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順順留學

    學了10年英語

    考了四六級託福雅思

    追了11季《生活大爆炸》

    刷了N遍《老友記》

    ...

    為何真正來到國外

    還是一臉懵逼?

    在課堂上安靜如雞

    課後不參加集體活動

    外華人說話插不進嘴

    全程保持尷尬不失禮貌的圍笑

    甚至,想找跟對方吵架

    都不知道怎麼組織語言罵個痛快

    其實,凡是初到國外的人

    幾乎都會經歷緊張和不安

    我們能做的...

    就是用最短的時間去適應

    一般來說,適應另一種文化需經歷

    四個階段

    蜜月期

    (看什麼都興奮)

    文化衝擊期

    (煩躁牴觸,只想一個人待著)

    逐漸適應期

    (有了自己的小圈子)

    習慣舒適期

    (找到了家的感覺)

    有的人因為準備不足

    或個性比較羞澀內斂

    文化衝擊期會格外的漫長

    英國研究生一般只讀一年

    有的學生甚至到離開英國

    都沒找到自己的小圈子

    下面,順順就給同學們支幾招

    教你怎麼融入 Local Group!

    1 瞭解當地文化

    瞭解是融入的第一步

    以英國為例

    禮貌是一切社交的起始

    幽默是良好關係的催化劑

    酒吧文化是英倫社交的精髓

    說起來簡單,內涵卻很豐富

    你可以透過閱讀來獲取知識

    或者學習過來人/當地人的經驗

    提前做功課是必要的!

    2 發揮所長 不強行改變

    有很多人一說到融入

    就要喝酒、變身夜店達人

    但如果你本不擅長於此也不必強求

    不妨尋求其他的方式

    社交的精髓在於“交流”

    聆聽別人的故事和看法

    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

    將自己對每件事的看法表達出來

    你從異國他鄉來此留學

    人生經歷往往比長居本地的同學

    更!豐!富!

    只要你勇敢表達

    哪怕用磕磕絆絆的英語

    當地同學就會有和你交流的興趣

    當然要讓你的表達有吸引力

    背後需要有廣泛的知識背景

    和專業的溝通技巧做支撐

    碩士研究生可以嘗試

    如果你是萌新本科生

    還是多混party吧

    3 脫離啞巴英語

    外華人常不理解的是

    為什麼華人學了十幾年英語

    還是難以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

    近些年來

    越來越多的家長樂意讓孩子出國

    很多學生勉強透過託福丶雅思...

    卻無法在生活中嫻熟應用英語

    如果孩子留學後只埋頭啃書本

    或只在中國學生圈子內活動

    不積極和其他老師同學交流

    那英語水平並不會進步

    學業壓力

    文化衝擊

    溝通不暢

    如果沒法妥善解決

    留學生活只能是事倍功半

    ...

    可以自由的用英語交流,用英語表達

    出國後,我們再也不是圍觀群眾了

    只有擺脫語言和文化的桎梏

    我們才能以更好的狀態

    來學習、生活、工作

  • 2 # 藤博士留學

    1

    勇敢表達,克服語言交流障礙

    克服語言交流障礙第一件事就是勇於表達自己

    很多留學生因為交流障礙,不敢或者不好意思開口表達,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留學生們的交友,當一個人無法準確表達他的思想時,他的人格魅力就無法表現出來,自然就會降低別人和他交友的慾望。

    大多數留學生擔心自己出口成錯,擔心自己的口音被別人嘲笑,便抱著一種“少說少錯,不說不錯”的態度去生活,把自己放在自己的那個小圈子裡“自得其樂”,能力也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建議

    可以與當地學生共同學習,這樣不僅能更加了解當地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習慣,對於交談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多參與本土文化活動,在校園裡參與一些本土學生較為喜歡的社團,與他們一起參與體育運動,參與學生聚會和派對。

    克服語言交流障礙第二件事就是要“聽得懂”

    大部分留學生初到國外,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聾啞時期”,聽不懂別人說話,也表達不出自己的看法。即使是一些雅思成績7.0以上的學霸級人物,也會發現自己就算聽懂了課上老師在講什麼,也聽不懂同學們課間在交流什麼,還有留學生因為不知道老師留了什麼作業,什麼時候考試,鬧出笑話。

    建議

    提高詞彙量並熟練運用。閱讀原版書籍和報刊,擴充詞彙量,並且要知道什麼時候用,該怎麼用,這種意識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所以要做到堅持不懈地練習。否則無論多高的詞彙量,如果不會用,在與別人交流時還是一樣聽不懂!

