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濁酒燕然
-
2 # 大秦鐵鷹劍士
章邯當秦軍統帥時能滅陳勝、掃六國的原因有兩點:
其一、刑徒軍是他一手組建的,戰力雖不及正規秦軍,但是也完爆農民軍,且章邯指揮這支秦軍是如臂指使。上下一心平叛,刑徒軍可得自由之身與財富榮耀!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大驚,與群臣謀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盜已至,眾彊,今發近縣不及矣。酈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將,擊破周章軍而走,遂殺章曹陽。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殺陳勝城父,破項梁定陶,滅魏咎臨濟。楚地盜名將已死,章邯乃北渡河,擊趙王歇等於鉅鹿。從以上記載不難看出,章邯所率秦軍不是秦朝正規軍,而是酈山刑徒軍。酈山刑徒數量有70萬之眾:一部分是秦國的百戰老軍,因反對胡亥統治,被罰去酈山修秦皇陵;一部分是六國貴族,因積極復辟,被秦國治罪修秦陵。這些人都是人精,都是不要命的亡命之徒,秦國許之平叛後赦免他們的罪,因此他們戰鬥力較高。
加外這支刑徒軍是章邯一手組建的,兵種裝備都是章邯一手策劃的,大小軍官也是章邯一手任命的。因此這支軍隊的靈魂人物是章邯,他指揮這支軍隊如臂使指,上下同心平叛。
其二、陳勝的農民軍訓練裝備及不及刑徒軍,包括剛復辟的六國貴族也還只是烏合之眾。
陳勝吳廣起義後,短時間內攻城掠地,軍隊數量多達百萬。但是陳勝的軍隊並非百戰老兵,而是無地的農民、讀書人等等。陳勝起事三個月而亡,可見其軍隊雖多,但確實是烏合之眾。一起合眾暴寡可以,對抗正規軍不行;一起喝灑吃肉可以,一起浴血奮戰難!
章邯當雍王時打不贏劉邦,只有三個原因:
其一、章邯身為秦人卻助項羽屠咸陽城,民心盡失;
其二、章邯的刑徒軍要麼戰死、要麼被項羽坑殺,手上的兵是烏合之眾;
其三、劉邦的軍隊經過多年戰爭,也是百戰之師,且秦人居多,支援劉邦。
-
3 # 漢史風情
第一、章邯的軍事能力並不出眾:章邯真正領兵作戰,是在陳勝的起義軍由周文帶領,迫近咸陽城的時候,那之前呢?章邯只能說在秦軍中並不出眾,上百萬秦軍有著各自的將軍,統一六國,開拓疆土,都沒章邯的份。然後秦始皇死後,胡亥趙高掌權,排除異己,軍隊遭遇了大清洗,以蒙恬蒙毅為代表的軍隊中流砥柱被殺害。導致最後無將可用,危急關頭不得不啟用唯一挺身而出的章邯,用驪山囚徒對抗起義軍。章邯之後也並非一帆風順,被項梁也壓著打了多次,靠著援軍到達,項梁不知的情況下,以人數取勝而已。
第二、章邯能取勝,或許因為對手太弱了。瞭解秦末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陳勝吳廣起義,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秦末各地紛紛殺秦吏舉反旗,然而陳勝雖自立為王,但日子過的並不好,派出前往六國舊地的將軍們也紛紛自立為王不聽號令,內鬥嚴重,吳廣就是在內鬥中被殺,陳勝號召大家一起攻入咸陽卻無人響應,陳勝只能派沒什麼實戰經驗的周文率軍西征,一路都是收集零散起義軍和逃難百姓,最後雖然號稱數十萬軍隊,可實際上是一盤散沙,被章邯帶領的囚徒們一個衝鋒就擊破了。接著就是各地消滅六國後裔了,實在是弱,這些人中,能叫出名的有幾個?最會打仗的也就是項梁了,可惜也輕敵大意,最終兵敗。
第三、總結一下,章邯能取勝,就是因為陳勝起義軍、六國後裔水平較差,章邯取勝很正常,等碰到項羽劉邦等人,就只有失敗的份了。二來章邯起先帶領的是秦軍,背靠秦國,人力物力充足,戰力強。後來章邯司馬欣等人背叛秦國,20萬秦軍被項羽坑殺,都是秦地百姓的父母兄弟,章邯失去了秦民的支援,可謂無根之人。更加可笑的是,項羽竟然為了封鎖劉邦,封章邯等三人在秦地為王,自然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註定失敗!
