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陣羽零零
-
2 # 博仁清秋
給老師送禮敗壞風氣,高價請輔導大多得不償失
筆者的的一個熟人是一個公司的老闆,自己初中畢業,文化水平不高,但敢想敢幹,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對孩子教育是相當的重視,他說不能再讓孩子再吃沒有文化的虧。為此,他對孩子老師經常予以請客吃飯、並送卡送物。吃人的手軟拿人的手短。老師對他家的孩子確實也更加用心。但無奈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導致孩子成績老是提不上去,後來再說請老師吃飯,老師都千方百計找藉口予以推脫,送禮送卡什麼的也多次被老師拒絕。因為他的孩子真的是太難教了,全班那麼多學生,老師要的是完成教學任務,要的是全班成績的優秀和提高,無法也不可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個別孩子身上。
任課老師這條路走的不好,他家又為孩子聘請了一對一輔導老師。英語、數學、語文三門都請了,一三五二四六,孩子的課餘時間讓他排的滿滿的。確實在輔導老師的督促輔導下,作業透過老師講解、督促檢查都能按時完成,但孩子的主觀學習積極性一直沒能調動起來,並且由於有輔導老師可以重講課上的內容和習題,孩子在校的學習紀律一直表現不好。初中,是花大價錢找關係上的重點,高中是花重金擇校費上的名校。現在已經高二了,成績仍然很不理想。估計想上個稍好一點的大學都非常困難。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還好這個熟人老闆比較有錢,在孩子身上不菲的輔導費用等對他家庭不算是負擔。如果是收入一般家庭,肯定早就承受不起了。
國家明令禁止在職教師要廉潔從教,不得收受家長學生的任何錢物。給老師送禮不僅違犯規定腐蝕教師,更敗壞了教育風氣。絕大多數老師都很鄙視和不恥這種行為。花錢找輔導老師也是,如果是在職教師做課外輔導收費,嚴重違紀,請校外輔導是唯利是圖,效果也大多數不好。
教育孩子正確的做法是言傳身教、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密切關注,和老師緊密配合互動,如此孩子在校認真聽講、認真作業,課後主動閱讀、按時完成課外作業,有問題主動請教老師,老師又怎會不重視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孩子的學習又能差哪兒去?
-
3 # 公司法江湖
觀點:首先這個問題我覺得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家長,看見別人送自己不送好像不好,互相攀比逐漸養成習慣直至成為行業規則,家長們既是該潛規則的始作俑者也是該規則的受害者,所以這件事我認為各位家長是否應該考慮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如果大家都不送了,自然老師也能真正的做到一視同仁。
邏輯上分析下為何演變成如今的現象家長的心理:
1、聽說某家人送禮給老師了,好像是希望老師能夠多多關照他們家孩子;2、那要是這樣,我們家孩子怎麼辦?3、那我們也送一點,不然自家孩子被老師冷落了,咋辦?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4、另一位家長聽說上面的這位家長然後發生類似的心理活動。據此,從原先的第一位開始,逐漸演變成為每位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被冷落,被忽視而開始送禮。
老師的角度:
1、在沒送禮之前,雖然可能出於情感會對孩子分為喜歡和一般之分,但是工作中還能夠做到一視同仁;2、但是某位家長送禮不接受時,家長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家孩子,不願意幫助自己的孩子,無奈,不收好像還不行,勉為其難收下;3、然後另一位家長同樣的送過來禮物,老師這次不想收了,但是這位家長認為這位老師願意幫助別人家的孩子,不願意幫助自己的孩子,得不收不行;就這樣不停的迴圈演變成如今的潛規則,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是送禮這件事,始作俑者應當是家長才是,因為在華人的腦子裡,走後門,送禮永遠比規則靠譜,正是因為這種思維方式,導致老師不收不好,收了也不好,而家長們認為老師不收是不願因關照自己的孩子或者嫌棄禮物。
