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中嘉和談腫瘤
-
2 # 劉永毅醫生
上腔靜脈壓迫綜合症顧名思義是由於上腔靜脈被壓迫後產生的一些症狀。上腔靜脈入右心房,成人長度大約6-8cm,內徑大約1.5cm,而上腔靜脈的壁很薄,這樣很容易被“壓扁”,被壓以上部位的靜脈迴流受阻,就產生了一系列的症候群。
能壓迫上腔靜脈的腫瘤有良性、惡性腫瘤,以肺癌最多見,肺癌又以右肺上葉的小細胞肺癌發生率高。肺癌在右肺上葉,腫瘤灶增大而右胸腔頂空間狹小,必定擠壓上腔靜脈。
其他惡性腫瘤也不少見,如頭頸部轉移腫大的淋巴結壓迫,消化道腫瘤、婦科腫瘤透過縱膈內淋巴結轉移時也可能造成壓迫。一女性乳腺癌術後4年,透過胸內淋巴引流轉移至縱膈,淋巴結成堆壓迫上腔靜脈。
當發生了上腔靜脈壓迫、靜脈血液迴流受阻,可變現為顏面部、頸前、上肢(以患側明顯,因為腫瘤還可能壓迫鎖骨腔靜脈)、胸前非凹陷水腫(手指壓後無“坑”、很快回彈)。腦部靜脈迴流受影響後會有淤血,腦組織受損後出現一些神經症狀,比如煩躁、思維混亂等等。
當發生上腔靜脈壓迫綜合症後緊急處理給一些藥物減輕腫瘤水腫對靜脈的壓迫,如靜脈給予地塞米松、呋塞米等藥物,還需要抗凝、坐位以及避免上肢輸液等一般性治療。這種治療效果有限,初次治療效果可能明顯些。
上腔靜脈壓迫綜合症最有效的治療是針對腫瘤的病因治療,比如肺癌應採取放療、化療手段,一般來講緊急考慮放療、後化療,也有先化療,比如很敏感的小細胞肺癌。還有其他一些姑息性方法,比如血管內支架治療,有些醫生該提出來血管旁路手術。
-
3 # 中國全科醫學
上腔靜脈綜合徵(SVCS)是胸腔內原發或繼發性腫瘤侵犯並壓迫上腔靜脈或腫大淋巴結壓迫上腔靜脈而產生的急性或亞急性臨床綜合徵,其中由肺癌引起的佔 80%,其中 85%來自右上肺和右主支氣管,肺癌合併上腔靜脈綜合徵發生率約佔肺癌的 2.4%~4.2%[1],屬腫瘤急症,如不能迅速診斷、處理,可導致腦缺氧、喉水腫等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治療目的是迅速縮小腫塊、解除壓迫、恢復正常靜脈血液迴流,改善症狀。現將近年來的治療進展及護理措施綜述如下。
姑息治療
緩解腫瘤壓迫
1.化學治療
適應證:小細胞肺癌 ,肺腺癌或病變有縱隔外廣泛淋巴結轉移,上腔靜脈嚴重阻塞危及生命的患者。化學治療方案常選用足葉乙苷(VP-16) 、順鉑(DDP)組成(EP方案)或 TP 方案,上腔靜脈嚴重阻塞危及生命的患者首選化學治療安全迅速,因為放射治療早期,區域性組織充血水腫,導致氣道更加狹窄,加重呼吸困難;放射治療後瘤體組織血管纖維化,阻礙化學治療藥物吸收;放射治療使靜脈血栓機化,堵塞血管,使化學治療無效。
2. 放射治療
適應證:上腔靜脈阻塞輕,對化學治療不敏感,侷限於胸腔內的肺鱗癌。採用三維適形(3-DCRT) 、調強放射治療,放射治療靶區為上腔靜脈阻塞區域腫瘤病灶,放射治療野設計包括:原發腫瘤、縱隔 、肺門、任何臨接肺實質病變及雙鎖骨上淋巴結外流區域,避免自始至終前後野對穿放射治療,中間應成肩照射,避開脊髓,防止放射性截癱。3-DCRT 放射治療具有更高的射野精度,更適合的腫瘤受量,更小的正常組織受量,更滿意的區域性控制率。
3. 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
適應證:腫塊較大有遠處轉移傾向且能耐受強烈治療的患者。臨床上引起 SVCS的腫瘤患者一般生長較快,分化較差,放化學治療相對敏感,採用放化學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能有效發揮減症治療及病因治療的作用。先進行 1~2 週期化學治療,接著放射治療,再3~4 週期化學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這種綜合治療可以降低遠處轉移,提高區域性控制率。
解除血管內阻塞
1. 抗凝溶栓治療:
晚期腫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及纖溶異常,而上腔靜脈受壓,血液淤滯,加重體內高凝狀態及纖溶狀態,極易發生血栓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經 B 超、上腔靜脈造影確診有無血栓形成,有條件時行頭顱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對於靜脈內尚未形成血栓的患者,常規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 0.4 mL, q12 h,療程 7~10 d。低分子肝素鈣具有快速持續抗血栓作用,有效改善血流動力學、出血等併發症少,影響癌細胞向血管內膜黏附和侵襲,有助於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縮短住院時間;對於靜脈內已形成血栓的患者,還要結合尿激酶溶栓治療。透過上肢靜脈點滴尿激酶 40 萬 U/d,連用 1 周,第 2 周減為 20 萬 U/d,治療期間,複查凝血酶原系列,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控制凝血酶原時間及出血時間延長 1.5~2 倍。
2. 微創介入治療:
適應證:對放化學治療不敏感、上腔靜脈阻塞症狀發展快、靜脈迴流障礙明顯需及時解除靜脈梗阻患者。經皮腔內上腔靜脈內支架置入術:區域性麻醉下采用Seldinger 法經股靜脈放置記憶金屬支架於上腔靜脈,能有效解除上腔靜脈狹窄,改善症狀,為腫瘤的治療創造機會,術中及術後 3 d 全身肝素化,術後 3 d 改為口服華法林及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 3~6 個月,為避免發生肺梗塞,於球囊擴張前,導管內常規注入尿激酶 10~30 萬 U 做區域性定向溶栓治療。
手術治療
適應證:肺癌直接侵犯或轉移淋巴結侵犯上腔靜脈而無遠處轉移,阻塞症狀輕微能耐受手術患者。手術方式:肺癌切除擴大全上腔靜脈或部分上腔靜脈切除,人造血管置換上腔靜脈重建術;上腔靜脈與右心房永久性血管搭橋術,手術時將肺部癌腫及受侵犯的上腔靜脈一併切除,使用膨體(Gortex)聚四氟乙烯和中國產人工血管行上腔靜脈和無名靜脈吻合,手術後口服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形成;上腔靜脈受侵部位長、粘連重,難予血管成形時,選擇上腔靜脈與右心房永久性血管搭橋術。
內容依據:肺癌合併上腔靜脈綜合徵的治療新進展與護理 -
4 # 胡洋
上腔靜脈綜合徵是個比較專業的醫學名詞,可能不少人不懂什麼意思,什麼是上腔靜脈綜合徵呢?顧名思義就是人體的上腔靜脈受壓引起的一系列症狀。上腔靜脈是一條粗而短的靜脈幹,收集整個上半身,包括頭頸部、上肢和胸壁的靜脈血回右心房。當上腔靜脈受壓,靜脈血迴流受阻,會出現顏面部和上肢水腫,頸部、上肢及胸壁靜脈怒張,區域性腫脹。
上腔靜脈為一薄壁、低壓的大靜脈,周圍為相對較硬的組織,如胸骨、氣管、右側支氣管、主動脈、肺動脈、肺門和氣管旁淋巴結,所以上腔靜脈比較容易被周圍組織壓迫。在引起上腔靜脈綜合徵的各種原因中惡性腫瘤佔80%左右,其中65%為肺癌,8%為惡性淋巴瘤,非腫瘤佔12%,不明原因佔5%。肺癌中,小細胞肺癌最易引起上腔靜脈綜合徵,其次為鱗癌。因為這兩種型別肺癌中央型居多,腫瘤長在肺門及縱膈周圍,當腫瘤逐漸增大,很容易侵犯或者壓迫上腔靜脈。此外,肺癌容易出現多發縱膈淋巴結及鎖骨上下淋巴結轉移,轉移灶也會壓迫上腔靜脈。
當出現上腔靜脈綜合徵時,急性起病會出現嚴重頭痛、頭暈、頭脹、嗜睡和呼吸困難憋氣等。如果短期內上腔靜脈完全阻塞,尚未建立側支迴圈,則可致上腔靜脈壓急劇升高,引起顱內壓增高,可造成顱內靜脈破裂而死亡。同時可出現頭、頸、上肢充血腫脹,瞼結膜充血,舌下靜脈曲張,頸靜脈怒張,上肢靜脈充盈,胸、腹壁靜脈曲張,血流自上向下走行。測上腔靜脈壓可高達4 kPa(30mmHg)以上。
發生上腔靜脈綜合徵後怎麼辦?
