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土邦主是否願意加入新成立的印度?殖民宗主國印度的態度是怎樣的?
7
回覆列表
  • 1 # 君臨來分享

    印度獨立後,原有的土邦在印度政府的逐漸吞併和武力接管下,逐漸消亡,但是,消亡後的土邦還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勢力,無法根除。

    說起印度的土邦,不得不說一下這個土邦的形成和進化。印度自身原因是印度長期不能統一,人種混雜,宗教眾多,而莫臥兒王朝的統治形成大量穆斯林,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長期不和,外部原因是英華人想分而治之,削弱印度。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阿富汗之間,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克什米爾問題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紀中葉,印度次大陸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印度次大陸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1947年6月,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的“蒙巴頓方案”。

    根據“蒙巴頓方案”的規定,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但對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卻規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當時,克什米爾地區77%的人口為穆斯林,他們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願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後又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印、巴分治後不久,雙方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於1947年10月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12月,印度將克什米爾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聯合國印巴委員會先後透過關於克什米爾停火和公民投票的決議,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雙方正式停火,7月劃定了停火線。克什米爾分為印控區和巴控區,印巴分別在各自控制區內建立了地方政府。

    龐大的印度,就不再是一個整體了,而是一部分一部分的,其中,很大的面積上,都是一個沒落的貴族,土邦!土邦問題,可以一直追朔到殖民時期。在現在印度的國土上,英國殖民者建立了兩套殖民統治體系。一套體系是直接統治體系,直接建立各級政權,全面控制印度的社會和資源。這些地區被稱為英屬印度,就是所謂大英帝國駐印度總督了,這個總督權利遠比同時代滿清的豬髒大臣、伊莉將軍的權利大得多。但能說印度是大英帝國神聖的版圖嗎?顯然不能,因為還有另外一套體系是間接統治體系,建立附屬藩邦,由各邦封建主在自己的土邦內施政,英國殖民者在幕後操控,這些地區被稱為印度土邦。這些土邦基本上就是原有的土著王公的領地。當英華人刀槍打來的時候,他們離開舉手投降,效忠英國國王,來保留自己的地位,依舊由原王公、君主或其家族沿襲繼承。所以說,印度不過是大英帝國的勢力範圍而已,當然如果你有能力和機遇,自然可以吧勢力範圍變成自己的版圖,如毛子就是如此把西伯利亞變成毛子的版圖的。但如果你沒有,那麼最終只能滾蛋。

    這些土邦都擁有在財政和稅收、司法上的獨立許可權,幾乎就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其中,以海得拉巴土邦為甚。海德拉巴土邦是印度殖民地時期最大的土邦,位於印度中南部,從1724年土邦就開始成立了,在大英帝國滾蛋之前,擁有自己的貨幣、造幣廠、鐵路和郵政局,幾乎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王國。海得拉巴土邦幅員遼闊,涵蓋了印度德干高原的大部分,比英格蘭和蘇格蘭加在一起的面積還要大。長期以來,海得拉巴土邦主,被稱為尼扎姆,一直都在各種立場上堅定地支援英國殖民者,保證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可惜,這一切在1948年都結束了。

    英國殖民者離開了,在走之前,最後一任英國總督蒙巴頓提出了著名的蒙巴頓方案,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誕生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兩個新國家。同時,各個土邦,規定由土邦自己,決定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

    當時,蒙巴頓方案公佈後,地域較廣、人口較多的土邦如海得拉巴、邁索爾、印多爾、查謨和克什米爾、特拉凡科爾、朱納格特等土邦王公就對自己面臨的問題非常擔憂,他們是在印度的境內的,但是他們卻希望加入巴基斯坦,同時這樣又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他們希望繼續保持自己的獨立地位,成為獨立的王國。

    當時,最大的海得拉巴土邦釋出公告,聲稱在英國喪失對土邦的名義最高統治權後,海得拉巴有權利保持其獨立主權地位。那個時候,海得拉巴土邦的邦主米爾-奧斯曼-阿里汗希望憑藉自己擁有的財富使海德拉巴成為獨立國家或者加入同宗同教的巴基斯坦。可惜,他的這個願望很快就落空了,尼赫魯採取了軍事行動,命令印度軍隊佔領海得拉巴土邦,從此海德拉巴土邦就成為了印度領土的一部分。其餘的土邦,都是這樣的結局。