你說這種思維邏輯,究竟該怎麼破呢?唯一的辦法,我認為就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夠停止送禮,停止這種惡習,同時老師也都能夠拒收各種禮物,唯有此才可能讓教育行業送禮的習慣被打破。但很可惜,我個人對此不抱有希望。
-
4 # 幸福青鳥28
我覺得家長的重視沒有用對地方。重視有很多種,可以每天多陪孩子讀書,看孩子認真完成作業,和孩子一起運動或者培養一些愛好。
給老師送禮或者高價請輔導老師,是家長責任的缺失,在需要沒有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時,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當孩子學習差時,又寄希望於老師,想用金錢來收買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多照顧一點,或者是寄希望於請輔導老師把學習的功課補上去。
其實,在學校,老師對每個學生都會照顧到的。因為學校也要考核教學成績,學習差的即便不送禮,老師也會緊抓差生的學習。而學習好的,也沒有必要送禮,孩子自身就很優秀。
現在補課,或者送禮等不正之風,很大的原因是家長引起的。都只是一種心理安慰,以為送禮了,就會多給孩子照顧一點。這種照顧能多多少呢且不論。
孩子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護範圍內,他也得學會自己努力去得到更好的機會。而給家長送禮,對於孩子來說是有害的,因為他即便表現不好,違反紀律,因為參雜進利益的關係,收禮的老師懲罰他時也會顧慮些不懲罰或者力度減小吧,這樣對於孩子來說反而是有害的。
正常的情況下,孩子表現好得到老師的表揚或者關注喜愛,而透過送禮得到的關注與喜愛,很可能誤導孩子的人生觀,反正表現不好,也可以得到老師的關注。對於孩子的進步和人生觀的養成都是有害的。
-
5 # 佩弦教育
觀點:
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但是怎麼教育引導孩子卻是讓不少家長頭疼。給老師送禮、高價請輔導老師都不上正途,腐蝕了教育環境,從長遠看對學生來說也是弊大於利。
分析:1教育的關鍵是孩子,是孩子,是孩子
如果有人仔細研究過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生管理就會發現,教師對於學生管理是越來越松,小學最嚴,到大學則最為寬鬆。學生到大學時需要很強的自學能力,自主安排學習。這種能力都是上學一點點培育起來的。
然而很多家長一直都是怕,怕學生出錯,怕學生不會做......所以請老師,請輔導老師,結果磨滅的恰恰是學生自覺性和自學能力,你說是不是適得其反?
2送禮敗壞的是整個教育環境,讓其進一步惡化
作為班主任,我用身邊的事類比著談送禮問題。之前我看到過一個新聞:很多中國遊客抱怨越南出入境工作人員強受賄賂,不服從就為難遊客甚至暴力相向。而問題根源是以前部分遊客為了加快通關速度在護照里加錢,慢慢旅遊團也是如此,最後對華人收賄賂成了潛規則就形成風氣。那大家說這種現象怪誰?
當下教育情況還沒有這樣嚴重,但是這是一個很不好的趨勢,如果教育都如此,教師全部陷入和家長的利益糾葛中,後悔的必是整個社會。所以必須杜絕這類事件發生,家長老師都自律。
3輔導機構請弄清楚他們是利益機構,盈利為先
當像新✘方這樣的大型機構都爆出用大學生冒充在職教師的事件後,大家應該清醒認識大多數機構是盈利為先。沒有實踐經驗的大學生輔導效果如何?大家心裡沒有數?為什麼要用?因為工資便宜。
盈利機構眼裡客戶是韭菜,割腕這茬還有那茬,至於學生成績,當14萬輔導後學生成績不進反退新聞爆出來後,大家考慮下吧。
-
6 # 寤寐獨歌
家長比孩子更焦慮,心裡更沒底,為求心安,竭盡所能幫助孩子,幫孩子找個好座位,幫孩子在老師心中留個好印象,幫孩子被重視被關切,別的途徑沒有,只有送禮,和老師搞好關係,家長那些莫名的焦慮才會稍稍緩解一下!