以下是付費內容由於上腔靜脈綜合徵起病比較急,治療首先是緩解症狀,其次才是根治腫瘤。病人應臥床,取頭高腳低位,這樣可增加靜脈迴流血量,降低靜脈壓,減輕顏面及上部軀體水腫,給予吸氧可緩解憋氣。限制液體和鈉鹽攝入,並使用利尿劑和脫水劑減輕阻塞所致的上部水腫,緩解症狀,如腦水腫。常用速尿20~60mg,20%甘露醇250ml,快速靜點,每日1次或3次,並適當使用激素減輕水腫。對於小細胞肺癌,由於對化療敏感,通常在對症治療同時進行全身化療或者放化同步,期望腫瘤縮小減輕對上腔靜脈壓迫症狀。切記出現上腔靜脈綜合徵時不可以從上肢輸液,要從下肢輸液透過下腔靜脈迴流心臟。除小細胞肺癌之外的其他型別的肺癌,放射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法。一般採用高能射線,照射野應包括原發灶、縱隔區、肺門和鄰近的肺部病變;開始放射一般用高劑量,300~400cGy/天,放療同時最好並用激素及/或化療,以迅速緩解症狀。
上腔靜脈綜合徵為腫瘤急症,也就是需要緊急處理的疾病,否則會危及生命。上腔靜脈綜合徵者的總生存率較差,只有10%~20%的病人生存超過2年。出現上腔靜脈綜合徵患者的預後和生存時間決定於原發病的腫瘤型別及惡性腫瘤對治療的反應如何,如肺癌伴有此綜合徵者平均存活只有6~8個月,而惡性淋巴瘤則較長。這是因為惡性淋巴瘤對放化療敏感,治療效果比較好,而肺癌總體治療效果較差。
-
5 #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上腔靜脈綜合症是一個特有的名詞,是指由於腫瘤生長在上腔靜脈附近,對上腔靜脈有壓迫以後,造成了上腔靜脈迴流的障礙,從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狀和臨床表現。
上腔靜脈綜合症,主要的臨床表現就是由於顏面部和上肢的靜脈血迴流不順暢引起了顏面部的水腫,雙上肢的水腫。經常可以看到具有上腔靜脈綜合的症的病人,會表現為頭腫大,顏面腫脹,睜不開眼,眼睛紅腫。由於上半身的靜脈迴流受阻,病人也經常表現為不能平臥,或者喘氣困難。
引起上腔靜脈綜合症,最常見的就是縱膈腫瘤和肺癌,肺部腫瘤長大以後對上腔靜脈產生了壓迫。因此,如果是肺部腫瘤造成的上腔靜脈綜合症需要進行全身評估,看有無腫瘤遠處轉移。另外,還需要明確病理型別和基因分型,及時進行藥物治療,或者放射治療,控制腫瘤的生長。當腫瘤縮小,上靜脈腔受壓緩解後,病人的各種症狀就會好轉。
某些情況下,如果腫瘤沒有出現轉移,經過化放療等綜合治療,腫瘤還未消失,或者仍對上腔靜脈有壓迫的時候,需要進行手術切除腫瘤。透過上腔靜脈重建手術以緩解上肢和顏面部的靜脈迴流受阻,改善症狀。
回覆列表
上腔靜脈綜合徵相信一般人都沒聽說過,這是一個急診科常見,日常生活中很難見到的情況,之所以說是情況,因為他不是一種病,而是與很多疾病有關的一種表現。
上腔靜脈綜合徵:是通往右心房的上腔靜脈血流受阻引發的一系列症狀,為臨床最常見的腫瘤急症。
上腔靜脈阻塞的原因包括
腫瘤侵犯
外來壓迫
血栓形成
纖維化
研究顯示,97%為惡性腫瘤所致,其中以支氣管肺癌最多,佔75%,尤其是小細胞未分化癌。惡性淋巴瘤佔有15%,轉移性癌7%。
症狀
患者可出現急性或亞急性呼吸困難、面頸腫脹、咳嗽、頭痛、視物不清、聲嘶、鼻塞、舌頭腫大、噁心、頭暈和喘鳴等症狀。
緊急處置
患者應立即臥床、抬高頭部及給氧,抬高上肢,利尿劑和限制鹽的攝入能使水腫減輕,但一般不鼓勵採取脫水治療以避免引起血栓。
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抑制正常組織內的炎性反應從而減輕壓迫,可短期使用。
皮質激素對於氣道梗阻無效,必要時需要氣管插管或緊急氣管切開。
由於患者常處於高凝狀態,必要時可給一定的抗凝、抗栓治療。
患者需透過下肢靜脈輸液,以避免加重症狀及導致靜脈炎。