第四、沒有群眾基層,又只有一點地盤的章邯,要人沒人要兵沒兵,怎麼都得過有韓信佈局的劉邦呢?而且劉邦等人的軍事能力,說真的,比章邯還是要高些的。最終,秦朝最後的將軍城破自殺,算是有些骨氣了!
-
4 # 品味老劇
其實這個不難理解,當時章邯所對付的不過是農民起義軍,最厲害就是項燕的項家軍,那也只不過是比較厲害,而且自大,兵敗被殺。後來與項羽對陣,還不是投降了項羽,投降的20萬秦兵全部坑殺,又燒燬秦都,殺死秦王子嬰,項羽分封時,把章邯封了雍王,所以秦人都非常恨楚軍和項羽還有章邯。
綜合以上前提,總結出幾點原因
第一:章邯認為可以修養生息了,就馬放西山了。早已沒有戰鬥的鬥志了。劉邦呢,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命韓信為大將軍,操練軍馬,奪取了戰略要地,等章邯明白過來已經遲了,韓信就是突襲打贏的。
第二:章邯已經失去秦人的心,而且秦華人也不願意幫助項羽分封的章邯,所以會失敗。
-
5 # 史論縱橫
這次戰役,對於敗者章邯將軍而言,是走近低谷的起點。
章邯,字少榮,秦始皇統治時期助秦滅六國,得統一。在秦二世當政時期任少府。章邯是不斷延續即將沒落秦朝的生命的關鍵,只可惜最終也沒能讓秦朝復興。
激怒百姓,導致農民起義的原因,是秦二世變本加厲的暴政。秦始皇統治時期,築長城,修馳道,建驪宮。百姓肩頭壓著繁重的賦稅與徭役,在嚴酷的刑法下敢怒不敢言。在秦二世統治時期,因為朝廷內部更加昏庸,趙高一人獨大,被壓迫至極點時候,農民憤然忘卻生死,開始聲勢浩大的革命。其中,以項羽、劉邦領導的反秦起義團最強。
秦二世胡亥大驚,正是章邯給出主意,驪山勞工眾多,長期工作孤陋寡聞,並不懂什麼起義,另外人數比現有軍隊多出兩三倍,正所謂“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為何不率領他們去抗壓?
之後一次又一次的農民反抗,朝廷鎮壓的戰役中,章邯率領的軍隊勝多敗少,近乎屢戰屢勝。打敗了大澤鄉起義的領頭人陳勝,攻破楚軍於楚陽,殺死了項羽叔父項梁。章邯的軍事能力,作戰頭腦確實不次於另一個秦朝名將王離,也正是章邯率領二十萬刑徒軍對起義農民的阻攔,使得秦朝苟延殘喘。
可是,沒有人能夠永遠取得勝利,章邯與王離在鉅鹿之戰中首次聯合,與項羽作戰失誤了。
這場失誤帶來的空前的勝利,也帶來了致命的打擊。秦朝滅亡。
趙高將政局攪成一灘渾水,腰斬了忠臣李斯,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加之鉅鹿之戰的失敗,章邯也開始懷疑:忠誠於一個毫無希望的朝廷,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再殊死反抗也不過是垂死前的掙扎,真的值得麼?
章邯對此十分失望。即便手下有二十萬大軍支撐,可是面對秦朝心灰意冷,不願再赴死抵抗。據《趙正書》記載,章邯殺死了趙高,接著毅然決然離開亡秦,投奔於項羽手下,封為雍王,開始為項羽效力。
且說項羽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自己的楚國,而另一邊劉邦軍事實力雄厚,倆人勢不兩立。秦已亡,大楚興,必然又開始新一輪權利的角逐。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韓信為劉邦獻出此計,直接導致章邯的徹底失敗,章邯萬萬沒想到自己被正面迷惑,聲東擊西,突如其來的偷襲使章邯措手不及,被逼至廢丘,最後用水攻城,章邯走投無路,拔劍自刎。
從章邯的經歷來看,滅陳勝,掃六國,確實是歷史上很有影響力的一位將軍,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最後會走至險境,輸給劉邦呢?