    米爾-奧斯曼-阿里汗成為了海德拉巴土邦的末代君主,他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在1937成為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那個頭戴白色帽子,身穿土邦制服的人,成為了所有人最羨慕的物件,他的私人財富超過了 20億美元,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他有86名情婦,生下了100多名私生子。可惜,當土邦被強行併入印度之後,他的各種權力都沒有了,財富也就沒有了來源。1967年的時候,他終於死了,平生積累的鉅額財富,也被用來償還債務,維持王宮開銷和維持子孫後代的生活。

    在他死後,他當時33歲的孫子穆卡拉姆-賈赫繼承“君主”虛銜,成了第8任“尼扎姆”。可惜,這個時候任何權力都沒有了,而且,本來印度中央政府還有一份給土邦君主年金,維持他們的生活。結果,二十多年後的1971年,印度透過憲法修正案,取消土邦君主的年金,稱號也被廢除,當時的承諾,等於放了一個屁,王公的資產也都被充公。這樣,土邦的王公貴族的時代在印度就結束了。米爾-奧斯曼-阿里汗的後代過得都不咋地,穆卡拉姆-賈赫,這個名義上的海德拉巴土邦的尼扎姆,住在伊斯坦布林的一間小公寓裡,過著尋常人的生活,早就沒有了貴族的氣質。

    當然,印度真正的貴族也並沒有結束,土邦的這些貴族的沒落,是一些新的貴族誕生的開始。誰掌握了權力,誰就會變成新的貴族,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這種情況,本來是不應該發生的,那些王公貴族,土邦的首領們,本來都應該建立自己獨立的王國!是印度人用自己強硬的手段,逼迫這些土邦們併入印度的!所以印度一旦遭遇外戰不利,那麼土邦首領們,很可能就會蠢蠢欲動。這也是當時中印邊界戰爭,印度大敗之後,非常驚恐,因為那些土邦的首領開始活絡了。可惜當年沒有青藏鐵路、連公路都沒有像樣的,否則一旦中國軍隊沒了後勤壓力,深入之後,那些土邦的首領絕對有人跳出來。即使如此,也讓尼赫魯後來不敢進一步對土邦採取更多行動的原因,尼赫魯的改革不得不中斷。

  • 2 # 征服者帖木兒

    在英國征服印度時,由於歷史上的原因,留下了大大小小700多個土邦國。後來因為邦主絕嗣、領地被英國接管等原因,到1947年時還剩下565個。這些土邦國大小不一,大者如海德拉巴、克什米爾、邁索爾和巴羅達,其疆域、人口和財富與一些歐洲國家不相上下,小者則只有幾公頃的土地,有400多個土邦的面積不超過30平方公里。

    土邦的王公們組成了英印帝國的“王公院”,在英屬印度帝國形成了除總督府、立法會議和內閣之外的第四方勢力。他們同英國簽署條約,承認英王兼印度大皇帝的最高統治權,並承擔形式不一的義務(主要是提供兵員,二戰卡西諾山戰役中的印度部隊就是齋浦爾土邦計程車兵),英國也對其承擔協助其抵禦外來侵略和鎮壓內部叛亂的義務。

    土邦國的領地不是英國領土,土邦國的臣民也不是英國的臣民。 從法理上來說,一旦印度獨立(英屬印度帝國消亡),當初土邦王公在簽訂保護條約時讓給英王兼印度皇帝的最高主權就已經歸還給土邦主了。英國只需要承認其獨立就可以了。這將把印度次大陸變為動盪不安的第二個巴爾幹半島,同時為英國繼續插足干涉印度事務留下藉口。像海德拉巴這樣的土邦,面積(21萬多平方公里)大於英國本土,人口(1941年時是1634多萬)多於加拿大,盛產鑽石和寶石,還有工業和鐵路網,1947年的財政收入可以與比利時相比。而且海德拉巴擁有一支由飛機和大炮武裝起來的龐大軍隊,在獨立之後完全可以立足。此外海德拉巴的土邦主(頭銜叫“尼扎姆”)還是強烈親英的。