孩子學習不好,請輔導老師,要是聽說哪個老師很牛,也會不惜重金,關鍵就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家長寧可省吃儉用,也不願讓孩子留一絲遺憾!
目前的環境和氛圍就是如此,短時間內恐怕很難扭轉!
-
7 # 大海中的漂浮者
作為一個小學生的家長,這個問題我來從自身的經歷談談我的看法:
然而,我的這個想法,在孩子上一年級上學期來說,差點迷失了方向,我的孩子屬於慢熱型的,學什麼都慢,但一旦學會了,就超級快而精通,加上我沒有注重成績,會了就行,結果很快一次小考,我被老師請到學校,俗稱”找家長”
班主任老師的教導,我至今都記得,她說:中國,就是看分數,你那些教育理念都白費。另外,我教40多個孩子,一個成績不好不影響我,你們家就一個孩子,成績不好就沒出息,是你們家庭的悲哀。我說,孩子慢熱型,還沒開竅。老師說,全班都開竅,就你家不開竅。
這次交談,讓我認為老師是在索要紅包,因為我的孩子沒有那麼差,我是他母親,我堅信我最瞭解我的孩子,但我也不服氣,於是,我堅持每天下班後和他一起交流學習,孩子不但在成績上進步,在情商上也在變化,他每天第一個到校,幫老師搽黑板,掃地,幫同學抬午餐,始終熱愛上學。
上個月,孩子告訴我,老師偷偷給他一袋饅頭,說感謝他為班級努力,我特意去學校見老師,老師不停的說,我孩子懂事,確實是開竅慢,我感動極了,我們用一年時間改變了老師的態度,我慶幸沒有給老師紅包,我肩負了教育孩子的責任,教育離不開家庭,不要指望老師。
所以,針對孩子的情況,我和先生一直都自己教育,以身作則,小孩子連託管都不上,每天輕鬆快樂的上學學習,每天比那些託管或補課的孩子多玩兒2個小時,早睡1個小時,開心的童年。
-
8 # 鈴蘭王強
家長對孩子教育重視,值得肯定。
1、 給老師送禮,這是家長的一種討好老師方式。從家長育兒心切角度 ,可以理解。但行為本身對育兒其實無效。因為 家長討好老師,這隻能對 家長與老師二人之間人際關係存在影響。討好式人際關係,產生心理效應 只能式讓 被討好一方更高高在上,理所應當。討好的一方背後的需求並不能因討好而滿足,由此產生質疑和牴觸。長久的討好,對二者人際不會促進。
家長討好目的式希望老師對孩子更復雜,更用心。這本質是 家長用自己討好老師,來換取師生關係。這本身就是錯誤邏輯。師生關係融洽和親近,只有師生二人之間的互動中進行經營培養。 當事人是主角。家長對於師生關係而言是第三者。永遠是輔助。無法成為主導。
家長真想讓老師對孩子多用心,正確方法應該是 教會孩子如何與老師相處。孩子去激發老師如何用心的教授自己,從老師那裡多得收穫。
2、高價請輔導老師。說明家長不具備輔導自己孩子學業能力,希望專業老師對孩子一對一進行單獨專屬教授。思路值得肯定。至於這個高價請老師 是否值得,是否能達到效果,那需要家長與孩子 多分辨、多配合。因為資深老師,肯定價值高。但再優秀的老師,學生牴觸不接收不配合,也是百廢。所以,高價請老師,不代表孩子就一定問題解決。
負責的家長,可以高價請資深老師來輔導孩子,但必須引導幫孩子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才能讓高價的老師,發揮作用,咱們孩子收穫受益。
否則,家長花錢買心安,請高價老師代表自己盡力了,至於孩子如何不管,那本質不是幫孩子,不過是用花錢來掩蓋自己的不負責的本質罷了。
回覆列表
病態的社會,家長衡量孩子是否聽話只看成績,一玩下就說不聽話,老師衡量學生是否是好學生也只看成績,考的好就是好學生,品行什麼的都不重要。什麼都是看成績社會,完全乎略了孩子的需要,一個開心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