為之前的敵軍項羽效力,章邯和項羽真的可以摒棄前嫌,毫無雜念嘛?當然不能。要知道章邯手下的刑徒軍足足有二十萬,如果人數一直保持不變,從軍隊陣勢就足以碾壓劉邦軍隊。可是,項羽曰:“秦吏足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於是,項羽抱著不能放虎歸山的心在夜裡偷襲了章邯的軍隊,殺害了秦朝降兵二十餘萬人。“二十餘萬人”,其中大部分是章邯的徵徒軍。
交出兵權,章邯已經不能控制局面。只能任由項羽擺佈。
可是項羽的性格恃強凌弱,空有高志而目光短淺。項羽只能勝任一個好的將軍,卻不是好的君主,最終也迎來烏江自刎的遺憾結局。
章邯的心態及環境變化效力於秦朝,畢竟是自己的國家,不留餘力的反擊楚軍。加之鉅鹿之戰之前,屢戰屢勝,鼓舞軍心,士氣大增,章邯自然有百倍信心。可是鉅鹿之戰一敗,使他從自信滿滿到猶豫不決,他開始向內看,看見了自家朝廷的紕漏處,看見逃不過的結局,看見頹敗,章邯倍感無助。
投奔項羽之後,直接從無助到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肉。揹著叛逃的罪名,曾效忠不爭氣的胡亥,寄敵人籬下。沒有人能夠抵禦流言蜚語的功擊,縱使坐上了雍王的位置,豈能日夜安穩入眠?
外界環境對章邯影響很大,不乏困窘狼狽,定會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感覺。為項羽效力,即便全力以赴,也無法一如從前拼盡全力,更別提當年常勝風光。
帶著迷茫的心情走向戰場,章邯的心態也成為失敗的導火索。
劉邦的策略謀士韓信的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讓章邯防不勝防。劉邦入蜀之後,燒燬了懸崖上的棧道,表示再無東顧之意,消除了項羽的嫌疑。同時避開章邯的正面防禦,從側面繞道偷襲了章邯,一路追擊。被麻痺的章邯也奮起抵抗,可是為時已晚,加之軍力不足,導致悲慘結局。
劉邦的策略則成為軍事上成功又典型的謀略案例。到是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至於項羽。透過《鴻門宴》,我們可以清楚窺見他自傲自大,缺乏戰略眼光,剛愎自用的性格缺陷。更是透過坑殺秦兵可見他暴戾,易被讒言迷惑的特點。這與劉邦謹小慎微,任用張良、樊噲、韓信等賢良之才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
這次偷襲,項羽並未能即使給予章邯幫助,章邯唯有孤軍奮戰。事過之後,項羽也並未有所思慮與反省,一心空志高,卻沒有鋪平當下的路。
莫看身為雍王方可安下心來,章邯身為秦朝最後一名將軍,從報效祖國到忍辱負重,見證一段無可奈何的歷史鉅變。就章邯本身的特性來看,軍事才能不容忽視,在帶軍打仗中也有策略性失敗。可是,章邯失敗的主要原因不單是個人原因,朝代交接和特定的環境背景也固化了章邯的命運。
正值秦朝最為黑暗的階段,章邯成為唯一把握生命線的人,重負如山,可謂“成也章邯,敗也章邯”。到底是秦朝辜負了章邯,還是章邯推動了秦朝的走向,好似牙齒與嘴唇的關係,唇寒齒亡。章邯是秦時代典型的犧牲者,章邯以自刎為結局,正好似秦朝最後的一聲哀嘆。
雍王敗給劉邦,時代演進成為最大導火索。這是將每一次偶然積聚而起的必然。
PS:文中章邯圖片均來自《秦時明月》系列動畫,十分喜歡看的一部國漫!
回覆列表
章邯秦國九卿之少府也,在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修建阿房宮的章邯大發驪山之徒去鎮壓農民起義軍,一時間,掃蕩農民軍和六國貴族,早期的成功在於一下幾個方面
1.秦國是中央王朝,出師有名。
2.章邯一代名將,實力超群於當時的農民軍首領。
3.當地官員的協助,後勤有保障。
4.農民軍、六國軍戰戰兢兢,沒有走出秦滅六國的心裡恐怖,早起軍隊也沒有得到錘鍊。
眾所周知,大名鼎鼎的項梁在定陶被章邯所殺,被孤立的項羽殺宋義,被楚懷王封為上將軍奉命與秦國展開決戰,章邯被一波破釜沉舟,三戰三捷給打趴下。
秦二世的庸無能,心裡被擊潰的章邯內沒了皇帝的支援(打了敗仗),外失去了王離軍隊的支援,在霸王的強逼之下,一股腦投降了,被坑殺的二十萬秦人子弟的親屬們,是無法也不可能原諒章邯的,被封雍王之後,雖然鎮守三秦,防範劉邦,但早已經失去了民心,又加上對上兵仙韓信,又來了一波“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實實在在成了背景帝。無論如何是贏不了了,史實來看,章邯是三秦諸王中最能抗的,最後以死結束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