    在印度獨立前,英國工黨艾德禮內閣明確表示,希望各土邦選擇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併為此做了大量勸說工作。土邦主們對蒙巴頓方案和英國的表態表示失望,他們希望繼續保持自己的獨立地位,一再要求英國允許它們以自治領的身份留在英帝國之內。全印穆斯林聯盟領袖(巴基斯坦國父)真納出於削弱印度的考慮,也歡迎給予土邦以獨立國家的地位。但是英國的態度非常堅定,在《印度獨立法案》發表之後的幾個月裡,印度副王蒙巴頓對印度的565個土邦做了大量勸導工作,勸其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 大多數土邦國都與印度自治領簽署了《加入協定》。有6個土邦國加入巴基斯坦,其中5個土邦國位於今日的巴基斯坦境內,至於第六個的原因則與眾不同:真納的特工人員設法使朱納加德邦的土邦主相信,印度獨立後採取的第一項措施,首先在於毒死他的愛犬,因而他毅然決定宣佈,他的小王國與巴基斯坦合併(最後印度強行出兵吞併了朱納加德,其邦主流亡巴基斯坦)。

    到1947年8月14/15日,即巴基斯坦和印度相繼獨立時,只有克什米爾和海德拉巴的兩位土邦主自恃國土廣大、人口眾多、軍隊強盛,因此仍然妄圖保持獨立地位。海德拉巴的土邦主奧斯曼·阿里·汗首先希望獨立,如果這個目標實在不能實現的話,則加入巴基斯坦也可(他是穆斯林)。但是海德拉巴邦的臣民有80%以上是印度教徒,他們希望加入印度。與此相反,克什米爾大君虔信印度教,如果不能保持獨立的話,他寧可加入印度,而克什米爾的臣民絕大多數是穆斯林,希望加入巴基斯坦。

    海德拉巴土邦國的領土完全為印度所包圍,而且遠離巴基斯坦,因此最後終於在1948年被印度政府強行出兵鎮服。而克什米爾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既可以從印度得到援助,也可以從巴基斯坦得到援助,印度或巴基斯坦誰也沒有辦法完全控制或吞併這個土邦,因此這個遺留問題最終釀成了克什米爾爭端。 1948年9月13日,獨立一年的印度發起“馬球行動”,出兵進攻海德拉巴土邦國。當時海德拉巴的兵力有2.2萬人,此外還有2萬人的非正規軍。印度出動了3.5萬兵力。經過六天的戰鬥,海德拉巴宣佈投降,有2100多人被打死,3500多人被俘。印軍損失32人。此外有三到四萬海德拉巴平民在印度的軍事行動中死亡。海德拉巴君主(尼扎姆)奧斯曼·阿里·汗向印度投降,1950年被任命為海德拉巴邦的邦長。

    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西方人——特別是英語國家——在形容一個人極端富有、富可敵國時,往往不是說“他像英國國王一樣有錢”,也不說“他像洛克菲勒一樣有錢”,更不說“他像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樣有錢”,而是說“他像印度土邦主一樣有錢”。海德拉巴的尼扎姆家族就以其巨大財富聞名於世,1937年奧斯曼·阿里·汗被《時代》雜誌評選為世界上最富有人之一。二戰前他的財富估值就高達20億美元(大約相當於現在的400億美元),是印度獨立後全年財政收入的兩倍。 奧斯曼·阿里·汗統治海德拉巴土邦國期間,建立了奧斯曼大學、奧斯曼醫院、尼扎姆醫院、海德拉巴國家銀行、中央圖書館、尼扎姆天文臺和多座水庫。但掌握鉅額財富的土邦主畢竟是有悖於時代發展的存在。印度吞併海德拉巴後,尼扎姆家族90%以上的財產被印度政府收歸國有。1967年奧斯曼·阿里·汗去世時,留下的財產大約1.1億英鎊(約2.5億美元),其家族著名的“尼扎姆珠寶”珍藏被印度政府以6500萬美元低價收購(索思比拍賣行對這批珠寶的估價是3.5億美元),其中包括185克拉的“雅各布”鑽石和重達2000克拉的祖母綠寶石,以及40多公斤的巨大珍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頭瀏覽器是什麼?它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