去。我明兒和你叔叔算帳。”因一手拉著探春,一手拉著寶釵,問幾歲了,又連聲誇讚。因又鬆了他兩個,又拉著黛玉寶琴,也著實細看,極誇一回。又笑道:“都是好的,你不知叫我誇那一個的是。”

    南安太妃對五個女孩子的態度非常明顯,湘雲和寶琴都有婚約最先被她排除,黛玉是賈母的心頭愛也被排除,她對探春和寶釵最喜歡,拉著手說了好一會的話,這便是最大的暗示。寶釵不是賈家的人,只是親戚,她的身份沒有探春的高,因此兩相抉擇南安太妃便看中了探春。

    假如探春是王夫人的女兒,那麼她成為和親之人的可能性就更大的,因為身份和家世的高低在這個時候都是助益。王夫人作為當家主母她也無法護住自己的女兒,對於和親這樣的政治聯姻,即便貴如皇后她無能為力,為力家族和國家的利益,她都必須忍痛說服自己的女兒同意和親遠嫁。因為“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貴族女子的個人利益永遠都要服從於國家利益。

    第三,探春的優秀讓她庶出的身份不再重要,探春無疑要成為第二個“元春”

    賈家多四個女兒,元春因為“賢孝才德”早早被選入宮中做女史,後來更是做到了賢德妃的位置,除了元春剩下的三個姑娘中最優秀的便是探春。探春做事的果敢、爽利與為人的謙和有禮,使得大家都不會也不敢因為她的庶出身份而小看她。

    可是同樣的也是因為她的優秀,她必然成為賈家的代表。南安太妃前來相看女孩子們,賈母沒有選針扎都說不出一句話的“二木頭”——迎春,也沒有選還是小孩子的——惜春,偏偏只叫了探春前來陪客,這是賈母對探春的認可和讚賞,其他兩個姑娘都因為能力不足無法勝任賈家的代言人,因此優秀的探春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上。

    從元春省親回家的表現能夠知道元春並不願意進宮,她進宮都是被家族逼的,可是身為長女她無法推卸自己身上的責任,因此即便不喜歡她也不得不進宮。這一次這樣的抉擇也同樣落到了探春身上,元春身為王夫人的親生女兒沒有辦法迴避家族的重擔,探春即便只是作為趙姨娘的女兒可她也同樣無法逃避家族的責任,同意遠嫁是她能夠為賈家做得最後一件事情。

    從元春和探春不同的時期同樣的結局可以知道,不管她們是不是王夫人的女兒,她們都無法逃避家族的責任,她們除了委屈自己之外,根本毫無辦法。命運的無奈誰都逃不過。

  • 5 # 無月文化館

    如果探春不是趙姨娘生的,是王夫人生的,她是不是就不用遠嫁了?

    探春是榮國府老爺賈政的庶出女兒,她有一個經常會惹事生非的親孃趙姨娘。

    在榮國府探春是一個才女,在所有姑娘們裡面算是聰明的。

    說實話,探春管家的水平比王熙鳳還高,但是因為庶出,就算她做得再好,作為姨娘的孩子是不會被重視的。

    其實趙姨娘也是個可憐的人,她是賈政的妾,她在賈府是沒有什麼地位的,她要抓住賈政的心,又要討好賈母、王夫人,她想讓大家承認她的地位,但在這樣的大家庭裡,做妾是沒有什麼出路的。

    她能為賈政生下兩個孩子,同樣她也是有些手段的。賈母討厭她,王夫人更是看她為眼中釘肉中刺。在榮國府連她的子女都要被人岐視。

    在封建社會結婚是不可能自由戀愛的,都是由父母包辦的,所謂的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特別是大家族裡面的更是如此。

    他們的婚姻是跟家族的利益聯絡在一起的。不管是嫡出的還是庶出的,這一點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嫡出的話嫁過去可能待遇會好一點,庶出的嫁過去可能會不太好過。

    所以探春遠嫁跟是不是王夫人生的是沒有關係的。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6 # 有雪片片57321

    探春遠嫁的事情事先有過一次徵兆,是在寶玉過生日的時候,大觀園裡群芳開夜宴,大家抽花名籤作耍取樂,而輪到的探春的時候,她抽中的是一個杏花籤,“杏”乃“幸”也!後面備註是:必得貴婿,大家看到這個花籤都還說起玩笑之言語,說是元春嫁給了當朝天子,人家得的自然是貴婿,除非探春丫頭將來也做個娘娘,那麼得到自然就是貴婿了,沒想到這玩笑之間其實預兆的就是事實,探春後來的確是嫁給了君王,做了娘娘。

    不過可惜的是探春嫁的並非和她姐姐元春一樣是當朝的皇帝,而是遠嫁番邦了,何以見得,首先探春是遠嫁,遠到什麼地步?遠到再也不能迴歸故土,根據探春的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探春是個頭腦精明的厲害角色,這是賈府人人皆知的事實,所以大家都說她是老鴰窩裡出鳳凰,趙姨娘那樣的愚蠢無知,生出的女兒探春竟然是這樣的聰明伶俐,而且探春也非常的有骨氣,她生平一恨自己是個庶出的身份,二恨自己不是個束髮頂冠的男子,如果血統不正,自己是個男孩子的話,還可以自己求取功名,為自己拼個前程似錦,活的轟轟烈烈一點,可惜自己是個女子,一切只能聽從命運,嫁的郎君若好,將來就有個好歸宿,否則就真的要抱憾終身了。所以才自精明志自高這句話還評判探春最恰當不過了,可是她真的運氣不好,是個庶出的身份也罷了,偏偏又趕上賈府也到了強弩之末的時候,如此可不是生於末世運偏消嗎?

    接下來就是“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結婚本是喜事,偏偏選擇在清明這一日,可見是茲事體大,所以不能顧及禮法了,所謂茲事體大大概也就是她的婚姻並非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簡單婚姻,而是涉及了政治,由皇家下命的婚姻;而且大家送她的時候是哭著送的,正常喜事如何要哭呢?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探春再也回不來了;千里東風一夢遙,說明了探春嫁的有多麼遙遠,是夢裡乘風都覺得費力的事情,所以稱遙。由此可見,探春遠嫁應該是朝廷打了敗仗,她是和親的使者工具,遠嫁番邦了。

    所以問題中的:如果她是王夫人生的,是不是就不用遠嫁了呢?答案是不一定,賈探春會遠嫁番邦,必須有人舉薦,否則皇上如何知道有探春這樣一個人物,那麼誰會去舉薦,只有她的姐姐元春,元春在後宮裡水裡火裡的折騰,日子過得並不如意,從後來宮裡的夏太監開始向賈家索要賄賂就可以看出元春並不得寵,那麼當初的元春可以為了前程出賣秦可卿,甚至不惜拿整個賈家犯險,那麼後期不得寵了,用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來換取自己的寵幸有何不可呢?所以探春會遠嫁,十有八九是元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保薦的,同父異母可以不顧及姐妹之情,可是看元春那為了前程不顧一切的行為,就算是自己的親妹妹估計也不會姑息,所以探春即使是王夫人親生,恐怕難逃遠嫁番邦的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錢鍾書說:“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這句話該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