    適應口音並有選擇地模仿當地口音。每個國家因為地域差異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口音,像英國有東倫敦音、蘇格蘭口音、紐卡斯爾口音等等,選擇當地最常用的口音進行模仿。常看看特色電影,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你就會慢慢習慣當地的說話方式並且發現自己聽得懂了。

    2

    包容開放,理解文化之間的差異

    思想文化差異

    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經過漫長的時間流逝,由於思維方式和生存環境的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思想文化也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多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和歷史,不僅能帶給留學生與更多當地學生及其他國際學生共享的話題,也讓彼此在面對彼此差異時更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提示

    在與人交往時,儘量避開當地文化的一些日常禁忌。

    肢體語言文化差異

    盯著別人的眼睛看,在一些國家是表示對對方感興趣;但在有些國家,會被認為是無理的行為,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做OK的手勢,在美國表同意;在日本人眼中,這個手勢表示錢,好像是在構成一枚硬幣的樣子;而在法國,這個手勢表示“零”或“毫無價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德國,這個手勢很粗魯;在巴西、希臘和義大利的撒丁島,這是一種令人厭惡的汙穢手勢。

    豎起大拇指,在美國表示“很好”“幹得不錯”,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豎大拇指還通常用來表示搭車;但是在奈及利亞,這個手勢被認為是侮辱性手勢;在澳洲則表示罵人;在伊朗、伊拉克等很多中東國家(還有一些西非、南美國家),這更是一個挑釁的行為,在中國外交部的公民出國指南中,有明確的說明“向伊朗人稱好的時候不能豎大拇指”,伊朗人都非常忌諱這點。

    還有在很多國家,點頭是肯定搖頭是否定;但是在保加利亞、斯里蘭卡、希臘的一些地方以及伊朗,卻是點頭否定搖頭肯定。

    提示

    如果你不瞭解這些差異,有時候就會造成誤會,甚至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語言文化差異

    在美國,很多能用陳述句說的話,他們往往都要用更有禮貌的問句表達。比如:在美國學校打飯的時候,把“我想要一塊比薩 I want a slice of pizza” 換成“我可以來一塊比薩麼? Can I have a slice of pizza?”頓時就悅耳、有禮貌了很多。但是如果美華人說“Talk to you later 一會兒和你聊” 和 “We should have lunch/dinner together sometimes. 咱們有空真應該一起吃個飯”,則表示“再見”的意思,如果你真的問人家“什麼時候?”,對方估計只能尷尬笑笑了。

    建議

    透過國外新聞、國外文化介紹書籍等逐步掌握中外文化的差異,為文化溝通做好基礎準備,融入他們的圈子。

    3

    自信勇敢,做最真實的自己

    以誠待人

    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待。同樣,用最真實的自己去與人相處,才能收穫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要為了社交改變自己的性格

    尊重自己。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建立的基礎是彼此尊重和人格平等,要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你。不要為了建立社交關係而刻意去改變自己的性格,更不要為了讓誰喜歡而去討好,討好並不能得到朋友。相反你可愛獨特的個性或者某方面出色的能力才能幫你交到好朋友。

    一個華人,說著自己並不精通的語言,遠渡重洋去另一個陌生的國度生活,甚至要煎炒烹炸樣樣精通,比起那些可能連自己國家的首都都沒去過的本地學生,無論在學識、閱歷還是思維能力方面,不說甩他們半個地球,至少是不輸他們的。這也並不是想讓你在平時學習生活中肆意彰顯你的與眾不同,而是希望你能夠做自己,不用特意為了迎合別人而做出改變。你只要勇敢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將自己對每件事的看法表達出來,哪怕是用磕磕絆絆的語言,他們就會表現出與你交流的興趣。

    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走出國門的那一刻起,

    你的生活就已經開始發生變化,

    如何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何去適應環境,融入留學國家的生活和社會?

    是挑戰,更是鍛鍊!

    願每一位留學生都能不忘初心,

    堅定地面對未知的挑戰,

    留學道路越走越順,

    遇見更好的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使自己聲音變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